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CAD复习整理.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3199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CAD复习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结构CAD复习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结构CAD复习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择学号7为例,具体数据如下:一、构建模型、布置荷载(1)构建模型(第1标准层)1、在E盘新建工作文件夹(C、D盘会清空数据)2、选择PMCAD中的“1、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输入pm工程名3、轴线输入正交轴网,根据自己的数据输入开间和进深(-轴线那跨别忘掉),输轴号,确定轴线显示,确认无误,关闭轴线显示(若未勾选输轴号,就木有轴线号了哟,要做一下轴线输入轴线命名)4、主菜单楼层定义,先做“本层信息”,不然容易忘掉。修改:钢筋类别,全为HRB400;保护层厚度见题目要求;砼强度C30;板厚取100或120(开间B小于3600的取100,大于等于3600的取120);标准层层高=基础高+层高-5cm(800+3600-50),确定5、柱布置,根据题目要求,新建400400,确定,布置(可选择窗口方式,因为柱子都居中,故不偏心)6、主梁布置:横向框架梁:梁高取1/10跨长(梁高超过700,模数100,700以内,模数50),梁宽取梁高的1/2-1/3,取250,布置(窗交)(250600,250700)纵向框架梁:统一取250400(250可能大了点,但是比较稳妥),布置(窗选)截面显示主梁显示数据显示,确认无误后关闭数据显示7、偏心对齐梁与柱齐,与柱外边齐(柱的位置是对滴,不要动)8、加楼梯间处的层间梁,主梁布置,新增200400(250400也可),梁顶标高1、2改为-1800(比3.6m低1.8m),布置(光标),偏移(向上偏,原来的主梁偏移多少,层间梁就偏多少)9、楼板生产10、修改板厚,4m跨处为120(因为跨度大于3.6m),楼梯间处板厚为0或做成洞口(2)布置荷载(第1标准层)1、主菜单荷载输入恒活设置,按自己的数据修改恒活荷载(4、2),考虑折减系数(折减参数自己查,4.1.2)2、荷载输入楼面荷载,将楼梯间的恒活荷载设置为0(荷载已传到平台梁)(恒荷载)(活荷载)3、荷载输入梁间荷载数据开关(数据显示)梁间荷载梁荷定义,添加,荷载值见题目要求:有窗、无窗(均布荷载,9、12.4);楼梯板传至平台梁荷载(集中力,注意作用位置)由图可知,作用位置不在梁边缘,是在梁中,要加减120;大小为荷载值开间B/2=13or63.3/2=21.45or9.9,取21.5和10,模数0.5;层间梁均布荷载(10、5,恒活荷载布置要注意选择梁)(恒荷载)(活荷载)(3)做第2标准层(即第5层)第二标准层的变化如下:有个只下不上的楼梯,层高变为3.2m1、添加新标准层2、恒载修改、活载修改(不能删除!删除就全没啦),删掉上面5.52m的那个集中力(4)做第3标准层(即屋面层)1、添加新标准层2、楼层定义构建删除,删掉层间梁;楼板生产修改板厚,全变为1203、主菜单荷载输入楼面荷载,按自己的数据修改楼面恒活荷载(5、0.5)4、荷载输入梁间荷载,楼板梁上的恒活荷载全部删除,恒荷载四周改为2kN/m(女儿墙之类)(恒荷载)(5)楼层组装1、主菜单楼层组装,底层注意修改层高和底标高第三标准层要加5cm(3250mm)2、主菜单设计参数,修改:总信息:最大底标高(依照个人数据);材料信息:钢筋改为HRB400;地震信息:依据题目要求,地震烈度7度(0.15g)、场地类别(二类)、振型(个数大于层数,且为3的倍数,取9)、周期折减系数(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3.3.3,三、四类场地抗震构造措施提高一级)(6)保存,退出最上面一个楼梯的那个不打钩!二、画指定楼面荷载图PMCAD中的“2、平面荷载显示校核”1、选择自己要交的楼层2、另存到“施工图”文件夹中,重命名,例如3、退出三、画指定轴线框架配筋图(1)PMCAD中的“4、形成PK文件”选“框架生产”,选择框架,退出(2)PK中的“1、PK数据交互输入和计算”1、打开已有数据文件,PK-*2、参数输入:总信息参数:修改梁惯性矩增大系数U2(两边有板,即中间跨取2;一边有板,即边跨,取1.5)地震计算参数:地震烈度、计算振型个数3、计算(3)PK中的“2、框架绘图”1、绘图参数:绘图参数:不画梁钢筋编号和钢筋表,标高为3.55m钢筋信息:钢筋的搭接方式选择机械和焊接那项2、施工图,画施工图。图名规定:KJ-*3、剖面图的肋高大于450的没有腰筋的需要加腰筋(TDWG后在探索者里修改,腰筋间距不大于200)四、画指定楼层板配筋图PMCAD中的“3、画结构平面图”1、选层2、修改计算参数:钢筋级别HRB400;边缘梁、剪力墙及有错层楼板按固端计算;准永久值系数取0.4(荷载规范4.1);最小配筋率取0.18修改绘图参数:界限位置选择梁边,负筋标注选择文字标注,不要钢筋编号,钢筋采用简化标注3、楼板计算4、楼板钢筋房间归并自动归并5、所有的红颜色的板要“逐间布筋”6、“标注轴线”,标注轴线(自动标注,上下左右都要,不标注未命名轴线),标注图名(加本层结构标高)注:如果做的是第5层屋面层,8150需要通长双层双向配筋1、楼板计算,8150是335,看是计算结果是否小于335,不够再加2、楼板钢筋板底通长、支座通长3、标轴线、图名注:最后要做张层高表,在“标注轴线”中五、建筑结构的总信息、地震信息及位移信息(三个文本文档)(1)SATWE中的“1、接PM形成SATWE数据”1、选择“1、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2、修改:总信息:恒活荷载计算信息选模拟施工加载3,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醒楼板假定地震信息:结构规则活荷信息:如果是办公室,设计柱时需要折减,折减系数0.9(荷载规范4.1.2)调整信息:砼矩形梁转T形,薄弱层仅按抗规判断、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1.15设计信息:柱配筋按双偏压计算3、选择“2、特殊构件定义”,特殊柱角柱(四个角上的柱)(三个标准层都要做,“换标准层”)4、选择“6、生成SATWE数据文件及数据检查”(2)SATWE中的“2、结构内力,配筋计算”(3)SATWE中的“4、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1、在图形结果中看有没有超筋,没有红颜色2、“文本文件输出”,选择“1、结构设计信息”“2、周期振型地震力”“3、结构位移”,把文件名复制后另存到“施工图”文件夹校核:“1、结构设计信息”中的Ratx、Raty(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剪切刚度))要1,否则为不规则框架(主要是第1层),要把地震信息中的规则改为不规则,重新计算;“2、周期振型地震力”中的第一周期的平动系数要0.7;“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10,否则要到地震信息中的“相应角度”修改,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1“3、结构位移”中的X、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分母要550,不满足的话要加大柱截面尺寸; X、Y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要1.2,一定要1.5,如果在1.2-1.5之间则需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修改地震信息六、画指定楼层的梁、柱配筋图(1)计算配筋时,要把SATWE中的“1、接PM形成SATWE数据”中的“1、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的“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醒楼板假定”的去掉,再运行一遍“6、生成SATWE数据文件及数据检查”(2)墙梁柱施工图中的“1、梁平法施工图”1、选层2、配筋参数:要考虑主筋直径不超过柱尺寸的1/203、标轴线、图名(3)墙梁柱施工图中的“3、柱平法施工图”1、选层2、参数修改:剖面图比例为1:303、归并4、标轴线、图名最后,5张T图转为DWG图七、探索者修改柱:(1)删除图层(楼梯间的大叉叉),放大100倍,TS图形接口转换;(2)若为1-4层,楼梯间处为短柱,把1、2轴线与C轴线的柱改为与别的柱不同的编号,如KZ-4a(KZ-4要单独画成1:30),全长加密(8100),体积配箍率是否够(不够加粗钢筋,一般直径10100);(3)说明所有的柱都居中,或把柱放大为1:50,把绘图比例改为1:50后标注柱子尺寸,然后移动柱子编号(注意把柱子的锁解开)梁:删除图层(楼梯间的大叉叉),放大100倍,TS图形接口转换(竖向集中标ass和原位标cal要加进去)KL1 AB跨间配筋剖面图(AB跨1轴线的梁,根据平法标注):(1)做成受扭钢筋(G变为N)(2)注意是画3个断面还是2个断面,先画断面符号,向上看(3)构件,梁截面1:20(向上看,左侧无板)(bo=250,ho=600,a1=100/120屋面层为120,上部钢筋、下部钢筋、箍筋、腰筋、拉筋按图的情况来改),把编号去掉。以上的图放在一个图框里,加层高表(标注楼层时,柱竖着画,梁横着画)。板:(1)放大100倍,TS图形接口转换(2)把边部钢筋改为跨度的1/4(3300对应850,4000跨的那块对应1000)(3)楼梯间编号LT1-4层要把梁图和板图的柱子填实荷载图:不需放大,直接粘贴以上的图放在一个图框里,加层高表框架图:(1)放大100倍,TS图形接口转换,分布转梁图(2)剖面图的肋高大于450的没有腰筋剖面的需要加腰筋(腰筋间距不大于200)整理图面,修改图框(图名、比例、图号、日期、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果包括:5张图和3个word1、指定楼层的柱配筋图;指定楼层的梁配筋图2、指定楼层的柱配筋图;指定楼层的楼面荷载图 3、指定轴线的框架配筋图 4、建筑结构总信息、地震信息、位移信息(3个wor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