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回归整理.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0996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25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中考语文回归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2014年中考语文回归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2014年中考语文回归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中考语文回归整理第一题字音字形【考查点】九年级上下册课后积累和课下词语【答题要点】1、 记牢课后积累和课下注释的有关词语;2、 审题明确要求,分辨错误字音形;3、选择项注音或字形错误的一般不只一个 【例题再现】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有误的一组是(元调)A. 衣钵 耷拉 恻隐 入不敷出B. 雾蔼 猝然 赢弱 鸦雀无声C. 浩瀚 悲怆 水渍 流连驻足D. 荒谬 锤炼 思忖 吹毛求疵 (解析:雾霭;羸弱)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四调)A. 狡黠(xi) 推搡 萎缩(wi) 重峦叠嶂B. 拮据(ji) 显赫 愧怍(zu) 众目睽睽C. 魁梧(ku) 桑梓 缅怀(min) 风尘仆仆D. 蓦然(m) 消魂 慰藉(j) 莫明其妙( 解析:蓦然(m);慰藉();莫名其妙)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五调)A.黏膜(nin) 晕圈(yn) 伛偻提携(y) 恹恹欲睡(yn)B.冗杂(rng) 揣摩(chui) 缊袍敝衣(yn) 前瞻后顾(zhn)C.骁勇(yo) 磕绊(pn) 飞珠迸玉(bng) 妄自菲薄(fi)D.翌年(y) 幽咽(y) 觥筹交错(gng) 阿谀奉承()(解析:骁勇();磕绊();飞珠迸玉();妄自菲薄()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考试说明)A.蓦然 拮据(ji) 与日俱增 栩栩如生(x)B.愧怍 秀颀(q) 鸦雀无声 眼花缭乱(lio)C.浮躁 尴尬(gn) 莫明其妙 屏气凝神(png)D.匮乏 濡染 (r) 众目睽睽 稍纵即逝(sh)(解析:莫名其妙;屏气凝神() 总结:此题有三种类型的考查,一种是选择注音有误的,一种是选择字形有误的,一种是选择注音和字形都有误的。四卷涉及到的词语有: 衣钵() 耷拉() 恻隐() 入不敷出()雾霭() 猝然() 羸弱() 鸦雀无声()浩瀚() 悲怆() 水渍() 流连驻足()荒谬() 锤炼() 思忖() 吹毛求疵() 狡黠() 推搡() 萎缩() 重峦叠嶂()拮据()显赫() 愧怍() 众目睽睽() 魁梧()桑梓() 缅怀() 风尘仆仆()蓦然() 消魂 慰藉()莫名其妙黏膜() 晕圈() 伛偻提携() 恹恹欲睡()冗杂() 揣摩() 缊袍敝衣() 前瞻后顾()骁勇() 磕绊() 飞珠迸玉() 妄自菲薄()翌年() 幽咽()觥筹交错()阿谀奉承() 与日俱增 栩栩如生() 秀颀() 眼花缭乱浮躁 、尴尬() 屏气凝神()匮乏() 濡染() 稍纵即逝() 第二题 选词【考查点】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和成语【答题要点】1、比较词义、词性或感情色彩,明确区别;2、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3、可以用排除法。 【例题再现】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元调)(1)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_。(2)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_在这一江碧玉里。(3)整幅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就像一首乐曲,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表示原野上低伏_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疏疏落落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伴奏”。A.卑微 消融 缓和 B.卑鄙 消失 缓慢C.卑微 消失 缓慢 D.卑鄙 消融 缓和 (解析:)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四调)我主张,面对当今对中华文脉认知的混乱状态,应该_文脉之思,_ 严选之风,_古今坐标,_ 普世范本。为此,应努力拨去浮华热闹,远离滔滔口水,进入深度探讨。选择自可不同,目标却是同归,那就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集得高墙巨砖,寻获大柱石础,让出疏朗空间,洗净众人耳目。由此,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有可能。A. 重立 重建 重启 重开B. 重启 重开 重立 重建C. 重开 重建 重启 重立D. 重建 重立 重开 重启 (解析: )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五调)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_信息,传播知识,为了艺术,创造美感。但还有更深的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_新的思想。当然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有新的思想,但有新思想的文章肯定是好文章。这也是写作人_的理想。A.传扬 开发 追求 B传递 开采 追求C.传递 开发 追逐 D.传扬 开采 追逐 (解析:) 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考试说明)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_,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_。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_,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A丰富自强不息财富 B富裕坚强不息财富C富裕自强不息财宝 D丰富坚强不息财宝 (解析:) 总结:、几个选择项中词语完全是一样的,词语可能有先后的逻辑关系,根据语境判断;词语若没有先后逻辑关系,考虑与上下文搭配,如四调中坐标只能重建或重立,答案判断为B; 2、若选择项中词语是两两近义词,就注重近义词辨析,从词义、词性、词的感情色彩来辨析,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判断。 如元调中,卑微是指地位低下,卑鄙是指品行恶劣不道德,根据语境,需要的是用来形容希望,因此只能用卑微。消融是指融化,消失是指事物逐渐减少没有了,根据语境,是用来形容自己被景物所感染融化于其中,不是消失了,因此用消融;缓和是指局势气氛灯和缓,缓慢是指动作不迅速,根据语境,是用来形容山坡的走势,因此用缓和。 第三题 语病【考查点】(1)成分残缺: A、缺主语被介词“覆盖”。如“通过-使-” 例句: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同学们都明白了这道题的做法。(解析:老师的讲解,使同学们都明白了这道题的做法。) B、缺宾语被长句“遗忘”。如“具有-(的特点)” 例句:大会的最后,演讲的同学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好人好事。(解析:演讲的同学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2)重复啰嗦:大约二十天左右,我们就完成了任务。(解析:大约二十天,我们就完成了任务。) (3)搭配不当 A、主宾搭配不当:我妈妈的家乡是武汉人。(解析:我妈妈的家乡是武汉。) B、动宾搭配不当:1、慢慢地,我们提高了学习的习惯和学习成绩。 2、昨天下午在礼堂里,我们注视和倾听了校长的讲话。(解析:1、慢慢地,我们培养了阅读的习惯,提高了学习成绩。2、昨日下午在礼堂里,我们倾听了校长的讲话特别注意两个动词代一个宾语,一个动词带两个宾语的情况) C、主谓搭配不当:两岸的水草的清香扑面吹来。(解析:两岸的水草的清香迎面扑来。) D、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她有一双聪明灵巧的手,做什么就像什么。(解析:她有一双灵巧的手,做什么就像什么。) E、一面对两面: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解析: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前后一定要一致,前面是一面,后面便是一面;前面是两面,后面便是两面) (4)语意不明:常见错误有“避免不”、“防止-不再”;有时句子有歧义。 例句:1、为了避免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一些列措施。(解析: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再发生,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三个学校的校长都参加了会议。(解析:是三个学校的所有校长,还是三个校长,句子有歧义。学校的三个校长都参加了会议。) (5)语序不当 A、词语语序不当 例句:在会上我们通过并讨论了活动的有关安排。(解析:在会上我们讨论并通过了活动的有关安排。当谓语部分是两个动词的时候,注意是否有语序的问题) B、句子语序不当 例句:早春的一场雪,不仅洁净着赏雪者的心灵,也洁净着这茫茫田野。(解析:不仅洁净着这茫茫田野,而且也洁净着赏雪者的心灵。当前后两个句子是用“不仅-而且”之类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连接时,考虑两个句子是否是递进关系,前后句序是否恰当。) (6)句式杂糅(把两个句子的意思糅杂在一起表达出来。)例句:造成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是取决于有些国家为了一己之私而搅乱亚太格局。(解析:造成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是有些国家为了一己之私而搅乱亚太格局。这里出现了两个句子的杂糅。) (7)用词不当:词义、词性、词的感情色彩;关联词不当 例句: 1、爸爸肃静地对我们说起过去。(解析:爸爸严肃地对我们说起过去。) 2、这是一篇充沛着革命激情的好文章。(解析:这是一篇充满着革命激情的好文章。) 3、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动之下,他大胆地走上演讲台。(解析: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之下,他大胆地走上演讲台。)4、 他虽然学习好,而且思想也很好。(解析:他不仅学习好,而且思想也很好。关联词一定是两两搭配的。) 【答题要点】1、熟悉常见语病类型; 2、采用排除法。 【例题再现】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元调)A. 我省环保产业的规模将达千亿级,其中空气治理占整个环保产业的半壁江山。B. “嫦娥三号”的研究团队在着陆、减速等多个方面有着令人惊叹的技术创新。C.我国科学家已克隆了8个中国人的致聋基因,绘制了3个中国人主要致聋基因的突变频谱。D.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在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上透露,我省中小学将进行游泳课试点。(解析:C。歧义句。是8个致聋基因,还是8个中国人。)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四调)A.国际民航组织正在酝酿一项新规定:飞行中的飞机必须每6海里报告一次区位信息,报告的频率相当于1.3分钟/次。B.我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罚力度,也明确了对食品安全监管者的法律责任。C. 对投资人士来说,高层治理雾霾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是关键,这关系到雾霾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是会增强还是减弱。D. 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形成了由交通运输部负责管理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解析: D。缺宾语,应该是“形成了-的格局”)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五调)A.我国新的商标法将声音商标增加为可注册的商标类型,这一现象引起大家的关注。B.湖北省今年打算用6.23亿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购置1408台动力为天然气的公交车辆。C.为了让学生都能在实验室动手操作,武汉市投资近亿元对全市65所高中的实验室进行改造。D.武汉市房管局近期将开设“绿色专用通道”,提升老旧危楼专项维修资金的审批。 (解析:D。动宾搭配不当,“审批”不能“提升”,只能“加快”。)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考试说明)A.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进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享用一辈子。B.连日来,武汉“犟妈”易勤倾家助残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C.随着直饮水设备和知识的普及,更加方便、环保、健康的直饮水会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接受。D.李岱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赛真迹的集中场所。(解析:D。主宾搭配不当,“刻文”不能成为“场所”。) 第四题 排序【考查点】题型:衔接、排序、还原【答题要点】1、分析语段内容; 2、理清句子间内在关系;3、找过渡词、连接词、关联词; 4、方法:排除法、反推法。 【例题再现】4将“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元调)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A)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B)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C)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D) (解析:C。这是将一句话还原到还原到原语段中去,答题步骤如下:1、读需还原语句,明白其意,思考其在句子中可能的作用,一般会有总起、总结、过渡等;2、读语段,弄懂每句意思,梳理句子之间的关系,总结段落大意;3、思考原句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与文章句子间的逻辑联系。4、判断答案。) 4重新排列下面语句的句序,正确的一项是(四调)但是在魏晋以后,“碑”与“帖”却常常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书风。于是,“碑”与“帖”开始形成两种对立的美学流派。最初,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尤其在清代“金石派”书风兴起,以摹写古碑的重拙朴厚为风尚,鄙弃元、明赵孟頫到董其昌尊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帖学”。对大众而言,“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笔写在纸绢上的文字,原始的意义并不复杂。A BC D(解析:B。这是重新排序题,答题步骤如下:1、读每句话,弄懂句子意思;2、梳理句子之间的关系语意和逻辑关系,总结段落大意;3、关注起提示性作用的句子和词语,如关联词、起总结性作用的词语、首先其次等表顺序的词语。4、判断答案,拿不准时可以采用排除法。)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正确的一项是很多人使用漱口水,是想保持口气清新,保护牙齿。_许多漱口水都含有酒精,有些含量高达25%。这主要是为让漱口水中的薄荷醇、桉油精等成分发挥作用,并渗透和分解牙菌斑。可同时,酒精还会导致口腔干燥,破坏保持口腔湿润的黏液保护层,导致口气不佳,并引发刺痛感。一些漱口水还会导致牙齿变黄。A.但如果生了牙病,就必须用漱口水辅助治疗了。B.但恐怕你想象不到的是,漱口水用不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口臭和毁牙。C.但如果使用高氟漱口水就一定要听专业牙医的建议了。D.但漱口水中含有的去除牙菌斑成分在10天内就可以发挥作用,不必长期使用。(解析:B 。这是为段落选择恰当句子的题,答题步骤如下:1、阅读文段,弄懂句子意思,梳理句子之间的关系,读懂段落大意;2、思考,需要填入的是什么句子,是总结句、还是总起句、还是过渡句等;3、读选择项,判断答案。)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步骤1、读标题,明确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2、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借助总起句、过渡句、每一段的中心句)。同时边读边划出重要信息。 第五题【考查点】1、对说明文或部分说明语段的内容和对象的概括;2、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答题要点】1、明确文章内容(说明对象和内容、议论话题和中心论点);2、理清文章思路(利用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每一段的中心句,总结句);3、审题,明确要求;4、思考确定答案。【例题再现】5、文章围绕“低头族”讲了四方面的内容,下面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元调)A. 描摹“低头族”的典型特征。 B. 分析“低头族”的形成原因。C. 揭示“低头族”的社会危害。 D. 呼唤“低头族”要正视现实。(解析:C.1、审题,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要求找出概括不准确的一项。2、根据对象和层次划分,得出文章没有写低头族的社会危害,此题属于无中生有。) 5、本文对“酸奶可以代替牛奶吗”这个问题的回答,下面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四调)A. 酸奶完全可以代替牛奶,而且比牛奶更胜一筹。B. 酸奶完全可以代替牛奶,营养成分差不多。C. 酸奶比牛奶的口味更好,虽然营养物质含量略低。D. 酸奶比牛奶活性成分多,营养价值超过了牛奶。(解析:A。1、审题,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要求找出表述最准确的一项。2、根据层次结构,可得出A是正确的。B中说“营养成分差不多”表述是错误的,C、D是所答非所问,是回答酸奶与牛奶相比有什么优点。)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交椅特点的一项是(五调)A.体轻 B.可折叠,便携 C.不能靠、不能倚 D.不结实(解析:C。1、审题,是对文章部分内容的概括,要回答不属于交椅特点的一项,答题范围在911自然段。2、根据层次划分和每一段中心句,可得出C是不属于交椅特点的,属于无中生有。) 5、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考试说明)A、介绍狮子雕塑的源起和作用。 B、介绍狮子雕塑在传统建筑中的作用。C、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特点及其变化。D、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风格及其形成原因。(解析:D。1、审题,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要求找出概括最准确的一项;2、根据说明对象和文章层次划分,可得出D是最准确的。其中A和B只是概括了第一自然段的部分内容, C只是概括了25自然段的内容,这都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六题 提取信息【考查点】侧重于重点段落的信息把握。【答题要点】1、审题,明确要求。 2、阅读选择项,明确具体信息。 3、找到对应段落,判断信息正误。 4、确定答案 5、不在用词上“计较”,只求信息上“吻合”,务必在原文中找到准确依据。 【例题再现】6、作者认为“低头族”究竟错过了什么?下面表述符合作者最终表达意图的一项是(元调)A. 错过了身体健康,出现头痛、眼疲劳、颈椎病等健康问题。B. 错过了对自身的控制力,生命安全存在隐患。C. 错过了心理健康,出现对手机的心理依赖,情绪焦虑。D. 错过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和美好,人与人的心灵之间产生了距离。(解析:D。1、审题:要求找出符合作者最终表达意图的一项,最终表达意图一般在文章结尾体现,而且应该是与全文内容对应2、明确选择项信息,找到对应段,判断正误。A是错过了身体健康,对应第6段;B是错过了对自身控制力,对应7段 ;C是错过了心理健康,对应第8段;D是对应文章910段,是对前几项的总结,前三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可能选择其中任何一项。因此判断符合作者最终意图的选项应该是D) 6、下面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四调)A. 原味酸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高,而风味酸奶由于加入了果蔬,其营养物质的含量比牛奶略低一些。B. 之所以提倡喝牛奶,是因为乳制品含有丰富的钙质,而且其中的钙质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C. 在牛奶发酵成酸奶的过程中,蛋白质虽然被乳酸菌水解了一部分,但是却变成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多肽。D. 酸奶中还含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在经过了胃液和各种消化酶的折磨后,仍然会有一大部分活菌抵达肠道。(解析:A。1、审题,要求找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2、明确选择项信息,找到对应段,判断正误。A是拿原味酸奶和风味酸奶和牛奶比,对应第4段,文章中 说“原味酸奶的各种成分和牛奶差不多”,因此A说“原味酸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高“是不正确的,这是故意将意思反说。B是说提倡喝牛奶是因为含有钙质,对应的是第5段,是文章原句;C是说在酸奶中的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变成了多肽更容易吸收,对应第5段,符合文意;D是说酸奶中的乳酸菌的问题,对应第6段,符合文意。)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五调)A.“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因此,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B.马扎,这么一件历史久远的家具,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们的起居方式。C.隋场帝特别忌讳胡人,于是下令将“胡床”改叫“交床”,是因为胡床腿部有交叉。D.中国所有的家具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借鉴和改进,最后都在宋朝定型。(解析:D。1、审题,找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2、明确选择项信息,找到对应段,判断正误。A是床是坐具,坐是主要功能,对应第7段,符合文意;B是说马扎的作用,对应第2段,符合文意;C是说胡床改名“交床”的缘由,对应第5段,符合文意;D是说中国的所有家具最后都在宋朝定型,对应第8段,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宋代是中国所有家具定型的一个最后时期。)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考试说明)A. 唐代石狮高大威猛,腿爪粗壮有力,造型上多用夸张的手法。B.宋代石狮比唐代更具有写实性,头部及四肢等细部刻画得很真实。C. 唐代石狮呈现的风格与唐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D. 宋代石狮的雕刻技术比唐代更加成熟,但气势却远不如唐代。(解析:B 。1、审题,要求找出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2、明确选择项信息,找到对应段,判断正误。A是说唐代石狮的特点,对应第3段,符合文意;B是说宋代石狮的特点,对应第4段,但是文章中“头部接近真实,但是四肢和狮身也用夸张手法,选择项与原文不符,C是唐代石狮与唐代政治经济的关系,对应第6段,符合文意;D是说宋代石狮的雕刻技术与唐代的相比,对应第6段,符合文意。) 第七题信息迁移运用【考查点】侧重于信息在生活中的运用,有时考查作者的写作目的。【答题要点】1、审题,明确要求。2、阅读选择项,明确具体信息。3、找到对应段落,判断信息正误。4、确定答案。 【例题再现】7、“对于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下面案例不符合这一观点的一项(元调)A.旧金山轻轨车厢里发生的一起枪击案,警方调出当时的监控录像显示,车厢内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突然掏出手抢不停挥舞,可就站在他身边的几名乘客由于只顾低头忙着玩手机和平板电脑,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直到该名男子最后勾动扳机酿成命案。B.西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海曼在大学校园里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位小丑骑着马戏团的独轮车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正在看手机的行人中,只有25%的人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在发布于应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海曼将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C.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鸣笛声都没听到,行驶过来的火车贴身而过,男子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D. 湖北十堰一名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却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深坑不幸身亡。 (解析:B.1、审题,找出不符合题目中观点的一项。题目中的观点包括两点,一是低头族冷落他人,而是这样的举动带来致命后果。下面的选择项必须符合这两点。2、结合文本,明确选择项信息,判断正误。A是低头族只顾玩手机没关注他人危险,酿成命案,符合观点;B是低头族看手机韩多人没有注意小丑过校园,没有带来致命后果,因此不符合观点;C是低头族看手机,差点被行驶过来的火车伤害,受惊倒地,符合观点;D是低头族玩手机跌入坑中不幸身亡,符合观点。) 7、下面做法不符合文本观点的一项是(四调)A.叔叔自从做了手术以后消化功能较差,医生建议他饭后喝一杯酸奶。B.姨妈的小宝宝八个月了,姨妈常常在宝宝的辅食里添加酸奶。C.妈妈常常在冰箱里准备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变着花样给孩子补钙。D.爸爸怕妈妈在喝酸奶时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状况,建议妈妈不喝酸奶。(解析:D。1、审题,找出做法不符合观点的一项2、结合文本,明确选择项信息,找到对应段,判断正误。A是酸奶对消化功能差的人有好处,对应第6段,符合文意;B是八个月的包包可以喝酸奶,对应第7段,符合文意;C是酸奶有不同口味,都可以补钙,符合文意;D是爸爸认为酸奶会导致乳糖不耐受的状况,对应第6段,不符合文意,原文是酸奶相对于牛奶来说,不容易引起乳糖不耐受,更适合乳糖不耐受的人。) 7.根据文本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五调)A.杜甫树间中所写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是说:我衣服上都沾上了树叶上的露水,都不记得在树下坐了多少回了,说的是在室外坐着。B.唐诗长干行中的“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梦青梅。”诗中描绘了骑着竹马的小男孩围着坐在马扎上的小女孩绕圈的生动情景。C.“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马扎是可以折起来挂在墙上的。D.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说的是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李白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地上如霜的月光,不由升起思乡之情。(解析:D。1、审题,要找出与文本内容不符合的一项。2、结合文本,明确选择项信息,找到对应段,判断正误。A胡床是坐具,对应第7段,符合文意;B是唐朝时床是马扎,对应第6段,符合文意;C是说马扎可以折起来挂在墙上,对应第2段,符合文意;D是说李白诗中所说的“床”就是躺着睡觉的床,可以躺在床上看地上的月光。对应第4段,可知唐代是没法躺在床上举头或低头的,月光也不可能进室内。因此不符合文意。) 7、同学们要排练一出以清朝为背景的课本剧,大家为剧中的道具“狮子雕塑”的设计出主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模拟卷五) A、小华说:“让狮子的嘴张大一些,让它的牙齿尖一点,露出来。B、小鹏说:“设计得酷一点,让它头上的卷毛夸张一些,不那么写实。“C、小莉说:“这个狮子,给它打扮一下,最好镶嵌一些宝石,“D、小燕说:“别忘了,还要在它的脖子上配个铃铛。”(解析:B。1、审题,找出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题目是说要排练以清朝为背景的,因此答题范围在5、6两段;2、结合文本,明确选择项信息,找到对应段,判断正误。A是狮子的嘴张大、露出牙齿,对应第5段,符合文意;B是狮子的卷毛夸张不写实,对应第5段,原文说更写实了,因此不符合文意;C是狮子身上镶嵌宝石,对应第6段,符合文意;D是在狮子脖子上配个铃铛,对应第5段,符合文意。) 文言文第八题实词考查【考查点】初中教材中曾出现过的、常见的、体现各种用法的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答题要点】1、掌握常见实词意思2、回忆学过的知识 3、把自己判断的答案放进句子中检验4、学会排除法 【例题再现】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元调)A. 以何市而反 反:返回 B. 驱而之薛 之:到去C. 因烧其券 因:因为 D. 齐王谓孟尝君曰 谓:对说(解析:C。因:于是。此题考查“因”的一词多义)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四调)A.燕人怪之 怪:责怪 B.令即墨富豪遗燕将 遗:赠送C.燕将大喜许之 许:答应 D.燕军由此益懈 懈:松懈(解析:A。怪:对-感到奇怪。此题考查“怪的词类活用) 8.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是(五月卷)A.知杭州仁和县 知:担任知县 B.以谢平昔奖进 谢:感谢C.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冀:希望 D.人或问其故 故:过去(解析:D 。故:缘故。此题考查“故“的一词多义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从之 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轻松C、何足为异 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更加(解析:B 轻:轻视。此题考查“轻“的词类活用) 第九题虚词考查【考查点】“之”、“而”、“为”、“其”、“于”、“以”的用法(1)之:助词,“的”、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凑足音节、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动词“到”“去”(结合文言虚词复习卷)例句: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2、愿陛下亲之信之 (代词,代侍中等)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帮助定语后置) 4、吾妻之美我者(取独) 5、公将鼓之(凑足音节) 6、送孟浩然之广陵(到) 7、何陋之有(帮助宾语前置) (2)于:在、从、向、对、同、给、到、由于、对于;被;比例句:1、皆以美于徐公 (比)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于)3、然后知生于忧患 (由于) 4、胡不见我于王 (向)5、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6、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到)7、起于鲁(从) (3)其:句首的语气词;代词例句:1、其李将军之谓也 (表推测语气) 2、其如土石何 (表反问语气)3、必先苦其心志 (代词,他的) 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中)5、其喜洋洋者也(那) (4)以:介词,因为、由于、凭借、按照、依靠、把、拿;连词,用、用来、以致、而;动词,认为;带领。例句:1、以光先帝遗德 (用来) 2、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5、何以战(凭借) 6、以衾拥覆(用)7、不以阻隘也 (凭借) 8、虽不能察,必以情(按照)9、俯身倾耳以请(而) 10、必以分人(把)11、自以精兵走之(带领) (5)而:表并列、表转折、表修饰、表递进、表顺承、表因果例句: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表并列) 2、呼尔而与之 (表修饰)3、宋无罪而攻之(表转折) 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表顺承)5、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 6、而乐亦无穷也(因而) (6)为:介词,向、对、被、替、给、为了、因为、当、等到;动词,是、做、成为、称为、认为例句:1、故不为苟得也 (做) 2、为宫室之美(为了)3、夫子何命焉为 (语气词) 4、必为有窃疾也 (是)5、子墨子解带为城(当作) 6、或异二者之为 (心理活动)7、为楚造云梯之械 (替) 8、赎为庶人(成为) 【例题再现】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于”与“孟尝君就国于薛”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元调)A舜发于畎亩之中 B苟全性命于乱世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解析:D。题目中的“于”是“到”;A中的“于”是“从”;B中的“于”是“在”;C中的“于”是“在”;D中的“于”是“到”。)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令燕以骑劫代乐毅”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四调)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而广身以大黄射其裨将C.皆以美于徐公 D.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解析:B。题目中的“以”是“拿”;A中的“以”是“认为”;B中的“以”是“拿”;C中的“以”是“认为”;D中的“以”是“而”。)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将之官”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五调)A.何陋之有 B.吾欲之南海C.暮寝而思之 D.公将驰之(解析:B。题目中的“之”是“到-去”;A中的“之”是“助词,帮助宾语前置”;B中的“之”是“到-去”;C中的“之”是“代词,代白天发生的事情”;D中的“之”是“代词,代齐军”。) 9、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考试说明)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C、吾妻之美我者 D、公与之乘(解析:C。例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中的“之”是“到-去”;B中的“之”是“代词,代重修岳阳楼的事情”;C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中的“之”是“代词,代曹刿”。) 第十题文言阅读能力考查【考查点】对文言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答题要点】1、要求:读懂文言文的大致内容 2、方法:将要判断的内容与原句进行核实3、策略:找最错的、与一般原理不相符的4、提示:本题的其他正确选项可以帮助你理解古文内容5、注意:思考此题时,一定要将选择项与原文细致对应。 【例题再现】10. 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元调)A. 冯谖自告奋勇为孟尝君去薛地收债。 B. 冯谖假托孟尝君之命免掉了薛地老百姓的债。C. 孟尝君听完冯谖的汇报后不高兴地辞退了冯谖。D. 孟尝君被齐王遣回薛地才明白了冯谖的一片苦心。(解析:C,原文中孟尝君没有辞退冯谖。) 10. 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四调)A.田单首先设反间计让燕国更换了主帅乐毅,剪除了第一大障碍。B.田单让百姓吃饭时祭祖,引飞鸟啄食,是为了制造舆论让人相信齐军获得神明护佑。C.田单将千余头牛打扮成神兽,披上深红色绸衣,画上五彩花纹,将兵器藏于衣角。D.田单点着牛尾上蘸满油的苇草,狂奔的牛为五千精兵做先锋,令燕军大骇。(解析:C。原文中将兵器绑在牛角上。)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五调)A.鞠咏考进士,他凭借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B.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担心他气盛而骄傲。C.王化基入朝任参政知事后,首先把鞠咏推荐给皇帝。D.鞠咏为官多年,深得王化基奖掖提携,他一直把王化基当做真正的相知。(解析:D。鞠咏为官并未得到王化基的奖掖提携。) 第十一题语句翻译【考查点】句子的翻译,注意常用实词、词类活用、常见句式的考查。【答题要点】1、字字落实,一定要直译,学会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上下文翻译词语。2、抓两个重点实词,翻译要通顺(若出现了课本中的原字一般要按课内注释来解释)3、注意会有一个词类活用的词语。4、把握各种句式的翻译方法。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疑问句等。(倒装句把句序调整好;省略句补上主语(宾语,介词);判断句要用“是”;疑问句要有疑问词和问号。5、翻译出来的内容要符合常理, 【例题再现】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元调)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孟尝君对冯谖返回如此迅速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共4分。怪、衣冠、何疾各1分,句意正确1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四调)齐人遂杀其将骑劫,追亡逐北,尽复其地。(齐军杀死了燕军将领骑劫,追杀逃亡的燕军,收复了齐国失去的土地。(共4分。“追亡逐北”2分, “复”1分,句意正确1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五调)鞠咏之才,不患不达。(凭鞠咏的才干,(我)并不担心他不能得志。(共4分。“患”、“达”各1分,补足“我”1分,句意正确1分。) 第十二题诗词默写【考查点】诗词积累中名句的记忆、解释和理解。复习参照诗词复习试卷。 现代文阅读二【总原则】1、读 : 认真读懂文章A、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B、理清文章层次;C、明确文章叙事侧重点; D、把握文章主旨; E、明确写作意图。2、审 :认真读题,找准题干要求,例如:有几问,在哪几段找答案、限制语等3、答尽量用原文词语、短语作为答题依据;分条作答,并根据分值判断答题要点多少;表达简洁,不赘叙描写,没有要求不必细加分析结论得来;尽量避免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作答和口语化答题。 第十三题要点概括【考查点】1、指的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文章内容的考查形式。2、“要点概括”分为局部概括和整体概括两种。 “局部概括”指针对文章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元调卷、四调卷) “整体概括”指的是针对全文内容或观点进行概括。(如考试说明 24页) 【答题要点】1、审题:明确概括的范围:首先审题应明确是进行局部概括还是整体概括;2、抓住概括的重点(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答题要求;3、确定答题内容,理清层次;抓住中心句;提炼关键词;4、表述力求简洁;注意字数的限制;应分条加以表述;5、如果题目有示例,一定要仿照示例的形式作答。 【例题再现】13、放学回家的路上,妈妈看见安安忙着做了哪些事?按照下面的提示作简要概括。(放学) 望松鼠【解析】1、审题:审限制语(“放学回家的路上”,安安做了哪些事),需要概括四件事,有示例。2、明确答题范围,根据文章层次,可判断出来答题范围在2435段。3、分析示例,“望松鼠”为动宾短语,答案也应为动宾短语。4、表达简洁,动词要根据具体内容概括准确。答案:爬(跳)短墙 逗狼狗 看(观察)蚂蚁 拾(找)木棍 13、作者在此文中提到的“大叙事”和“小细节”具体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历史让我们看见)审题:审限制语(“大叙事”“小细节”“具体”),根据分值(4分)判断答题要点多少(2点),并分条作答。明确答题范围,根据层次可得,“大事件”集中在14段,小细节集中在511段概括事件,注意需要表述时间、地点(这两个方面根据具体情况看,文章有具体点明,就概括)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方面根据文章着重描写内容定。)通过阅读,可知文章在表述事件的时候着重写了赵襄子杀害代国精英的方式,其姐姐自杀的原因,因此概括事件的时候这两点要突出体现。语言简明,不赘述描写。答案:大叙事:赵襄子用诡计残杀了代国精英,灭了代国,拓展了疆土。小细节:赵襄子的姐姐代国夫人在丧父亡国后,不堪忍受仁与义的纠结而自尽。 13、为了突出“大地上的读书人”,作者在文章的前4段里表达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大地上的读书人)第1段:交代自己年少时午前买书借书阅读的艰难环境。第2段:第3段:第4段:揭示自己在大地上读书的益处和意义。【解析】1、审题:限制词语(“大地上的读书人”,“内容”)2、审提示语,明确答题范围为第2、3段。形式为“动词+具体内容+角度)3、概括内容,要注意首先要弄清楚段落是什么性质的段落。记叙了-的事情;描写了-的景物(人物形象、心情、动作、语言-);表达了-的观点;说明了-的特征(事理);抒发了-的情感。4、阅读思考段落围绕“大地上的读书人”主要写的内容,概括时要突出“大地”、“读书”。【答案】第2段:概述自己干农活歇息时和放学路上读书的情景。第3段:描写自己在野外读书时的畅快而兴奋的心情,勾勒自己边走边读的形象 13、围绕“只想和你接近”这个标题,作者着重描绘哪几次与父亲在身体上“接近”的情形?请简要概括。6分(考试说明24页)【解析】1、审题,限制词语(“围绕标题”,哪几次,在身体上,情形)。答题时要具体写出在身体上接触的具体状态。2、确定答题范围,是全文概括。3、阅读内容,划分层次,根据分值确定答题有3点,分条列举。【答案】1、上小夜班回家后,父亲将我抱起摆正在床上2、父亲受伤住院时,我小心地为父亲剪指甲;3、带我去看电影时,父亲撑着我的肩膀艰难前行。 13、本文叙写自己与“旧书店”的一段交往,“我”的内心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内容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新视野训练卷二旧书店)好奇失望 怀念 【解析】1、审题:限制语(与旧书店的交往、我的内心情感、简洁的词语)2、明确答题范围,是全文概括。3、阅读文章,理清层次,理清楚我与旧书店交往的几个阶段(共7个阶段)。4、一一对应,根据文章内容和用词思考作者的情感。(可先写出几个表示情感的词语,再判断哪一个更合适)【答案】惊讶诧异感激失落 13、作者从六个方面描绘了江南瓦,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江南瓦)瓦的外观和功效 瓦上草和苔藓【解析】1、审题,限制词语(方面,描绘江南瓦,内容)2、审示例,可以得出只需概括出方面,不需要具体内容,用词语概括。3、阅读文章,理清层次,可借助段落中心句,分析具体方面。【答案】屋瓦风雨声;檐下滴雨;瓦上日光烟影;屋瓦积雪融化。 【错误示例】一、审题时不能抓住关键词,明确概括的范围和表述的重点。【示例】:13、作者在此文中所说的“大叙事”和“小细节”具体指的什么?请简要概括。(历史让我们看见)【错误答案】大叙事:指的是历史上那些大人物为权为利斗得你死我活;小细节:指的是历史上的小人物的悲欢。【解析】该答案得了0分,因为没有审准确题目,题目要求回答“具体指什么”。 【示例2】13、为了突出“大地上的读书人”,作者在文章的前4段里表达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大地上的读书人)【错误答案】写我走在山间公路上高兴的心情【解析】该答案虽然知道了内容的写作角度,没有紧扣“大地上”和“读书人”。失去了2分。 【示例3】14、老杨验光有哪些独特的做法?请简要概括。(验光师老杨)【错误答案】(1)老杨让顾客去看3D电影。(2)老杨给顾客验光只选择上午。(3)老杨验光时总是和人东扯西拉。【解析】示例在回答时没有紧扣“验光”作答,应该是:(1)老杨教顾客通过看3D电影来校验眼镜的舒适度。(2)老杨给顾客验光只选择上午。(3)老杨边验光边和顾客聊天,以了解顾客的配镜需求。(4)老杨为对配镜有特殊要求的客人留存档案。(5)老杨不怕费事,专注于做双光镜片。 二、没有提炼,以复述或照搬原文代替概括;【示例】13、作者在此文中所说的“大叙事”和“小细节”具体指的什么?请简要概括。(历史让我们看见)【错误答案】赵襄子请来代王及其僚属,招待他们宴席时,厨师们用硕大的铜勺子为他们斟酒,当挥起铜勺子,猛击代王和僚属们的脑袋。【解析】只是照搬了原文,把整个过程抄了下来,没有简要概括。 三、铺得太开,企图以多取胜,答题超过规定字数;喜欢写上自己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示例】13、作者在此文中所说的“大叙事”和“小细节”具体指的什么?请简要概括。(历史让我们看见)【错误答案】这里的小细节具体指的是“姐姐在夫死国灭之后,一方面如果为夫报仇,就对弟弟不义,不为夫报仇,就是对丈夫不仁,面对感情与道德上的两难,也就是仁与义的纠结,最后选择了自尽。【解析】此答案将自己对小细节的概括答案”在仁与义之间纠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写上了自己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 四、没有按照示例作答。【示例】13、第一个故事中,作者从陌生的司机的哪些行为语言上感受到了温暖?品读文章细节后简要概括,并根据提示填写在下面横线上。(邂逅温暖的陌生人)(1)司机空着肚子仍然答应送我回家。 (3)司机一路上和我聊天谈心。【错误答案】接受作者的好意吃了蛋糕。【解析】题目如果有示例,一定要认真分析示例所提供的答题内容和答题形式,在内容上要与示例相关,在形式上要与示例一样。 五、没有根据文章内容确定答题要点,仅仅武断地根据分值判断。【示例】14、老杨验光有哪些独特的做法?请简要概括。(验光师老杨)【错误答案】(1)老杨教顾客通过看3D电影来校验眼镜的舒适度。(2)老杨给顾客验光只选择上午。(3)老杨边验光边和顾客聊天,以了解顾客的配镜需求。【解析】示例没有仔细阅读文章,仅仅凭借分值就判断只有三点,导致漏答要点。 第十四题 词句理解【考查点】对语段的理解和赏析【答题要点】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的落脚点,确定答题的句子表达形式。2、基本准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3、明确对句子表达形式进行分析的基本入手点:A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通感B句式特点:排比、反复、设问、反问C人物形象: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外貌等描写D环境景物描写E表现手法:对比、类比、渲染、烘托F词语:形容词、副词、动词、叠词、关联词、拟声词(一定是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句式) 【题型一】需要从两个方面回答的,既要回答表达了什么情感(态度、观点),又要回答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示例1】14. 下面语句有很好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品析。(历史让我们看见) 透过历史天空中遮天蔽日攻城掠地的刀枪剑戟,让我们能看见那根细小的闪着凄光的簪子。 【答题】此语句通过-,写出了-,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