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3.1《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每课一练1(鲁教版选修5)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63572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3.1《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每课一练1(鲁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3.1《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每课一练1(鲁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3.1《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每课一练1(鲁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从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考查知识点基础中档较难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1、6(1)2、4、6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3、5、6(2)一、选择题120N50N之间的世界自然灾害带内山地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是 ()A多高山积雪冰川B植被稀疏,地面以荒漠为主C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D水旱灾害频繁解析20N50N之间是全球山地最集中的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答案C2读我国某地气象资料表,据此判断该区域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月份1357911风力8级(天数)1.53.73.60.60.41.4平均温度()3.26.421.227.320.66.3降水量(mm)3.39.133.3247.326.23.5风沙干旱洪涝盐碱A BC D解析1月均温在0 以下,7月均温27.3 ;1月降水量少,7月降水量多,该区域应是华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易形成春旱;且多大风天气,风沙大;地势低洼处,易出现盐碱,夏季易涝。答案D3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指标70年代80年代90年代19932002年灾害数量(次)1 1101 9872 7422 935死亡人数(万人)196807953.1受影响人数(亿人)7.414.519.625灾害损失(亿美元)1 3102 0406 2906 550灾害的强度减小了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A B C D解析从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说明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已有所提高;灾害损失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损害程度增加了。答案B据下表,完成45题。年代发生地点里氏震级(矩震级)1960年智利9.5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9.21957年美国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9.12011年日本东北部海域9.0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8.94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里氏9.0级以上大地震主要发生在()A太平洋中脊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D大西洋中脊地震带5下列有关2004年地震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次地震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主要是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的,所以海啸在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B由于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海域,所以对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影响较大C新加坡虽然距震中比斯里兰卡近,但由于受到岛屿的阻隔只有震感,损失不大D印度洋中的岛国马尔代夫,由于地势低,首都马累2/3的地区被海水淹没解析第4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里氏9.0级左右的地震共有5次,其中震级最大的4次是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地震是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第5题,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等,海啸应属于水文灾害。答案4.B5.A二、综合题6读下列表格,回答下列问题。表11960年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时段6069707980899098灾害数量(次数)16297053经济损失(亿美元)5049691 5384 793保险理赔(亿美元)671133101 069表219711995年世界各洲自然灾害影响人数的分布情况地区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总计死亡人数(%)59.54.534.11.80.1100受伤人数(%)1.210.584.33.80.2100影响人数(%)8.62.887.70.40.5100无家可归(%)5.96.785.61.50.3100(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哪个时期发生最多,哪个时期发生最少?(2)由上表可以看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何?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损失的时空差异。读表1,从灾害的发生次数看,20世纪60年代重大灾害的次数最少,80年代最多,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从灾害造成的损失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重大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这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增加,灾情水平、受灾体特征、减灾能力随之改变。答案(1)20世纪八十年代最多,20世纪六十年代最少。(2)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口密度、社会财富密度不断增大。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1年3月28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测今年我国沿海灾害性台风次数略增。以下是某一年按热带气旋发生次数统计出来的八个海域(未按顺序排列)的发生频率。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孟加拉湾、澳大利亚西北海域、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南印度洋热带洋面、阿拉伯海、澳大利亚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1)说出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居前三位的海域。(2)据所学知识分析,热带气旋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有何差异?(3)从自然和社会原因两方面分析缅甸三角洲地区受灾严重的原因。解析由图可知热带气旋发生频率: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38%,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17%、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12%,居前三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减灾能力强, 产损失大,人员伤亡少;发展中国家相反。缅甸三角洲地区的灾情严重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地理背景分析。答案(1)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2)发达国家财产损失大,人员伤亡少;发展中国家财产损失小,人员伤亡多。(3)自然原因:热带气旋势力强、风暴潮凶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理环境抗风暴灾害能力差。社会原因:国民的防灾意识差,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能力低。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4时35分,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发生7.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位于城市以西30千米。该市只有两人在此次地震中受重伤,创造了“高震级低伤亡”的奇迹。材料二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11时51分,克莱斯特彻奇再次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震中位于城市西南10千米处。这次地震造成市中心大量建筑物坍塌,地面出现裂缝,导致约150人死亡。材料三新西兰位置示意图。(1)新西兰位于_板块与_板块的_(填生长或消亡)边界上,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2)根据图示信息:你认为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地震中“高震级低伤亡”奇迹的出现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3)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2011年2月6.3级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远比2010年9月7.1级地震严重,试分析其原因所在。解析本题将新西兰两次地震进行对比分析。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地壳活跃。新西兰由于地震发生频率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强,建筑物质量好,这是材料一中地震伤亡小的主要原因。2011年地震伤亡大从地震的震中距、震源、地震发生时间、建筑物的抗损能力等方面分析。答案(1)印度洋太平洋消亡(2)人们抗震意识强,建筑质量好,具有一定的防震性能等。(3)2011年地震是2010年地震的一次强余震,尽管震级相对较小,但是震源浅,破坏力更强;且震中更接近人口稠密的克莱斯特彻奇市;一些建筑物在2010年那场地震中受损,经不起二次打击,故破坏严重;地震发生时间正值中午,市中心商业区人口多。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