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9981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类文本阅读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学案56传记(一)整体阅读与答题规范学案目标1.掌握传记作品的整体阅读和答题规范。2.掌握传记考查中的高频问题及其做题方法。传记从叙述人称看,可分为_和_两种;从创作方法看,分_和_两种。另外,一面记叙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叫_。传记最本质的特点是_。传记一般以_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传记刻画人物的手法是_、_、_等。1问题简答文学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性是如何处理的?答:_阅读传记作品在方法上与其他文章应有哪些不同?答:_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术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术付出了一生。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下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流亡途中的工作条件惊人恶劣,在挡不住风雨的茅草房里,陈寅恪就着箱子,汗流浃背地坐在小凳上写文章。为了给他补充点营养,家里养了一只母羊,他在下课后带着女儿放羊,父女闲聊着走过山间小路,那是他难得的愉悦时刻。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远在美国的胡适把西方医生的最后诊断结果写信告知陈寅恪。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写此信。很觉悲哀。”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在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论再生缘完成了,但无法正式出版,陈寅恪只能请人用蜡版刻印,分送友人。他在文末题诗: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这是他心境和志趣的隐喻。1958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他不再教课。他说:“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写得很艰难。为了这部85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10年。柳如是的遭际,触动了他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怀。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的。柳如是别传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4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第一步:读懂文章大意阅读方法与思路提点注意标题,其中关键词语有时概括传主的经历或品质。注意文中表时间的词语,依据这些词语,理清传主的生活轨迹及思想发展的过程。思考从所记叙的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传主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关注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它们常常是分析人物、概括中心的主要依据。第二步:做题(1)文章题目说“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联系全文,说说他的一生是怎样奉献于学术的?请分点简要概括。答:_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明确概括的范围。题干中“一生”,要求全文概括,可以把陈寅恪一生分成几个阶段,分“段”概括。(“几个阶段”,文中时间词已暗示。)其次,掌握概括的方法。在文中找现成的句子。如果找不到,就找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是多次重复的词语,自己再补充一些成分,连缀成句。做概括题最易丢掉要点,对此,要适当扩大概括范围,或者对文章层次或段内层次适当划分一下,分层提取。(2)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答:_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表达特色的能力。做表达特色题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判定它有何表达特色。“表达特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从何角度切入思考,同文学类文本中的鉴赏表达特色有相似的地方,不过,一般都要从文体角度思考。如本题,题干已给出鉴赏角度:叙事(表达方式),又有提示语“作为一篇传记”。因此,既要从叙述本身角度思考,又要考虑传记自身文体特征。接下来是分析工作(本题没有要求),应包括手法本身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的分析。(3)“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及作用。答:_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含意和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句子含意的角度很多,如抓关键词、抓结构、抓位置、抓表达等。有一种句子,需要从原因即为什么的角度切入。本题的句子就是这种类型。分析句子作用一般要从内容、结构、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其中结构作用与句子所在的位置密不可分,放在文首、文中、文尾作用是不同的。(4)陈寅恪一生为学术而活着,关于治学,他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和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答:_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能力,重在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首先应确切领会题意,要谈传主治学给自己的感受,而且只谈一点,并要“结合文本和当前社会现实”。其次,选“点”最关键,这一“点”应是你感受最深的,最好是传主身上最主要的。可以从文中最关键的句子或词来谈,也可把你感受最深的提炼成关键词,然后围绕这一“点”展开深入论述。注意答题模式:亮明观点(感受最深的),展开分析,阐明理由,必须从文本和当前社会现实两个方面展开,回扣 论点。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杰克伦敦的悲剧蜀生杰克伦敦(18761916)是美国近代著名的作家。他和马克吐温,也许是我国读者最熟悉的两个美国作家了。可是两个人的结局大不一样。马克吐温以七十五岁高龄病死在写作岗位上,实践了他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的信念。杰克伦敦却在四十岁壮年之时,吞服了大量吗啡,在自己豪华的大牧场中结束了一生。杰克伦敦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是一个在旧金山出生的私生子,生父是一个占卜者。后来,母亲嫁给已经有十一个孩子的约翰伦敦,继父的境况也不好。杰克伦敦的童年在穷苦的日子中度过。十一岁他就外出打零工谋生,十四岁到一家罐头厂做工,每天工作十小时,得到一元钱,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干了不多久,这个十四岁刚出头的孩子借了一些钱,买了一条小船,参加到偷袭私人牡蛎场的队伍中,希望用这种手段来改善穷困的处境。偷袭中他被渔场巡逻队抓获,被罚做苦工。不久,他放弃了“牡蛎海盗”的营生,当水手去远东。航海生涯,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遍地的贫困、剥削和暴力,深深地印入杰克伦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灵中。航海归来,境况并未好转。1894年,十八岁的杰克伦敦参加了“基林军”,这是当时由平民党人领导的向华盛顿“进军”的失业者组织的一部分。这次“进军”的领导人考克西等在华盛顿以“践踏国会草坪”被捕,进军组织亦遭取缔。杰克伦敦在退出“进军”行列之后,又继续过流浪生活,监牢、警察局成了他常进常出的地方。长年的流浪没有使杰克伦敦丧失生活的信心,他强烈地追求知识,不甘于自暴自弃。即使在飘泊无定、随时会以“流浪罪”被拘捕的困境中,书也总是他的伴侣。1896年他二十岁时,甚至还考进了加州大学。然而,大学的门毕竟不总是向穷困如杰克伦敦这样的人敞开的。1897年他就被迫退学,同姐夫一起去阿拉斯加淘金。“黄金梦”又很快破灭,身染重病回家。一条条的路走不通,一件件的事碰壁。杰克伦敦萌发了写作的愿望。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有满腔的对穷苦人的同情,在二十三岁(1899年)时,他的第一篇小说给猎人发表了,二十四岁时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狼之子。在这些作品里,淘金工人的生活是杰克伦敦心爱的题材。杰克伦敦的思想是混杂的。他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也读过黑格尔、斯宾塞、达尔文和尼采的著作。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他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脉搏。1907年(时年三十一岁)写的铁蹄,指出美国资本主义有向极权主义转变的可能性,还对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消灭作了有预见性的警告。我国已经有译本的马丁伊登(1909年),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这本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无情,对人性的蹂躏、对正义的践踏。主人公伊登依靠个人奋斗成了名,但是成名之后得到的不是欢乐,而是可怕的空虚,结果以自杀了结一生。七年后,它的作者杰克伦敦真正走上了马丁伊登的道路。极端的个人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把杰克伦敦带进了一个矛盾的精神世界,使他青年时期具有的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叛逆者的性格,逐渐消退,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1911年,他公开声明,他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钱,他在成名之后,得到很多的钱。他认为他有权过豪华奢侈的生活。他曾经用一大笔钱建造一条命名为“斯纳克”(一种想象中的恶兽)的游船;1913年用了十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钱财)以近四年时间建造一所名叫“娘居”的别墅,在落成后即将迁居的时候,忽然起火焚毁。这位已经跻身上流社会的大作家,看了看价值十万美元的废墟,摆了摆手,宣布将另建一个庄园。这时的杰克伦敦已经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拜金主义泥淖,为了得到更多的钱,粗制滥造,写出一些完全背离自己信念的低劣之作。他在1911年时还说过:“我如果自己能够作出选择的话,除了写一篇说明我对资产阶级世界是多么鄙视的社会主义者的文章外,我什么也不会下笔。”可是在1916年1月,他公开声明脱离自己曾经积极参与活动的美国社会党。这位曾经饱尝人世艰辛,也曾经用自己的笔为社会底层的不幸者呼喊过的作家,随着他的成名和发财,沉沦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用自杀结束了四十年的一生,留下了鱼龙混杂的四十九部著作。(选自人物)1杰克伦敦是一个怎样的作家?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答:_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3细读第段,简要说明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答:_4你从杰克伦敦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与其后来的蜕变、堕落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简要分条阐述。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刘东黎1914年1月7日上午,北京大总统府招待室来了一位路人侧目的名士。此人首如飞蓬,衣衫不整,留着长长的指甲,大冷的天气却手持羽扇,扇柄上摇摇晃晃坠着一枚景泰蓝做的大勋章,委实不像善类。他掏出一张一尺五寸长的名片,口口声声要找大总统,请承宣官转达。承宣官一眼认出,那勋章是建立共和时期袁世凯亲自颁发的勋章,看样子此人来头不小。再看名片,原来这位不修边幅的名士,正是民国政坛上曝光率极高的政界和学界的大明星:章太炎。承宣官推说总统正在接见熊总理;章太炎就说:那我等好了。等了半天仍无下文,于是又要见袁的秘书。秘书们推三阻四,谁都不愿出来见这个刺头。章太炎终于爆发了,他大跳大闹,手脚并用,将招待室的器物尽数损毁。这一下终于惊动了袁世凯,命人备车马将他骗出了总统府,然后送至总统府附近的军事教练处好生“招待”。发现上当了的章太炎,满腔怒气耿耿难消,一路上,他指名道姓骂袁世凯为“包藏祸心”的“独夫民贼”,势必“身败名裂”;这一路骂得痛快淋漓,押解他的卫兵却不堪其虐,个个掩耳而行。在被软禁的日子里,章太炎的名士派头越做越足,闹出了不少传诵一时的笑话。他一口气雇了十几个厨子和仆人(其中不少是警察改扮的),并颁示条规:一、仆役对主人须称呼“大人”,对来宾亦须称呼“大人”或“老爷”,均不许以“先生”相称;二、逢阴历初一、十五,还要向他磕头,以贺朔望。如敢违例,轻则罚跪 ,重则罚钱。为了将这种规定落实到位,他甚至强迫这些仆人(警察密探)照条约跟他签字画押。有人问他为何要立此家规?章太炎说:“我弄这个名堂,没别的缘故,只因大人与老爷都是前清的称谓,至于先生,是我辈革命党人拼死获得的替代品。如今北京仍是帝制余孽盘踞的地方,岂配有先生的称谓?这里仍是大人老爷的世界,让他们叩头,不是合情合理吗?”袁世凯死后,章太炎当然也自由了。经此一难,章太炎的声望大涨,成了反袁的英雄。待到孙中山等人掀起“护法运动”的风潮时,章太炎挟其三年幽囚的积怒,仗其大闹总统府的余威,也扛起了自己的一面大旗:他先是出任护法军政府的秘书长,后又请缨去联络西南的唐继尧,合纵连横,忙得一塌糊涂。章太炎满腹经纶,想听他课的人太多,每次上课,都会有五六个弟子陪同,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台下更是一派“旌旗招展,人头攒动”的盛景。章太炎国语不灵光,便由刘半农任翻译,写板书也由钱玄同代劳,就连倒茶水的,都是马幼渔这样的人物,这排场真是令人惊骇。老头每次开口先来一句:“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如果没有这后半句的自谦自抑,简直要狂到天上去了。当然,听过课的同学也都心悦诚服地承认,老头的学问也真不是吹的。那个时代的文化人的确都有些另类。无论如何,那种“被发大叫,抱书独行,无泪可挥,大风灭烛”的慷慨士风,在文网密布的古文时代固然是红尘梦杳,在“文明日进”的现代读书人中,更是难见如此气象了。(选自2009年当代,文章有删节)5文章开头、结尾说章太炎“路人侧目”“有些另类”,这样评说章太炎的理由是什么?答:_6文章第七、八两段写到了他在被软禁的日子里颁布家规,这些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答:_7章太炎大闹总统府招待室,袁世凯为何要备车马将他“骗”出而不是“逮捕”?答:_8文章最后说:“无论如何,那种被发大叫,抱书独行,无泪可挥,大风灭烛的慷慨士风,在文网密布的古文时代固然是红尘梦杳,在文明日进的现代读书人中,更是难见如此气象了。”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要说明理由。答:_学案56传记(一)知识整合自传他传历史性传记文学传记评传真实性时间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1文学传记是传记,真实性是其本质特征。自然首先保证其真实性,如传主生平经历、性格品质等。但因是文学传记,故又允许一定的合理的虚构。这个“虚构”必须在很小的范围、程度内,如一些细节的虚构;必须是一种“艺术真实”,合乎传主性格,合乎时代、环境特点。a.阅读传记,最重要的任务是: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形象。b阅读传记应关注它的结构方式,因为它与别的文章不同。其结构一般是按时间顺序写。因此对显示传主生平事件、命运转折等的时间(或地点)词应重点标示出,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c阅读传记还应关注它的选材组材方式和刻画人物的手法。作者写传主,不可能面面俱到,他会精心选材的。选取了哪些材料,什么性质的材料,又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在一起,详写什么略写什么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它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至于刻画传主的方法,更是阅读时须留心的。d阅读传记,要关注自己从传主的人生轨迹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发,并形成了哪些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这是阅读传记作品的价值所在。解析该问题答案有一定的开放度,只要能结合传记文体特点表述就行。2(1)不关心姓名,关心学术;几乎没有参考书籍,却能完成两部中古史论;流亡途中,坚持写作;失明后,睁着眼讲课,目光如炬;病中开始探讨学术新领域;成为“拔白旗的对象时”,他坚持信念,不肯屈志从俗;用十年时间创作柳如是别传。(答出4点即可)(2)全篇基本运用叙事的方式来表现人物而非主观议论,这样显得客观;文章在记叙陈寅恪的学术生命之时,按时间顺序来记叙,显得条理清晰。(3)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都浓缩在他的学术成就之中,除了学术成就他不需要再留给人们什么,他不需要遗嘱;这样写文章戛然而止,含蓄隽永,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4)“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展示了陈寅恪独立坚持的一面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如果为世俗的力量或概念所束缚,那么很难保证研究成果是纯正而客观的,不是客观环境下得出的结果,很难说是真理,要想让真理得以发扬,必须摆脱包括意识形态等在内的世俗观念的束缚。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这需要一个学者的高度,更需要一种勇气;这体现了他的毫不妥协的文人精神。巩固提升1杰克伦敦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作家,他少年和青年时曾历经磨难,顽强拼搏,以求走出贫穷的处境;他热爱读书,求知欲强,自信坚毅,虽屡屡碰壁,而不自暴自弃;后来以写作谋生,创作了不少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作品,因此成名,跻身上流社会;成名后,陷入拜金主义泥淖,为挣钱而写作,粗制滥造,青年时期的叛逆性格日渐消退,变得唯利是图和玩世不恭,极端个人主义和“超人”哲学,使其精神世界充满矛盾,最后自杀。2夹叙夹议。在叙述和描写中穿插作者的议论,体现作者的爱憎、褒贬的感情态度,这是本文突出的语言特点。如第、段在对杰克伦敦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苦难艰辛的流浪生活的叙述中,夹杂了议论,点明这些人生坎坷的意义,突出他的坚韧、顽强、不自暴自弃的性格;又如第段,在叙述了杰克伦敦的丰富的阅读经历和杰出的创作成就之后,用议论手法,点明其性格蜕变的原因。3第段是全文的总起,简要说明了杰克伦敦的身份、地位和人生的结局,画线语句将他与马克吐温并提,采用对比手法,以马克吐温的七十五岁高龄病死在写作岗位上,与杰克伦敦四十岁壮年吸毒自杀于豪华大牧场形成鲜明反差,呼应了标题中的“悲剧”这一题眼;而且开篇即道出传主生命的悲惨结局,设置悬念,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略。解析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要立足于文本探究,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要点如下:从他的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可见出文学创作的源泉在于丰富的生活体验(或说“生活是文学创作的第一源泉”)与广泛的阅读(或说“阅读是文学创作的第二源泉”)。苦难的命运,艰辛的生活,对于强者而言不是绊脚石,而是助推器,它更能激发强者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唤醒其创造力,使他的内心更强大。杰克伦敦在告别苦难之后,其创造力和写作质量迅速下降,在失去精神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空虚和孤独面前变得异常脆弱,这表明:文学注定是一项受苦的事业,过于舒适和奢华的生活往往是文学创作的末日。5性情放纵不羁;敢作敢当,不计后果;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满腹经纶但狂放傲慢。6表明他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鲜明态度;可以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7一来章太炎在当时颇有名望和功勋,影响极大;二来袁世凯怕把事情闹大从而影响自己的“帝位”。8略。解析可从称赞章太炎人格的角度分析,也可从当代读书人圆滑世故、明哲保身等角度分析。观点要鲜明,格调要积极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