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8805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4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本学期教案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必修五第二部分:选 修1唐诗第三部分:作文序列化教学穿插其中第一部分:必修五目 录序 号内 容页 码1鸿门宴42陈情表63段太尉逸事状84游褒禅山记155郑伯克段于鄢206报任安书259第一单元综合设计3310东方风来满眼春3811“神五”新闻两篇4314喜看稻菽千重浪4615雷雨4716哈姆莱特 5217城南旧事 59第二部分序 号内 容页码1王维诗四首722李白诗四首793杜甫诗四首867白居易诗四首938杜牧诗三首1019李商隐诗三首103第一部分 必修五第四单元单元教学总体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作为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最后一个文言文单元,要求在前两个文言文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拓展,基本达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具体要求是:(1)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比较准确地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课文内容,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在学习语文(必修2)“文言虚词(1)”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析和归纳虚词知识的一些方法。(3)能够古文今读,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能够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能够初步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4)学会比较阅读,初步领悟并鉴赏古代实用类文言文的语言艺术、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这几个要求,综合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二、教学重点本单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扎实打好文言知识基础,切实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三、教学难点领悟并鉴赏古代实用类文言文的语言艺术、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四、教学设想“基本阅读”中的鸿门宴、段太尉逸事状和“扩展阅读”中的郑伯克段于鄢,可以先放在一起阅读。同是史传,史记和左传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就有很大的区别,而段太尉逸事状作为“行状”,记人叙事更为细致具体,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实用类文言文的语言艺术,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的异同之处。由于此类文章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易于理解;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建议教学中,选取某篇或某些段落,要求学生先不看注释,试试自己能否读懂大意,整理出文章情节的大致内容、主要事件、人物的主要特点和作者的态度、情节和思想。然后再仔细研究注释,推敲语句意思,自己原来理解不准确的地方,要找出犯错误的原因,今后加以改正。通过这样的学习,检验并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水平。因为今后学生在阅读和考试中,会接触不少没有注释的文言文,所以,我们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不能囿于从“字词段落全篇总结”这样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模式,而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基本阅读”中的陈情表,哀婉动人,语言精练,整散结合,朗朗上口,是一篇典范古文。此文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诵读,通过恬吟密咏,体味李密的思想情感,享受文章的语言韵味,积累优美词句,揣摩其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游褒禅山记是一篇特别的游记,名为记游,实则借题发挥,借记游的酒杯浇作者心中的块垒,其实是游记的变体。游记这种文体学习已经很熟悉,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体也会变化,也可以通变。既要学习、了解古代的文体,又要不拘泥于旧式,敢于创新。尽管这篇文章历来就有争议,褒贬不一,但王安石这篇文章表述的观点还是可取的,对青少年有正面教育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展开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实事求是的学风。报任安书历来广为传诵,必须指导学生认真诵读,理解司马迁的写作动机和思想观点;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两方面的比较:一是陈情表的“陈情”方式进行比较;二是与现代书信体进行比较。五、教学安排:鸿门宴4课时、陈情表3课时、段太尉逸事状4课时、游褒禅山记3课时、郑伯克段于鄢3课时、报任安书3课时.鸿门宴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3、背诵课文第三、四段。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2、背诵故事的高潮三、四段。教学难点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教具准备:投影。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二、教学步骤:(1)导语:请学生欣赏两首诗投影(一)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学生默读理解。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刺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投影(二)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学生默读理解;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2)作者简介选一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史记中的篇目,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可参考课后知识卡片“司马迁与史记”。(3)背景简介投影(三)一幅“陈涉起义”的教学图片一幅“楚汉相争”的教学图片教师讲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4)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投影(四)本文的异读字有:破音异读:沛公欲王关中(wng)道芷欲间行(jin)通假异读: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 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6)布置作业1.掌握本课的生字、异读字。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3.完成思考和练习一、二。第二课时一、教学要点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成对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说明领袖人物性格事业成败的影响。理清情节发展脉络,熟读一、二、段,背诵三、四段。二、教学步骤(1)全班齐读课文,抽查正音情况。(2)分组讨论主要人物项羽。提问: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明确: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据即可。提问:项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对比烘托也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文章对刘邦的刻画,突出其善于用人(与项羽约为婚姻,对张良言听计从)、能言善变、狡诈多端、当机立断(诛杀曹无伤)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项羽服务的。(3)鸿门宴上刘、项性格的较量,不过是“楚汉相争”的缩影,要充分认识项羽的性格,不妨选以下三个片段:投影(一)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解说: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投影(二)秦末,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遣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剽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解说:在灭秦战争中,刘邦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秦军即闻风瓦解。反观项羽却一路苦战,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之中来到咸阳时,已是姗姗来迟。投影(三)项羽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解说:性格急噪与老奸巨猾对比鲜明。(4)性格特征对领导人物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试结合课文分析,作者司马迁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赞叹、惋惜,抑或兼而有之?学生讨论。投影(四)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斯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解说: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他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5)选六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中选两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担任主要角色项羽、刘邦,其他四个学生分别担任范增、项伯、张良、樊哙,由担任项伯的学生读叙述文字。教师略作指导: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朗读应注意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情节发展的张弛有效。正如我们上面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一样,项羽一听到刘邦欲王关中的消息,立刻大怒,应读出其怒不可遏的情状来;第二天刘邦赴宴一段谦词卑礼的请罪,他又显得洋洋自得,失口将曹无伤告密一事和盘托出。应读得“得意忘形”。刘邦,赴鸿门假意屈从,言辞中用透出谦卑、伪饰。另外,老谋深算、正直不阿的范增,老练透辟的张良,豪壮威严的樊哙,都应在朗读中使其栩栩如生,让人物自己开口说话,如在眼前。至于情节,在矛盾的展开中,时松时紧,应学会动用朗读渲染气氛,使听者身临其境。放录音第一、三段,让学生细细品味朗读的魅力。(6)着重阅读三、四段,把握人物出场顺序,分节记忆人物言行,背诵,理清背诵思路。三起三落,情节张弛有效,波澜起伏。 玦 项 剑 项 帐 项 举 羽 舞 羽 闯 王 增 不 庄 翼 哙 款 范 应 项 蔽 樊 待 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7)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三、四段2.结合课文学习,谈谈你对项羽这一英雄人物的看法。写一篇随笔。例文 性格的祭奠(节选)田诺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彻底表现出来的肆意恣睢、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性格为他日后的失败写了伏笔,其实此性格项羽早已有之。从杀宋义始至破秦,他一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走了过来,这无疑滋长了他的这种性格,使之恶性发展起来而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主要方面。他一出现就是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形象,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更使得他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他开始把自己看作神了。能支撑起他这一精神世界的惟一支柱就是赢得胜利。每一次胜利,固然使他的精神支持更坚强一些,然而,这胜利更大地加重了精神世界的自重。如此,他将一轮轮战斗下去,周而复始,项羽陷入了他为自己制造的一个怪圈,无法自拔,却又不愿自拔。项羽心底要维系“永不败”神话的欲望,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几乎是本能的崇敬,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性格。由此也就不难回答项羽把那一份份残酷的祭奠献给了什么,他自身的矛盾又来自何方。在项羽心理怪圈的一来二去之中,中国人口已从战前的一千万骤减至五百万。天下人对项羽心态的无法认同使得时代终于作出了抛弃项羽的选择。项羽不好计策与外交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可是现实无情地打破了他的梦想,他只有叹息着,用死亡来反抗这现实,为自己性格的篇章写下了最后的一笔,也为自己一生执著的性格献上最后的也是最虔诚的祭奠。赳赳武夫的内心是多情的,尽管表现这多情的却是无情。性格的祭奠是悲壮的,因为它的代价是生命、执著和无奈。第三课时一、教学要点检查背诵。设计探究性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如实词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句式、名句,一一落到实处。二、教学步骤(1)教师示范背诵,或选学生轮流背诵三四段(2)探究性阅读训练思考:“鸿门宴”的故事发生时,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刘邦因起兵于沛,人称沛公,都还没有称王。但课文中却都超前称了“王”。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张良三称大王耶?”又说:“羽时亦为王,故沛公称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史记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范增、项庄曰君王,张良、樊哙曰项王,大王,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二十几,似失史体”,你对梁玉绳的批评是如何认识的?学生讨论后明确:超前称王,并非失误,自有其因。如张良对刘邦三次直呼“大王”,前两次只有他与刘邦在场,后一次只添了几个自己人,称大王正表露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决心与项羽抗衡,战而胜之的雄心壮志。再如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属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称王称霸,理所当然的心理状态。而张良、樊哙都是刘邦的部下,由于力量悬殊,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自然也称项羽为王。刘邦毕竟身分不同,用语不宜过分阿谀,所以在项伯、项羽面前,先后六次称项羽为将军,只有最后一次与张良谈话时,称“项羽”为“项王”。一方面他明知项羽称王时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在自己部下面前,无失身分之虞。看来,司马迁在使用称谓时,是经过仔细斟酌的,既符合当时两军对垒的实力状况何刘邦一方的斗争策略,又符合人物的心态,决不是任意安排的。(3)小结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文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4)分类归纳文言知识1.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例句活用类型释义1.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同上连夜3.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上像翅膀一样4.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5.沛公军霸上同上驻扎6.沛公欲王关中同上统治7.范曾数目项王同上用眼示意8.道芷阳间行同上取道9.刑人如恐不胜同上处罚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之为王11.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使跟从,率领13.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14.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15.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2.判断下列加线的词语的词义,并区分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今人有大功而击之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而听细说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3.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明确: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4.名句积累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5.课后思考和练习第三题中有5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因例句出处释义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依靠、凭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顺着、根据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乘机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山因为、由于因合纳斗盆促织于是、就陈陈相因成语沿袭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原因、理由如例句出处释义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如同、像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往、去万事如意成语顺、随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如果、假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好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或、或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至于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意例句出处释义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意图、意愿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态、神情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意料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传怀疑、猜疑举例句出处释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举起、抬起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屈原提出、举出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蠧发起、发动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举贤任能成语推荐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科举考试杀人如不能举过秦论全、尽举世无双成语全部、整个谢例句出处释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东南飞推辞、谢绝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感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诉、劝告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凋落、衰亡(5)布置作业1.从下列句中找出加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两项 ( )A.范增数目项五 B.此数者乃用兵之患也 C.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D.不可胜数A.则与斗厄酒 B.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外连衡而斗诸侯2.选出与“籍何以至此”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 (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客何为者?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大王来何操?【教学后记】鸿门宴中几乎包括了文言文常见的语言现象,比如:活用、句式等,而且文章的语言比较规范,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段落(比如三起三落)要熟读成诵。弄懂了本文,文言阅读水平将会大增。高二作文序列练习之一 一、作文题目在生活中,我们都要跟钱打交道。有的人崇拜金钱,“一切向钱看”;有的人视金钱如粪土;有的人用金钱造福他人,造福人类请以“金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对金钱的认识和看法,可以写你有关金钱的经历、体验、情感等。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二、达成目标:记叙文叙事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议论文观点明确(我认为,我的见解是),散文感情真实三、课时:写作2 课时,评讲1 课时。四、相关链接1、范文必修5钱一文钱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不但算数、文采很好,人也老实。他很懂得经商之道,因此也积蓄了一些财产。可惜后来时运不好,把房屋财产都陪光了,最后沦落到身无分文的地步,流浪在街头。 有一天晚上,他睡在一间财神庙的地上,在迷迷糊糊中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他耳边说:“年轻人,你命中的劫难已满!你把你的财产拿去吧,在正殿上第三块石板的下面。”年轻人一下子惊醒过来,再也睡不着了,他睁着眼睛等天亮,想知道听到的是不是真的。天刚蒙蒙亮,他就去翻起正殿上的第三块石板寻找,可是找来找去也没有看到什么东西,最后只找到了一枚铜钱。他沮丧地坐在地上想:“可能我是在作梦吧?怎么能 真的相信呢?我这么倒霉,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有了好运呢?唉!还是别想入非非了。但是有这一文钱也不错,至少可以买点吃的填饱肚子!” 他拿着这一文钱买了一小碗汤面,快吃完时,他一眼瞟见在面摊角落有一个小包包。他心想可能是哪个食客遗落下来的,好像面摊老板也没有发现,于是他便偷偷拿过来看 看是里面有什么。他走到不远处打开一看,发现都是一些账单和支票之类的,他曾经从商,知道这些单据都是很重要的东西,于是他决定等失主来找寻,好归还失主。果然,不多时,有一个商人模样的人很慌张地走到面摊那里询问。面摊老板坚持说自己没有看见,商人急得有点不知所措了。年轻人就前去问那商人说:“你遗落了什么东西阿?都有些什么?”商人照实说了,年轻人看他说得符合,就将包包归还给了商人。商人当然是千恩万谢了,并从包中拿出一张一千两银子的支票作为酬谢,可是年轻人却坚决不肯收下。商人见他落泊的样子,又这么老实,更加感动不已。于是商人问 起年轻人为何落到如此地步,年轻人将自己的种种告知了商人。商人得知他善于算数、书写,便决定帮他。商人带着年轻人买了几件好衣衫,又去澡堂洗了一个澡,让他换上新衣,就领着他去见一个洋行的老板。商人和洋行老板是好友,他将刚才发生的事告诉洋行老板,并推荐年轻人给洋行老板当账房先生。洋行老板瞪大眼睛惊讶地听着,觉得年轻人太诚实了,就马上聘用了他。这洋行做的是进口洋布的生意,规模非常大,很多同行的都到这里来进货。可是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整个市场都不好,生意很清淡,洋行囤积了很多货。外国老板一看这种情形想必会维持很久,便把行中一切事物交给账房先生打理,自己就径直回国去了。没想到洋行老板回去不久,市场对洋布的需求大增,洋布的价格也日日往上涨得惊人。年轻的账房先生趁此好时机将存货抛售,赢得了相当丰厚的获利。过了几年,洋行老板又回到中国,账房先生将行中所有的获利,连本带利都交给了老板。老板见他这样诚实,就决定把所有的利润给他,自己只收回本钱。可是账房先 生怎么也不肯收,老板最后想了一个办法,便刻了一个图章送给他,并规定从此以后每售布时必须经过账房盖章,每盖一个章,扣除营利一文钱,扣除所得的钱全归 账房先生所有。这样一来,账房先生的收入就非常可观了,不出几年,他就成了一个大富翁。想一想这一切,还真亏了那一文小钱呢!现在有很多人都说着这样一句话,甚么“无奸不商”,也有的人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说来说去,好像从商的不诚实成了自然,好像一定要牺牲别人的利益自己才会获利似的。其实不然,只有诚信才能长久,善良才会得到同样的回报。就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是诚实给他带来了转机,是善良给他带来了永久的财富,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的所为啊!在我们生活中,哪一件事情不是这样呢?2、积累素材名言警句(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3)“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5)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 谚云: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钱神论 鲁褒(6)“穷在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 (7)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增广贤文 (8)贪财是万恶之源. 圣经(9)咦,这是什么?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徒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的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官显爵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会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来,该死的土块,你这人尽可夫的娼妇你惯会在乱七八糟的列国之间挑起纷争英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10) “钱遮眼睛头发昏,官迷心窍人沉沦。功名利禄如粪土,富贵荣华如浮云。如君能出赉赦手,脱胎换骨重卧薪。” 广西玉林地委书记李乘龙受贿一千六百万,这是他在狱中写的诗。小故事(1)、佛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某日,佛陀率弟子阿难外出乞食,看见路边有一坛黄金.佛陀立刻对阿难说:看,毒蛇.阿难亦应声答道:果然是毒蛇.(2)、一个富翁,生意红火,每日操心,算计,烦恼不堪。隔壁的一对穷夫妻以卖豆腐为生,整天边磨豆腐边说笑,其乐无穷。富翁的太太心生嫉妒,对丈夫说,人家虽穷,但快乐,快乐值千金呀!富翁诡谲地说:我叫他明天就快乐不起来!说完扔了块金子到隔壁。次早那对穷夫妻发现了地上的金块,捡了起来,欣喜异常。说发财了,再也不用磨豆腐了。转念一想:可是这金子怎么用呢?买什么呢?如果人家说是偷来的怎么办呢?如此这般,坐卧不宁,茶饭不思。隔壁的富翁再也听不到他们的笑声了。(3)、两头驴子驮着沉重的背包,吃力地往前走。一头驮的是满袋金钱,另一头驮的是满袋粮食。驮着财宝的驴子因为感到自己驮的东西价值不菲,所以昂首阔步,把系在脖子上的铃铛摆得悦耳动听,它的同伴则不声不响地跟在它后边。突然一伙强盗从隐蔽处窜出来 ,扑向驴队。强盗跟赶驴子的人扭打时,用刀刺伤了驮财宝的驴子,并贪婪地把财宝抢劫一空,对粮食则不加理会,驮粮食的驴子也就安然无恙。受了伤的驴子大叹倒霉,对同伴说:“还是你运气好啊,虽然不神气,但总不至于挨刀子。大道理:越神气的位置,就要担越重的干系,谨慎行事别只顾着神气。在令人仰慕的黄金背后暗藏着一定的杀机和险情金钱并没有错,但金钱带来的恶果我们却不能躲避。五、写前构思构思提纲记叙文(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画龙点睛句)议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教学后记】包括尖子班学生在内的不少学生连叙述清楚一件事情的能力都欠缺,作文训练任重道远。陈情表教学目的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二、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三、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教学重点、难点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融情于事二、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二、熟读背诵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 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 二州伯牧所见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儿息 逮奉圣朝察 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三、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1、 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2、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少年多病-无亲无戚-祖母病卧2、熟读第二段。3、指导背诵第三段。孝治大道-不矜名节-宠命优渥-祖母病笃-不能废远4、熟读第四段。5、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6、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一、导入课题二、赏析构思艺术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引导: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6、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四、作品评价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引导: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3、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第三课时处理练习【教学后记】 多读是培养文言文语感的重要途径。学习本文,要组织学生在早读、课堂上多读,读出感情来,抓住“情”字作文章。还要背诵经典名句。但是学生背诵的能力很差,要反复背诵,反复默写。段太尉逸事状教学目的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二、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三、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教学重点、难点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二、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1、学生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法: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率以货窜名军伍中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能为公已乱无伤也,请辞于军。尚书固负若属耶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言未毕,晞再拜曰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自占数十顷,给与农垂死,舆来庭中乃我困汝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段公,仁信大人也汝又取不耻汝将何以视天地泚固致大绫三百匹果不用吾言然终不以在吾第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窃好问老校退卒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2、指导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运用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及倒叙的写作技法;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一、导入课题二、赏析构思艺术1、讨论:课文是如何记叙段太尉的“逸事状”的? 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归纳: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 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即第一个事件:勇服郭晞。作者依次写悍卒肆志,自荐平乱,诣营陈辞,请留宿营,突出了段秀实外柔内刚的性格。事情的起因是郭晞纵士卒残害百姓,为所欲为。作者先详细地叙述了士卒肆志之状:天天成群结队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不能满意,就奋击折人手足,将各种瓦器都砸碎,狼籍满地,裸露着臂膀扬长而去,至撞杀孕妇人。写暴行之惨烈,如在眼前。接着作者指出了士卒之所以敢为所欲为的症结所在,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白孝德只是心中忧伤却不敢说明。紧接着作者又写段秀实自荐担任都虞候前去平乱,显示了他的刚勇无畏。不久,在郭晞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段秀实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把头插在长矛上,竖立在街市示众。这里“注”和“植”两个动词,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实的“勇”。这是一写其勇。段秀实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然郭晞士卒岂肯罢休,立时都披上盔甲,事件进入高潮。此时白孝德震恐,而段秀实从容镇定,临危不惧,决定诣营陈辞。作者极写郭晞士卒剑拔弩张,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反衬了段秀实的大智大勇。段秀实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出现在郭营,使郭晞士卒愕然。段秀实知道要治服郭晞,不可能凭借武力,只能晓之以理,因此,辞卫士,解佩刀,选年老腿跛的人持马,这是从心理上消除对方的戒备。作者这样叙写的寓意是:段秀实是不怕死的。他外柔内刚,平易而又刚强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至此,段秀实已渐居主动地位,他向郭晞慷慨陈词,指明利害关系后,终于折服了对方。这是二写其勇。至此,事件似已告终,不料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写了段秀实要求留宿军营一节。为什么要写这一情节呢?掩卷细想,却又不难理解,段秀实用大义和利害晓喻郭晞,使郭晞心悦诚服,再拜谢罪,顾叱士卒说:“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郭晞到底有无约束部下的决心,段秀实要探明白。留宿军营,既显示了段秀实的坦荡胸怀,又可考察郭晞改过的诚意和决心。这是三写其勇。 第二段即第二个事件:仁愧焦令谌。段秀实除了以刚勇取胜对方外,还具有仁信爱民之心。这则逸事叙述他同情、救助、安抚一个无力交租而惨遭毒打的农民。作者通过段秀实一系列行动,展现了他对农者的怜悯之情。写这则事件的结局,作者让第三者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出场,由他怒斥焦令谌的不敬、不耻、不愧,从侧面烘托了段秀实仁厚慈惠的爱民之心。 第三段即第三个事件:节显治事堂。段秀实不仅具有不畏强暴,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清正廉洁的节操。作者写段秀实洞察朱泚之心,拒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颂扬了他的高风亮节。这则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泚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人物形象更显得光彩。 上述三则逸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虽名异,彼此间也无联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从作者客观的叙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赞颂之情。 第四段交代写作本文的时间、原因及材料的来源,以说明逸事状内容之不谬。2、思考讨论:本文的结构如何?是怎样把三件逸事串起来的?学生讨论后明确:此文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所记逸事的开头,作者都写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按顺序,“仁愧焦令谌”之事应在“勇服郭晞”之事前,作者将它移后,把“勇服郭晞” 提前来写,其好处是能充分体现写作主旨。因作者要反击小人诽谤段秀实以笏击泚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就一定要强调他“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的本质,而“勇服郭晞”最能说明这一点。另外,这种先后倒叙也符合读者的欣赏心理。作者先写剑拔弩张的气氛和激烈的场面,能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然后写段秀实性格中仁信爱民的一面,对百姓的和好眷眷之意,文势跌宕起伏,布局富有变化。这样安排,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本文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全文不着一句议论,寓情于事,以形传神,繁简得当。作者在行文中不感情用事,完全让事实和形象说话,他精心选取了段秀实生活中的三则逸事,繁简得当。“勇服郭晞”一事,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其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余音,充分展示了段秀实的刚勇个性。诣营陈辞是这则事件的高潮,叙写尤为详细,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仁愧焦令谌”一事,作者为展示段秀实的仁心爱民的品质,在描述其为被打成重伤的农者洗血、裹疮、注药、哺食、卖马、偿谷,不避琐细。而“节显治事堂”,作者笔墨简略,用的是以简代繁的手法,叙事行文虽寥寥数语,然而由于能抓住主要环节,收到了见微知著的效果,人物的识见和气节仍光彩逼人。4、思考:试归纳总结本文主题思想讨论后明确:本文记叙了段太尉一些优秀事迹,并没有抒情、议论,只是具体描写了段秀实的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这些优秀品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安史之乱”后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5、作业:完成早晚练练习第四课时教学要点:1、总结归纳本文的人物性格和写作技法;2、讲解讨论早晚练上的作业。一、人物性格分析 研讨:课文写了段太尉的几件逸事?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明确:1.诛杀暴卒 刚正沉勇2.代民偿租 仁慈宽厚3.拒收贿赂 清廉正直二、写作技巧分析1.文中写焦令谌如此骄横,其作用是什么?讨论后明确:反衬,从而表现作者褒贬分明、爱憎强烈的感情。2.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讨论后明确: 段太尉逸事状的写作特点大抵可分为三点:一是精心选材,每一件事都突出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二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描写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