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强国富民之路初中政治教师韩冬.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3507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强国富民之路初中政治教师韩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走强国富民之路初中政治教师韩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走强国富民之路初中政治教师韩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强国富民之路 导学目标 课标内容 四、4.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4.2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身边的不安化,加深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领悟;培养主人翁意识和为祖国、为家乡多作贡献的思想。能力:增强对事业物及社会现象的认识能力;提高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侦测的理解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知识:知道当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懂得现代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了解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关注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提高抽象思维以归纳、总结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收集相关资料,组织好实践探究活动;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大局意识落实到每个人具体行动中。 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理解“一个中心是关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认识“我国实行改革的必要性”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授完。(一)发展是硬道理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 重点难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理解是“一个中心是关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授完 第1课时(总第30课时) 教学内容: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材料:(详见教材P66页)(略) 以上春联反映了中国人民什么样的情感? 当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说说你所了解的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大的路线、方针、政策? 答案: 以上春联反映了中国人民爱党、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由衷高兴之情。 (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三幅春联中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党的路线”、都直接反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党的路线”等符合题意即可,关键是要将其引导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 (二)新课导学 知识点一: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67)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作业)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师讲述: 关于党的基本路线,要明确以下几点: 一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即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也告诉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的。 二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党的基本路线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主体是全国各族人民;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两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两个基本点而不是一个基本点),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三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见教材P67页相关链接) 教师讲述: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之所以是正确的指导方针,是因为它是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作业) 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大约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不发达,表现为生产力水平较低,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 查一查:(详见教材P67页)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请你查一查它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作业) 答案:“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P67页) 教师讲述: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是基本路线的实质所在,所以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党的基本路线是因下,我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富民之路,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人民的日子日益红火,因此,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如邓小平所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思维拓展 邓小平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对此,应如何理解?(作业) 答案: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富民之路,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人民的日子日益红火,因此,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相关链接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而且是从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安排: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其核心内容又是什么?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是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制定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哪两层含义?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请你查一查它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5)邓小平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对此,应如何理解? 第2课时(总第31课时) 教学内容:“一个中心”是关键。导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二)新课导学 知识点二:“一个中心”是关键 情境活动:(详见教材P68页) 照片1:经济建设 照片2:民主政治 照片3:文化建设 照片4:国防建设 继续列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的重要工作。 在所有工作中,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材料中的四幅照片,为我们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庞大系统工程当中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 答案:经济、政治、文化、国防、教育、民主、法制、医疗卫生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我国各项工作的核心。 1.经济建设是我国各项工作的核心(68页) (学生阅读教材正文) 名人名言: (详见教材P68页) 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好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 邓小平 思维拓展 如何理解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业) 教师点拨:了解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更好地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有重要意义,对于这类题目,我们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是为什么怎样做”。按照这样的思路,就可以全面地了解这个问题。 首先要回答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化足以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在首要地位。 接着回答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我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只有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为解决其他一切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交通问题、文化问题等,都要靠发展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只有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最终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 最后回答怎样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与其他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因此,其他一切工作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 2.发展的重大意义(P69) (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教材正文用概括性的语言论述了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这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重大意义) 探究交流 (教材P69页)(略) 上述事实表明,我国在前进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GNP国民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规模(总量)的指标。不论是本国居民投资,还是外来居民的投资;不论是本地居民生产,还是外来居民生产;只要是发生在本国或本地区政府控制的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生产的,都应计入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仅一字之差,但其涵义有明显的不同,GDP是生产概念,而GNP是收入概念。GDP主要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而GNP,特别是人均GN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居民收入的高低和小康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或地区外净要素收入。) 答案:上述事实表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贫困人口和下岗失业人数仍在增加。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解决我国的汉族要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探究交流 (教材P69页说一说)(略) 联系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说明发展的重要性。(教材P69页划线部分) 答案: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这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深刻的印象,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永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经济工作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这是党的基本路线最根本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3.青少年应关注国家发展,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P70) (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后) 读一读:(见教材P70页)(从中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一叶知秋,从华西村发展的业绩中感悟国家发展的伟大意义。)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安排: (1)如何理解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二)讲述春天的故事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讲述春天的故事。 重点难点:认识“我国实行改革的必要性”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授完 第1课时(总第32课时) 教学内容: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材料:(详见教材P71页)(播放春天的故事,学生听完后讨论交流)(略) 一曲春天的故事讲的是怎样的故事? “故事”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作业) 答案:春天的故事讲述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故事。 改革开放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极大提高,人民生活丰富多彩,改革使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二)新课导学 知识点一: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71页) 1.波澜壮阔的改革洪流(P71页) (学生阅读教材正文) 教师讲述:党的十一届但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闸门(改革的起点)。我国的改革开放由农村到城市(改革的过程),由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迅速形成波澜壮阔的滚滚洪流(改革的广度),改革推动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使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改革的意义)。 2.实行改革才能扫清生产力发展的障碍(P72页) (学生阅读教材正文) 探究交流(教材P72页材料)(略) 小岗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这种改革为什么能使粮食产量猛增? 查阅更多有关我国通过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料,体会改革的必要性。(作业) 答案:小岗村改革的内容是对土地进行了“承包”,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完全由农民自己作主。 这种改革,让小岗村的村民看到了希望,极大地跳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使粮食产量猛增。 关于改革的必要性: 教师讲述:为什么同样这些人,同样这些地,改革后一年生产的粮食相当于前一年的4倍呢?这就是改革的结果!改革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虽然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是基本相适应的关系,但是也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有的时候、有的方面还是相当尖锐的。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系统中,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本质属性的社会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其基础的,其性质与现代生产力社会化的本质要求是相吻合的,然而要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应有的发展,作为社会的具体制度,也必须符合一定时空条件下生产力水平的要求。因此,在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还必须建立起一套适合生产力要求的具体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实行的是计划经济,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曾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体制逐渐显示出它的弊端: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经济组织之间丧失必不可少的竞争,劳动者丧失了劳动积极性,这种管理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进步缓慢,人民生活提高缓慢。 只有通过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体制,给经济组织创造一种竞争、创新、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机制,给公民创造一种“人尽其才”、充分施展才华的管理体制,才能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对旧的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制度,是生产力本身发展的直接呼唤,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 综上所述,改革的必要性就在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地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相关链接(详见教材P73页)(学生阅读链接材料) 教师讲述:我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相关链接”中的四句话对改革的性质、深度、广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说明: 改革的性质我国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作业) 改革的广度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 改革的深度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而是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业) 3.改革使我国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和快速发展(P73页) (学生阅读教材正文) 教师讲述: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这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使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探究交流(详见教材P73页) 以上漫画反映了我国哪些领域的改革? 了解我们周围的人,说说我国改革还包括哪些方面?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答案: 以上漫画反映了我国民主选举、科技、教育、社会制度等领域的改革。 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4.当代青年应当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P74页) (学生阅读教材正文) 教师:改革是一项全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也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那我们该怎样正确对待改革呢? 议一议: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改革? 答案: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探究交流(详见教材P74页) 如果你是小慧,会怎样劝解母亲? (此活动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在现实价值冲突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使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安排: (1)一曲春天的故事讲的是怎样的故事?“故事”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2)说说我国改革又和必要性? (3)我国改革的性质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改革? 第2课时(总第33课时) 教学内容:开放现代化实现的必要条件。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材料:(见教材P74页)(略) 照片1:外国技术人员在我国企业指导工作(引进来技术); 照片2:外国银行在上海滩落户(引进来资金); 照片3:海尔在美国的分厂(走出去)。 说一说我们周围与对外开放有关的人和事。 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外开放有哪些形式? 议一议:对外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 (二)新课导学 知识点二:开放现代化实现的必要条件 1.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和作用(P75页) (学生阅读教材P75页第一段后教师讲述) (1)我国对外开放形式和基本途径 教师讲述:我国对外开放不仅是经济上的,也包括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就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来,其主要形式包括:发展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开展劳务合作与国际旅游、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和港口城市等多种形式。(利用外资就有外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而直接投资又分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放、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多种形式。引进技术也可分为引进先进设备或零部件、引进新型优质材料、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综观开放的多种形式,不外是“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两种基本途径。 (2)我国对外开放的作用 教师讲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关链接(见教材P75页) 上海宝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产物,这个特大型企业所创造的奇迹,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作了最好的注释,从中我们也不难感悟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P75页) (学生阅读教材P75页第一段后教师讲述) 教材正文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1)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师讲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已使各国之间的生产和消费的联系更加密切,形成了一个世界经济体系。每一个国家,无论其制度如何,过去的发展基础怎样,要想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都不能置身于国际社会之外,更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的发展。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本身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资金、市场和技术。世界经济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处在其中的每一个国家,都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行必要的互接互补。打破闭关自守,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联系,这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员, 也只有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快的发展。 (2)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教师讲述:我国虽然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金缺乏,技术和管理落后。通过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外资,缓解现代化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国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可以广泛地吸引和利用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发展,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距,增加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3.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P76页) (阅读教材P76页正文) 探究交流(详见教材P76页) 对于我国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什么?(作业) 我认为 。 答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也是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能否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关键在于我们自己。 相关链接 中国与WTOWTO即世界贸易组织,它的前身是1947年10月30日由23个创始缔约国签署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1948年,我国加入GATT,1950年3月,台湾当局非法宣布退出。198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恢复自己在GATT中的成员国地位。1995年1月1日,GATT被WTO取代,成立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其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WTO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交易等原则,达到推动世纪贸易自由化的目的。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称为WTO的第143个成员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将以更加豪迈的姿态走向世界。 误区警示 有人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解决当前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种观点对吗?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符合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但对外开放只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要解决中国当前所有问题,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思维拓展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能为对外开放做些什么? 答案: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平等开放的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做好准备。 我国中学生有哪些对外交流活动?参与对外交流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中学生去外国参观访问,与国外学生交朋友,中国学生去外国学习等,参与外交活动,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使学生能更好地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积极参与对外交往活动,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为什么没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作业) 答案: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总结历史的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会导致落后。 我们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安排: 1.学习与评价第六课课时评价 2.作业本: (1)我国对外开放形式和基本途径有哪些?(对外开放的形势至少写出5种。)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是什么? (3)对于我国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什么? (4)为什么没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七课 走科教兴国之路 导学目标 课标内容 四、4.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关注国家的科技和教育发展,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激发“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我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能力:能够主动的了解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动向,积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自住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知识: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初步认识创新的内涵和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生活案例等,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代的选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创新是关键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授完。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科教兴则国兴。重点难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方式:网络授课。 (一)情境导入: 导入语: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既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使我们领略到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响应时代的召唤,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扎实苦干,永不满足,不断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接下来就让我们以探究、创新的态度进入教材,去探究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去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系。 本节课的探究主题是科教兴则国兴 (二)新课导学 请同学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首先我们来了解本主题的内容概述:(教师介绍本主题的内容后,让同学们点击“探究项目一”。) 知识点一:科教兴则国兴(P77页) 探究交流(详见教材P77页材料)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科学技术上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和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从而成为世界霸主。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强国。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仍处于领先地位。 议一议:上述国家兴盛的重要原因什么? 答案:英、美国家成为世界强国靠的是科技上的优势,是科技使英、美成为世界强国。 1.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P78页)教材支持 纵观世界历史,每次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都会导致生产力的飞跃,从而推动世界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并由此引起国家的兴衰更替。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基本观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思维拓展 “每次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都会导致生产力的飞跃,从而推动世界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并由此引起国家的兴衰更替。” 由此,我们能感悟到什么? 答案:由此我们感悟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P78页) 教材支持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往往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天,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使经济飞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基本观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过的各个领域,促使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探究交流 (详见教材P78页材料)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思维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地培育了“三系杂交稻”。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他研究培育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一版以上的稻田种植的水稻和60%以上的水稻产量,来自袁隆平及其助手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截至2003年,杂交水稻为中国累计增产粮食5000多亿斤。 议一议: 由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和世界粮食问题做出的贡献,谈谈你对现代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 结合教材,说说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袁隆平利用高科技,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当今世界科技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探究交流(详见教材P78页) 人类的智慧无有穷尽。科学技术作为这种智慧的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经过无数科学家们的努力,正在不断地透过层层叠嶂照耀到更高的群峰之上。 江泽民 谈谈你所了解的高科技产品,感悟现代科技的威力。(详见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 答案:此题答案较为灵活,符合题意即可。如可以谈谈电子计算机,可以查阅资料,参加远程教育,了解国内新闻,也可以谈谈“神舟”六号,以及“嫦娥工程”,“克隆技术”等。 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P79页)(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材支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当今世界,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探究交流 读图感悟 图片1:科学研究攻关; 图片2:现代化生产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议一议:从图片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答案:从图片中我们能感悟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基本观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而人才作为高新技术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已经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因此,江泽民同志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做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 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人类文明的薪火是靠教育来传承的。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比如,新加坡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培养了一大批比较优秀的人才,大大增强了新加坡的国际竞争能力。以色列面积虽小,资源短缺,但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人口的比例位居世界之首,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和科技水平。 探究讨论 结合我国国情,就我国发展教育的必要性,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经济大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要靠人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归根结底是靠人才的兴旺发达。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各级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还比较缺乏,这严重影响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我国,只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培养出大量合格的各级各类人才,并充分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教育是根本,是基础。 自主探究200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研究员李振声颁发奖励证书,并向他表示祝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y)濂(lain)、刘东生、王永志、叶笃(d)正吴孟超九位院士荣获这一奖项。 (1)国家举行每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 答: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从两个不同角度,简要说明我国为何要实施这一战略?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通过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能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三)能力评价 我的能力评价 请你选择:(5分X8=40分)1.2005年10月12日,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升空,标志着中国航天领域向更高水平迈进了一步。这一事实说明( B ) A、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 B、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定性. D、我国航天事业在世界的最前列.2.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思维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地培育了“三系杂交稻”。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他研究培育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一版以上的稻田种植的水稻和60%以上的水稻产量,来自袁隆平及其助手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截至2003年,杂交水稻为中国累计增产粮食5000多亿斤。这没有说明(B)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C、科学技术能使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3.20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靠科技进步贡献率,在世纪之初仅占5%10% ,到五六十年代上升到50%,今天已经高达60%80%。这说明( A ) A、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C、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D、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4.我国海尔集团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名扬海内外的大企业,其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增加智力投资。该企业在智力投资方面每投资1万元可增加20元的经济效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海尔的创业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只有大企业才能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启示我们要走科教兴国之路.A、. B、. C、. D、 5.“让教育成为政府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是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事业.B、各级政府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C、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 D、各级政府应以教育工作为中心,推动社会全民发展. 6.备战雅典奥运会期间,我国体育健儿加大了训练的科技含量,体育总局成立了科研课题组,吸收各界科技人才联合攻关,运动队配备科技专家跟队训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 科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不仅成为体育强国,而且也是世界一流的科技强国.A、. B、. C、. D、.7.下列对科学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B ) 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深刻的影响.A、. B、. C、. D、.8.始于18世纪中叶的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这启示我们( D ) 落后就要挨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要大力发展科技.A、. B、. C、. D、 (四)课堂小结 1.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科教兴则国兴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过的各个领域,促使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五)作业 (1)结合我国国情,就我国发展教育的必要性,谈谈你的认识。 (2)从两个不同角度,简要说明我国为何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2课时(总第45课时) 教学内容:面对竞争与差距。导学过程: (一)复习题问:简要说明我国为何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通过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能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二)新课导学 知识点二:面对竞争与差距(P80页) 1.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中,我国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P80页) 探究交流(详见教材P80页情境材料)(略) 世界各国竞相发展高科技的国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作业) 答案: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发展高科技,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在运筹帷幄,争取科技制高点,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我国在这场全球性的科技和教育的大战中,只有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才能迅速赶超发达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教材支持: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哪个国家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哪个国家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世界各国都在运筹谋略,积极调整政策,竞相发展科技教育。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迅速提高科技教育水平。 教师讲述:教材正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当今世界各国激烈的科技竞争,主要要讲了两层意思: 一是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和教育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面对迅速发展的科技革命,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和教育当作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竞相发展高科技产业。 二是得出结论:在这场全球性的科技和教育大战中,我国只有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才能迅速赶超发达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据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和教育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迅速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思维拓展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有什么联系?我国现在为什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业) 教师点拨: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在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科技要发展、要进步,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所以,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科技进步培养人才队伍。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低得多。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探究交流(详见教材P8081)(略) 在国家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作业) 搜集反映我国在发展高科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资料、图片。 答案: 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想占据有利地位,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迅速提高科技教育水平。这就决定了我国就必须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 答案:(略)(只要是高科技成果即可,如“神舟”六号、“嫦娥工程”、“正负电子对撞机”、“人类基因测序”等。 2.我国科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从整体上看,科技和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P81) 教材支持: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能源、载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各级各类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基本观点: 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有了长足发展,整体科技实力已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能源、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已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建国初期的“两弹一星”震感了整个世界;成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离“最璀璨的明珠”只有一步之遥;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让亿万人民温饱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神舟”五号一吼冲天,浓重地写下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新篇章,是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一朝得圆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创造了令人赞叹的辉煌业绩,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我国的科技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不高 这主要表现在: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发明专利比较少;基础研究薄弱,除少数领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整体水平落后;应用技术研究落后,重大科技装备、精密生产设备和科研仪器基本上依赖进口;农业生产和深加工技术刚刚起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能源利用率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为发达国家的46倍等。 我国教育事业与先进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世界文盲人口第二大国。我国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低成为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的“瓶颈”。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偏低。另外,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落后,专业技术人员奇缺等。 思维拓展 面对我国在教育、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你认为国家和我们每一位公民应该怎样做? 答案:国家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公民个人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把接受教育作为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 3.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P82) 教材支持: 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