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1160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 中英鸦片战争第六课 洋务运动一、 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掀起的)1、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 2、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3、代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5、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1)、前期的口号是“自强”,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第一所:1861年,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2)、后期的口号是“求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第一所:1872年,李鸿章创建上海轮船招商局),以辅助军事工业;3)、兴办新式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学堂: 1862年京师同文馆)(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4)、创建近代海军(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885年,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6、失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8、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作用):局限性: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说明依靠封建官僚地主搞近代工业,既不能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也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灾难。)进步性: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第七课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1895年, 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光绪帝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3、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又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后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介绍“西学”,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变法开始,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1)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4)创办报刊,开放言论;5)训练新式军队等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所以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变法措施被废除,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前后仅有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5、影响:A、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影响)。B、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民”即资产阶级)。6、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7、失败原因:维新派没有实力,又没有发动群众,依靠的又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结论:说明通过变法使中国富强的道路是行不通的。第八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1、建立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其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3、创立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又成立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领导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宣布废除宣统帝号,成立湖北军政府,中华民国建立。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孙中山颁布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它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最大的功绩)。失败原因: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第9课 新文化运动1、兴起的原因:1)西方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传入中国。2)北洋军阀政治上进行反动统治,镇压革命,文化上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因此,在这时一股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掀起了。2、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识图),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4、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5、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第一个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又是一次文学革命)6、作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但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第14课 难忘九一八一、九一八事变1、“九一八”事变:日本为摆脱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于1931年9月18日夜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当时的东北防军总司令张学良按蒋介石的旨意命令部队不予抵抗(这就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一、血染卢沟桥事变1、“卢沟桥事变”: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进逼,企图占领华北。1937年7月7日夜间,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它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准备抗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表明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提出: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最后形成: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三、南京大屠杀1、南京大屠杀: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又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后,屠杀中国居民和土兵30多万人。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对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美化侵华战争,你有何看法?)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第五站区司令官李宗仁的指挥下与日军在台儿庄(山东徐州)展开激战,最后日军大败溃逃,这就是台儿庄战役,共消灭日军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3、百团大战:1938年底开始,日本侵略军集中大部分兵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企图一举消灭根据地。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敌人的据点。它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八路军)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指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些民族工业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2).辛亥革命的成果,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队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4).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5).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回复。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征: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夹缝中求生存,发展。2).比较落后3).集中在轻工业部门3).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6、社会民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1).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2).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30.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1)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强烈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编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编写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严复,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著天演论,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步观点,激励人们自强。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3、时间:1978年底4、内容: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5、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使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9课 改革开放一、对农村的改革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影响: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二、对外开放的措施(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4、简要概述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概况。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1)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的得到大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2)城市: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大中型企业向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改革步伐。(3)认识:改革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从而证明了改革的正确性。第11课 民族团结1、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第12课 香港和澳的门的回归一、“一国两制”的构想3、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二、香港和澳门回归3、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3、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做了哪些努力?结果怎样?(1)努力: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2)结果: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3、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背景: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实质是一次分赃大会)时间: 1919年1月,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参加国:协约国集团的27个成员国。(中国也是其中一员)操纵国:英国(劳合乔治)、法国(克里孟梭)、美国(威尔逊)条约: 凡尔赛和约 (详见九年级上-课本第15页)作用: 对德、奥、匈等战败国签定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注:凡尔赛和约中有关殖民地的内容,最能反映一战及巴黎和会的本质,创造了殖民统治新理论“委任统治”;有关山东的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华盛顿体系背景: 战后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尖锐(美日矛盾)时间: 1921-1922年,在美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参加国: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等9个国家。操纵国:美、英、日。条约: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注: 九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遵守列强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质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方便。作用: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对“凡华体系”的认识“凡-华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世界的统治新秩序,形成了一战后的世界基本格局;它暂时压制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所以说,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战的爆发)罗斯福新政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措施:恢复银行信用 (首要措施) 对工业的调整-国家工业复兴法 (中心措施) 调整农业政策,加强国家补贴。 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一举多得,解决失业问题)效果:美国的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评价:国家干预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它不可能消除危机。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形成形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详见表格 1955年,苏联组建“华约组织”。事件:苏美争霸结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1991年多极化趋势背景:两极格局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格局,世界向多极化格局方向发展。因素:美国奉行霸权主义,中、俄、日、欧盟等强国或国家联盟,反对霸权主义,促进多极化发展。 经济实力在竞争中具有决定作用,有利于多强引导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背景: 20世纪80-90年代,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 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9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在这一国际环境下,各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重点,因为互相需要而促进了世界经济融合;跨国公司起到重要作用。 影响: 国家间经济往来障碍减少,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 (由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跨国公司常把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例如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态度: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机制,引进国外的技术与投资,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化害取利,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地举办了第9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8: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因:二战后,军用技术转化为民用,促使其产生和发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社会化,是其社会保证;国家积极投入,是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起源:美国,并迅速扩展为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时间:20世纪4050年代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世界由此进入到信息化社会;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其中克隆技术倍受社会争议。)特点:它不仅涌现大量的科技成果,也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科技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格局(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变化。 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863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