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下第一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64082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下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九下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九下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九 年级 语文 教案 使用人 课题诗两首课型新授周次1备课组成员主备 审核教科室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重 难 点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教法 1诵读法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网Z*X*X*K 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 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 三、感知诗歌我爱这土地 1、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示例: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四、合作探究 1、问题: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2、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 阅读艾青的太阳一诗,写一篇评述性短文。七、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人教版 九 年级 语文 教案使用人: 课题诗两首课型新授周次1备课组成员主备 审核教科室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重 难 点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教法 1诵读法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网Z*X*X*K 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 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与席慕蓉的同题材诗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各学习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om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乡 愁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3、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 思考: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合作研讨: 1、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2、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1、“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2、“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3、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4、比较阅读。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5、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四、课堂练习 阅读舒兰(台湾)的乡色酒,完成题目。 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圆 你满 人也圆 乡愁也满 1对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 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互相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2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艺术,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题。 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C诗中运用第二人称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色彩,如同诗人在对着对方倾诉感情。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得到升华。 参考答案: 1D 2D(不是重章叠句,也无反复)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六、布置作业 1乡愁中一个诗节就是一场凄美的离别,请设想自己是诗中的主角,写一段文字把诗中离别的模糊补充清楚。 2仿照题为国魂的新诗的第一节,分别以“长大后”和“而现在”为开头,续写第二节和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国 魂 小时候 国魂是项上的红领巾我在红旗下烈士在心头 参考答案: 1略 2长大后国魂是冠军领奖台上运动员眼里的泪水我在国歌声中运动员在阳光下面而现在国魂是青年志愿者跋涉的双脚我在紧跟着亿万人在行列中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人教版 九 年级 语文 教案使用人: 课题我用残损的手掌课型新授周次1备课组成员主备 审核教科室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重 难 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教法 诵读法、欣赏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处在十四五岁的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是诗的年龄,一段回忆、一种感动、一丝忧伤、一份甜蜜都是一首动人的小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好诗,诗的名字叫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师配乐诵读 明确读诗要求: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诗中的物象。2、介绍社会背景、作者 播放1942年抗日战争视频。3、 学生自由朗读 三、品读探究1、你怎样理解“残损的手掌”?诗人在想像中用残损的手掌做了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更深刻地理解诗句所包含的感情,并作朗读指导。2、诗人“摸索”到了什么? 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这广大的土地就是我们的祖国。 摸索着被蹂躏、被践踏的沦陷区,诗人饱含痛惜之情,引导学生诗出这种低沉和痛苦。生齐读1-16行3、 诗人“轻抚”的“那辽远的一角”指的是哪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的解放区,寄托了作者的爱与希望。 朗读指导:诗的后半部分,感情发生了变化,朗读时也要读出这种变化? 由低沉痛苦到高亢激昂。生齐读17-26行4、 拓展延伸:欣赏戴望舒的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五、课堂小结:正是因为诗人拥有一颗爱国、追寻、坚强、乐观的心,诗中才会涌动着切肤的沦亡之痛和对解放区必胜的希望。正是这种力量,让他一生都在追寻。如果我们衰老的时候,能有一个开出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了娇妍的花的梦,那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是最幸福的、最无憾的了。 六、作业布置 搜集戴望舒的其他作品,如雨巷、我的记忆、烦忧等。板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摸索 轻抚 沦陷区 爱 追 坚 乐 解放区 国 寻 强 观 心痛 希望教学后记:人教版 九 年级 语文 教案使用人: 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型新授周次1备课组成员主备 审核教科室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重 难 点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诗中“我”的形象。 2.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法 诵读法、欣赏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播放这首歌)。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利用媒体资源中“特级教师辅导”中作者简介的部分,帮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20世纪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整体感知: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诗歌朗读,让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 方法: (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 (2)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合作探究: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用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1、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我是干瘪的稻穗,( ) 我是失修的路基,( ) 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 2、阅读舒婷的双桅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附: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六、师生小结: 七、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人教版 九 年级 语文 教案使用人: 课题外国诗两首课型新授周次1备课组成员主备 审核教科室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重 难 点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 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教法 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合作研讨法 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黑人谈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认识和体会。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二、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3. 培养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三、研读祖国(一)整体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多媒体播放)学生听读,初步感知内容。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字词理解】虔(qin)信:恭敬而相信。镶嵌(xing qi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多音字:慰藉(ji):安慰,欣慰。(藉 j 狼藉)颤(chn)抖:短促而频繁地振动。(颤 zhn 颤栗)宿 s (宿地) xi (星宿) xi (住一宿)2、学生自由读,质疑。(预设:诗歌第一节内容很难理解,学生或许会有许多疑问:“奇异的爱情”指什么?“鲜血换来的光荣”“高傲的虔信的宁静”“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指什么?为什么“都不能激起我心中慰藉的幻梦”?等。)此时,多媒体出示作者的经历以及创作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从而明确作者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的含义了。【设计意图:因为本文内容较难理解,必须结合创作背景助读。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恰当的出示资料,能帮助学生较快的理解诗意。】(二)品味赏析:1、品味朗读,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面?你从中有何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小组研讨赏析,小组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最后归结明确: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无可替代的爱国情感。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设计意图:通过品味诗歌的画面,领略诗人对祖国的爱,是真实的,本色的,不等同于沙皇集团的那种虚假的爱国。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2、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四、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一)多媒体展示辅读资料:休斯的经历以及创作背景(二)整体感知。1、多媒体播放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诗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不使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抑扬顿挫之声。【字词理解】深邃(su):深远,深奥。晨曦(x):太阳初升时的微光。潺潺(chn):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瞰望(kn):从高处向下望。 黝黑(yu):黑,黑暗。(三)学生合作研讨:1、朗读诗歌,理解填空。黑人谈河流,就是谈 ;黑人谈河流,就是谈 ; 黑人谈河流,就是谈 。 由此可见,“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将其理解为 。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1)在黑人谈河流一诗中,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文中出现的河流,都与人类历史、文明的发祥地有关,从这个角度上,可以把河流与历史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发挥想象,把课文中的诗句补充完整,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我爱那野火冒起的炊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人马 田野中小山头上的白桦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可以根据时间决定是否进行,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掩卷遐思,备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我们能挂帆济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七、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一些爱国思乡的诗歌,整理在读书笔记本上,阅读课交流。附:板书设计祖 国 莱蒙托夫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统摄全诗) 俄罗斯原野景色: 农家生活: (平实中见真情)黑人谈河流 休 斯 核心词“河流”(历史的象征) 中心诗句: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幼发拉底河沐浴 深邃 刚果河畔盖茅舍 中显 尼罗河畔建金字塔 自豪 密西西比河听歌声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