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法指导(简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78661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学法指导(简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学法指导(简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学法指导(简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学习习惯与学法指导讲座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一 学习语文的意义1 语文的文化熏陶2 语文的学科功能语文成绩的提高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语文提高,总分提高。二 现代文阅读1 精读与泛读(高考文章)2 做题程序读书贵思,读书贵疑。意大利诗人彼得拉克说过:“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癫癫。”我国南北朝时有一位叫做陆澄的学者,他自幼好学,苦读诗书,比“头悬梁、锥刺骨”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行坐眠食,手不释卷”。他苦读了三年易经,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但却不懂书中的道理;他想编一部宋书,却一辈子也没能实现。后人评价他说:“陆公,书橱也。”只是一味死读书,读而不解其意,这无异于不读。所以读书,要认真思考,领会作者的神思所在,这样才能达到读书的目的。像陆澄那样只读不思,盲目背诵,即使装了一肚子书,也是什么道理都不懂的,真成了实实在在的“书橱”。还有一些人,读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却只是盲目接受书中的思想观点,“尽信书”,毫无创建,没有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吸取古人的经验教训,既要扩大阅读量,多读书,又要敢于怀疑书中的观点,有自己的思想。“读书贵知疑,知疑则有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古人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说的是,在读书方面肯付出辛苦,写起文章来就会轻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愈多愈广,就愈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可以实现五个“获得”:1、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2、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3、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4、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5、获得布局谋篇、铺陈比兴之法有所借鉴。汉代大作家杨雄就说:“能读千赋则善赋。”唐代大诗人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之所以能写出好文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青少年时代,不怕辛苦地大量阅读。目前,许多同学作文写得不好,原因之一就是缘于课外阅读太少。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就要肯下读书的苦功。吃过了“劳于读书”的苦,才能享受“逸于作文”的乐。 3 背诵与摘录3练笔与修改 例文:(2009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定有路途。(2分)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2分)21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4分)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200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灯火的温情叶延滨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幢幢,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盏灯像萤火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因为无知,反而坦然地生活于黑暗中,哪管死神正盯着自己。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带给我们的刺激。有时候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对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眼,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种境界,能够不与人为伍的独钓又是一种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唯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文章有删改)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0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2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22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椎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骆;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及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16结合文意,概括“泊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6分) 17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18“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认为,泪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B在作者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三 文言文阅读1 高考特点2 心理准备3 文言基础4 理解翻译四 诗歌鉴赏 1、鉴赏形象 诗歌形象有三种: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又称意象)和自我形象。人物形象是指除诗人自己以外的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自我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我”,即诗人自己;景物形象则指自然界的客观物象,例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形象把握准了,感情色彩、诗歌主旨也就基本把握住了。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了解传统意象的文化内涵。例如:鸿雁思乡,信使;杜鹃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出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离别怀思之情等等。2、鉴赏表达技巧要知道表达技巧包括什么,要理解各种表达技巧的概念,要能准确的辨认各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作用。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 、反复等;表现手法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 、象征、对比、映衬烘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等。 3、鉴赏语言特色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进入作品美的意境。欣赏诗歌,要注意诗歌的炼字、炼句。 (1)对含义深刻的语句要注意解读(这些语句多是抒情议论句);要注意欣赏用词的明确、精当、生动,尤其要注意动词和形容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穿”“拍”“卷”三个动词用得绝妙,三个动词从不同角度诉诸不同的感觉,陡峭山崖、汹涌骇浪、滔滔长江集中地突出了古赤壁战场令人惊心动魄的雄奇景象。(2)掌握常用的评价古诗语言的术语。例如: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三)、评价阶段 1、评价:指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评点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实质考查的是同一内容。思想内容侧重于文本体现,有直接和含蓄之分;而观点态度侧重于直接抒发。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时,注意结合作者、作品创作背景。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鉴赏古典诗词应该从最基础的东西入手,循序渐进,方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就像品读一首诗词,先读其形,再明其意,最后才能悟其神韵。只要肯在实践中探索,就一定会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五 作文 1、题目要醒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但凡优秀的作文,都以题目夺人眼球。平时读书看报准备一个好“题”摘录本,分析好题目的特点,习作时有意识地模仿借鉴,假以时日,作文起题目必将游刃有余,所起题目将精彩纷呈。2、开头要精彩 我们一直把开头结尾比做“凤头豹尾”。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是比较高的要求,能做到最好。但作为考试,如果开头一般,尽量不要在第一段出现错别字和病句,否则,阅卷老师容易产生“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不好印象,影响打分的心理。 3、形式要新颖形式主要指作文体裁上的变化。一般都写议论文,你写故事就是新,一般都写故事,你写日记体或辩论赛等等就比较能给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 4、段落要出彩 需要说明的是,考试时不会保证每一个段落都出彩,但你需要精心创造一两个段落彰显你的语言功力和风格。比如,排比、哲理、抒情、经典名言等在段落中的恰当运用,这样的段落最好出现在文章的显眼部分。 5、材料要鲜活 鲜活是相对于陈旧而言的,作文材料尽可能要鲜活,要有时代和生活气息,不要给人老掉牙的感觉。你会说“我没有怎么办?”那就从现在起开始多阅读,有意识的积累吧! 6、结构要完整对于结构,比较高的要求是清晰和严谨;但你起码要做到完整,完整就是有头有尾,中间有必要的过渡。如果你的作文从结构上让人一看明显地缺了一大块,那是非常要命的。完整了才有可能严谨。 7、立意要新颖 比新颖更高的要求是深刻,见解独到。但能做到新颖就可以了,因为大多数考生都不是思想家或哲学家,深刻也深刻不到哪里去。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作文,就好。 8、语言要个性 高考作文对语言的较高要求是“有文采,有意蕴”。大家要记住作文就是你用你的笔在说话、在表达,你更要搞清楚,你是在用自己的语言说话,还是用大家都在用的千篇一律的语言去表达。 9、结尾要点题 含蓄的文章当然好,可以令人回味无穷,但阅卷老师一般不会琢磨你的“言外之意”。所以,你不要怕重复,结尾时一定要变着法明明白白点题。 10、书写要工整 写一张干净整洁的试卷,博得阅卷者的青睐。无论什么类型的考试,阅卷总是一件让老师非常辛苦的事,有时间限制,老师爱看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试卷。在众多的试卷中,有那么一份字迹清秀漂亮、书写工整认真的试卷突然冒出来,老师给分肯定非常大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