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29735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面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B . 看到四岁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C . 全国电视音乐大赛上,选手们个个表现出众,评委们也是气冲斗牛 , 十分专业。D .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 .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B .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C . 至于我们能否在六月的决战中取得辉煌,完全取决各位的努力程度。D . 张校长虽然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那些孩子们。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默写填空。诗词默写填空。(1)山川之美,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待到重阳日, _。(孟浩然过故人庄) (3)谁道人生无再少?_。【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4)何夜无月?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借写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的句子是“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1分)4. (11分)某校九(1)班开展以“自强奋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按要求修改下面的邀请函。 邀请函尊敬的丁老师您好!为了发扬拼博精神,展现同学们的青春风采,九(1)班将于本周二(10月23日)下午在班内举办以“自强奋进”为主题的班会,特邀请您光临指导。九(1)班班委会2019年10月21日邀请函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正确的写法是“_”。邀请函中使用不恰当的一个词是“_ “,应替换为” _ “。邀请函的内容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2)结合下面几则名言,探究“自强不息”的内涵。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贝多芬(3)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了一副残缺不全的对联,将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 ,此对联的上联应是( )。 (a)_铸就辉煌 (b)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A苦乐同享三载 B三载苦乐同享 C三载同享苦乐 D同享三载苦乐四、 外国名著 (共1题;共5分)5. (5分)名著阅读 从这一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丁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蒲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1)这是一段关于保尔在_的情况下进行文学创作的描写,也是作者_(人名)真实生活的写照。 (2)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是以作家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_、_、_。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6. (11分)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一见字如面,刷燥了朋友圈。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最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材料二: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这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书信里灌注者作者的真情_(3)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 (7分)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 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_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_的心情。(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8. (17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甲】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说虎虎之力于人不啻(ch )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注释:啻(ch )只,仅。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1)解释划线的词以为且噬己也 益习其声 驴不胜怒,蹄之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2)辨析下列“之”的用法,和“放之山下”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蔽林间窥之 , 稍出近之B . 驴不胜怒,蹄之C .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D . 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3)翻译句子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4)甲乙两文共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9. (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五官并非“各自为政”徐风我们的五官究竟是如何工作的?以前,我们通常觉得它们是“各自为政”的,实际上情况不这么简单,我们的五官工作时并不是在“单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几种感觉常常会发生“交叉”,甚至是听觉和嗅觉、听觉和味觉这类看上去完全不相关的知觉。也会令人惊异地“互相辅助”。航班上提供的饭食常常成为乘客的投诉对象。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高分贝背景噪音影响人的味觉敏感度,导致人在进餐过程中觉得食物没有味道。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噪声增大,受试者感受食物甜度和咸度的敏感度降低,从而导致他们对食物的喜爱程度降低。噪音可能影响大脑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或者仅仅因为噪音分散食客的注意力。研究还表明,嘈杂的噪音使人的味觉变迟钝,愉悦的音乐可以优化人的用餐体验。这一发现能够帮助各类餐馆有的放矢地选择背景音乐,让食客充分享受美食。噪音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甚至使人丧失听力,尽人皆知。然而,耳朵与眼睛之间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当噪音作用于听觉器官时,也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波及”视觉器官,使人的视力减弱。研究人员发现当噪音强度达到90分贝时,有近40%的人出现瞳孔扩大,视力模糊;当噪音达到115分贝时,几乎所有人的眼睛对光亮度的适应性都有不同程度地减退。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的人,容易发生眼疲劳、眼花、眼痛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音还会使人的色觉发生改变。如美国的明尼苏达矿业及机械公司曾对过去在90分贝左右噪声环境下作业满5年的46名员工进行视力检测,发现他们中94%的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双眼视敏度下降、眼痛眼花、怕光流泪、视物模糊和辨色能力减退等眼科病理改变。噪音对视力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反映,且大部分人都有亲身感受。比如在安静明亮的商店购物时,显得愉快和镇静,买东西能做到挑选精细购买齐全。而在吵闹的环境下购物,往往烦躁不安,眼花缭乱,甚至会胡乱交易,该买的未买,买了的因识别不细也不满意,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噪音影响视力造成的。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颜色和人们的食物之间也有很大关联。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将3个房间喷涂成红色、黄色和蓝色,然后让3名测试者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房间,并给他们提供等量的食物。实验结果表明,三人在相同的时间吃掉的食物量出现了明显的差别,蓝色房间里的测试者吃掉的食物只有其他两个房间里测试者的三分之一。心理学家解释说,在自然界中,红色和黄色的食物不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比蓝色食物更多,于是这两种颜色比蓝色能让人更容易与食物联系在一起,也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选自百科知识(1)简要概括文章写了五官之间的哪几种影响?(2)第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及机械公司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的?(3)具体说说“五官并非各自为政”的含义。(4)根据文中的科学道理,给一些餐厅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10. (22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蛇的文化解读邸永君蛇者,吾人类之旧相识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差异巨大,种类繁多。当今存世者约有2500至30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蛇类有200余种,毒蛇约40种。蛇对生存环境尽管寒暑不惧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它与先民交错杂居,过从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蛇性自强不息。蛇以其以冷血脊椎动物之强大适应性与超强繁殖力,挑战着生存极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难发现其匍匐疾进之行迹;奇寒的冰雪下,隐隐可见其团缩蛰居的身影。水中漫游,无鳍而进;陆上疾走,无足而行。无爪锋之利而震慑百兽;无足趾之强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强之典范也。蛇善伺机进攻。蛇以肉食为主,长于乔装,善于突袭,取食对象包括各种动物,且武器强大,多技并用。或缠绕,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猎物防不胜防,不寒而栗。蛇有千差万别。同样称蛇,却大小不一,五花八门。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毒蛇中以眼镜王蛇与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者对人毫无威胁,可与人和谐相处。蛇之分化,可视为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写照与绝佳诠释。蛇乃华夏图腾,古人崇其顽强,惧其凶恶,羡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据诸多古典文献记载,辅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证,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实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区域的东夷部族之图腾,其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娲神话便是崇蛇意识的浓缩与升华。这种蛇崇拜复经多次磨合与融汇,最终形成中华图腾龙。蛇无疑是龙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蛇助文化演进。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体现着人蛇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及其对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早期岩画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汉帛画已中有蛇神已蛇之尊容。而“画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画家重要创作题材之一。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甚早,不可胜计。如诗经小雅斯干中“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之句;屈原楚辞天问中,曾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语。成语中之“牛鬼蛇神”,原本佛教语,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之异类;“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打草惊蛇”,比喻因行动草率,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杯弓蛇影”,讽刺疑神疑鬼之庸人;加之前述“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之事,非但无益,反而受损;“笔走龙蛇”,则用于形容书家笔法之酣畅,造诣之精深。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戏曲领域,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却美丽善良,表现出国人对无毒蛇类之接纳与认可。西方文化体系圣经中,蛇却是引诱人类始祖犯罪之邪恶化身,是对毒蛇害人现实之概括与提炼。蛇集善恶于一身,而对其特性之不同认知与取舍,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蛇富实用价值。以蛇为药,为时已有数千年之久。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之论断。蛇胆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谓周身是宝。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确切,蛇之药用价值大为提高,且必将大获进展。又逢蛇年,使我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与蛇相关的话题。蛇之,皆可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于坎坷之途锐意进取!(选自2013年1月光明日报,有删改。)(1)研读第段,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蛇具有“助文化演进”的作用。(2)第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掉?试加以分析。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 . 蛇对生存环境寒暑不惧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着大量的蛇。B . 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量大约有70公斤。C . 蛇是龙的主要原型,蛇在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D . 毒蛇中眼镜王蛇和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蛇对人威胁不大,与人和谐相处。(5)选文第段横线处要填入能体现蛇精神品质的句子。请将所填句子写在下面,使前后文意连贯。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作文 借我十年借我亡命天涯的勇敢借我说得出口的旦旦誓言借我孤绝如初见借我不惧碾压的鲜活借我生猛与莽撞不问明天借我一束光 照亮黯淡借我笑颜灿烂如春天借我杀死庸碌的情怀借我纵容的悲怆与哭喊借我怦然心动如往昔借我安适的清晨与傍晚读着谢春花演唱的歌曲借我的歌词,你是否也产生了共鸣,想到了许多?那就请你以借我为题,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写自己的小心思吧。要求: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3-1、3-2、3-3、3-4、3-5、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1分)4-1、4-2、4-3、四、 外国名著 (共1题;共5分)5-1、5-2、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6-1、6-2、6-3、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1、7-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8-1、8-2、8-3、8-4、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9-1、9-2、9-3、9-4、10-1、10-2、10-3、10-4、10-5、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