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三单元背诵达标检测及答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4297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三单元背诵达标检测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三单元背诵达标检测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三单元背诵达标检测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三单元背诵达标检测10、十六年前的回忆1、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被捕前 )到(被捕后 )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 )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 )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 )与处境的(危险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 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句话反映出他对革命的(忠诚),以及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本文采用了(倒 )叙的表达手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与结尾处母亲嘱付自己记住父亲的被难日,构成了(首尾呼应)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突出了家人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忘不了(敌人欠下的这笔血债),又使得文章前后(连贯)。11、灯光1、灯光一文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等。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题材的小说。著名的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2、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 )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他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他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4、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对于郝副营长的回忆,是天安门广场上群众对于灯光的一句赞叹“(多好啊)”引出的。“(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5、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12、为人民服务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 )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 )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 ),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 )一定会(兴旺 )起来。”4、“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 )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5、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了(为人民服务 )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 )、(彻底 )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属(议论)文范畴。6、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内容非常丰富、深刻,涉及到怎样对待(生死 ),对待(批评 ),对待(同志),对待(困难)等多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统统围绕着一个中心,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 ),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 )、(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 );悼念为(人民 )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 )等多方面的问题,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思路十分清楚。7、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 )、克服(困难 )、提高(勇气 )、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8、“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完全”,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 ),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 ),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9、(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用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毛泽东主席在本文中引用了他在报任少卿书里说过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句子中的“固”是(本来)的意思。“或”是(有的)的意思。“于”用来(表示比较),意思相当于(“比还” )。10、“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上面这段话共有三句话。出自(为人民服务)一文。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13一夜的工作1、周总理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作了整理,把稿子送人他审阅。2、“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3、“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稿子,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4、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5、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6、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 ),从周总理(工作劳苦 )和(生活简朴 )两个方面来叙述他一夜工作情况的。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让我们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回顾拓展三1、“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 )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 )中得到(永生 )!”这首诗题目叫(囚歌 )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叶挺)写于敌人狱中的一首诗,是一首用(生命)和(热血)写成的诗。诗中蕴涵着(叶挺)将军“峻烈的(正义感)和挺进的(人生观)”。2、(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都是革命小说(红岩 )中的人物,我们读过的狱中联欢一文就选自这篇小说。在我国的文学长廊中还是很多革命题材的小说,如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吴强的(红日)、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王愿坚的(小游击队员)、张品成的(赤色小子 )、孙犁的荷花淀、峻青的黎明的河边、梁斌的(红旗谱 )、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 )、(罗广斌 )和(杨益言 )的红岩、冯志的敌后武工队等。 3、学习了本单元后,我认识了或我最敬佩的人是:(忠于革命事业),面对敌人(坚贞不屈 )英勇就义的革命先烈(李大钊);为了下一代的孩子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为了战斗的胜利,勇于牺牲自己的(郝副营长);(为人民利益 )而死的,死的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周总理;(一身正义),忠于革命,(勇于献身)的著名爱国将领(叶挺)。4、本单元中出现的成语: 自言(自)(语)、千(钧)一(发)、聚(精)会(神)、(震)天(动)地、一拥(而)(入)、怒气(冲)(冲)、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五)湖(四)海、如此(而)(已) 5、爱国主义名言名句1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3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4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9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10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11我爱(我的祖国 ),爱我的(人民 ),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 ),更无法(写作)。巴金12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1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14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15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16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17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 18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海涅 19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 2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获取答案的方法:1、先复制一份;2、在复件中按ctrl+A全部选中;3、将字体颜色全部改为黑色。4、谢谢,我全看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