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打印25、《河中石兽》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3155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打印25、《河中石兽》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定打印25、《河中石兽》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定打印25、《河中石兽》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5月 第14周 主编教师:洪秀竹 审核教师:班级: 姓名: 座号:25、河中石兽导学案纪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 作家作品简介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2、给下字注音圮( ) 募( ) 棹( ) 杮( ) 湮( )啮( )溯( )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山门圮于河 ( ) (2)阅十余岁 ( ) (3)曳铁钯 ( )(4)湮于沙上 ( ) (5)尔辈不能究物理 ( )(6)如是再啮 ( )(7)不更颠乎(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三.疏通文意,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1)自由朗读。(2)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并标出重点词句,提出疑难字词句。(3)小组内解决疑难,同桌互相提问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疏通文意。3.应掌握的重点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译文: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 (4)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 四、巩固提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一寺临河干 ( ) (2)竟不可得 (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4)遂反溯流逆上矣 ( ) 2翻译句子。(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 (2)求之地中,不更傎乎?译文: 五、反馈延伸:1. 课外阅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进一步了解纪昀其人其文。2. 思考文章为何把讲学家当作嘲讽的对象。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2、 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复习巩固。1.通假字 曳铁钯 “_”通“_”,_2.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为 众服为确论 (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3.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 (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 今义:并列 古义:_ 今义:一种学科(3)是非木杮 (4)阅十余岁古义:_ 今义:判断词 是 古义:_ 今义:阅读(5)盖石性坚重 (6)但知其一古义:_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古义:_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二、合作探究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第四种第三种 第二种 第一种结果寻找的地点人物寻找经过 3、质疑: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讨论并归纳:可分四层: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5、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6、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三、拓展提高1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四、小结: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观推理,实践出真知。希望同学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 五、布置作业:1、熟读背诵本课。2、完成练习册。古文二则1、导入新课:走近列子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庄子有关资料学生交流)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 了解寓言及基特点; (2) 读懂原文,会概括寓意,正确认识客观事物(3) 探究古文二则共同的道理。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一)展示预习成果1、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 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 、 的代表人物。郢人选自 。 列子,名 ,相传 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伯牙善鼓琴选自 。 一基础达标 (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卒(z)逢暴雨 B.郢人垩( )漫其鼻端若蝇翼 C.峨峨()兮若泰山D.臣则尝能斫( zhu)之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 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吾于何逃声哉? .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3.翻译下列句子。 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钟子期辄穷其趣。4下列语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两项是( ) A.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 B. 止于岩下 C. 听而斫之 D. 卒逢暴雨5.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 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 、 的代表人物。郢人选自 。 列子,名 ,相传 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伯牙善鼓琴选自 。二 设问导读(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 3.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4.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三自主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一)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谓从者曰(随从人员) B. 郢人立不失容(容貌) C. 若蝇翼(翅膀) D.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这样) 2. 从“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庄子和惠子怎样的感情?你能不能说出一个与此相似的典故?3.由本寓言引申出一个什么成语?请说说它的含义。(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2. 翻译句子。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四 拓展延伸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1. 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2. 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一 基础达标1.A 2.蝇翼:蚊蝇的翅膀。 斫:砍,削。 质:对象,搭档。 念:心里想的。 穷:穷尽 逃:逃避 虽然:即使这样。3.我没有施技的人了,我也没有可以与之谈话的人了。 匠石挥动起锛子呼呼生风,楚国人站在那里任凭他砍削。钟子期总能点明他的情趣。4.A D5.周 战国 哲学家 文学家 道家 庄子徐无鬼 御寇 战国时期 列子汤问二设问导读1.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没有志趣相投的人,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2.庄子想象奇特,拿匠人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表达对朋友怀恋和惋惜之情。3.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4.知音难得,知己难求。三(一)1.B 2.庄子为失去朋友感到无尽悲伤,说明他们情谊深厚。管鲍之交 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3.郢匠挥斤 形容人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二)1. 擅长 好 2.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四拓展延伸1.略 2.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古文二则1、导入新课:走近列子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庄子有关资料学生交流)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 了解寓言及基特点; (2) 读懂原文,会概括寓意,正确认识客观事物(3) 探究古文二则共同的道理。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一)展示预习成果1、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 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 、 的代表人物。郢人选自 。 列子,名 ,相传 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伯牙善鼓琴选自 。 一基础达标 (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卒(z)逢暴雨 B.郢人垩( )漫其鼻端若蝇翼 C.峨峨()兮若泰山D.臣则尝能斫( zhu)之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 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吾于何逃声哉? .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3.翻译下列句子。 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钟子期辄穷其趣。4下列语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两项是( ) A.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 B. 止于岩下 C. 听而斫之 D. 卒逢暴雨5.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 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 、 的代表人物。郢人选自 。 列子,名 ,相传 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伯牙善鼓琴选自 。二 设问导读(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 3.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4.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三自主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一)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谓从者曰(随从人员) B. 郢人立不失容(容貌) C. 若蝇翼(翅膀) D.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这样) 2. 从“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庄子和惠子怎样的感情?你能不能说出一个与此相似的典故?3.由本寓言引申出一个什么成语?请说说它的含义。(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2. 翻译句子。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四 拓展延伸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3. 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4. 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25、河中石兽导学案(学生用)纪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3、 作家作品简介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2、给下字注音圮( ) 募( ) 棹( ) 杮( ) 湮( )啮( )溯( )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山门圮于河 ( ) (2)阅十余岁 ( ) (3)曳铁钯 ( )(4)湮于沙上 ( ) (5)尔辈不能究物理 ( )(6)如是再啮 ( )(7)不更颠乎(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三.疏通文意,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1)自由朗读。(2)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并标出重点词句,提出疑难字词句。(3)小组内解决疑难,同桌互相提问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疏通文意。3.应掌握的重点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译文: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 (4)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 四、巩固提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一寺临河干 ( ) (2)竟不可得 (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4)遂反溯流逆上矣 ( ) 2翻译句子。(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 (2)求之地中,不更傎乎?译文: 五、反馈延伸:1. 课外阅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进一步了解纪昀其人其文。2. 思考文章为何把讲学家当作嘲讽的对象。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复习巩固。1.通假字 曳铁钯 “_”通“_”,_2.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为 众服为确论 (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3.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 (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 今义:并列 古义:_ 今义:一种学科(3)是非木杮 (4)阅十余岁古义:_ 今义:判断词 是 古义:_ 今义:阅读(5)盖石性坚重 (6)但知其一古义:_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古义:_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二、合作探究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第四种第三种 第二种 第一种结果寻找的地点人物寻找经过 3、质疑: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讨论并归纳:可分四层: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5、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6、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三、拓展提高1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四、小结: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观推理,实践出真知。希望同学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 五、布置作业:1、熟读背诵本课。2、完成练习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