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5767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临沂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临沂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试卷第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遒劲(jng) 颓圮(q) 栅栏(zh) 飞来横祸(hng)B尸骸(hi) 勉强(qing) 荫庇(yn) 情不自禁(jn)C症结(zhng) 訾詈(z l) 造诣(y) 济济一堂(j)D给予(j) 角色(ju) 佣金 (yng) 前倨后恭(j)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遨游 撕打 誊写 沧海桑田 B肄业 蜂涌 寒暄 寥若辰星C膺品 钟磬 消弥 厉兵秣马 D寥落 斡旋 凋敝 为虎作伥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窗外的小市场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鸭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B“十一”黄金周就要到了,是去北京旅游呢?还是在教室上自习呢?同学们一致表示:还是在教室上自习吧!C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家“一网情深”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D“慢着,”我说,“我这里有一封信,给你的。”“那么请等一等。”她拿了信进去,又“砰”地关上了门。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和临沂,是中国革命的几处胜地。B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学得深透,有所发现,有所创新。C李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D看到妈妈整日忙忙碌碌,嗓子也变得沙哑,小明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不再计较她的唠叨琐碎。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B. 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谈到他最为钟爱的语文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C. 高三学生针对即将到来的高考,班主任作了关于认真复习、沉着应考的动员报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D. 尽管许多梦想无法实现,但只要真诚地向往过,努力过,付出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弥足珍贵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每小题3分)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6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7下列对汉字书字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8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三(12分,每小题3分)勉学 (北齐)颜之推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篇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儒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夫明六经之旨,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注】郑重:这里是“频繁”的意思。冠:古代男人二十当行加冠之礼,称冠礼,表示已成年。贵游子弟:无官职的王公贵族叫贵游。他们的子弟就叫贵游子弟。这里是泛称贵族子弟。著作:即著作郎,官名,掌编纂国史。长檐车:一种用车幔覆盖整个车身的车子。隐囊:靠枕。快士:优秀人物。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羲农:伏羲、神农,均为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与女娲并称三皇。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启寤汝耳 寤:同“悟”,使觉悟B.商贾则讨论货贿 贿:行贿C.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傅:同“敷”,涂抹D.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驽:愚笨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列器玩于左右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 故木受绳则直C.失皮而露质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B.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C.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D.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12.下列各句中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宗明义,指出要“勤学”的观点后,先后从正面和反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言辞恳切,语重心长。B.作者认为,士大夫家庭的子弟,即使到了成人仍应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诱导,只有那些志气高尚、能经受磨炼的子弟,才能成就儒家事业。C.作者列举南朝梁代全盛时期贵族子弟不学无术、靠祖上庇荫、养尊处优,而一旦离乱,便谋生乏术,只能耕田养马的事实,从反面说明,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有立身之本。D.作者认为如果能够经常保有几百卷书籍,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成为下等人,读的书多,对一般人的成败好恶看得很清楚,即使天地鬼神的事也不能在他们眼前隐藏。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2)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3)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灞上秋居 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马戴: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1)简述首联描写的内容,并指出本联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2)简要赏析“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句作答)(6分。)(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 ,依依墟里烟。(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去日苦多。(5)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6)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8)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五(12分)16对“梦想”的追求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梦想”的追求。要求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式和字数大体相近。(4分) 示例:我有一个梦想中的马丁路德金说: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 离骚中的屈原说:我梦想有一天, , , 。纪念刘和珍君中的鲁迅说:我梦想有一天, , , 。1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1)大鹏翻飞如故,飞向生之解放。欢乐着,也痛苦着, ,痛苦着,却也欢乐着, 。(2)人之爱兰,爱它无梅香, ;爱它无松坚, ;爱它无竹节, 。就因为飞之艰难就因为艰难地飞着却柔而有韧却清新怡人却兰心蕙质A B C D18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一下,使之成为既有排比又有反问的句子。原句:生活中时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深思,这就是诗啊!改句:_六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生命的一抹郭枫 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冈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来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河边,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呀!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 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常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的拙稚呢? 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然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甘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阒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秘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空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有删改)19.作者结尾说愿自己的生命如同蓝天中的一抹淡云,这传达出作者怎样的生命追求?请联系全文,筒要概括。(4分)20.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理解“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一句的含意。 (2)最后一段中作者没有说美是什么,但隐含了他对“美”的认识,请简要归纳。21“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试简要分析。(4分) 22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两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八成贫困生相信上大学可改变命运邢佰英 这些天,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但是,一纸喜报换来的并不都是如愿以偿的笑脸。 6月19日夜,山西省榆社县西马乡新村43岁的陈东生(化名)服毒自杀,原因是他“不堪承受儿子读大学的经济重负”。 8天之后,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因为女儿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二本录取分数线,自己又无力凑够学费,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农民李海明在家中上吊自尽。 为何悲剧总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更需要哪些帮助? 5月10日6月20日,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高考贫困生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北京、安徽、湖南、广西、云南、山西、四川等11个省(区、市)的16所高中,共回收贫困高考生问卷322份,高中教师和校领导问卷89份。 调查显示,823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有810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在农村,因子女教育花费大而造成家庭致贫、返贫的事早巳不是新闻了。江西省赣州市某村的一名考生家长说,以前指望孩子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现在发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费一路看涨,不少家庭供到半路,就揭不开锅了。村里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在调查涉及的地区中,贫困生约占327,西部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品学兼优者占522。调查发现,115的贫困生在高中期间曾经辍学,127的人囚交不起学费可能放弃上大学。 调查中,628的高中教师认为,能否支付大学第一年学费往往决定着贫困生能否圆大学梦。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六成贫困高考生表示自己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25的贫困生认为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院校,803的贫困生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 “我听说大学里有助学贷款,还有奖学金。我先贷款,再挣奖学金,假期还能想办法打工赚钱。”家住沂蒙山区的张慧今年9月就要成为山东大学的学生了,头一年的5000元学费是父母东拼西凑筹集的。对于未来,她充满了信心:“已经考上了,再难都要熬过去,往后就能替家里分忧了。” 和张慧一样,由学校提供的助学贷款已经被338的贫困高考生认为是最有效的资助方式。相比之下,最贫困的那部分人(255),明显对社会经济资助更为渴望。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近些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助学贷款的总量,但却无法满足同样逐年增长的贷款需求。有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约1562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奶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截至2005年12月底,在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者的比例仅占146。这说明,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本次调查发现,有些人是主动放弃贷款和社会资助的。家住安徽省固镇县马林村洪庄、就读于固镇一中高三(10)班的张莹莹在调查中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我会尽量靠自己的能力和亲戚的支持完成学业的。” 面对上大学后将面临的经济困难,947的人表示“进入大学后将争取获得奖学金”,882的人“希望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一定收入来补贴生活费”。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大学期间要省吃俭用甚至假期不回家,以降低生活开支。19结合文中调查,简要概括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20文章开头的悲剧令人痛心,结合全文分析,如何避免悲剧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21本文在新闻调查情况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22调查中有位同学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高考贫困生该如何消除这种想法,社会该为此做点什么?七(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历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期待。期待,立足于现实,也包含着人们的憧憬;在一定意义上,期待成就了人们真实丰富的生活,又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新生活的选择。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参考答案1、C 2、D 3. D 4. B 5. D 6A(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7B(“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8A(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9.B(贿:财物的意思。)10.B(A项都是介词,前者表示处所,译作“在”;后者表示被动,译作“被”。B项都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作“就”。C项都是连词,前者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后者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作“却”。D项都是作介词,前者译作“凭借”;后者译作“用来”。)11.C 12.D(应该是“经常保有几百卷书籍研读”才合乎事理。)13.(1) 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 (2) 父亲兄长不能长期依靠,家乡邦国不能常保无事,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来庇护资助你时,应当自己求助于自己了。(3)容易学习而又可贵的技艺,没有超过读书的了。(4)越过别国来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件事的难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5)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14(1)首联描写了风雨刚停下来的秋天傍晚,在灞上的原野上,大雁一群群急急飞过的画面(2分),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2分)。(2)A.从情景关系角度看,是触景生情:诗人异乡羁留,见落叶而思故乡,对寒灯而觉孤独;B.从炼字的角度看,“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C.从句法的角度看,属于名词叠加句法(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增加了意象容量,在简短的句子中,把诗人的孤独流落之感,既高度凝练、又十分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答到任意两点,均得4分)【诗意概说】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秋气萧森: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而生悲,以及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15、略 16、略 17解析:(1) 答案:C “飞之艰难”与“痛苦着”相连,“艰难地飞着”与“欢乐着”相连。(2)中三句都是两两相对,有轻微的转折。“清新怡人”与“无梅香”相对,“柔而有韧”与“无松坚”相对。18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找出适宜于改写的部分。认真审视原句,不难发现。答案:生活中时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让你欢乐,令你忧愁,促你深思,这难道不是诗吗?(连用四个“使”也可以)19小溪是全文的线索,把我对家乡的描摹、赞美串在一起小溪是家乡的缩影,形象反映出家乡的变化;小溪是情感的载体,寄托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评分建议:每点2分,共4分)20清澈的小溪在春天被染成了粉红色;贫瘠的山谷变成桃花源;缓慢而沉重的生活有了转机;乡亲们由愁眉苦脸变得神采飞扬;由恨 “生不逢地”变为积极建设家乡。21用拟人手法写小溪的变化;从视觉、嗅觉角度描写了小溪的色彩和芬芳;用心理描写刻画“我”看到小溪变红后的心理活动;语言优美,富有韵味22意境:通过桃花纷飞,人披桃花,小溪欢歌等秀美图景,营造了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效果:诗意的场景让人真切感受到故乡的变化;大叔的欢笑生动反映了家乡人民精神面貌的改变;小溪的 欢唱含蓄预示了家乡未来会变得更美好(评分建议:3点,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即得4分)19、【答案示例】多数家庭总收入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多数贫困生晶学兼优,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多数贫困生渴望得到社会经济资助,对未来充满信心。20、【答案示例】贫困生家庭要正视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政府要早大量提供助学贷款;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维护受助者的自尊。21、【答案示例】主要使用百分数表达调查的情况,这样便于直观看出每种调查情况涉及的人数比例,某一问题的普遍程度。22、【答案示例】高考贫困生要认识到贫困不是自己的过错,没必要为此背负过重的精神负担,贫困是奋斗途中的困难,寻求援助是正常的事;社会救助要规范化,它不是随意施舍,要充分考虑受助者的自尊。【参考译文】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毛诗和论语。到了加冠成婚年纪,体质性情稍稍定型,凭著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於从事工技,射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夭年。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坐著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著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外边失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通晓六经旨意,涉猎百家著述,即使不能提高道德修养,劝勉世风习俗, 也不失为一种才艺,可用以自我充实。父亲兄长不能长期依靠,家乡邦国不能常保无事,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来庇护资助你时,就该自己设法了。俗话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容易学习而又可致富的本事,无过于读书。世人不管愚蠢还是聪明,都希望认识的人多,见识的事广,但却不肯读书,这就好比想要饱餐却懒于做饭,想要身暖却懒于裁衣一样。那些读书的人,从伏羲、神衣以来,在这世界上,共认识了多少人,见识了多少事, 对一般人的成败好恶,何足挂齿看得很清楚,就是天地鬼神的事,也瞒不过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