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7016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考答案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一、选择题1.5 B CC CD 6.10 C CABA 1112AA二、非选择题13(1) (2)自由扩散 6 三 (3)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pH值 (5)氧气、营养物质等 二氧化碳、尿素等14. (1)乙 (2)丙 (3)甲第2节一、选择题1.5 B B A C D 610BDACC二、非选择题 11(1)渗透(或自由扩散) 甘油和脂肪酸成分 (2)A、B、D (3)皮肤 毛细血管壁(4)可逆 单向 (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12.(1)自由扩散 (2)AB;DC (3)大于13.33(4)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 (5)碳酸盐13(1). 剧烈运动时通过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CO2,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将CO2不断排出体外,H2CO3的含量减少,体内的pH值就不会因为CO2增加而下降太多。(2). 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血液中增加的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血液的pH值变化不大,不发生酸中毒。(3). 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 乳酸氧化生成丙酮酸 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成CO2和H2O。(4). 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继续氧化分解需要大量的氧气。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 5D BDAC 6.10 DCAD D 1112. C C 二、非选择题 13.(1)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2)a (3)d和a a和d (4)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5)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6)CO2、H2O和尿素等 14.(1)渗透 (2)消化液 (3)滤过 原尿 重吸收 (4)汗腺(5)物质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生成的水 第二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15DACBB 610AADBA 1115DABDB 1620BBCDA 2125DABCA 2630ADAAA 31B二、非选择题32、(1)A静息C动作 (2 )通透钠内B (3)D33.(1)突触 单向的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2)D A(3)效应器34. (1)感受器 d 树突膜或胞体膜 (2)递质 3 (3)B神经元持续兴奋35. 细胞核 线粒体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不同浓度的Ach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随Ach浓度的升高,促进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排除突触小泡中递质(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第二节一、单项选择题15CDDAC 610BBACD 1115ADACC 1619CDDB二、非选题20.(1)下丘脑(2)卵巢(3)雌性第二性征雌性正常性周期(4)受精卵(5)下丘脑垂体反馈(或负反馈)21.机体对摄入的糖类进行消化吸收;副交感神经;胰岛素;饥饿;血糖浓度降低,机体供能不足;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浆中;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一方面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促进血糖的提高。第三节一、单项选择题 15ADCCD 610BBBAD 1115CABCC 1620 BCCAC二、非选择题21(1)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或电信号。(2)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兴奋或抑制 (3)肌肉不能收缩或持续舒张。(4)传出神经或躯体运动神经)。(5)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并记录第二性征和行为的变化;给摘除睾丸的公鸡注射雄性激素,观察并记录第二性征和行为的变化。22. (1)神经体液调节 (2)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 醛固酮 。 (3) (4)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23. (1)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2)收缩 不自主收缩(颤抖) 加强 (3)神经24.(1)传入神经(或传入神经纤维) 传出神经(或传出神经纤维)(2)垂体和内分泌腺 下丘脑 (3)反馈调节(4)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25.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肾上腺素 (2)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的速度,从而增加产热量 (3) 减少 反馈调节 (4) 骨胳肌不由自主的战栗 (5)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6. (1)维持体温恒定 (2)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协同作用 (3)神经调节 (4)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及以下神经部位 (5) = (不计) (6)体温较低时细胞生命活动慢,需要能量少,因而细胞呼吸耗氧少或体温低时,细胞中呼吸酶活性低,有氧呼吸弱,耗氧少第四节一、单项选择题15ABACD 610CABAD 1115CACAD 1620DABBC2123DCD二、非选择题24. (1) B (2) 胸腺 骨髓 (3) 1004 (4) 女 他们的后代中,女儿全部正常,儿子全部患病25. (1)T细胞;效应B细胞(2)反应阶段;升高最多;抗体的合成、淋巴细胞增殖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这些需要细胞呼吸提供,此时产热增加;神经-体液调节(3)能,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时即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发生免疫反应。或答:不能,一方面,记忆细胞可能消失;另一方面,H5N1病毒核酸为单链RNA,容易变异。26. (1)抗原 效应T (2)三 记忆 (3)效应T 效应27.(1)流动性 (2)没有 (3)抗原决定簇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28.(1)效应 B 体液免疫 (2)4核糖体 2高尔基体 3内质(3)分泌小泡 (4)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5)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靶细胞裂解死亡(6)效应T 淋巴因子 会29.(1)进口血液制品 性 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2)免疫 T 免疫 传染 两到十年 两年(3)洁身自爱,不与除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医疗时使用的注射器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经过严格消毒;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30. (1)RNA/单链RNA稳定性差,突变率高。(2)禽流感不但可以通过家禽传播,而且还可通过野禽和候鸟传播。鸟类特别是候鸟活动范围大,且鸟类没有膀胱,直肠极短,粪便尿液随时排出体外,易把其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传播到它们活动过的地区。(3)负链RNA正链RNA(mRNA)蛋白质(4)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入鸡体内,通过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形成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若禽流感病毒侵入鸡体内,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消灭分布在内环境中的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侵入体内细胞,效应T细胞及其所释放的淋巴因子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预以彻底消灭。因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还能发挥免疫效应。第三章 第一节单项选择题15CDDDC 610BCBBB 1115BCACA 1617BB 二、非选择题18. (1)去掉顶芽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可到幼叶叶柄处,阻止叶柄脱落 (2)去掉顶芽和幼叶,在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叶柄脱落是缺乏幼叶产生的生长素所致19. (1)除去切段内原有吲哚乙酸 (2)避免光照或重力的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见图319) (4)吲哚乙酸浓度为1010108 molL1的范围内,对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与浓度成正比;如果在达到最适浓度的108 molL1后,吲哚乙酸浓度继续提高,则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第二节一、单项选择题15DBDBC 610BCBDA 1115BCDDC 1620CCDBA 2125CCDCA 2630DBDDD 3135DCDBD 3640ADDBC 4142AD二、非选题、43(1)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2)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3)此浓度的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4)HC(5)小于2m44 (1)雌蕊未受粉,子房不能发育而逐渐萎缩(2)受粉后子房逐渐发育成果实(3)雌蕊柱头受粉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合成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反之,未受粉,胚珠不能发育成种子,不产生生长素,子房萎缩45. :(1)能正常生根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不能正常生根 去芽后,不能产生生长素,因此不能正常生根(2)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枝条生根 生长素浓度适宜,促进枝条生根(3)芽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低浓度生长素 高浓度生长素46(1)直立生长(2)向光源弯曲生长(3) 直立生长(4)向小窗弯曲生长 (5)单侧光47(1)生长和向左弯曲 生长素能由胚芽鞘的上部运输到下部,促进生长 (2)生长素不能由胚芽鞘的下部运输到上部 (3)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 主动运输48(1)土壤中无生长素;从原土堤取液和蒸馏水对绿豆插条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可以看出。可能是因为土壤微生物分解了残落于土壤中的植物枝叶中的生长素(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生长素;分解生长素的酶 (3)减少(小于24mm) (4)49(1)授粉后,形成种子,种子能合成生长素并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2)在子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虫蛀等原因损伤了种子(3)未授粉,无种子形成,不能产生生长素,子房萎缩脱落 (4)未授粉,人工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子房照样可以发育为果实 (5)促进果实的发育 (6)A果实中有种子 D果实中无种子第三节一、单项选择题15CCABB 610AABDD 1112BC 二、非选题13(1)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甘蔗长高。(2)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乙烯增多,抑制细胞伸长生长,促进细胞横向扩大。14. (1)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 (2)AB BA 生长素运输时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3)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敏感性更强,在较低的浓度下,生长即被抑制,而单子叶植物水稻在这一浓度下却能正常生长 (4)这是一种顶端优势现象,越往下,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越少,发育形成的侧枝就越长,反之,越往上就越短 (5)细胞分裂素,因为它有防止细胞衰老的作用。 (6)脱落酸赤霉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一、单项选择题1-_5.D.A A A D 6.11D ADCDA二、非选择题 12 (1)增长 (2) 年轻的 年老的 (3)不断增长 计划生育13.(1)B (2)C (3)A14.(1)D (2)BC (3)乙 稳定 甲 增加 (4)C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5.B.B C A B 610.B ACBC二、非选择题 11“S”型 2500 “J”型12.(1)d (2)b (3)2 6 (4)b 第3节 群落的结构一、单项选择题15A.DCCC 6.10C.AADB 1112CA 二、非选择题13.(1)阳光 光线 (2)垂直 垂直 (3)生态因素14.(1)双小核草履虫 有尾草履虫 生态位 (2)由于双小核草履虫繁殖速度略高于有尾草履虫,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在食物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它就胜过有尾草履虫而生存下来.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种间竞争.(3)先增加然后稳定 竞争 种内斗争(4)不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原因:自然状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第4节 群落的演替一、单项选择题15.A B C.B.C 6.8A D B二、非选择题9.(1)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2)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 (3)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科学规律办事。 (4)次生演替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演替为树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或许就只能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综合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5BDC.DC 610.DD BD .D 1115.C DD C.D 1620.D.CC AC二、非选择题21、(1)垂直 分层 水平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 (2)食物和栖息环境 竞争22、(1)共生 竞争 竞争 捕食 (2) 捕食 竞争 枯草杆菌 双小核草履虫 大草履虫的数量增多,捕食的枯草杆菌数量增多,所以枯草杆菌存活数量减少,使曲线A在ab段下降 双小核草履虫在竞争中占优势,使大草履虫被淘汰23、(1)种类增多 温度 (2)下降 (3)污染程度越大,物种的多样性越少24、(1)XY型性别决定使男女个体比例相等(1 :1) (2)增长型 (3)衰退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实际性的效果25、(1)0e (2) bc (3)马尾松 山毛榉 环境 (4)消失 物种组成 演替26、(1)BC (2)缺乏食物和生存空间 生存斗争 (3)n=(lgx1-lgx2)/lg2 (4)n/(t2-t1) (t2-t1)/n (5)DE 等于 (6)如右图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1.-5D C C C D 6.10C CABA 1112BC二、非选择题13.(1)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2)捕食 捕食和竞争 (3)第三、第四和第五三个营养级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5)生产者和分解者 14.(1)树木 生产者 (2)食虫鸟类 次级消费者 (3)树木 植食性昆虫 食虫鸟类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5A C A C A 6.10D D.B CC 1113CAB二、非选择题14.(1)生产者 (2)第一 乙和丙 次级 第三 (3)甲 乙、丙 丁 (4)营养级15.(1)5 (2)须鲸、大鱼、海豹 (3)海豹和虎鲸 (4)竞争 (5)5 125 (6)浮游植物固定的全部太阳能16.(1)传递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 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3)13.52% (4)化学能 呼吸作用 (5)分解动植物的遗传、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强调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5DC C B B 6.10D D DAB 1113CCD 二、非选择题14.(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2)太阳光 桑、稻 (3)腐生细菌、真菌 分解者 (4)物质利用率15.(1)太阳能 光合作用 (2)土壤 矿质元素 (3)二氧化碳素 水蒸气 氮氧化物 分子态氮 大气 (4)从能量流动角度看,一是秸秆中储存的能量没有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流动,二是变成热量散失到大气中;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焚烧秸秆.使秸秆中的有机物和氮素养分在焚烧过程中几乎丧失殆尽,由此将造成地力下降,会给农业持续发展带来影响,同时也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从环保角度看,焚烧秸秆将给大气带来严重污染。 (5)可将秸秆机械粉碎还田,以保持土壤肥力;利用青贮氨化秸秆作饲料,发展畜牧业;可作为工业原料(如造纸);进行沼气发酵利用;栽培食用菌,变废为宝;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清洁能源(如酒精)。 (6)硝化细菌。 它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好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微生物。 16.(1)B (2)草 兔 狐 狼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选择题15.A C D BB 6-7.B C 二、非选择题8.(1)化学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是 (3)生物 不污染环境 (4)捕食(或寄生) (5)捕食 (6)竞争 (7)烟草 甲种蛾幼虫 天敌 乙种蛾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5.A B D D C 610.D B DCA 1114BCDD二、非选择题15.(1)B (2)动态平衡 茂盛 增加 随之增加 狐 鼠 (3)牧场破坏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6.(1)相对稳定 (2)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牛、羊体内 (3)破坏了原有的食物链,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4)分解者 (5)一定限度的,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 (6)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7)人类还可以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它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17.(1)食虫鸟 第三 次级 (2) 该生态系统能基本保持平衡 (3) 平衡遭到破坏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1.5BDC.DA 610.DBADB 1115.CDC D C 1620.CCCBC 2125DBBCD二非选择题、26.(1)如下图(2)5 (3)鸟、蛇、猫头鹰 (4)草 昆虫 蟾蜍 蛇 猫头鹰(5)草 (6)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着其他食物链传递至猫头鹰所在的营养级27.(1)111百万千焦 生产者 (2)13.5 (3)60% (4)呼吸作用消耗 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分解者28.(1)a 生产者 cde 消费者 b 分解者 (2)SO2 SO42- 有机物中的硫,枯枝落叶和残枝落叶的燃烧 (3)CO2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枯枝落叶和呼吸作用 (4)无机环境与分解者 (5)b a b的分解29.(1)水温、水表面光照强度、水中溶氧量和PH (2)生产者:浮萍、水草、团藻和栅藻 消费者:虾、草鱼、墨鱼 分解者:细菌、真菌第六章 生态系统的保护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选择题1.5 D B A C B 610. AC A D C 11-12. D B二非选择题、13. 人口老龄化 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出生率太高 计划生育 14(1)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工业和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3)人口剧增,耕地减少,环境恶化 (4)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不足 (5)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15.(1)四 (2)25 6.00 70% 水温增高,饱和值下降 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产氧量增加(3)污染较重的小工厂停产;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减少枯水期用水;调整生产过程,适当在洪水期排污。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选择题1.5 B D D C A 610. CC D BC 1115AACAB 1617AC 二非选择题18(1)A (2)C (3)C (4)D19.(1)湿地 生物多样性 潜在使用 抵抗力 (2)大 有氧 (3)保岸固堤、防风消浪、捕沙促淤造陆、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过滤陆地径流和内陆带出的有机物和污染物、净化空气和海水等(任答两项即可,或其他具体的合理答案) 20.(1)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 (2)滥捕乱猎、滥采乱伐 掠夺式 (3)外来物种 缺少天敌 21.(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 (2)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 (3)暴发的赤潮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值上升。 (4)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它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 处于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 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部分以胶着状群体生活的赤潮藻,可使海洋动物呼吸和滤食器官受损。 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 5D ADAC 610CBBAD 1115DDBBA 1617BB 二非选择题18.(1)“J”型 环境容纳量(K值)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n/2 19.(1)酸雨 (2)呼吸 呼吸困难(咽喉痛、支气管类) (3)叶 (4)严格控制污染源 20.(1)需氧异养 分解者 (2)有机物 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 (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http:/www.mp3mm.com/0079/UpLoadFile/20081286293225.mp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