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1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巩固提升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0682148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1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巩固提升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1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巩固提升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1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巩固提升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均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C。A项,无通假字,通“尝”,曾经;B项,无通假字,通“措”,废弃;C项,均通“智”,智慧,聪明;D项,均无通假字。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作高山,大王荒之荒:名词,荒芜B禹以治,桀以乱 以:介词,凭借C是禹、桀之所同也 是:代词,这D怪之,可也 怪:意动用法,以为怪解析:选A。荒:动词,垦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本事不理 B风雨之不时C地有常数矣 D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解析:选D。A.“本事”,古义为“农事”,今义为“本领”。B.“不时”,古义为“不按时节”,今义为“时时、常常”。C.“常数”,古义为“经久不变的必然性”,今义为“表示常量的数”。D.“德行”,古今义相同。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因物而多之A是以日进也 B君子道其常C文王康之 D大天而思之解析:选C。例句中“多”为使动用法,“使多”。A.“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B.“道”名词作动词,“遵行”。C.“康”使动用法,“使安乐”,和例句相同。D.“大”意动用法,“认为伟大”。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B.C. D.解析:选D。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B.介词,从;介词,在。C.对感到奇怪;奇怪的现象。D.均为“治理”。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则光晖不赫 赫:显耀B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隆:隆重C大天而思之 思:思慕D孰与应时而使之 孰:哪里解析:选B。B项中“隆”为“尊重”之意。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选A。A.“于”均为介词,“比”。B.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天。C.表顺承,“就”;表递进,“并且”。D.表因果,“那么”;表转折,“却”。8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推崇礼制,尊重贤人,就可以统治天下;重视法制,爱护人民,就可以称霸。B“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这句话是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C选文中,荀子谈治理国家的几个原则时,特别强调了礼义,这是与孔孟思想一脉相承的。D选文使用排比,铺陈渲染,使文章节奏鲜明,又气势磅礴,既层层递进,又丝丝入扣。解析:选B。B项“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错误。原文中说人的命运取决于他以何种态度对待自然。9用“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一句作结尾说明了什么?答:答案:充分说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曰: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绝。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欲审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节选自荀子非相篇)【注】偝(bi):背向。分:名分。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道德范畴。文:礼仪制度。族(zu):通“奏”;节族,音乐的节奏。周道:周王朝的治国之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B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C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D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解析:选A。根据句意及“曰”“焉”“者”“者也”等标志性词语即可断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桀,夏后氏,名癸,谥号桀,史称夏桀,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汤,即商汤,亦称成汤,商朝开国君主,是古代有名的贤君。B牝牡,指阴阳。泛指与阴阳有关的,如雌雄、男女等。在此指鸟兽的雌性和雄性。C荀子,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名况,字卿,赵国人。古书中多作孙卿,史记作荀卿。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主张性恶,和孟子的性善论针锋相对。D五帝,古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都是远古时期的帝王。解析:选D。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帝王,而是原始社会中后期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列举了三种不吉祥的事情和三种必然陷于困厄的情况,含有“危”“灭”是人自己造成之意。B作者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人“二足而无毛”,而在于人有明辨事物的能力,尤其是明辨君臣、父子、夫妇等社会伦理关系的能力。 C对事物的区别没有确定名分重要,而与制定礼法相比,确定名分又显得不太重要,而这一切的重要性都排在效法圣王之下。D文章最后用“五帝”“禹、汤”的例子来说明礼仪制度会因为年代的久远而湮没,故应抓紧做好古代礼仪制度的整理工作。解析:选D。从文章最后一段可知用“五帝”“禹、汤”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要法后王,因为先王的很多东西会因为时代久远而湮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译文:(2)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译文:解析:翻译这两句话,重点是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县”,悬殊;“推”,推崇;“明”,尊重;“穷”,困厄;“略”,大体情况;“文”,礼仪制度;“节族”,音乐的节奏。答案:(1)知识浅陋,德行不厚,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与别人相差悬殊,但对仁爱之人却不能推崇,对明智之士却不能尊重,这是人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三种情况。(2)愚蠢的人听到了事情的大概就不再去了解那详尽的情况,听到了事情的细节就不再去了解它的大概。因此礼仪制度便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了,音乐的节奏便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了。人有三种不吉利的事:年幼却不肯侍奉年长,卑贱却不肯侍奉尊贵,没有德才却不肯侍奉贤能,这是人的三种祸害啊。人有三种必然会陷于困厄的事:做了君主却不能爱护臣民,做了臣民却喜欢非议君主,这是人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一种情况;当面不顺从(比不上),背后又毁谤(他),这是人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二种情况;知识浅陋,德行不厚,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与别人相差悬殊,但对仁爱之人却不能推崇,对明智之士却不能尊重,这是人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三种情况。人有了这“三不祥”“三必穷”的行为,如果当君主就必然危险,做臣民就必然灭亡。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什么呢?我要说:因为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有辨别。饿了就想吃饭,冷了就想取暖,累了就想休息,喜欢得利而厌恶受害,这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这是无须等待(依靠学习)就会这样的,这是禹与桀所相同的。既然这样,那么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生长)两只脚而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有辨别。禽兽有父有子,但没有父子之间的亲情;有雌有雄,但没有男女之间的界限。而作为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它对所有的事物没有不分辨的。(对各种事物的界限加以)辨别没有比确定名分更重要的了,确定名分没有比遵循礼法更重要的了,遵循礼法没有比效法圣明的帝王更重要的了。圣明的帝王有上百个,我们效法哪一个呢?我要说:礼仪制度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了,音乐的节奏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了。所以说:想要观察圣明帝王的事迹,就得观察其中清楚明白的人物,后代的帝王便是这样。那所谓后代的帝王,就是现在统治天下的君王;舍弃了后代的帝王而去称道上古的帝王,拿它打个比方,这就好像舍弃了自己的君主去侍奉别国的君主。所以说:要想观察千年的往事,那就要仔细审视现在;要想知道成亿上万的事物,那就要审察一两件事物;要想知道上古的社会情况,那就要审察现在周王朝的治国之道;要想审察周王朝的治国之道,那就要审察他们所尊重的君子。所以说:凭借近世来了解远古,凭借一件事物来了解上万件事物,凭借隐微的东西来了解明显的东西,说的就是这种道理。那些乱说话的人说:“古今是不同的情况,他们用来治理好乱世的也是不一样的方法(也可意译为:治理国家的方法也不同)。”于是普通人就被迷惑了。那些普通人,是愚笨而不会辩说、浅陋而没有标准的人。他们亲眼看见的事情,尚且可以欺骗他们,更何况是千年前的传闻呢!除颛顼、帝喾、黄帝、尧、舜这五位帝王之外没有流传到后世的名人,并不是那时没有贤能的人,而是因为时间太久的缘故;在这五位帝王之中没有流传到后世的政策,并不是他们没有好的政策,而是时间太久的缘故;夏禹、商汤有流传到后世的政策,但不如周代的清楚,并不是他们没有好的政策,而是时间太久的缘故。流传的东西时间一长,那么谈起来就简略了;近代的事情,谈起来才详尽。简略的,就只能列举它的大概;详尽的,才能列举它的细节。愚蠢的人听到了事情的大概就不再去了解那详尽的情况,听到了事情的细节就不再去了解它的大概。因此礼仪制度便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了,音乐的节奏便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