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684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塑造人类的精神和铸造人的灵魂,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任务。不少人往往有这样一种思想误区,即把学生道德的有无,片面地定义在对人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上,将道德教育变为空洞的说教和粗暴的灌输。这种通过强硬的纪律约束,严密的管理程序,量化的评价手段和无情的惩戒措施,严格控制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成长,无视人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品性,把本应温情脉脉的道德教育变为琐屑的行为训练和消极防范。毋庸置疑,信息时代对人的要求之高是前所未有的,道德的社会作用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道德教育的紧迫也是前所未有的。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德育的发展,学校教育不可能少了德育,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本人就自己从事德育工作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注意挖掘学生心灵的亮点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种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地发现他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那么,这样的语言就像是美妙的音乐在学生的心灵奏响,激发出他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激励他奋发向上。 作老师的都希望自己班少几个差生,一旦有了差生便容易视其为评级的包袱,冷落、埋怨多于关爱。素质教育的宗旨在于使学生全面地发展和全面地发展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少数成绩拔尖学生的“个别关照”上,也不光以照顾到大部分学生为满足,目光还应落在一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身上,积极挖掘他们身上的亮点,使其产生向上的动力,促使他们发生深刻的转变。 如有个学生上课好说好动,经常影响课堂秩序。一次他在课外活动时间讲故事,引来好多同学凝神倾听,谁知讲到最精彩处,有同学恶作剧,发出怪声,大刹风景。这个学生恼羞成怒,发誓再也不讲故事了。我知道后,立即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一怒之下不讲故事了,让同学们扫兴。他说:“是别人捣乱,不尊重我的劳动!”于是,我为这个学生组织了一次专场故事会,并要求同学们遵守纪律,不得干扰。他一口气讲了十来个故事,引起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掌声。故事会结束后,他跑到我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老师。”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上课时再也不乱说乱动了。 有特长,求自尊,是许多后进生的共同特点,我们必须出于爱心,勤于观察,抓住学生心灵的亮点,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不失时机地让其在班集体活动中“亮相”,给他们创造“显山露水”的机会,保护他们的自尊,满足他们某一方面的正当需求,从而激发起他们的进取精神。特别是在师生间的感情由对立变得融洽时,我们更应该趁热打铁,通过各种途径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后进生醒悟和转变的关键时机,为他们创设“改过立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其觉得老师并没有把自己看扁,真正感受到大家对自己的期待。这样,他们往往会暗下决心,好好表现自己,让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刮目相看。只有思想真正搞通了,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二、正确评价孩子的某些行为 正确评价孩子的某些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孩子一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孩子的同一行为,有其消极的一面,同时也有其积极的一面,着眼点不同,评价的结果就会截然不同。在学校,孩子们被看作集体的一员,所以有些与众不同的行为就很显眼,有时,这些行为也不能得到认同。这就需要老师从孩子们的这些行为中发现其长处并进行正确评价,而不是一味指责。 例如,有的孩子当他开始做某件事后,就会一直做到令自己满意为止才停下。有一次,在科技课上,一个孩子在做一件作品,他做得非常专心、努力。这一段工作结束的时间到了,老师让孩子们将东西收拾起来,准备进入下面的内容。其他的孩子都能顺利地转入下面的内容,可是只有这个孩子不能放弃他手上的工作。于是老师就说:“你要做到什么时候?不要做了,要说几遍你才明白?”这种事难道没有吗?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话,是把这个孩子看作“不听话、任性的孩子”所产生的。如果将他看作是“能够专注于一件事的孩子”,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教师接纳孩子的方法,决定孩子所拥有的东西是得到伸展,还是遭到毁灭。被看作是“不听话、任性的孩子”,这个孩子的长处就到此为止;被认为是“能够专注于一件事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和喜爱手工的长处就可以得到发扬。即使这样说,也许还有人会认为既然时间到了,就不能由着他们去做。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看待孩子们的行为。在认识到他是“能够专注于一件事的孩子”的基础上,不妨提醒他:“注意力好像很集中,这一段的时间已经到了,大家都已经开始做其他东西丁,你也能停止手上的工作吧。虽然大家已经开始了,可都在等着你呢。”这样告诉他不是很好吗?这和把他当作“任性的孩子”,说“要做到什么时候”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对孩子的某些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价并鼓励,能够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使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对于发生问题的孩子,要有宽容的心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做老师的在评价看待学生时,也应切记不可“眼里揉不得沙子”;在处理对待学生的错误过失时,不可“赶尽杀绝”,不留余地。否则在你严厉惩罚学生的调皮捣蛋时,可能也同时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起杀灭了;在你狠狠教训学生胆大妄为时,可能也同时把他变成了畏首畏尾的胆小者;在你坚决惩治学生的违规行为时,可能也把学生的创造精神一块剿灭了,因而,在遇到行为有问题的孩子时,应认识到这是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片断,要以宽容的心去面对他,感化他。 通常情况下,学生犯了错误,尤其是连续几次犯同样的错误时,教师往往愤怒于其“屡教不改”而给予严厉的惩罚,认为道理平时已说过多少遍了,只有严惩不贷才能使学生“吸取教训”,于是“错一字罚一百”、“晚一分钟关一小时”,甚至当众谩骂污辱学生然而此种“立竿见影”的惩罚的功效却常常只是暂时的。孩子往往忘记了为什么受罚,只为自己所受的待遇而难过、委屈甚至愤怒。确实,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有时是必须的,但这种惩罚必须建立在强有力的正面教育的前提下,建立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促使学生“良好发现”的前提下,否则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四、帮助拓展孩子们的世界 教育孩子,不是按照模型去培养他们,应该引导他们能够自由地展翅飞翔。不去压缩而是帮助拓展孩子们的世界,这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做才能拓展孩子们的世界?首先,不要将已经形成的观点强压给他们。不是只教给他们已经存在的对事物的看法,而要去启发他们自己的感受。孩子们也许会有和至今为止完全不同的对待事物的看法,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事情吗? 另外,要和孩子们进行各种话题的交谈。根据不同老师的经历,谈谈自己有怎样的长处、有哪些无法完成的体验等,这样的话题来源于老师亲身体验的事情,让人如同身临其境。老师说得很高兴,孩子们听得也很兴奋。 请回顾一下我们自己走过的路,那些至今还留在心里的东西,也许不是课堂上老师教的教科书里的内容,而往往是老师说的那些游离于正题之外的话。那是基于老师亲身体验的插曲,不是桌面上的话,而是“真的话”,所以才会记住。孩子对老师讲的“真的话”和充满热情的叙述表现得兴趣十足。请多给他们讲一些这样的事情。当然,不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压给孩子,不讲授太偏的内容,以免缩小孩子们的世界。扩展孩子们的世界,谈一些令他们兴奋的话题。多让孩子们去体验自己的世界。 五、了解把握孩子的个性 个体的差异是老师任何时候也无法回避的教育事实。人各有别,同中有异,本是生活的一常识,无视这种“别”或“异”,而硬是把某个划一的尺度加诸其上,实在算不上是所谓“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看到,在孩子们中间,有的孩子有其固有的特征;有的孩子能适应各种状况。有自闭型、学习上有障碍、多动倾向、注意力不集中、被虐待、不去上学等各种各样的孩子。只有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特定对象时,才有可能接近他们,并与之交流,进行教育。老师只有全面把握、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并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学生才会向你开放并接纳你,你也才能有效地对他们施加教育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整天面对几十个学生,处理着班级日常事务以及各种突发事件。而复杂多样的个性模式往往会使班级事务带有较大的复杂性,有些事情往往会使老师感到棘手,甚至无从下手。问题的根源就是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了解并把握了复杂多样的个性模式,无疑是找到了一把解开问题症结的钥匙。因此,细致了解学生的个性模式是老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前提。老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和深入细致的了解,真正打开学生个性的“多棱镜”。老师通过活动交谈以及观察学生的表情等,了解每个小学生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在“胸中有数”的基础上,凭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处理班级各类事务,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此,想让大家记在心里的是:不要在给孩子贴上标签后就认为一切都结束了。不要以模式来看任何一个孩子,应该个别区分地去认识。为了更好地理解孩子,采取恰当的对策,使孩子成长起来,拥有和他们相关的知识是必要的。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历史地、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教育一个学生时,既要看他的现在,也要考察他的过去,更要估计他的将来发展。学生中开智有先有后,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基础有好有坏,决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真正的素质教育要建立在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