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提纲.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4476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11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1.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梳理】一、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 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2、表现: 传统“耕织”分离,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19世纪6090年代,官僚地主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出现了洋务经济。 19世纪70年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二、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的起步1原因: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为了巩固统治推行洋务运动。2内容:创办军用企业:口号“自强”;最早: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最大:江南制造总局;创办民用企业:口号是“求富”;代表: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3结果:甲午战败,自强求富目的没有实现4影响: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解难释疑】1.京师同文馆是清末自强运动期间中国政府官办的外语人才学校,以教授西方语言为主的官办教育机构,也是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新式教育机构,于1862年8月24日成立于北京。该校的倡始者是洋务派领袖恭亲王奕、桂良和文祥的奏请下成立的,附属于总理衙门。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回应天津条约中未来条约需以英语、法语为正本的规定,因此必须培育足够的外语人才来应付外交事务。同文馆设管理大臣、专管大臣、提调、帮提调及总教习、副教习等职。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任监察官实际操纵馆务。先后在馆任职的外籍教习有包尔腾、傅兰雅、欧礼斐、马士等。中国教习有李善兰、徐寿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自1869年起任总教习历二十五年之久。该馆为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最初只设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后陆续增加德文、日文及天文、算学等班。招生对象开始限于十四岁以下八旗子弟,1862年6月入学的仅十人,以后扩大招收年龄较大的八旗子弟和汉族学生,以及30岁以下的秀才、举人、进士和科举正途出身的五品以下满汉京外各官,入学学生逐年增多。学习期限初定三年毕业,自光绪二年(1876)后改为两种: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诸学者,八年毕业;年岁稍长,仅借译本而求诸学者,五年毕业。同文馆除了教授西方语言之外,亦供西方人学习汉语。同文馆于1900年因庚子事变被迫停办,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而结束。2.近代化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1) 从过程上看,它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3)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4)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二是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就是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一)民族工业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2条件:受外商企业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3标志: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地主、官僚和商人开始引进技术设备,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代表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房。4影响:经济: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政治:阶级结构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发展。(二)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1原因: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清政府为了拓宽税源,放宽民间办厂限制,奖励工商; 社会上出现实业救国的热潮; 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的斗争。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掀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 黄金时期: 一战期间(19121919)1.原因: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仅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还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实业、提倡国货的政策,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创业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2概况: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成就最大,“北范南吴”代表的化学工业也有发展。3发展特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地被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偏重于轻工业方面,重工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造成工业结构极不平衡。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发展短暂,可谓昙花一现。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整个民族工业迅速萧条。4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四)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1.原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底基本实现全国统一,;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等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概况:棉纺织业和面粉业相继发展,化学工业、橡胶工业也有较大发展。(五)民族经济日益萎缩,陷入绝境: 日本全面侵华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19371949 )原因:日本全面侵华的破坏和野蛮的经济掠夺; 英美外国资本的重压;官僚资本的压榨、侵害;战争动荡的环境。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六)获得新生:新中国成立后初期 (19491956)1恢复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2获得新生:1953-195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有利因素(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政府鼓励工商发展。2不利因素:(1)根本障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外国资本主义是民族工业的最大障碍; (3)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的严重束缚:清政府、军阀官僚政府;(4)官僚资本阻碍:利用政治特权垄断市场;(5)社会长期动荡;(6)人民贫困,购买力低;(7)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缺乏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后天畸形(主要在轻工业、沿海和通商口岸,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解难释疑】1.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进步的经济因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政治: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和壮大,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3)思想:民族工业的发展不断冲击瓦解着封建正统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发展趋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地区分布不平衡,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2.实业救国论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思潮。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1911)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20世纪初,宣扬实业救国论的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在国内以张謇、汤震等为代表,在国外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20世纪初,张謇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对于储金救国之感言)。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论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实业救国论经他提倡而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他们宣扬实业救国论,都具有对抗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康有为在1905年就把振兴实业、讲求物质说成是“救国至急之方”,攻击革命派的“自由、革命、民主、自立之说”,是所谓“毒溺中国之药”(物质救国论)。1910年,清政府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梁启超竭力宣扬只有振兴实业才能救亡的论调说:“苟实业更不振兴,则不出三年,全国破产,四万万人必饿死过半”(饮冰室合集文集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五四运动后,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仍时有鼓吹实业救国论者,其中一部分人是以此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但多数则是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企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幻想。总体来看,这一思潮的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因而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