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第25-28讲.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3058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第25-28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第25-28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第25-28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造船有限公司事故调查组职责案例48 某造船有限公司事故调查组职责一、企业概况某造船有限公司是1998年改制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占地19万m2,拥有员工600多人。生产的主导产品是450HP钢质拖网渔船。二、事故经过2001年4月28日,该公司在厂区内安装一台80t的龙门起重机。安装工作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着手准备,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安装方案,并就安装方案的可行性与某起重设备厂进行了多次探讨、协商。根据某起重设备厂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该公司对方案进行了修订,并制定了预案。为确保万无一失,公司在安装前还进行了模拟实验,并取得成功。28日准备工作就绪,13:00正式开始安装作业。安装方案为:先为位于支腿东面的40t门座起重机主吊钩起吊支腿,当支腿起吊至与地面成55时,门座起重机主吊钩自动脱钩,然后用位于支腿西面的卷扬机带动20根直径为15.5mm的钢丝绳,从西面施力,将支腿继续拉升至与地面成80,再通过两边的钢丝绳平衡用力,逐步将支腿直立起来。在施工过程中,当支腿升至与地面成55时,门座起重机主吊钩与支腿连接积压在一起,且门座起重机副吊钩也钩到了支腿上沿,导致吊钩无法按预定设想自动脱钩。此时公司钣金车间副主任任某提出派人上去人工摘钩。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鞠某和副总经理曲某、袁某、赵某等人进行了协商,认为此时吊钩作用力太大,人工摘钩有一定的危险,决定待支腿升至与地面成80,吊钩钢丝绳有所松弛,作用力相对减小时,再实施人工摘钩。17:30,作业至支腿与地面成80时,鞠某派杨某(电焊工)和李某(电工)上去摘钩,结果没摘开。鞠某、曲某、袁某、任某等在现场讨论进一步的摘钩措施,普遍倾向于割断积压的钢丝绳,拟派刘某(钣金工)、洪某(钣金工)上去送气割带,准备实施切割作业。在他们尚未讨论出具体的焊割方案时,电焊工杨某就将主吊钩钢丝绳割断,又用铁棍将副吊钩撬开,结果副吊钩刚撬开,支腿就迅速向西到下。4人随支腿从高空坠落到地面,当场死亡3人,刘某受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问题:1确定这起事故的事故类别。参考答案:起重伤害。2.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的计算,在国家标准事敝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中结出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按照受伤者的部位和程度就可以查出受伤者的损失工作日,请问损失工作日的计量单位是什么,死亡一个人的损失工作日是多少,这起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是多少。参考答案:工作日(或天),6000个工作日,24000个工作日。3企业事故发生后,要按照国务院第34号令或国务院第75号令的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这起事故的调查应该按照第34号令还是第75号令组成调查组,调查组的职责是什么。参考答案:按照第75号令组成调查组,调查组的职责是:(1)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2)确定事故责任者。(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某公司事故性质认定和事故调查的组织案例49 某公司事故性质认定和事故调查的组织一、工程概况某公司某项目(以下简称工程),总投资为768万元,其中设备投资为370万元,土建及其他投资为398万元。公司于2001年9月27日办理了该工程的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2002年2月8日开始办理土地审批手续。2001年11月,公司将工程发包给自称是挂靠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无施工资质的个体承包商顾某承建,甲(某公司)乙(顾某)双方签订了一份极不规范的“建房协议”。顾某承揽工程后,又将钢筋混凝土屋架吊装工程分包给了没有吊装专业资质的个体施工人员翟某,其施工操作人员均没有经过安全知识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也未经培训考核,无证上岗。该工程在未办妥用地审批手续,也未按规定办理村镇规划建设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于2001年12月中旬擅自开工,进行土建施工和钢筋混凝土屋架预制。由于市场需求和产品结构的变化,新建工程需要调整,但某公司没有委托原设计单位对初步设计进行变更设计和报批,而是采用甲乙双方擅自绘制的不符合要求的施工草图进行施工。2002年2月19日开始该工程的钢筋混凝土屋架吊装作业。吊装设备主要是一台井字架简易卷扬机,屋架吊装采用土法作业,其主要程序是:先将屋架吊放到柱或梁的牛腿上,用一根由钢管和钢筋焊接构成的U形卡子将其与相邻的且已吊装好的屋架连接固定,然后松开吊钩钢丝绳;再起吊钢筋混凝土桁条上屋架,将桁条全部就位后用电焊将其与屋架连接;最后拆除固定卡子。二、事故经过2002年3月l1日14:40左右,现场指挥陆某,卷扬机操作工向某,电焊工陈某,辅助工冯某、兴某等作业人员已将车间北跨第十榀屋架吊放就位,第九榀屋架的钢筋棍凝土桁条仅焊了一部分,尚未全部焊接完毕。为了固定第十榀屋架,操作人员将第九榀和第八榀屋架之间的固定卡子拆除,用来固定第十榀屋架。此时,在第九榀屋架上焊接桁条的陈某发现屋架发生倾斜,他慌忙从屋架上滑落,随即屋盖系统第二榀至第九榀屋架向西,第一榀屋架向东发生整体倒塌,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问题:1这是一起什么性质的事故。参考答案:这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2发生事故后,应该如何报告事故。参考答案: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该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然后逐级上报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3. 这起事故应该由哪个部门组织调查。参考答案:这是一起重大伤亡事故,应当由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调查。4调查组应该由哪些部门参加。参考答案:调查组应该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建设部门、监察部门和工会组织组成。本讲暂无作业!26案例50第二十六讲案例50 某市应对水污染的工作A市某化工厂发生猛烈爆炸起火,现场火光一片,浓烟滚滚。爆炸燃烧当即摧毁了苯胺装置、硝基苯储罐和多个苯储罐,并直接威胁到旁边十几个储罐的安全。为遏制火势蔓延、防止更大的连锁爆炸,消防队员使用数千吨水和几十吨泡沫进行灭火和冷却。长时间的灭火战斗后,地上产生了大量的有毒积水。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扑救,终于将大火彻底扑灭,然而大量夹带着有毒苯类物质的消防水,绕过了该厂污水处理厂而进入了市政排雨管线,直接流入了甲江。3天后,处于甲江下游的B市开始停水。又过了几天,处于甲江下游的C市检测到水中苯类污染严重超标。随后,C市政府向市民发出紧急公告,全市将临时停止供水4天,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公告没有告知停水的真实原因,而是称将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而此时,C市正流传该市近期将发生大地震的说法,尽管该市地震局某发言人否定了近期爆发大地震,但该公告的停水时间和停水原因解释加重了市民的猜疑,各超市人群拥挤,出现了饮用水、食物等抢购风潮,两天内离开该市的火车票、飞机票等也全面告急。旋即,C市市政府又发出一则紧急公告,称停水原因是甲江水质近期可能因A市化工厂爆炸事故受到污染。两次公告不同的停水原因解释引起了市民的困惑,而A市化工厂某负责人曾在接受某报社采访时强调,该事故不会造成水质污染。与此同时,C市中小学宣布停课7天,并进行了安全和抗震知识教育。至此,地震传言在C市造成的恐慌达到顶峰,很多市民冒着严寒,带着帐篷,夜宿街头。C市市政府不得不发布第三次紧急公告,并经过一系列有效的应急措施,终于化解了这场危机。思考题l如果由你来担任该事故的现场总指挥,请介绍需要优先开展的3项工作并说明理由。2针对该案例在应急信息通报和谣言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紧扣本案例,在制定针对该类事故的应急预案时,提出5项应急行动目标。【参考答案】1.作为事故现场总指挥,需要优先开展的3项工作是:(1)建立事故报警与通报制度,包括向公众的报警与通报、向政府有关部门的报警与通报。(2)作好人员抢救、疏散工作,同时注意抢险人员的防护。(3)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消除事故。这是因为事故应急抢险的首要目的就是抢救受害人员、保护灾区群众、控制消除危害。其次再考虑财产的损失、环境的损害。2. (1)C市政府第一次紧急公告没有告之停水的真实原因,是谣言和恐慌的主要原因;(2)A市政府和C市政府说法不一,加重了市民猜疑和恐慌(3)C市中小学校停课,进行抗震教育也加重了市民猜疑和恐慌改进建议:(1)建立信息发布的审核和批准程序,事故通报应真实、准确,口径一致。(3)单位、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要讲策略,应和应急指挥中心保持一致,防止有负面影响。3. 5项应急行动目标是:(1)迅速开展事故侦察、危险调查工作。掌握事故的大小、范围、危害程度、发展趋势。(2)设置警戒线,防止不必要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3)作好群众疏散工作。(4)进行人员救助,减少人员损失。(5)实施工程抢险,消除事故危害。案例51案例51 井喷后的应急工作某日晚10时左右,某钻井队在天然气矿井施工起钻过程中,因违章作业,未按规定保证泥浆灌注量和循环时间,导致钻井溢流,发生井涌;录井员未能及时发现溢流等井涌征兆,井涌迅速转为井喷。钻井队队长迅速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关井措施,但由于回压阀被违规卸掉,井喷无法控制。井场设备价值数千万元,钻井队队长未敢下令点火,旋即向有关上级公司报告井喷事故,但也没有请示点火。公司应急中心主任即率队从A市出发前往事故现场。由于喷出的天然气中富含有毒气体硫化氢,井喷半小时后钻井队人员开始撤离,并派出2名员工通知井口附近村民紧急疏散,但大多数已经熟睡的村民并没有被他们的呼喊惊醒,该2名员工也不幸中毒身亡。井喷l h 20 min左右,钻井队队长派人回井场关闭了柴油机、泥浆泵和发电机等,对井场实施警戒,并向A市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A市政府立即通报事故所在县政府。而此时离事故地点1 km远的当地镇政府却仍未接到钻井队的电话通报。次日11时左右,钻井队接到上级点火指示。而之前,公司应急中心主任在途中就有人向其建议点火,到达镇上后在知道已有人员中毒伤亡的情况下也都未能做出点火决定,也没有指派专人踏勘现场点火时机。直到12:30左右,钻井队某队员意外发现井口停喷,气体从放喷管线喷出,才开始组织点火准备。14时左右,派人核实后,于16时左右点火成功,险情得到初步控制。第三天上午10时,数百名公安干警、武警组成的几十个搜救组进入了井场附近的村庄,展开全面搜救,发现大量死亡人员。事后,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的走访报道。一农妇见到慰问领导就哭道:“我家的牛死了!”某村干部叹息道,要是村里有一个高音喇叭,也不至于死那么多人啊!还有些人就是不听劝,不肯离开,有的还回去锁门,拦也拦不住!一村民心有余悸地说,他家离井场也就50 m,自己是因为和钻井队以前的一个队长比较熟,曾在闲谈时无意中听说过那气有毒,才拼命跑了出来,否则不堪设想。当地某政府官员说,事故一个多小时后,当地政府即组织了数十人的先遣队,派出警车、救护车鸣警笛沿公路往返行驶,用扩音器呼叫周围山上居住的群众转移。但由于正值深夜,灾区交通通讯不便,现场有毒气体浓度太高,虽经多种努力,仍难保证灾区群众全部得到转移。并坦言:别说老百姓,连我们也不知这竟是一个大毒气筒。思考题1结合本案例,如何建立高风险企业与当地政府的互动应急机制?2该案例在应急决策和现场应急工作的连续性方面暴露出哪些问题?举例说明。3请分析该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参考答案】1. 对于可能发生井喷的钻井工程,应该与当地政府建立互动应急机制,具体如下:(1)平时应通报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2)建立事故紧急通报渠道。(3)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应急演习等工作。(4)设置紧急疏散的通信设备、防护用具。2. 该案例在应急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是:(1)钻井队队长未敢下令点火,也没有请示点火。(2)公司应急中心主任在知道已有人员中毒伤亡的情况下未能做出点火决定。该案例在现场应急工作的连续性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是:(1)钻井队向A市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但未向当地镇政府通报情况。(2)钻井队派出2名员工通知井口附近村民紧急疏散,该2名员工不幸中毒身亡,使通知中断。3. 该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主要是:(1)钻井队队长未及时下令(请示)点火。公司应急中心主任也未能做出点火决定。(2)井喷l h 20 min左右,钻井队才向A市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且没有向当地镇政府通报事故情况,延误了群众的疏散时间。(3)报警设备、防护用具没有。(4)村民缺乏安全知识教育,对钻井队存在毒气泄放的情况不了解。本讲暂无作业!27南方石油公司井喷事故案例52 南方石油公司井喷事故一、事故背景与经过南方石油公司打2号预探井,该井位于我国南方某市郊区,周边地势平坦,该井口周边2 km范围内有居民7 800余人,井口与周边居民住宅距离不足60m。设计井深550m,目的层为上第三系上新统茨营组第三段气层,不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该井由北方石油勘探局钻探公司660钻井队承钻。该井钻井工程设计单位是北方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所,该设计的审批部门是南方石油公司勘探开发分公司。2号预探井于11月22日开钻,11月29日二开钻进。12月1日钻至井深491m后,按设计要求下钻取芯。取芯钻进至498 80 m后起钻,未发生异常现象。12月1日22:30再次下钻到井底,因下钻时疏忽,钻具未按设计要求将回压阀组合到钻具中。石油公司监督虽已发现这一问题,但以剩余进尺不多为由,未下达立即起钻更换钻具组合的指令,致使这一重大隐患未能及时消除。12月2日凌晨1:20钻至井深550 m完钻,循环至2:10后开始起钻。当时钻井液密度、黏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井口无任何异常显示。当2:50起出第3柱钻具,正在起第4柱钻具时,发现钻井液从钻具内突然涌出,井喷随之发生。井队抢接回压阀失败,井喷失控。喷至7:00,井下压力开始减弱,660钻井队立即抢接上回压阀和方钻杆,井喷得到控制。井喷失控约4个小时,险情于7:30解除,随后恢复正常施工。井喷期间,风力12级,喷出的天然气和泥浆随风向扩散。井喷发生后,北方石油勘探局和南方石油公司主要领导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启动应急预案,在当地政府配合下,采取了设立警戒线、向地方政府报告、疏散周边群众等一系列措施。整个抢救过程中,疏散村民3 000多人,没有造成火灾等二次事故的发生,没有人员伤亡。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其他因素:为防止起钻过程发生井喷,工程设计要求“每起一个立柱灌满一次泥浆”。而在实际操作中,实行“两柱一灌”,致使灌浆时间滞后;同时,在岗人员经验不足,加上夜晚不易观察,不能准确判断实际灌浆效果。工程设计要求二开后钻具组合中的回压阀要安装在钻头的上部。钻至491498.80m井段取芯时,因取芯钻进需投球割芯,故必须将回压阀从钻具组合中拆除。取芯结束后,又重新下钻到井底,但此时忘记将回压阀组合到钻具组合中,而是将回压脚安装到方钻杆保护接头下,当钻井完毕起钻时,回压阀随同方钻杆一同卸下,使得钻具组合完全不具备内防喷功能。以致完钻起钻发生气浸时,井下流体顺利进入钻具内,加之该井系550 m的浅井,流体上升行程短,一经发生气浸,短时便可形成井涌,并迅速造成井喷。井口安装了全封和半封防喷器,但不具备剪切功能。二、事故原因分析(1)井内液柱压力不能有效平衡地层压力,从而导致气浸和井涌。为防止起钻过程发生井喷,工程设计要求“每起一个立柱灌满一次泥浆”,而在实际操作中,实行“两柱一灌”,致使灌浆时间滞后。同时,坐岗人员经验不足,加上夜晚不易观察,不能准确判断实际灌浆效果。使得井筒内、钻具内液柱压力低于井下地层压力,从而造成气体浸入钻具造成井涌。(2)未按设计要求组合钻具,是造成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工程设计要求,二开后钻具组合中的回压阀要安装在钻头的上部。钻至49149880m井段取芯时,因取芯钻进需投球割芯,故必须将回压阀从钻具组合中拆除。取芯结束后,又重新下钻到井底,但此时忘记将回压阎组合到钻具组合中,而是将回压阀安装到方钻杆保护接头下,当钻井完毕起钻时,回压阀随同方钻杆一同卸下,使得钻具组合完全不具备内防喷功能。以致完钻起钻发生气浸时,井下流体顺利进入钻具内,加之该井系550 m的浅井,流体上升行程短,一经发生气浸,短时便可形成井涌,并迅速造成井喷。(3)现场监督管理不严,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钻井过程中,南方石油公司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随意降低工作标准,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660钻井队违反灌浆规定,擅将“一柱一灌”改为“两柱一灌”,甲方监督未及时制止;完钻钻具组合缺少井下回压阀,南方石油公司监督已经发现,却未能果断下达起钻变更钻具组合的指令。致使这些重大隐患未能及时消除,导致井喷事故的发生。三、防范措施(1)钻井队必须配齐所有内防喷工具。二开后各趟钻具人井,必须在钻头处安装回压阀。(2)钻井队除应配备远程控制台外,还必须同时配备使用司钻控制台,确保井下突现异常时,最大限度缩短关、封井时间。(3)采用连续灌浆,并配备使用专用小型灌浆罐,提高泥浆灌人量的计量精度。(4)起钻前,充分循环泥浆3周以上,先短起23柱,静止一段时间再下至井底,循环测试后,确信井下无气体侵人方可正式起钻。(5)安装剪切式闸板防喷器。酒精蒸馏车间蒸馏釜超压发生爆炸案例53 酒精蒸馏车间蒸馏釜超压发生爆炸某年10月22日20时15分,某助剂厂酒精蒸馏釜因超压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一、背景与经过该厂某车间酒精蒸馏的工艺过程,是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酒精(主要是水、酒精和少量氯化苄等的混合液)回收,再用于生产。其工艺过程是:将母渣(废酒精)储罐中的母液抽至酒精蒸馏釜,关闭真空阀并打开蒸馏釜出料阀,使釜内呈常压状,然后开启蒸汽升温,并将冷凝塔塔下冷却水打开。待釜内母液沸腾时,及时控制进汽量,保持母液处于沸腾状态。馏出的酒精蒸气经冷凝塔凝结为液态经出料阀流出。通过釜上的视镜看母液下降的位置是否趋于蒸完。酒精蒸馏釜容积为20 000 L,夹套加热工作压力为0.25 MPa (额定压力为06 MPa),事故前夹套蒸汽压力估算为05 MPa左右。酒精蒸馏釜釜体与釜盖由46个橄榄螺栓连接,其破坏强度为1.38x106203x106 N。当时釜内有约1 m3(7893 kg)的酒精,当夹套蒸汽压力达05MPa、釜内酒精蒸气作用力为172x106N时,便可把釜盖炸开(查当班锅炉送汽压力为0.85MPa)。酒精爆炸极限为3.319.0。其他与事故发生有关的背景材料:(1)该蒸馏车间的设计未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设计不规范,没有正规图样;部分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如离心机、排气扇等不是防爆型电机。(2)车间房顶为大型屋面板(混凝土预制板),未考虑泄压等问题,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3)没有制定安全规章制度,管理不善,生产管理混乱。(4)大多数工人未经就业前培训,进厂后也没有认真进行技术和安全上的教育培训,只是在试产前2天进行了为期1天的安全、消防、法纪、技术、工艺纪律教育。大部分工人缺乏安全生产知识,操作不够熟练,事故应变能力差。10月22日夜班(19时至次日7时)当班的10名工人,于18时45分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与前一班的工人交接班。酒精蒸馏工做完准备工作后(上一班工人已将釜内料渣出清,并已将釜冷却)开始抽料、升温,出料阀处关闭状态。20时15分酒精蒸馏釜突然发生爆炸并燃起大火。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酒精蒸馏釜出料阀没有开启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出料阀未打开,当开通蒸汽升温后酒精蒸发,使蒸馏釜从常压状态变为受压状态;当釜内酒精蒸气压力超过釜盖螺栓的密封力时,将釜盖冲开,大量酒精蒸气冲出后与空气迅速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遇火源瞬间发生化学爆炸。2间接原因(1)设计未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设计不规范,没有正规图样,部分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如离心机、排气扇等不是防爆型电机。房顶为大型屋面板(混凝土预制板),未考虑泄压等问题,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2)制度不严,管理不善;无章可循,生产管理混乱。(3)大多数工人未经就业前培训,进厂后也没有认真进行技术和安全上的教育培训,只是在试产前2天进行了为期1天的安全、消防、法纪、技术、工艺纪律教育,即上岗独立操作。大部分工人缺乏安全生产知识,操作不够熟练,事故应变能力差。三防范措施(1)请专业设计和安装单位重新设计厂房和生产装置,调整工艺布局。针对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考虑到蒸馏出料阀的安全可靠性,在工艺上对进料方式进行改造。(2)制定操作安全规程和制度。(3)对生产车间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培训教育。本讲暂无作业!28案例54案例54 石油化工厂渣油罐爆炸事故某年3月31日,某市石油化工厂渣油罐发生爆炸事故,波及相距20余米处的2个容积为1800m。的汽油罐爆炸起火,造成16人死亡、6人重伤,炸毁油罐3个,烧毁渣油169 t、汽油111.7 t,以及电气焊具、管道等,直接经济损失45万余元。全厂被迫停产达2个多月。一、背景与经过450m3渣油罐原为锅炉燃料油罐。在3月30日将此罐改为非常压渣油罐前,该厂领导未将改造方案交设计部门按有关专业国家规范进行设计,也未经热力学计算,未加任何换热、冷却装置。也未采取其他安全防范措施。炼油厂油品储运工艺设计规定,“油罐内油品的储存温度一般不高于90。如操作上有特殊要求,热油可以进罐,其进罐温度不高于120,热油罐的基础应加特殊处理”。当3月30日10时,365高温的热渣油从常压塔底出口通过管道输入该罐时,虽经管道自然降温,但经30 h输送,进入油罐时温度仍然超过200,挥发出大量可燃气体,与罐内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气体。这种气体充满油罐后,即从罐顶透光孔、量油孔、排气孔向罐外溢出,形成爆炸危险区域。安排明火作业时没有办理动火手续,也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3月初,该厂为解决燃料渣油的质量问题决定将原液控塔搬迁到500m燃料渣油罐南侧8 3m处距该罐20m远有2个汽油罐(各1 800m3)。在工程即将结束的3月31日16时25分,施工人员在液控塔最上一层平台的北侧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点燃了从渣油罐顶部放空孔溢出的可燃气体,引起渣油罐爆炸起火,摧毁距离8 2 m远的防火墙,进而引起距该罐20m远的2个汽油罐起火爆炸。火灾覆盖面积5 000 m2。当晚9时35分扑灭,历时5 h10min。二、事故原因分析(1)违章输送渣油,造成油温过高,罐区形成可爆性气体。450m3的渣油罐,原为锅炉燃料油罐。在3月30日用此罐改为非常压渣油罐前,该厂领导未将改造方案交设计部门按有关专业国家规范进行设计,也未经热力学计算,未加任何换热、冷却装置,也未采取其他安全防范措施。365高温的热渣油从常压塔底出口通过管道输入该罐时,虽经管道自然降温,但经30h输送,进入油罐时温度仍超过200,挥发出大量可燃气体.与罐内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气体。这种气体充满油罐后,即从罐顶透光孔、量油孔、排气孔向罐外溢出,形成爆炸危险区域。(2)违章进行明火作业,安排明火作业时没有办理动火手续,也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3月31日16时25分左右,施工人员刘某、王某在渣油罐南侧距罐83m处的液控塔上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与罐内溢出的可燃性气体相遇引起爆炸,罐内渣油喷出酿成火灾。(3)单位领导不尊重科学,不重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工厂总体布局不合理,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厂领导轻视安全生产,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没有认真解决,终于导致这次恶性爆炸火灾事故的发生。三、防范措施(1)由有资质的设计和建设单位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进行油罐库区的设计、建设;(2)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3)提高全员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案例55案例55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正在执行甲苯装卸任务的汽车槽车突然发生爆炸起火,将整辆汽车槽车包括车上约l 3t的甲苯全部烧毁,造成2人死亡。一、事故经过7月22日上午,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 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 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套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罐体,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 5t被拉回公司仓库。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汽车司机将汽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约20 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人2根自流式装卸管。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人刚走离汽车约2 m,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罐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燃起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车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被烧毁。二、背景材料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三、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2)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四、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1)立即开展接地静电装置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加强安全防范,严防类似事故的发生。(2)完善全公司安全规章制度。事故发生后,针对高温天气,公司明确要求,灌装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除做好静电设施接地外,在第二车装卸前,必须静置汽车槽车5 min以上或采取罐外水冷却等方式,方可灌装。(3)进一步健全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充实安全管理力量,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手段和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