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2.28.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66803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2.2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子信息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2.2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子信息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2.2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级学生开始执行,专业代码:5902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适应从事电子系统和电子产品的使用、测试、制造、维护和技术管理工作等职业岗位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专业培养规格与基本要求1.职业岗位知识要求(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文化知识。(2)掌握电工、电子、信号与系统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子系统与电子产品的使用、制造与维护所需的专业知识。(3)掌握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网络与通信等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基本技术资料的能力。2.职业岗位能力要求(1)具有电子设备焊接、安装、调试等基本能力。(2)掌握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开发、应用及维修的能力。(3)具有阅读整机原理图和电子装配图的能力。(4)具有熟练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5)具有一定的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职业素质要求(1)思想品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2)文化素质:一定的文化修养,较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3)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心理健康、精力充沛。(4)团队精神:全局观念、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5)创新精神:具备技术知识更新的基本能力和适应岗位需求变化的一般能力。4.证书要求(1)毕业生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至少获取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维修电工、计算机维修工等。(2)获取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3)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山东省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三、学制:三年四、毕业最低学分与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考试考查合格,完成毕业实习所规定的实习任务,实习成绩合格,获得最低总学分122.5分,并取得证书要求中的(1)(2)项,方准予毕业,发给高职毕业证书。五、职业能力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是一个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电子产品电路软硬件的开发、生产、应用、调试、维修,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与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如: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研发、电话信号的处理、手机声音和图像的传递、网络如何传递数据、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如下:(1)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并能适应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工作;(2)能识读印制电路板装配图并能够按其装配图进行有效的焊接;(3)能识读整机的装接原理图、连线图、导线表;(4)能测量特殊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零、部件;(5)能开发单片机控制的键盘、LED显示、存储器扩展等经典外围电路;(6)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六、核心课程及其说明1.电路基础(72学时)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并为后续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电路理论基础。同时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模拟电子技术(72学时)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一些常用电子器件和基本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该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常见电子电路的调测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3.数字电子技术(72学时)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的必修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4.信号与系统 (72学时)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信号与系统分析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后续课程及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基础。5.电子测量技术(64学时)本课程全面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子测量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能对测量结果及其质量进行评定。掌握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测试方法,了解虚拟仪器,网络仪器及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及在实际中的应用。6.传感器技术及应用(64学时)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以信息的获取、转换、显示、处理为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传感器的性能及应用,能够处理常见电量、非电量的测量,并同时能够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对现场常见的传感器应用系统具有一定的维护、维修能力。7.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微型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重要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掌握微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接口技术及硬件连接,建立微机系统的整机概念,使学生具有微机系统软硬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为微型计算机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8.单片机原理及技术(64学时)本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其任务是通过学习单片机硬件结构原理、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技术、扩展技术和接口技术,掌握微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方法,具备微控制器应用系统工程设计基本技能,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七、教学计划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学时分配按学期安排周学时数考核方式备注课内课外一二三四五六理论实践161616161618公共基础1010110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6448164考试101011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832163考试20102110高等数学(二)4.572724.5考试10201101-10201104大学英语12192192363考试10000101计算机文化基础58040405考试10103101体育2646422考查小计30.552038413617.5123000素质教育10101103形势与政策232320.50.50.50.5考查心理健康教育232161611考查10000101就业与创业指导23216162考查军政训练22周2周认定小计8966416161.51.50.50.52专业基础20302114电路基础4.57244284.5考试模拟电子技术4.57244284.5考试20302114数字电子技术4.57244284.5考试20302111信号与系统4.57248244.5考试20302105高频电子技术4.57248244.5考试20301110C语言程序设计58045355考试小计27.54402731674.5914职业核心20302116电子测量技术46432324考查20302119传感器技术与应用46436284考试20302113单片机原理与技术46434304考试30301160计算机网络技术4.57236364.5考试20302106微机原理与接口4.57240324.5考试小计213361781584.512.54职业方向方向一2030116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Protel4.57236364.5考查电子设计自动化4.57236364.5考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46432324考试电子工艺基础2.54020202.5小计15.52481241248.57方向二30302110通信原理4.57236364.5考试30302109数字信号处理46432324考试30302108数字通信技术3.55628283.5考试60302112移动通信3.55628283.5考试小计15.52481241248.57职业实践30000102职业培训与考证24848课外顶岗实习或毕业设计(论文)1843243218周小计2048043248总学分、总学时122.521201023103364每学期平均周学时23.522.52221.513注:理论课教学(含实验),每授课16学时(或平均每周1学时)计1学分;单独设置的实验课和上机每授课24学时(或平均每周1.5学时)计1学分;体育课32学时(或平均每周2学时)计1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如军事训练、实训(工程训练)、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每教学周计1学分。八、各类别课程所占学分、学时比例课程类别学分数占总学分比(%)课内学时数占课内总学时比(%)备注公共基础课程30.524.952025.3素质教育课程86.5803.9专业基础课程27.522.544021.4职业核心课程2117.133616.3职业方向课15.512.724812职业实践课2016.343221.1总计122.51002056100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所占学时比例课程类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总计课内学时数102310332056占课内总学时比(%)49.750.3100十、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