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9891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刘 军(副教授)一、总体设计思路(一)贯彻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1以学生发展为本。2遵循义务教育基本原则。3体现历史课程性。4全面落实课程目标。5改进教学方法。6健全评价机制。(二)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1课程性质。2基本理念。3设计思路。4课程目标。5内容标准。6实施建议。(三)进一步整合教科书体系1单元结构简要扼要,力求突出学习主题。单元标题以“动荡与变革”“全球战火再起”“冷战与竞争”和“和平与发展”,为题,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反映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单元的历史特征。2内容整合依据课程标准,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教科书单元内容完全依据课程标准,但具体设计与安排上把八大主题的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例如:第5课“追忆列宁学习与探究之一”既是“内容标准”的内容,又是“教学活动建议”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如:第6课“邪恶的轴心”是学习主题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中的内容,为了更好形成历史线索,将其放入主题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去讲。像这样的例子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3文化与政治经济有机结合,完整反映历史全貌。这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以前教材均将文化史单列,与政治经济文化分离开来,使得学生不能够了解历史全貌。本册教材将文化史内容有机地穿插到课文中。例如:将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安排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内容一起讲,能更好体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客观反映,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含义。将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放在二战背景中来讲,又将爵士乐、好莱坞等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内容放在“梦幻超级大国”中来讲。这样有利于反映历史全貌,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四)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1改进学生学习方式。2改进教师教学方式。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4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教学,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5改进教师教学方式。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机制。6改进评价功能。教学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 1内容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2课文内容第l课 俄国向何处去第2课 苏联的崛起第3课 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第4课 “大萧条”与“新政”第5课 追忆列宁学习与探究之一3单元分析(1)线索:本单元的起止时间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二战前的历史。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2)重点:苏联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验和教训;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等。 (3)难点:如何理解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验和教训?打江山不容易,守江山更难;社会主义道路也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又一模式;改革应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改革应把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前提;变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何不能维持世界长久和平?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大国强权政治不能维护世界和平。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有哪些?资本主义还有着一定的生命力,资本主义有自我调节与自我完善的功能;资本主义政府功能的重认识。第二单元 全球战火再起1内容标准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了解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2课文内容第6课 邪恶的轴心第7课 疯狂的战车第8课 正义的胜利第9课 小小军事指挥官模拟二战经典战例学习与探究之二3单元分析(1)线索:通过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对外扩张及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等重大历史事件,勾画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和结束的基本进程。(2)重点:揭露法西斯的暴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与教训。(3)难点:如何看待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危害:在国内完全抛弃民主,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战争,无意义地耗费本国通过现代化所取得的物质财富;肆意践踏各国的主权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原则,打断了被侵略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人的生命被肆意践踏。在思想文化方面,法西斯企图消灭人类精神文明的一切成果,使人们的思想倒退到愚昧、盲从的中世纪,人的价值遭到蔑视,人的权利被彻底取消,人性被泯灭。法西斯是破坏人类文明的罪魁祸首,也使本民族堕入毁灭的边缘。法西斯主义分子,如:希特勒。这个法西斯狂人,到现在还有人佩服、新法西斯主义出现,还有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等,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所以,我们要正确分析历史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希特勒之所以有很大的煽动性,是因为当时的德国人对现实存在不满,他用“种族优劣”“民族社会主义”等观点满足德国人民的心理。当然,希特勒个人演讲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好。这说明一个人能力大,但没有人性,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历史上证明法西斯是破坏人类文明的罪魁祸首,是使本民族堕入毁灭的边缘杀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与影响。启示一:战争能不能避免?启示二:正义最终必胜邪恶;启示三: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提醒我们时刻都要有忧患意识,对战争始终保持应有的警惕,促进世界的真正和平,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树立崇高的国际意识。对二战的影响,应考虑其本身最直接的影响,那就是,它给人类带来灾难,引起人类对战争的思索和对和平的渴望。给学生一些实例,他们是可以进行总结的。二战影响: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人类浩劫。从物质损失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有61个国家参战,共17亿人(占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80)卷入,战火遍及44个国家的2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整个世界已是满目疮痍:华沙、基辅、斯大林格勒、柏林等许多世界著名城市几夷为平地;伦敦、列宁格勒、罗马、东京等大城市也已面目全非;欧亚两洲的许多地方已是一片废墟,大片田野荒芜,千百万人流离失所遭受侵略的国家损失很大:苏联的损失最为惨重,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遭破坏,3.2万个工业企业被毁,9.8万个集体农庄遭洗劫,6.5万公里的铁路无法运行二战使苏联经济倒退了10年。波兰、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也遭受到重大损失。发动侵略的国家损失也不小:德国的许多城市在战争结束时变为一片瓦砾堆,1/2的德国工业生产能力被战火所毁,国民生产总值倒退到了1938年的40左右;日本损失了1/4的国民财富20世纪上半叶,地球上发生的战争共耗去约4.7万亿美元,而其中有4亿美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消耗掉的。从人员伤亡来看:二战期间,成千上万的人,或死于沙场,或死于轰炸,或惨遭屠杀,或死于疾病和饥饿,其数量之大和惨烈之程度均属空前。苏联在四年多的战争期间共死亡2700万人,中国在八年抗战中死伤约3500万人,波兰死亡人数600余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22发动侵略的轴心国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德国死亡650万人,日本有25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千百万人,特别是千百万青壮年的死亡给人类社会打死来的打击无从估量。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精神深处的创伤。人类在战争中所经受的不仅有物质的匮乏、死亡的恐怖,更有在规模空前的浩劫中痛苦地思考着的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不能友好相处,为什么要相互残杀?世界文坛巨人、奥地利杰出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二战期间流亡在遥远的巴西,难以忍受思乡之情和承受战争带来的精神上的折磨,于1942年2月的一个夜晚,与妻子双双自杀,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封撼人心弦的信件:自从操我自己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伦,而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之后我的力量却经过长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耗。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则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但愿他们经过这慢慢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却先他们而去了!这是发自人类心底的痛苦呼唤,也是对侵略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成为许多艺术家的创作题材。人类对战争的恐惧和痛恨往往是通过艺术家的画笔来表现的。法国女作家达西尔娃在1942年所作的灾难,显示了战争导致世界文明的终结。德国超现实主义画家恩斯特笔下的欧洲的解体,用梦幻中的恐怖死亡、不成形体的骷髅和怪异的人体来表现战争的灾难。战争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人们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渴望生命、渴望光明。法国诗人德斯诺斯在集中营里低吟:在深沉的黑夜,我们仍然是灿烂的白昼和它一切恩赐的见证人。假如我们没有入睡,那是为了等候晨曦,它能够最终证明我们仍在人间。然而,德斯诺斯没有能够活下去,永远长眠在了沉沉的黑夜里浩劫后的各国音乐家,纷纷通过自己的作品哀悼战争的死难者。意大利作曲家马利皮埃罗在1946年创作的第四交响曲(又名纪念),抒发了对死难者的深沉哀悼。作曲家曾就此写道:“这部交响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是一曲真正的哀歌,多少人在真正年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悲痛”英国作曲家布里顿在1962年完成的安魂曲,奏响了安抚死者灵魂的哀歌。在乐谱卷首有如下的题词:“我的诗题是战争,以及对战争的怜悯。这是怜悯的悲叹,以唤起世人之戒心。”在银幕上,雁南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最后一班地铁二十四只眼睛辛德勒德名单等史诗般的电影都再现了令人难忘的战争年代,反映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思。也正由于人类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世纪理,没有再发生全球性的战争。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给各国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促使他们觉醒,鼓舞他们走上斗争的道路,使他们认识到不仅应该战争法西斯,而且还应该肩负起改造战后世界的责任。第三单元:“冷战”与竞争1 内容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了解赫鲁晓夫改革。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2课文内容第10课 “冷战”与“热战”第11课 梦幻超级大国第12课 探索与困惑第13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第14课 “漫画”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三3单元分析(1)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科技革命推动下,美国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独立后的亚非拉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二次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而人类文化空前繁荣,世界性、民族性与多样性交相辉映。(2)重点:“冷战”及其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的经验与教训;(3)难点:冷战与热战的关系:局部战争(热战)实际就是冷战格局的缩影,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地区间的矛盾被冷战双方所利用,从而为实现自己的利益隐于局部战争后的争夺。亚非拉国家独立与民族振兴的关系:独立是振兴前提,也是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1内容标准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知道欧洲联盟。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课文内容第15课 日本与西欧的崛起第16课 告别“雅尔塔”第17课 干戈不息第18课 梦想成真的年代第19课 机遇与挑战第20课 举办“时事溯源”专栏学习与探究之四 3单元分析(1)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科技革命推动下,日本、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2)重点:西欧、日本经济发展;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等等。(3)难点:西欧、日本经济腾飞的共同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战后美国的援助;经济政策的调整,重视教育及科学技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正确认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必须结合国情,生产关系调整一定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辨证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一种辨证的关系,只有和平了才能取得发展,也只有共同的发展才能制约战争,实现全球范围的和平。美苏冷战的结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常年的军事争夺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于是不得不趋向于缓和,开始寻找双方的对话与和平。世界上虽然局部战争不断,然而和平的力量还是占了主导,因为人们都认识到了和平的重要性。而只有获得了发展才能维护和平,落后必然挨打,因此,每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国际地位也日益增高,从而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不论如何,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各国间的合作领域不断增大,和平的力量大大多于战争力量,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我们每个人都应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如何正确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是在多极化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不断涌现,不仅提高了人们的消费品的质量,而且使消费品种类大大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日益多样化,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丰富而有益健康的食物,各式各样的服装,应有尽有的生活用品、便当的交通、电气化与信息化的住宅设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现代人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处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包围之中。在物质生活用品日益丰富的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还使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各种新型的文化娱乐工具进入寻常百姓家。二战后,由于电子技术、超短波和微波技术、雷达技术的发展,电视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真正进入了大规模普及应用阶段。当电视机成为日常家庭的基本消费品时,录像机也开始进入千家万户。90年代,视屏光盘机(VCD)这一高新技术产品又取代了录像机成为人们家庭休闲的宠儿,而更先进的数字式视屏光盘机(DVD)也已进入市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些音像设备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电子技术、卫星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娱乐活动和文化活动超越了国界的限制,日趋国际化。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崭新的通讯方式电子邮件(E-mail),使人们的交往和交流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变化。如基因工程方面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有利于人类的健康;细胞工程中,克隆技术的出现,引起人们对其利弊的深切关注。而且,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给体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体育运动中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无线电遥控技术等。人们可以用电脑来制订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的各种数据预测其可能达到的成绩。空间技术不仅使亿万观众能够在远隔千山万水之地观看卫星传送的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甚至也被用来传递“圣火”,如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时,人们利用人造卫星、电脉冲、激光束等技术,仅用半秒钟时间,就把在希腊奥林匹亚点燃的奥运“圣火”送到了万里之外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一些游泳运动员穿上了新式的游泳衣,这种用高科技生产出来的特殊材料制成的游泳衣能最大限度减少身体在水中的阻力,从而提高选手们的成绩。在医学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违禁药和兴奋剂,有的人希望借此提高运动成绩,但是,要想逃过先进的检测手段,同样也是难上加难。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的加拿大选手约翰逊即为一例。三、教材的特点1加强世界现代史教学份量。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更全面,教材有20课内容,比以往教科书多45课。这样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的精神。如:旧教材将“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课,而我们将其分为两课:分别为“俄国向何处去”和“苏联的崛起”。2突出世界现代史“现代化”这一主线。现代化在全球范围的展开,如:亚非拉国家独立与民族振兴;多种现代化模式的诞生,如: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模式本身也不是单一的,内部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多种现代化模式的诞生反映出历史发展既是统一的,现代化是必由之路;同时又是又是多样的,各民族有必要,也有权利选择符合本民族特点的发展道路;现代化进入新的高级阶段,如:二战后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等;现代化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如,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 还有一些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矛盾与冲突,如:法西斯主义、战争、环境问题等。3突出了文学艺术的历史地位。教材中将文学艺术有机地穿插在相应的课中。如:将“德莱塞美国的悲剧”安排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内容一起讲,又如: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壁画放在二战背景中来讲;再如,将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的内容放在“梦幻超级大国”来讲。这样就能反映历史全貌。使学生能够以历史的角度来更好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含义,更好体现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的客观反映。4加强了学习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全球战火再起”“冷战与竞争”“和平与发展”这四单元标题将课程标准八大主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将文学艺术内容穿插其中。八大学习主题的内容按照历史的发展线索科学地分布于四大单元,单元不是严格与主题标准相对应,如,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中的第六课“邪恶的轴心”,其内容是依据“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来编写的,而这一内容是学习主题二的内容标准。5加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材将其安排在课文中间,不像以前教材的安排在课文的后边,与经济政治史脱离。我们将“梦想成真的时代”放在“机遇与挑战”之前,这样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得体现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四、应注意的问题1教学目标的锁定(1)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教学目标要体现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结合,教学目标难度要适中,教学目标要便于检测。(2)教学目标的分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教学目标的陈述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评估的,必要时,可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2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重点“新概念”。过去一直将“知识与能力”作为教学重点,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均作为教学目标。所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可以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是非一堂课所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第二种是初三学生所难于理解的课文内容;第三种是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范畴的专业知识;第四种是指超越现阶段学生知识水平的内容;第五种是指为了阐明重点而必须增补的历史知识。突破教学难点,其方法很多,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为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等,其目的就是化难为易。例如,运用多媒体辅助法,架桥铺路法,补充材料,化解难点法等手段突破教学难点。牢牢把握教学的关键点。教学的关键点是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结合点。有些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这样的关键点,以点带面,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攻其一点。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单元时间内将所有的教学目标“毕基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灵活掌握,有时突出知识,有时突出能力,有时突出方法,有时突出情感。当然,这并不是要降低教学目标要求,而是要将目标分段完成,各个击破。3评价的把握评价的功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4教科书内容的取舍与补充取舍:教学目标的取舍;教学重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取舍;教学手段的取舍。补充:恰当运用地方史料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史学研究新成果;补充能能引起兴趣的材料;加深印象的材料;便于教学的材料;能扩大知识而后材料。附:参考书目和推荐网址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朱汉国 王斯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世界史纲,马世力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顾,金重远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世界通史,王斯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新课程教学设计历史,王文丰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历史教学课例分析,石嫱、齐渝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历史教学新视野,刘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新世纪课程网 www.xsj21.com人教网历史天地 www.pep.com.cn/lishi中国历史 www.china10k.com中国历史教与学 fshistory.myrice.com教学建议1牢牢锁定教学目标。2科学分析教学内容。3精心打造教学过程。4及时实施教学评价。1牢牢锁定教学目标(1)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2)教学目标的分解。(3)教学目标的陈述。案 例: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教学目标的分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教学目标要体现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结合。教学目标难度要适中。教学目标要便于检测。教学目标的陈述: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评估的。必要时,可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2科学分析教学内容案 例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 “二月革命”“阿芙乐尔”号的炮声“退一步,进两步”教学内容的重组:一次创造研读课程标准。二次创造用好教科书。三次创造运用于教学过程。3精心打造教学过程(1)如何导入新课?(2)优化组合教学方法。(3)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4)优化设计教学过程。4.及时实施教学评价(1)课堂教学评价。(2)单元教学评价。(3)学期教学评价。(1)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价总结。案例:追忆列宁评价目标:了解学生分析和利用调查材料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评价方法:观察法。评价过程:设计观察表格来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作法、参与热情等方面的变化,观察的项目可以预先设计在表格里,也可以随时择取。表格可以与学生档案放在一起,也可以挂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对学生在了解列宁的方面各种表现,如探究问题、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方式方法等,进行观察,及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记入表格,作为整体评价学生历史学习业绩的依据。如条件许可,老师可运用录音机、录像机、摄像机等现代化教育设备进行观察,提高观察法的信度。评价总结:评价的方法有多种,此处只采用了观察法一种方法,来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变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可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2)单元教学评价内容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自我测评(一)测一测A卷1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巴黎革命B卷(二)评一评本单元涉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探索的问题,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俄国的“二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苏联颁布新宪法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富兰克林罗斯福 其它;我通过以下途径加深了解:课堂、网络、电影、电视、报刊、图书馆、其它。感兴趣的原因是: 。(三)同伴互评A当讨论到罗斯福新政时的表现积极。B在本单元的“活动”中,能积极承担学习任务。C能在课堂上发现并提出问题。(四)家长评价您的孩子是否跟您谈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A经常 B偶尔 C从未)。如选择前两项,请写出谈论的有关内容: 。(五)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精神状态。学生对“内容标准掌握情况”。学生与人合作情况。学生与家长交流情况。其它。对该同学写一段寄语,表达您对他的祝愿和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