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说课稿.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7289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荷塘月色》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荷塘月色》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说课稿一、说教材荷塘月色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第一板块“一花一世界”中的第一篇文章,本专题要求在反复阅读与揣摩中深入体会和鉴赏写景状物类散文情景交融的意境美,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荷塘月色以其景物描写细腻、感情含蓄、语言优美而著称,所以教学时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文中作者苦闷的情绪与美丽的景色相互交融,情景交融手法使用得炉火纯青,也是学生观摩学习的典范。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对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初中学习了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并对“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一定认识了,但是高中生的阅历和知识背景有限,对于理解作者的思想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写景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读本文精美的语言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高洁的情怀,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我把这一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领会课文情景交融、 “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特点。难点确定为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复杂感情。我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是: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散文,在理清本文结构、品析景色之后,“情”与“景”是怎样交融形成一个整体就成了教学重点。散文中的“情”,是作者个性人格的印记,也是社会生活、时代风云在作者心里留下的痕迹。要想读懂作者的复杂感情,就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理解。高中生的审美能力、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是有限的,又距离朱自清生活的时代较远,因此我把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复杂感情确定为教学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选用的教法是诵读法、设疑讨论法和点拨法。1.诵读法。教学中要加强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诵读习惯,训练美读。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设疑讨论法。散文重在写景抒情,但这种抒写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在写景状物中体现的,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对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3.点拨法:关键处点拨,拓展思路,深入理解文章。在学法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篇文章的教学时间拟定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课时:通过对4、5、6三段景物描写的分析,学习写景方法;通过对个别语句的品评,学习精美的语言。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的导入方法是,让学生与我一起回忆学过的朱自清的作品,唤起学生对朱自清语言的旧有记忆,为进一步领略本文预设基础。具体的导入语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是热爱自然,珍惜青春的朱自清;以上是一代文学大师用饱蘸深情而又富有灵性的笔,为我们描绘出的优美画卷,抒发了对爱自然、青春和生命热爱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又一美文荷塘月色,一起走进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宁静、淡雅、柔和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之中。环节一:检查预习,了解时代背景,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并请23名学生上台介绍作者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师予以补充。新课标要求高中生“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本环节正是基于这一点而设置的。环节二:播放配乐朗读录音,使学生能够入境,欣赏美感,体味感情。要求学生标出自己读得不准的字音和自然段的序号。接着教师指导朗读,学生齐读重点段落,在朗读中体味情感,品味语言。诵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诵读读学生初步感知文章。这样设计使学生有了可遵循的方法,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环节三:接下来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配乐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哪一句?新课标要求高中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这一问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基调,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符合新课标要求。划出描写作者行踪和心情的句子。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这一问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初步体会作者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作者行踪和心情变化的语句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作者感情基调的理解体会。设置问题意在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逐步理清本文的结构。这样设计符合高中生认知规律,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教师针对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本文的结构,并绘制双线索环形结构,最后教师点出这一结构的特色是:内外结构呈圆形,浑然天成。这样既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此结构的认识。环节四:然后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讨论下面三个问题,最后请代表回答:为什么“心里不宁静”的作者要“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这个问题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行踪与他的情感紧密相连:正因为在家里“心里不宁静”,所以要走出家门追求宁静,可谓缘情写景。为什么认为月色“恰到好处”?这个问题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寄情于景的:荷塘一派素淡朦胧,宁静幽寂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的确是“恰倒好处”,与作者的心境吻合,这幽静宁谧的境界正是作者的追求,于是他要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摆脱不宁静,得到安宁,此乃寄情于景;为什么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触景生情的:宁静只是片刻,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让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热闹与美丽,怀乡的惆怅让作者走出宁静,回到家中,是谓触景生情。学生代表回答本组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然后引导学生将三个问题联系起来,理解当时的景色如何吻合了作者的心境,作者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就这样突破了教学重点。环节五:再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下面两个问题: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什么? 1927年7月,当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而失败,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反动派的暴行,内心充满了苦闷哀愁和不满,他渴求平和自由的生活,而现实中又只能寻得短暂的宁静和自由。在环节三学生已经对作者的感情基调有所体会,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基调。就思维品质发展而言,高中生更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这一问题的设置也符合高中生认知发展规律。第三段中“平常的自己”指什么?“另一个世界”又指什么? “平常的自己”指不自由的自己。“另一个世界”就是摆脱了困扰的自由自在的世界。新课标要求高中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问题的设置就是在学生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其情感。通过这两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内心“颇不宁静”的原因,并通过重点语句的品析,让学生明白另一个世界是什么,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复杂感情,进而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小结:结合以上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主题,带领学生回顾情景交融的过程,这里只是点到为止,不作过多的解释,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文章意境的美。伴随着音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给出的至高艺术境界。至此,第一课时结束。课后作业: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文字,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六、说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