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论》word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9209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论》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留守儿童论》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留守儿童论》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郧阳区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 李玉仙摘 要: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笔者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教育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 “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 “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缺少父母关爱带来的心理问题长期留守的儿童,有的一年与父母都难见到一面,缺少父母关爱和温暖,他们的负面情绪情感体验比较深刻,有的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交往。一是焦虑。长期留守与老人生活,父母与孩子难于建立亲子关系,致使这些儿童表现出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容易激动、与伙伴难于相处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生活中爱面子、自尊心强、有事闷在心里,不轻易向人表露,有时容易冲动。二是抑郁。长期的压抑,会使留守儿童性格过于内向,孤独离群,难于适应集体的生活,交往困难;情绪低落,没有开心的感觉,爱发脾气,经常的内疚和自责;行为退缩,逃学、打架、不听话等;如果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容易转化为攻击行为。三是自卑。自我感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自己经常暗示自己较差,就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认为自己不美满、不得志,命运不好灰心丧气,情绪低沉,抑郁寡欢,缺少知心朋友,对学习没有兴趣,生活也不快乐。如果需要父母参加的活动,这些的儿童的自尊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失去心理平衡,自卑越发的严重。四是孤独。长期的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儿童感到寂寞和孤独,首先是语言减少,而且说话没有感情色彩;在行为上缺乏社交的技巧,情感淡漠。儿童孤独最初的表现是语言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时间久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那时后果更为严重,儿童的智力也会受到影响。2、老年人抚养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果一个孩子长期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年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就会被孩子模仿,形成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特征。一是思想固化。老年人已经到生命后期,其思维的模式已经成型和固定,缺乏了灵活性,就会表现在生活之中。孩子长期的生活和学习,往往出现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和行为,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容易形成人格障碍。二是性格惰化。老年人由于年龄大都喜欢安静,照看孩子不能出去运动,大多时候在家中与孩子交往,长期的安静就会使孩子缺乏活力,不会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从而造成孩子视野狭窄。这对于孩子养成开阔的胸怀,宽容的性格受到限制。三是心理老化。老年人心理特点是担心忧虑较多,对于变老、死亡时常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就会使孩子的心理年龄变老,呈现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使孩子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敢顽强的斗志。四是信心退化。老人抚养孩子,常常缺乏教育孩子的心理知识,又因父母不在身旁,过分的溺爱,为孩子承担起一切,应该孩子的承担责任,又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会使孩子变得没有信心和责任心,形成心理和行为障碍。 3、家庭教育弱化带来的心理问题由于父母长期的在外,一段时期内家庭的功能就会弱化,影响孩子心理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一是生活功能弱。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帮助,相对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的生活功能就显得低下,如缺乏起码的礼节礼貌,不讲究卫生,接人待物也有差距,人际交往不良,这些儿童基本的生活功能不算健全。二是自控能力低。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缺乏应有的管理和指导,性格、人品任其发展,往往世界观和是非观念存在偏差,对待为人和处事缺乏正确的思考,办事情不讲准则和规范,容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感情用事,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三是学习成绩差。由父爱母爱的缺失,到家庭功能的弱化,到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在由心理问题在转变为生理问题这样恶性循环,使孩子在不良地情绪情感和环境下成长,在缺乏父母的管理,在学习上没有人指导,学习成绩可想而知,长时间学习成绩不好,又会造成孩子破罐破摔,最终形成人品和人格的缺陷,直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四是价值观念扭曲。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负疚感,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存在补偿心理,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的陋习。有的留守孩子的兜里经常带十元、二十元的零花钱上学,专买零食和玩具,相当奢侈浪费。五是行为不端,自控能力差,无视纪律,甚至于违法犯罪。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给孩子行为上以正确的指导,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多溺爱放纵,致使孩子小错不断,听之任之。(二)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留守儿童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本身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 从家庭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学习、卫生习惯较差,有的父母外出,孩子在亲戚家长期寄养,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一)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务工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在挣钱的同时,多想想孩子,不要无视孩子的存在,常回家看看,常和孩子谈谈,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给孩子关爱和呵护。同时,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应民主、平等地面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这比挣钱,更有价值因为有孩子才有将来。 (二)教师要讲究科学方法,促进心理健康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辅导 家庭情况,父母亲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生行为、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地记载,作为样本材料的对照依据。 2、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农村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指导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家长的亲情交流的主题活动;洗脸、刷牙、洗脚,作息习惯,就餐方面的指导的挑战活动。让学生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一直关注和爱他们,老师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爱他们。 3、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 把一些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从而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4、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5、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社区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6、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成长的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和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心理和社会等专业人员要积极的关注。让我们行动起来,关心、关爱和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创造幸福安康和谐的社会。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心系郧阳 心系留守儿童一、 留守儿童”现状通过对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发放不同的调查问卷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访,我们了解到最新的一手资料。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有81.4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13.6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12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父母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儿童无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引导和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变化。儿童亲情的缺失,就很容易走极端,甚至使一部分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对以后的人际交往、协作求助、学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群体,父母由于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让孩子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通过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农村对留守儿童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走访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当地农民压根就没有留守儿童这个概念,只有当调研人员把留守儿童概念用平实的话语诠释一下,农民才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从这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当地县镇区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更不用谈及对留守儿童给与一定的帮助和采取一定的措施。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均存在问题。“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四处奔波学学停停”、“读书无用打工有理”、“伤害事故防不胜防”等已成为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辈和亲戚朋友照料生活的农村孩子的“留守综合症”。在调研过程和中我们把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一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即使打电话,关注焦点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14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城镇教育费用较高,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奶奶或其它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况;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2、监护管理对留守儿童有一定的影响。祖辈抚养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姑等亲戚监护,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愿严格管教。 “留守子女”自我监护,其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在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防控体系和机制。调研发现,当前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3、父母关爱严重缺乏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出现问题。 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我们调查发现有80%的留守儿童父母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二是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二、家庭中缺乏父爱和母爱,思想品德问题较多,在家无人管束,学习成绩落后,是这些 儿童的突出表现。他们之中,有不少人由爷爷奶奶带,因太溺爱孩子,导致这些学生养成很 多不良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生活中留守儿童的 60%时间是在学校 中度过的,学校也因此成了教育这些孩子的主阵地。 学校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关注孩子的 身心变化,另一方面,不断改进教育方法,采取下列措施,使这些孩子能在一个健康、和谐、 友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开展相关法制安全讲座,减少儿童安全隐患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年龄普遍较小,好奇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自制力较弱,对危险缺少预见性,易受到广播电视及犯罪团伙的影响而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长期以来, 学校、 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 导致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事故频频发生。学校开展一定层面的法制教育,可使儿童知道自己 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自己的那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从而大大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 (二)开设适当的心理教育课程 据公安部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 30.3%的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问题,儿童 专家提醒: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引导和帮助,这些孩子的性格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 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其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 外,通常是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 有的外出父母甚至一年回家一次,造成了家 庭教育的中断,致使这部分孩子性格多内向、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 人际关系薄弱或自私、任性、冷漠、脾气暴躁,冲动,叛逆、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懒惰等。 适时对这类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使之充满自信,学会理解,关心别人,与周围纷繁复杂的社会 环境相适应,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可充分利用阅览室,图书室,兴趣小组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给予这些孩子特殊的关照, 消除因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心理压力进行 疏导,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这些儿童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教师由单纯的施教者转变为“临时父母” 留守儿童常年缺乏父母关爱,在情感发展上缺少了支持,常表现为内向不合群,孤僻 自卑,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教师要及时进行角色转换,不能只关心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 而是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关注和疏导他们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问题的临时父 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时时留心这些孩子思想的变化,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 给予相应的关注,经常与其交流,给他们以精神上和知识上的解答。 (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常常只关注学生的物质生活,对子女的伦理和道德教育关注较少, 致使这些孩子逐渐养成了好逸恶劳,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 在这些家长及监护人的眼 中,孩子只要不犯大错,一般不会过问生活上及学习上的问题,因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制, 导致部分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 (五)建立学生监护人,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为了改善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谋生,而把孩子留给了爷爷奶奶 或亲朋好友监护,有的甚至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 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 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而长辈亲属忙于操持家 务,对孩子的教育仅限于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所以家长在外出之前应给孩 子讲清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孩子在生活上的注意事项。到达工地后,应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 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同时也使孩子能感到 “千山万水割不断父母的爱” ,孩子 也可体会出父母外出打工的良苦用心。同时学校要定期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告之监护人,建立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另外,学校与 当地的村委会、派出所等单位联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学校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 使村中尽可能多的人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另一方面可与当地派出所联手清理整顿校 园周边的不良环境,共同营造一个使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的素质,不单学校要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全社会都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