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归纳整理.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6907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归纳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归纳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归纳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试要点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二)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1.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2.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主要有如下特征: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二、认知发展阶段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三、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一)特殊儿童的概念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仅指身心有缺陷的残疾儿童。(二)特殊儿童的类型1.智力超常儿童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超过140的儿童。2.弱智儿童弱智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70的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3.学习困难学生4.聋、哑、盲儿童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一、识记:1、发展心理学按照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把人生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小学)、少年期、青春初期、成年初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3、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表现为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记忆能力、言语,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矛盾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5、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点在短时间内能够收集到不同年龄的研究对象的资料。7、发展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和文化比较法。皮亚杰在研究儿童道德推理及智力发展时使用的是临床法。弗洛依德运用个案研究法形成了人格理论。三、简答23简述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天性与教养;2、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3、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4、发展变化的本质。24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的基本特征。1、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年龄特征;2、儿童心理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每一个阶段既含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有下一阶段的萌芽,但是每一个阶段总是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3、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25、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小学生的身体发展2、小学生的认知发展:3、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26、简述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儿童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27、简述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1、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2、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3、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较熟练的掌握与运用口头言语。4、小学生的思维的基本特征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主要方式的过渡。28、简述研究者在使用测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1、对主试进行研究,使其熟悉测验手册的内容,对指导语和施测程序有详细的了解。2、准备好所有测验用的材料,选择适当的环境,严格按照测验手册规定进行施测。3、测试的形式应符合研究对象的特点。4、为保证测验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不随意将测验内容泄露出去。2、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五个阶段: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两性期(青春期)。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15岁)6、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堪称现代学习心理学之父,条件作用的几个原则:(1)条件刺激的呈现应在无条件刺激前,(形成)(2)消退。 (3)刺激的泛化。 (4)分化。 (5)高级条件作用。7、斯金纳的形成操作性条件作用应注意以下原则:(1)强化与消退。 (2)及时强化。 (3)操作性行为的获得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法则进行的,通常是逐步学会的。 (4)强化的时间安排。 (5)负强化和惩罚8、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遵循原则:一,小步子原则,行为的获得是循序渐进的;二,学习者是主动的,这是有机体的自然条件;三,要及时反馈。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为三个阶段:观察学习、自我调控、自我效能。其中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生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三种成分。三、简答11、简述精神分析理论对教育的意义:1、要重视儿童的早期经验,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尊重、关爱的课堂环境;2、教师对儿童的态度也要适当调整,儿童有反常表现时,应关注儿童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再作出反映;3,要适当的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4、学校教育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多一些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得到发挥,受到肯定,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体验进步,产生自豪感。12、简述小学生具体运算思维特征:1、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2、掌握了包含的概念3、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4、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5、掌握了群集的概念一、识记2、小学生大脑活动的特点:1、优势兴奋2、动力定型3、镶嵌式活动4、始动调节5、保护性抑制3、小学生身体健康的标准: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体格检查项目,以及适合我国学生实际情况的身高标准体重指标等。三、简答6、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2、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3、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均衡性4、生长发育的心理社会性一、识记1、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知觉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开端。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等。知觉主要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2、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视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影响小学生学习的有关视知觉技能3、听觉包括纯音听觉、语音知觉、听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包括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系列化能力、听觉混合能力。4、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对字形结构、几何图形的知觉)、方位知觉。5、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分四阶段:“个别对象”阶段;认识“空间联系”阶段;认识“因果联系”阶段;认识“对象总体”阶段6、小学生观察品质的特点:精确性、目的性、顺序性、概括力方面的特点。、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包括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四种。三、简答20简述小学生培养观察力的意义: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2,观察力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3,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四,观察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21如何培养小学生观察力。1、 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要使儿童具有知识准备3、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4、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5、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22、简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技能。 1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2、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3、让学生学会笔记哦的方法,全面细致的观察4、观察时运用语言23、简述小学生注意的特点:1、小学生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占主导;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2、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24、简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表现与基本特征。表现:儿童大多表现为多动,不安宁,难以调节和控制某些外部活动状态,情绪不佳,与周围人际关系不良。基本特征:一是注意的选择性差,二是冲动性强。注意缺陷包括两个方面:分心与注意缺乏。25、简述多动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多动症的区别:一,注意力集中的差别;二,意志力的差别;三,自我控制力的差别;四,动作灵活性的差异。四、试论小学生注意的特点及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引起小学生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运动变化);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就必须遵循注意的规律,并配之以各项有效地措施。、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新旧知识的必然联系,保证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既让学生听懂,又有新意。、教学要体现生动形象的特点,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清晰地板书、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表情手势,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克服呆板僵化的教学模式,讲究变化性。、要防止与教学无关的刺激对学生的注意的干扰。 (二)、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1,明确学习的目的;2,激发学习的动机;3,形成良好的注意习惯;4,加强学生间的双向沟通。 (三)、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2、个体记忆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没有策略;二,不能主动应用策略,经过诱导后会用;三,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3、小学生记忆组织策略的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组织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产生性缺损和成熟运用策略两个阶段。画线是最常见的复述策略4、儿童精制策略发展的特点:精制策略在儿童身上出现较晚,一般要到小学高年级以后才能出现。小学生元记忆水平的迅速发展,学校教育起决定性重用5、精制策略包括:类比法、扩展与引申;质疑、先行组织者。6、组织策略具体形式:描述策略,即将孤立的单词组成依据描述性的句子;表象策略,即将言语形式的信息转化成视觉形式或图画形式的信息;归类策略,即将分离的项目按类别组织成一序列,以减少记忆项目的数量。)列提纲、画网络图。三、简答21、简述小学生记忆的一般特点 1、有意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无意识记的主导地位2、意义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识记的主导地位3、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位23、小学生复述策略发展的特点:一,小学儿童与学前儿童相比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二,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述模式向主动的复述模式转变;三,儿童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三、简答16、简述小学生思维的一般特点。1、整个小学时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小学生的思维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2、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3、小学生逐步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包括思维材料、方向、系统、规则的发展)4、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从具体性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17、简述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1、小学生的运算思维水平是从具体形象向抽象运算过渡,各年龄段有表现出较显著的年龄特征。2、从小学阶段运算思维发展中各种能力的变化来看,有一个转折点是四年级。3、整个小学阶段运算思维能力,及存在着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又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18、简述小学生思维形式的发展:1、概念日益精确化和系统化2、判断能力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3、推理能力的发展(直接推理能力,换质、换位、换质位;间接推理能力,归纳推理、演绎推理)19、简述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的发展2、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的发展3、思维的批判性的发展4、思维的敏捷性的发展三、简答 14、简述小学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新阶段:1、从这一时期起,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开始正规而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2、小学阶段是儿童逐步掌握书面言语和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3、小学阶段,儿童要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4、小学阶段的儿童与学前期比较,想象力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5、儿童期创造性思维一般发展进程是一、二年级直线上升,三、四年级出现低估,五、六年级回升。15、简述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基本要求: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前提;2、鼓励儿童创造性学习,发挥儿童的主动性;3、通过实际活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4、尊重儿童的个性;5、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三、简答16、简述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3、情感更富有稳定性;4、情感的可控性逐渐增强。17、简述小学生的表情及对表情模式的认知特点:1、学生是富有表情的;2、小学生对表情模式的认知特点(小学生对面部照片表情模式的辨认;小学生对言语表情和活动录像表情模式的辨认)。18、如何培养儿童的情感:1、提高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树立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组织各种活动使儿童获得直接;3、培养儿童控制情感的能力;4、正确对待儿童的情绪障碍(过渡焦虑、恐怖症、强迫症)。23、简述儿童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1、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的发展;2、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执行的发展。24、简述儿童意志品质的发展:1、自觉性的发展;2、果断性的发展;3、自制性的发展;4、坚持性的发展。一、识记1、詹姆斯认为自我涵盖两种意义:一是被认同、被感受、被知觉的客体,另一是执行思考、感受和认知客体的功能的主体。2、个体通过四类经验,即能动性、连续性、独特性和反思觉察到主体我。12、简述影响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因素:1、认知能力与自我发展2、社会互动与自我发展13、简述小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是与具体学科相对应的,对应不同的学科,可能有不同的能力知觉。要了解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应立足于具体学科,而不是用综合各科的能力知觉去预测各科平均成绩。17、简述增强小学生自我概念的措施:1、从管理气氛走向人文主义气氛2、从单一特质的编班走向多元分组编班3、培养学生自我引导的能力4、课外活动应打破年级界限5、从接受失败到期许成功6、从避开或怪罪家长走向与家长合作7、积极期待。1、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在教养孩子时,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温情,二是控制。温情与控制可组合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专制型父母、放纵型父母、忽视型父母。三、简答8、简述四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产生的影响。1、权威型父母:权威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积极肯定和接纳的,对儿童有明确而成熟的要求。他们对儿童的控制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在向儿童提出要求或命令时,通常会向儿童解释这样做的理由,同时亦能倾听儿童的心声,考虑儿童的需要。一旦作出决定,就要求儿童坚定不移的执行,毫不妥协。他们也给儿童相当的自由度,允许他们自主地探索。2、专制型父母:专制型父母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他们滥用权利,要求儿童绝对服从,却很少对儿童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使儿童服从,他们常常运用惩罚和剥夺爱的策略。3、放纵型父母:放纵型父母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但很少提出控制和要求,偶尔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但却不能坚持下去。4、忽视型父母:忽视型父母对儿童 缺少关注与爱,很少提出控制与要求。对儿童的要求缺乏回应,让儿童感到受忽视与冷落,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9、简述父母离婚对儿童的影响的教育对策:1,教师应教育学生不要歧视父母离婚的儿童,不要讽刺和挖苦;要理解、同情和帮助这些孩子,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关爱和友情,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尽快适应新的生活。2,要主动与孩子的父母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对离异家庭子女表现出的不良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及时引导和教育。一、识记 1、现在一般将品德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4、道德概念是在感性的道德表象基础上,经过道德知识的学习并理解道德规范实质而形成的,是人对社会道德现象一般的本质特征的反映5、道德评价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一种价值判断,即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对自己与他人“应该怎么做”所进行的评价;第二它包含着情感的成分,人们在进行道德评价时会带上一些情感色彩。6、道德信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无道德信念时期;二是道德信念萌芽时期;三是道德信念开始形成的时期。7、小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学生常见的不良品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侵犯性行为,另一类是逃避性行为。三、简答15、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关系:联系:一,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二,社会道德又是通过个体的品德而存在的;三,个人品德受到社会道德风气的影响,但它也对社会道德风气产生一定的作用。区别:一,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二,道德反映整个社会的要求,内容全面而又丰富,品德的内容只占其中一部分;三,道德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品德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7、简述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一,每个年级都有道德情感的五级水平;二,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三,小学儿童对不同道德范畴所表现出的道德情感有差异,即道德情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表现是义务感最强烈,荣誉感次之,良心和爱国主义再次之,幸福体验最差。一、识记2、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对教师的态度、对班集体的态度、对作业的态度以及对评分的态度等几个主要方面。4、成就动机训练分几个阶段: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三、简述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一,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三,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品德;四,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简述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a、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作用b、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社会义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c、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明确而特定的。简述小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a、记忆策略的培养与训练b、阅读策略的培养与训练c、问题策略的培养与训练d、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简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的目的、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年级越高越不喜欢学以致用、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和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差别、考试成绩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简述激发与维持外在动机的措施: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二,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三,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四,适当开展竞赛。简述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二、发现学习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三,培养学习兴趣;四,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简述归因训练基本步骤:一、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二、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三、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在归因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归因训练是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帮助学生寻找有积极意义的归因,而不一定是找学生成败的真正原因;二,归因训练要与学习策略指导相结合。如何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一,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二,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三,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