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9693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一、 单项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7七上成都期中)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 . 浙江省B . 陕西省C . 云南省D . 北京市2. (2分) (2017七上钦州月考)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 . 山顶洞人B . 元谋人C . 蓝田人D . 北京人3. (2分) (2016七上磴口期中) 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 )北京人 元谋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A . B . C . D . 4. (2分) 有些陶器会莫明其妙的出现裂纹,甚至会掉皮(釉),其原因主要是( )A . 原泥质量差B . 釉的质量差C . 火候不够D . 泥和釉的收缩系数不一致5. (2分)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其中,汉民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它的前身是( )A . 炎黄族B . 半坡氏族C . 华夏族D . 元谋人6. (2分) (2016七上长泰期中) 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衰落( )A . 世袭制B . 禅让制C . 分封制D . 郡县制7. (2分) 如果你是生活在西周时期的诸侯,你应对周王尽哪些义务( )派兵作战 服从命令 交纳贡品 交纳租税A . B . C . D . 8. (2分) (2016七上邢台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 )A . 分封制B . 郡县制C . 禅让制D . 世袭制9. (2分) (2017七上洪泽期中) 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 司母戊鼎B . 四羊方尊C . 毛公鼎D . 青铜立人像10. (2分) (2016七上淮安期中)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秦朝11. (2分) (2016七上东台期中) 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 . 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B . 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 . 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 . 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12. (2分) “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 )A . 马陵之战B . 长平之战C . 涿鹿之战D . 桂陵之战13. (2分) (2016七上濉溪月考) 东周列国志一书写的是西周结束至秦统一六国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该书的以下目录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犬戎主大闹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褒人赎罪献美女,幽王烽火戏诸侯卫懿公好鹤亡国,齐桓公兴兵伐楚楚庄王纳谏复陈,晋景公出师救郑A . B . C . D . 14. (2分) (2016七上蚌埠期中) 如图是一个铁铧犁,我国至迟在( )已使用牛来耕地。A . 商朝末年B . 西周末年C . 春秋末年D . 战国末年15. (2分) 下列属于战国七雄争霸战争的是(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A . B . C . D . 16. (2分) 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 . 春秋B . 战国C . 秦国D . 汉朝17. (2分) (2016七上白银期中) 我国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出现于( )A . 商朝B . 西周晚期C . 春秋战国时期D . 秦朝18. (2分) (2016七上张掖期中) 铁器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 . 春秋战国时期B . 秦汉时期C . 隋唐时期D . 宋元时期19. (2分) (2018七上舒城月考) 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B . 墨子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C . 孔子“仁”,“为政以德”D . 韩非子“兼爱”、“非攻”20. (2分) (2017七上宁国期中) 下图是位于文登市圣经山上的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据记载为金元时期的道家弟子所刻。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A . “仁”B .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C . 主张改革,实行法治D . “兼爱”“非攻”21. (2分) 秦统一后,官府发布的文告使用的文字会是哪一种( )A . 甲骨文B . 大篆C . 小篆D . 金文22. (2分) 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 )A . 陈胜吴广起义B . 楚汉之争C . 秦完成统一D . 长平之战23. (2分) (2016七上济南期中) 史记蒙恬列传中有“筑( ),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括号里应填( )A . 都江堰B . 郑国渠C . 长城D . 灵渠24. (2分) (2016七上呼和浩特期中) 秦汉两个朝代最突出的特点是( )A . 经济发展B . 国家统一C . 科技进步D . 人民富裕25. (2分) (2016九下深圳期中) 从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到秦朝实行郡县制度的变化,最主要原因是( )A . 疆域拓展的需要B . 经济发展的需要C .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 . 奖励有功之臣的需要26. (2分) 秦始皇实施的下列措施中,最能直接促进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的是( )A .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B . 设立皇帝C . 设“三公”D . 推行郡县制27. (2分) (2016七上滨海期中)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 . 国人暴动B . 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C . 陈胜、吴广起义D . 项羽、刘邦起义28. (2分) (2016七上红桥期末) 仔细阅读以下人物百科名片,判断这一人物是( )A . 蒙恬B . 李斯C . 韩非D . 沈括29. (2分) (2016七上启东期中)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 . 陈胜、吴广起义B . 秦朝的暴政C . 修建阿房宫D . 项羽、刘邦起义30. (2分) (2016七上相城期末) 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又来到了西汉王朝。下面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汉武帝,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请你就此设计三个问题( )陛下,请问您是如何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的?陛下,您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上的统治?陛下,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诸侯王势力膨胀的问题的?陛下,请问您又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A . B . C . D . 二、 辨析题 (共1题;共5分)31. (5分) (2016七上鞍山期中) 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得益于秦朝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都江堰。( )三、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60分)32. (15分) (2017七上阜阳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草,他认为学习那些知识没有出息。材料二:(1) 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一些名言? (2) 请用一句话简单评价孔子。 (3) 材料二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哪家学派的观点? 33. (3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左传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材料二: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诗材料四:材料五:秦朝行政系统示意图(1) 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举出受封者必须承担的义务。(2) 据材料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3) 材料三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4) 依据材料四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5) 依据材料五所示信息,简述秦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历史影响。(6) “汉承秦制”,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汉朝出现了大一统局面?34. (15分) 西周时我国古代奴隶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古人这样描述西周的政治格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荀子“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者独居五十三”(1) 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天下真正归谁所有?(2) 西周这项政治制度实行的目的是做什么?分封的对象都有哪些人?(3)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句话到了春秋的时候变成了什么?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25、答案:略26、答案:略27、答案:略28、答案:略29、答案:略30、答案:略二、 辨析题 (共1题;共5分)31、答案:略三、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60分)32、答案:略33、答案:略34、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