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概述民丰湘潭500kV送电线路工程起自娄底民丰500kV变电站,途径娄底市开发区、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市,止于湘潭500kV变电站,整个工程由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我公司承担A标段的施工任务,全部塔位座落在娄底市开发区、湘乡市境内。本标段线路全长47.865km,铁塔120基,基础砼强度统一为C20,基础型式如下。斜插式基础8基,合9种型号,具体型式为:X05、X06、X07、X08、X11、X38、X40、XJ26、XJ27。阶梯式基础2基,合6型:为J41、J42、J43、J44、J46、J49。直柱大板式基础12基,合15型:为RL01、RK01、RJ06、RJ07、RJ08、RJ16、RJ18、RJ19、RJ20、RJ21、RJ30、RJ31、RY29、RY79、RY80。掏挖式基础及桩基础98基(含挖孔桩基础1个),合95型:为TS140、 TS141 、TS142 、TS143、TS144、TS145、TS147、TS148、TS149、TS150、TS151、 TS152、TS154、TS155、TS156、TS157、TS160、TS161、TS163、TS164、TS166、TS167、TS168、TS169、TS175、TS177、TS179、TS180、TS181、TS183、TS184、TS185、TS186、TS187、TS190、TS191 、TS192、TS196、TS197、TS198、T07、T08、T09、T10、T11、T12、T15、T16、T17、T18、T28、T33、T34、T35、T36、T37、T38、T39、T40、T41、T42、T63、T64、T65、T87、T88、T89、T95、TJ04、TJ05、TJ06、TJ15、TJ16、TJ18、TJ19、TJ25、TJ27、TJ28、 TJ42、TJ43、TJ44、TJ45、TJ46、TJ48、TJ51、TJ52、TJ53、TJ54、TJ57、TJ58、TJ59、TJ60、TJ61、TS09、ZJ01。2、土石方、基础施工主要应遵循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1-8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43)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92) 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基础施工技术规定(1994年) 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评定标准(2005年版)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09.2-94)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施工管理规定(2002)3、施工测量3.1 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3.1.1 领取和熟悉图纸、资料,包括目前能提供的:路径平断面图、基础配置表、杆塔明细表、基础施工图及其它基础施工有关资料。3.1.2 经纬仪检验和校正,包括(按顺序):水准管轴垂直竖轴、十字线的校正、视准轴垂直于水平轴、水平轴垂直于竖轴、望远镜水准管轴平行与视准轴、竖盘游标水准管的校正、游标偏心差的检验和消除等。参考文献:送电线路施工测量(李柏)。经纬仪、台秤等器具必须通过国家计量器具检定单位检验,施工队应将其检验合证书复印件交项目部。3.1.3 准备测量用记录表格、文具、计算器等。3.1.4 准备测量用工器具、材料,比如塔尺、花杆、卷尺、木桩、铁钉、油漆等。3.2 线路复测3.2.1 复测内容3.2.1.1 直线、转角杆塔桩复测,复核线路杆塔桩位是否与设计图相符,转角角度值是否符合设计。同时,复测人员还须补订出已丢失或设计未订的塔位中心桩。主要方法有:重转法即正倒镜分中法,前视法,矩形法,趋近法以及两耐张段延长线交点法补钉转角桩等。3.2.1.2 档距和标高的复测,复核塔位桩间的档距和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主要方法有:视距测量法,包括水平视距测量法,此方法适用于距离较近,高差较小的场合。其它情况则用倾斜视距测量法,此方法计算公式: 档距D=KRcos2 高差H=KRsin2/2+i-t=Dtg+i-t 式中:K视距常数,一般仪器K=100 R视距(m),即上、下丝读数之差 倾斜角,仰视为正值,俯视为负值 i仪高(m) t中丝读数(m)注:按上式计算高差值,若为正值,则测点标高比测站标高高,若为负值,则测点标高比测站标高低。3.2.1.3 跨越测量,复核被跨越物的标高、交叉角、至桩位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符,复核地形凸点标高、至杆塔桩位距离及其与线路中心的距离。当线路跨越铁路、主干公路、通航河流、重要通讯线和10kV及以上电力线路等时,除复测交叉档距外,还应复测线路跨越档两基塔位处的标高、或被跨越物高度和跨越处地面标高,并将测量完毕后的数据迅速交工地技术人员校核验算。对线路中新出现的一些交叉跨越物和障碍设施,临近塔位新修道路等,还应对其业主单位等情况作详细调查,并及时报项目部。特别地,本工程对竹林和树木均采取高跨设计,复测时如发现不能满足高跨要求时务必及时通知项目部;另对周边存在影响铁塔组立的塔位,如塔位稍作顺线路方向偏移即可避开时,也请及时通知项目部,待与设计联系后再行定位和基础分坑。3.2.1.4 跨房测量及打标志桩,对边线外5米(含5米)以内所跨越房屋测出每栋房屋距线路中心的距离(正跨房屋距离为0),并画出跨房草图,标明测量数据报项目部。3.2.1.5 复测的同时应钉立施工用辅助桩,以便分坑及基坑开挖质量检查。辅助桩订立要求:直线杆塔,沿线路中心线方向及垂直线路方向的前后左右钉立前后左右四个辅助桩;直线小转角塔、转角塔、终端塔,沿线路转角分角线方向及内分角线方向钉四个辅助桩。辅助桩宜用木桩,规格为4040400mm。3.2.2 允许偏差3.2.2.1 以设计勘测钉立的两个相邻直线桩为基准,杆塔位中心桩横线路方向允许偏差50mm。3.2.2.2 用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位中心桩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设计档距的1%。3.2.2.3 线路转角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允许偏差130。3.2.2.4 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杆塔位间被跨越物的标高;地形变化较大,地形凸起点的标高,复核值与设计值允许偏差0.5m。3.2.2.5 杆塔中心桩移桩的测量精度:当采用钢卷尺直线量距时,两次测值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1;当采用视距法测距时,两次测值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1;当采用方向法测量角度时,两测回测角值之差不应超过130。3.2.3 注意事项3.2.3.1 塔位桩与测站桩的关系:由测站移向桩号大号侧方向用“+”表示,称为前进,由测站移向桩号小号侧方向用“-”表示,称为后退。3.2.3.2 路径复测工作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测工主持,由送电工和临时工配合工作。仪器观测与测量记录应分别由两人完成,并做到当天作业当天检查核对。施工测量务必准确,各项测量误差应在规范或设计允许范围内,如超出允许范围应及时上报项目部。3.2.3.3 复测人员还必须对线路附近300400米的采石场,各种临近线路的污染源,临近塔位的危石、危险地势(易产生滑坡、倒石堆)等作详细调查。3.2.3.4 测量中产生的各项数据均应有记录,并经整理后,填写线记1路径复测记录表或以其它方式交项目部。3.3 分坑3.3.1 分坑工作必须在复测结束并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分坑测量,不得边复测边分坑。设计要求降基的塔位,降基前必须固定好塔位中心桩,对中心桩无法保留都应将中心桩移至安全地带,并引测相对标高做好记录,分坑时应检查铁塔桩位处的施工基面,是否已按设计要求开挖降基,边坡是否稳固。3.3.2 对开挖式基基础的分坑,现场技术员(测工)应依各塔位土质不同而充分放坡,有关放坡要求见本措施表10-1、表10-2。特别地,对水田基础(斜插式基础)的分坑,还应确保开挖成型后的基坑在垫层以外再加上400mm,以满足基底排水要求和底阶拆模方便。3.3.3 分坑完成后,现场技术员(测工)应及时校核基础边坡,如存在与设计不符的塔基地形,且对基础保护范围有怀疑时,均须及时反映到项目部,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部专责人员确认后,以工作联系单形式上报监理部请求设计变更。边坡稳定范围依其型式不同而不同,基础边坡稳定范围应以基础的最小埋深基面线算起,示意图如下(掏挖式基础稳定范围可参考下图):各型基础的边坡稳定范围分别如下:(1)掏挖式基础,边坡稳定范围L(从最小埋深基面线基础主柱中心算起)最小值为:基础型号TS140TS141TS142TS143TS144TS145TS147TS148TS149TS150TS151TS152TS154L值(m)5.14.74.64.44.34.15.45.35.24.94.85.34.9基础型号TS155TS156TS157TS160TS161TS163TS164TS166TS167TS168TS169TS175TS177L值(m)4.74.64.45.55.45.15.95.65.55.45.35.45.6基础型号TS179TS180TS181TS183TS184TS185TS186TS187TS190TS191TS192TS196TS197L值(m)5.45.25.06.56.36.36.26.26.76.66.55.15.0基础型号TS198T07T08T09T10T11T12T15T16T17T18T28T33L值(m)4.84.54.04.13.93.63.54.54.34.34.65.0基础型号T34T35T36T37T38T39T40T41T42T63T64T65T87L值(m)5.04.74.45.55.25.24.94.94.66.26.26.05.9基础型号T88T89T95TJ04TJ05TJ06TJ15TJ16TJ18TJ19TJ25TJ27TJ28L值(m)5.95.55.84.44.44.04.44.84.64.94.75.76.3基础型号TJ42TJ43TJ44TJ45TJ46TJ48TJ51TJ52TJ53TJ54TJ57TJ58TJ59L值(m)5.75.25.76.26.15.34.44.34.74.25.45.35.1基础型号TJ60TJ61TS09ZJ01L值(m)5.34.65.2(2)斜插式基础,边坡稳定范围L(从最小埋深基面线基础主柱中心算起)最小值为:基础型号X05X06X07X08X11X38X40XJ26XJ27L值(m)3.63.63.53.64.03.93.93.63.6(3) 阶梯式基础,边坡稳定范围L(从最小埋深基面线基础主柱中心算起)最小值为:基础型号J41J42J43J44J46J49L值(m)5.04.45.05.05.04.1(4) 直柱大板式基础,边坡稳定范围L(从最小埋深基面线基础主柱中心算起)最小值为:基础型号RL01RK01RJ06RJ07RJ08RJ16RJ18RJ19RJ20RJ21L值(m)4.04.63.53.63.64.74.74.14.04.3基础型号RJ30RJ31RY29RY79RY80L值(m)5.34.53.75.15.03.3.4 等腿塔基础分坑3.3.4.1 分坑测量图如图3.3.4.1所示,原点O为中心桩(或位移中心桩),转角塔、转角终端塔及直线小转角塔X轴为分角线方向,直线塔X轴为横线路方向。3.3.4.2 图中代号对应尺寸即分坑数据见后附“基础分坑测量数据表”。当铁塔为正方形塔时,图中a1=a2=a3=45。图3.3.4.13.3.4.3 分坑时将经纬仪架在中心桩或位移中心桩(即O点)上,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钉立四个角桩,角桩及其连线内即为基坑。当为掏挖式基础时,则在E点上钉立一个洞中心桩,并钉上钉子,尺寸需用钢卷尺测量控制,误差不应大于1,然后以洞中心桩为圆心,设计洞口半径为半径画圆,圆内即为基坑。分坑后可用检查根开或其它方法复核分坑尺寸是否正确。3.3.5 不等腿塔基础分坑3.3.5.1 分坑测量图如图3.3.5.1所示,原点O为中心桩(或位移中心桩),转角塔、转角终端塔及直线小转角塔X轴为分角线方向,直线塔X轴为横线路方向。图3.3.5.13.3.5.2 分坑时将经纬仪架在中心桩或位移中心桩(即O点)上,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钉立四个角桩,角桩及其连线内即为基坑。当为掏挖式基础时,则在E点上钉立一个洞中心桩,并钉上钉子,尺寸需用钢卷尺测量控制,误差不应大于1,然后以洞中心桩为圆心,设计洞口半径为半径画圆,圆内即为基坑。分坑后可用检查根开或其它方法复核分坑尺寸是否正确。4、施工说明4.1 施工质量标准及要求基坑开挖,混凝土浇制,基坑回填等均必须严格遵照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2005)、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评定标准(2005版)及有关设计要求执行。4.2 线路前进方向规定本工程系以湘潭500kV变为线路前进方向,即大号侧为前进方向,小号侧为后退方向,杆塔明细表和塔基施工图中的A、B、C、D,是面向线路前进方向以塔位中心来区分的。详见下图所示。4.3 基础埋深本工程基础埋深用洞底标高表示(该标高值不含垫层厚度),而且杆塔明细表和塔基施工图中所有的洞底标高均是相对于线路测量的塔位中心桩处地面标高而言的,即设中心桩处地面标高为0.00m。4.4 施工基面铁塔基础所处位置如果对道路、沟渠等有影响时,应将其受影响部分在基础施工阶段进行改道或重新修复。基础土石方开挖时,必须注意根据铁塔长短腿及主柱加高基础配置情况,结合现场实际地形按四个腿高差不同分别降基,切不可按杆塔明细表和塔基施工图中的降基值贸然开方,那将会造成降基面错误而难以弥补,特别要注意主柱加高基础的基面,一般情况下应做深埋处理,其开挖与否及开挖的数值应根据塔脚与自然地面的关系而定,不必按施工图中的地面线开方,针对于本工程的基础配置情况,特将基础的降基作如下的解释:在基础配置表中,“降基”是“最短腿基面”相对于“塔位中心”的高差,最短腿基面在塔位中心桩之上,“降基”为“+”;最短腿基面在塔位中心桩之下,“降基”为“-”。4.5 基础根开基础配置表中注明的均是基础半根开尺寸,即基础中心至塔中心之间的横线路或顺线路方向的水平距离,各减腿部分的半根开,可按照杆塔明细表中相应塔型的标准呼高减去相应的减腿高度之后所得出的呼高之根开采用,地脚螺栓中心应与基础中心重合,插入式角钢之间的相对距离、外露高度及锥度必须准确。4.6 基础预偏(即预升高)根 开本工程所有转角及终端塔基础,均应对其下压基础主柱顶部按转角度数分别进行预偏,预偏值(即提高值)详见基础配置表,预偏如下图。预偏值H内角基础腿中心外角基础腿中心转角塔预偏示意图5、施工要求5.1 开挖5.1.1 基坑开挖应按设计图纸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求进行,如发现有地质裂缝、溶洞、滑坡等或地质条件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应及时向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员反映,经项目部复核后上报业主项目监理部,以便通知设计修改处理。5.1.2 工地施工技术人员应在基坑开挖前对施工人员交底,包括基坑尺寸、坑深及其它要求,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以防止偏心、控制坑深。尤其是掏挖式基础,还应使用吊线垂的方法,检查和防止洞壁的倾斜。5.1.3 本工程不要求整基平整基面,但应保证施工和排水畅通。因此,施工人员应根据现场地质、基坑埋深、底阶尺寸及立模、浇制施工需要等,确定平基范围和大小,应在保证施工需要、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土石方开挖方量,对需要砌筑挡土墙的杆位,应先砌挡土墙,再开挖,将开挖的土石方放入挡土墙内,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1.4 降基、基坑开挖以及基础上边坡均必须按设计规定的放坡坡度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随时注意土壤变化,如发现土壤湿度增大,或者土质松散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加大坡度或坑壁加以支撑,严防蹦塌现象发生。5.1.5 基面施工时,基础上边坡应按设计要求一次放足,避免在组塔完成后进行二次放坡,同时,施工人员还得加强对塔基的保护,对坡地基础,各塔腿降基后的上坡及坡脚普遍应作排水沟处理,降基较大的塔位,还须在坡顶修筑截水沟,有效地疏导坡上的水流,以防止雨水冲刷已开挖的坡面和基面。位于塔位上坡方向的危石,对塔位安全有危害时,必须在平整场地及降基时予以清除。基坑开挖的松土应堆在基坑上方的离坑口边不小于:阶梯式、板式及斜插式基础1.0m;掏挖式基础1.5m或扩孔范围外0.5m。5.1.6 对于掏挖式基础的基础坑开挖,可采取人工开挖或分层定向爆破,以及人工和爆破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切勿采用大开挖、大爆破的方法,以保证塔基及附近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掏挖式基础,要求其表层1.0米深度的开挖必须采用人工开挖,以免造成孔壁周边岩石断裂破碎。5.1.7 杆塔基础坑深的允许偏差为+100mm、-50mm,坑底应平整。同基基础坑深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操平(不等高基础或铁塔不等长腿时应控制好各基础腿洞底标高以及基础顶面高度)。当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在+100mm以上,其超深部分应采用C10级素混凝土或铺石灌浆作为垫层进行处理。5.1.8 基坑开挖成型后,必须报项目部,经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和项目部专职人员检查,确认各尺寸无误,并作好施工记录后,再进行装模作业。5.2花岗岩强风化基础开挖5.2.1强风化花岗岩,透水性中等,局部破碎带透水性强,周围植被一但破坏很难恢复。本标段强风化花岗岩地质基础共46基,其中阶梯式基础1基,斜插式基础2基,掏挖式基础43基。 5.2.2基础在开挖前,应根据地形在每个基坑边开挖临时截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内,下班时已开挖的基坑应用油布或彩条布覆盖等。5.2.3基坑应在原材料(钢筋笼、地脚螺栓、水泥、砂、石)到位后才能开挖,且只能开挖主柱部分基坑,扩孔部分应现挖现浇。5.2.4 阶梯式和斜插式基础基坑可采取人工开挖或分层爆破,以及人工和爆破相结合的方式开挖,不得采用大开挖、大爆破的方法,以防坑壁周边土壤松动;5.2.5掏挖式基础基坑采取人工开挖,用人工挖掘时要采取安全措施,特别是扩孔部分,基坑上要有人监护,坑内人员要身系安全带等。5.2.6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土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坑壁有塌方先兆时应暂停挖掘,并及时报告项目部。5.3 模板支立5.3.1 混凝土的成型,除掏挖式基础,其它各型基础均是按设计要求支立模板来保证的。因此,模板的支立将直接影响基础施工的质量,本工程要求对阶梯式、直柱大板式、斜插式基础的台阶采用组合钢模板,其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主柱尽量采用11mm厚的大面覆模竹胶模板。5.3.2 施工前根据基础外形尺寸,合理配置基础模板、包角钢、托模角钢、花兰螺丝等,为了保证主柱的断面尺寸,所有主柱模板都必须配置横模板。5.3.3 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立柱摸板横向接缝不能露出地面,各模板拼合时应符合基础设计尺寸规定。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新机油),严禁将隔离剂淋到钢筋上及混凝土交接面上,拆除后应立即将表面残留的水泥、砂浆等清除干净。5.3.4 立模前,应认真检查、操平基坑尺寸、偏心和坑深,避免返工。5.3.5 掏挖式基础模板必须支立在老土上,阶梯式基础的底阶应立模,其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5.3.6 模板的支撑应牢固,力度合适,若用力太小,容易脱落,若用力太大,模板可能变形,影响断面尺寸。在基础浇制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板的支撑情况,如有脱落,应及时补齐。横向加固钢管模板A模板B横向加固钢管纵向加固木条纵向钢管支撑铁桩支撑钢管纵向加固木条斜插式基础立模俯视图 斜插式基础立模正视图5.3.7 立模的程序及方法5.3.7.1立模的流程模板拼装吊装坑内调整加固支撑安装地脚螺栓样板。a:模板拼装一般在坑外的地面进行,当坑基较大,吊装模板易引起变形时可在坑内逐片组装。组装模板的地面应平整、坚实。b:基坑外拼装的模板应采用三脚架吊装法将其安置在基坑内的设计位置。吊装时应保证模板不变形。c:模板就位后应进行调整,其内容包括:对中、找正、操平。d:调整好后的模板要进行支撑,主要用撑木支撑。5.3.7.2 仪器角度法,如图5.2.7.2所示:图5.2.7.2 仪器架在控制桩O(即中心桩或中心位移桩)上,模板的方向由仪器控制,根开尺寸OA1OB3用钢卷尺控制。 根据现场情况,施工技术人员可将控制桩移至塔外(移一个全根开)。5.3.7.3 “井”字法,如图5.2.7.3所示,通过半根开控制桩A1A12,用琴线和钢卷尺控制根开尺寸。图5.2.7.35.3.7.4 上述两种方法模板的操平找正均由仪器控制。5.3.7.5 施工中应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以确保对模板几何尺寸的控制。5.4 钢筋检查及绑扎要求5.4.1 施工前应对照材料表认真核对、清点钢筋及地脚螺栓的品种、规格、尺寸及数量,并检查钢筋的加工质量,钢筋加工制作工艺见附1。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级钢筋的末端应设180的半圆弯钩,半圆弯钩弧内径不小于2.5d,平直部分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级钢筋末端需做90或135弯曲时,级钢筋弯曲直径D不小于4d;级钢筋弯曲直径D不小于5d。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5.4.2 钢筋绑扎应牢固,通常采用1822号扎丝,一般是先把长钢筋就位,再套上箍筋,初步绑成骨架,再把钢筋配齐,最后完成各个绑扎点。5.4.3 在构件受拉区内,主筋接头应错开布置,其焊接平面应尽量与模板平行,如不能保证主筋的净保护层厚度时,则必须对焊接处喷刷银灰漆,同断面内钢筋接头的面积应不大于总面积的50%。5.4.4 钢筋绑扎成形后,要反复核查,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和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切不可有差错。5.4.5 钢筋绑扎及焊接的质量要求5.4.5.1 绑扎及焊接的钢筋笼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股和开焊。5.4.5.2 钢筋绑扎位置的允许偏差 主筋间距及每排间距误差为5mm 箍筋间距误差为绑扎20mm,焊接10mm5.5 基础浇制5.5.1 现场布置浇筑现场应整齐有序,施工人员着装统一,安全警示牌、配合比标示牌等搁置在醒目处,砂、卵石必须垫在编织布上,工机具应配备齐全,且使用性能稳定良好,并适当考虑备用,特别是搅拌机与振捣器务必各备用一台。5.5.2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使用,各施工队浇制用水泥、砂、卵石必须在项目部指定地点采购,混凝土浇制用水质应清洁无污染,不得带有任何腐蚀性,并且水泥、砂、碎石的型号、规格等应符合下表要求。名 称型号、规格或其它技术要求厂家、产地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旋窑),标号:32.5MPa砂中砂(细度模数2.53.5)碎 石粒径2040mm水一般能饮用的自来水、井水、河水等5.5.3 混凝土坍落度及配合比坍落度:3050mm,水泥、砂石的运输暂按下表进行,待配比试验报告出来再另行通知:石子种类砼标号水灰比配合比: (水:水泥:砂:石)碎 石C200.502165:329:669:1237=0.502:1.00:2.033:3.760每包水泥: 25.1:50:101.7:188.05.5.4 混凝土搅拌5.5.4.1 本工程要求采用机械搅拌。5.5.4.2 按混凝土标号及相应的配合比称量:砂和卵石扣除相应的水量,称量允许偏差:按重量计,水和水泥2%,砂、石3%。投料顺序一般为:砂水泥石子水。5.5.4.3 机械搅拌:一般机械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搅拌均匀,至稠度适当,颜色基本一致为止,搅拌最短时间(秒)如下表所示,坍落度机型搅拌机出料量(L)50030mm强制式6090120自落式9012015030mm强制式606090自落式90901205.5.4.4 拌好后的混凝土应及时倒入基础,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米时要用串筒或溜管。5.5.5 混凝土捣固5.5.5.1 本工程要求采用机械振捣,对个别部位(如钢筋密布)无法采用机械振捣时应用铁钎捣固。混凝土应分层灌筑,分层捣固,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应控制在插入式振捣棒有效作用长度的1.25倍以内。5.5.5.2 振捣器应由有混凝土施工经验的技工操作,并设监护人检查,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宜直上直下、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有序进行。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每次振捣都要插入混凝土下层3050mm,而且每处振捣应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和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沉落为度。不得有漏振和过振现象。5.5.5.3 混凝土捣固应防止触碰钢筋、地脚螺栓、斜插式基础的主角钢及模板,随时注意模板、支撑木是否有变形、下沉、移动及漏浆等现象,注意钢筋笼与四面模板应保持一定间距,确保钢筋笼保护层厚度,严防露筋。对地脚螺栓,还须用塑料或纸包扎以防损伤其丝扣。5.6 坍落度检查坍落度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两次以上,其数值不得大于配合比设计的规定值,及时填好记录,并严格控制水灰比。5.7 混凝土抹面按基础标高抹面,表面应光滑、平整,直线塔的四个基础主柱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内,或按高低腿的设计高差控制其在规范允许偏差之内,转角塔、转角终端塔的四脚基础主柱顶面按其预偏值(见“塔基施工图”),抹成斜平面,并应共在一个整斜平面内。5.8 混凝土养护5.8.1 混凝土浇制后应在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并在基础表面加遮盖物。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应在3小时内进行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5昼夜,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5.8.2 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应用喷壶浇水,不得用水直接冲击表面。5.9 拆模当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 Mpa时,就可以进行拆模工作,拆模时应保证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基础拆模后应立即进行基础回填,并在基础外露部分加遮盖物,按规定继续浇水养护。铁塔基础允许拆模、立塔、放紧线时间表如下:工 序要求达到设计强度平均气温养护天数 ()备 注51015202530拆 模30%6432.522普通水泥9.57.5653.52.5矿渣水泥分解立塔80%30201413108整立、挂线100%6040282524195.10 混凝土表面检查与缺陷处理5.10.1拆模后应立即检查混凝土表面,对数量不多的小蜂窝和麻面的表面,可用1:2.5的水泥砂浆抹面,对影响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会同有关人员研究处理。5.11 试块制作混凝土强度的检查,通常是以试块作依据。其试块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5.11.1 试块应在浇筑现场制作,其养护条件应与基础相同。5.11.2 试块要求用铁模制作,不用木模;尺寸为150150150mm。5.11.3 试块制作方法:制作前将试模擦净,并在内表面涂一薄层机油。将混凝土分两次装入试模内,厚度相等,每层插捣方法沿螺旋线由边缘朝向中心,插捣底层时,捣棒应到底部,插捣上层时,应插捣至第一次表面以下。面层插捣完毕后,再用抹刀沿四边模壁插捣数次,以清除混凝土与试模接触的气泡,并可避免蜂窝麻面现象,然后用抹刀刮表面多余的混凝土,将表面抹光,使混凝土稍高于试模。待半小时左右,对试块进行第二次抹面,将试块抹平抹光,保证试块尺寸不超过标准1mm。试块作好后应注意保养,脱模后用红漆标明桩号、浇制日期等,1520天之内送项目部。5.11.4 试块制作数量5.11.4.1 一般直线塔基础同一施工班组每5基或不满5基应取一组;单基或连续浇筑混凝土量超过100m3,亦应取1组。5.11.4.2 转角、耐张、换位、终端及直线转角塔的基础每1基应取一组。5.11.4.3 当原材料变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外制作试块。5.11.4.4 一组试块为3个。5.12 基坑回填塔位基础施工时,应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一般就随挖随做基础,并立即回填土,同时应做好排水工作,保证不积水,基坑回填时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变不大于300mm)而且所有基坑回填均必须预留300mm高的防沉层,防沉层的大小与基坑尺寸相同。对于软弱土质(如水坑、淤泥坑等)的基础,基坑回填时必须换土,并掺适量的碎石回填,分层夯实,不得采用原挖出的软土回填,各基坑的回填要求如下:(1) 土坑:每填入300mm厚必须夯实,夯实过程中不使基础移动或倾斜。土中可掺入1/3的石块,树根杂草必须清除干净。(2) 水坑:首先应排除坑内积水,然后按土坑要求进行回填。(3) 石坑:不得光填入石块,应按石与土的重量比为31的比例均匀回填夯实。(4) 淤泥坑:应排除坑内积水,换较干的土壤填入夯实,不得将稀软的土质填入基坑。基坑回填后,将地脚螺栓的螺帽拆除用铁丝串好,并挂牌保存,防止被盗,同时地脚螺栓丝扣抹好黄油后用塑料或约包扎以防锈蚀。5.13 基础保护帽5.13.1 本工程铁塔的掏挖式基础、直柱大板式基础以及阶梯式基础均要求用C10级混凝土浇筑保护帽。直线塔在组塔校正后就可浇制保护帽,耐张、转角终端塔则要求在架完线并再次拧紧所有螺栓以后才能浇制保护帽。5.13.2 保护帽要求做成排水坡度,做到不开裂、不积水,不得用砖头或块石砌筑塔脚保护帽。5.14 基础浇制应注意的要求事项5.14.1 混凝土浇制前应对铁塔基础洞底的标高、轴线进行检查校正,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排除积水,对浸水较大的施工洞,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和防水措施。5.14.2 必须清除片石和风化石,并将泥土和杂质清除干净。浇制混凝土用水,宜采用饮用水,不允许采用工厂附近有污染的水,含泥砂及有腐蚀性的水。5.14.3 混凝土要做到搅拌均匀、捣固密实,构件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蜂窝狗洞、麻面等。5.14.4 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中不得掺入氯盐或其他附加剂。5.14.5 基础的地脚螺栓及预埋件安装应牢固准确,安装前应除浮锈、泥土及油污等,并在螺纹部分涂上黄油后包扎以防锈蚀,将地脚螺栓的螺帽拆除用铁丝串好,并挂牌保存,防止丢失或被盗。5.14.6 同一个塔脚的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完,不允许留施工缝。5.14.7 铁塔基础浇制后,应对基面予以操平,并检查有关几何尺寸,作好浇制日期等各项施工记录。6、掏挖式基础施工掏挖式基础适用的地质条件为:基坑可开挖成型且无地下水,坚硬及硬塑的一般粘性土地区和无地下水、稍密、密实的砂类地区,掏挖式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20。6.1 基坑开挖6.1.1 基坑应在原材料(钢筋笼、地脚螺栓、水泥、砂、石)到位后才能开挖,当材料到位有困难而工期又很紧迫时,在有防雨水冲刷基坑措施的前提下,允许开挖主柱部分基坑,扩孔部分应现挖现浇。6.1.2 基坑可采取人工开挖或分层爆破,以及人工和爆破相结合的方式开挖,不得采用大开挖、大爆破的方法,以防坑壁周边土壤松动,用人工挖掘时要采取安全措施,特别是扩孔部分,基坑上要有人监护,坑内人员要身系安全带等。6.1.3 掏挖基坑过程中如发现土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坑壁有塌方先兆时应暂停挖掘,并及时报告项目部。6.1.4 基础主柱开挖过程中为防止超挖或偏心,每挖掘0.5m在坑中心吊一垂球检查坑位及主柱直径。6.1.5 基坑开挖将至设计要求埋深时,在基坑底部钉出坑基中心桩,边挖掘边检尺寸,直至基坑周边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为止。基坑底部应预留约50mm暂不挖掘,待清理基坑时再修整。6.1.6 掏挖式基础孔允许差如下:(1) 成孔净孔直径允许偏差为:(2) 钢筋保护层的允许偏差为: (3) 成孔深度允许偏差为: 6.2 混凝土浇制及养护6.2.1 基坑成孔后,要及时通知项目部,经施工、监理双方代表对基坑进行鉴定符合要求后立即安装钢筋笼,浇灌混凝土,以防降雨软化坑壁土质,影响工程质量。钢筋笼制作架立筋(即内箍筋)要求电焊成形,焊接长度不小于50mm,外箍筋两端弯钩。6.2.2 为了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掏挖式基础装好钢筋笼后,浇制混凝土前,要求在钢筋笼与坑壁间按“”字形(详见图6.2.2)放50mm钢管(或硬塑料管)四根,长度伸至坑底,在浇制混凝土过程中,边浇边往上拔钢管,混凝土浇制完钢管全部拔出。图6.2.26.2.3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当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掏挖式基础混凝土应分层捣固,扩孔部分为200mm高振捣一次,主柱部分为300mm高振捣一次,一个基坑的混凝土必须一次连续灌注完成,中间不允许出现施工缝。6.2.4 为防止地面处的基坑土壁被碰撞脱落,应采取垫塑料布的措施,其高度约为0.5m,待浇至主柱后拆除。6.2.5 浇制基础混凝土必须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当浇制面离坑口高度大于2m,浇制人员必须下坑操作振捣器,以保证扩孔部分混凝土的振捣质量。6.2.6 掏挖式基础混凝土在初凝后宜根据室外气温条件浇水养护,或在基面围池灌水养护,气温在5以下时要求采取保温措施。6.3 拆模、复查及培土基础拆模完后,应立即复查基础根开、对角线、基础顶面高差、地脚螺栓间距等尺寸,确认无误后须及时在主柱边培一圈粘土,厚0.1m0.3m,做成中间高,四周低,并要求夯实,以防雨水渗入坑壁。6.4 掏挖式基础施工顺序 工机具、材料准备 钢筋笼绑扎、安放分坑 主柱部分开挖 操平找正 扩孔部分开挖 立模操平找正浇制 养护、拆模、复查7、斜插式基础施工本工程斜插式基础主要用于直线塔,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0级。斜插式基础是将铁塔主角钢,按塔身斜度插入基础底板。基础主柱为正方形,斜度与主角钢相同,主柱、底板及台阶均配有钢筋。基础尺寸准确度要求很高,其施工方法详见“斜插式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8、阶梯式、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本工程阶梯式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统一为C20级。8.1 模板支立、钢筋笼绑扎装模前后要复核基础中心桩是否移动,钢模板支撑固定应平直牢固,须有足够的支撑点,防止台阶和立柱侧面鼓肚、凹陷和基础扭转,采用吊装法固定模板时,其吊梁下面应支垫枕木,以增大承压面积,防止吊梁下沉。钢筋绑扎可在坑外或坑内进行,但务必保持其整体结构,不得倾斜和变形,钢筋间距均匀,主筋间距误差为10mm;箍筋间距误差应控制在30mm。8.2 混凝土浇制浇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配比材料,严格控制水灰比,查看支撑是否牢固,模板有无鼓肚、凹陷等现象,检查主柱是否在台阶中心上,地脚螺栓是否在主柱中心上,否则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地脚螺栓安装完后应用塑料布包扎好其丝扣部分,防止损坏和固浆,而且浇制时施工人员务必用吊线垂的方法控制好地脚螺栓的竖直度。浇制完成后应再次核对地脚螺栓间距和基础根开尺寸。8.3 阶梯式、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顺序: 工机具、材料准备分坑 开挖 基坑操平找正 台阶立模操平找正 钢筋笼绑扎、安放 立柱立模操平找正 浇制 养护、拆模、复查9、接地工程9.1 接地体埋深不小于设计要求埋深,接地沟挖好后,必须经监理及项目部专责人员检查符合标准后,才能进行接地体敷设工作,掩埋时必须保证接地体紧贴接地沟,以免出现接地沟开挖深度够而接地体埋深不够的现象。9.2 本工程引下线入土部分须加涂防腐沥青,敷设前务必仔细检查是否脱锌,施工时不能用锄头等工具敲打,对个别脱锌的应采取防腐处理后才能掩埋。9.3 接地体连接(包括与引下线连接)必须采用双面焊,且搭接长度不得小于6倍圆钢直径,双面施焊,并对焊接处作防腐处理,严禁虚焊和漏焊,接地体在山地应沿地形等高线敷设,两接地体的平行间距不应小于5m。为防雨水冲刷接地体外露,接地沟应避开排水沟,不得顺坡开挖,射线不宜有明显弯曲。9.4 接地沟回填时应清除杂物,沟底平整,回填土应捣碎,并选用无石块不含杂物的土回填夯实。回填后的沟面应预留300mm高的防沉层。9.5 接地工程要认真填写隐蔽工程检查签证记录,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在记录上绘制接地装置现场敷设草图,并用坐标标明其焊点和射线端部相对位置以便开挖检查验收。10、基础边坡、排水沟、排洪沟、护坡、挡土墙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本工程特将基础护坡、挡土墙列为隐蔽工程考虑。对隐蔽工程每道工序,须经监理人员检查确认。基础边坡、排水沟、排洪沟、护坡与挡土墙的相互关系详见图10。图10注:L为基础保护范围,b周边排水沟边至基础中心距离:掏挖式基础为1.52.0m,阶梯式基础为2.02.5m。10.1 基础边坡处理10.1.1 基础下山坡方向的边坡,是以降低基面,加长基础主柱,用增加基础洞深来满足基础边坡稳定范围“A”的要求,使基础置于稳定的地基中。如果边坡稳定范围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采用砌筑挡土墙来解决。10.1.2 基础上山坡方向的边坡,是以削坡或削坡后再用护坡来保持边坡稳定的。在基面平整前,应按图101的方式,按表10.1.11/2、表10.1.12/2的数据进行削坡。并要求在基础浇制或埋设之前清除杆塔附近上山坡方向有可能活动的危岩滚石,以免影响杆塔的安全。表10.1.11/2 岩石边坡坡度允许值岩 石类 别风化程度坡度允许值(高宽比Ha)坡高在8m以内硬 质岩 石微风化10.10中等风化10.20强风化10.35软 质岩 石微风化10.35中等风化10.50强风化10.75表10.1.12/2 土质边坡坡度允许值土 的类 别密实度或缩态坡度允许值(高宽比Ha)坡高在5m以内碎 石 土密 实10.35中 密10.50稍 密10.75粉 土Sr0.511.00粘 性 土坚 硬10.75硬 塑11.00注1:Sr土的饱和度(Sr0.5为稍湿)注2:边坡的坡度允许值:当地质条件良好,土(岩)质比较均匀时,可按表101、表102确定。超出时,边坡允许值由设计、监理、施工三方共同协商解决。10.2 基面排水要求10.2.1 所有铁塔基础,要求整理成靠上山坡方向高,下山坡方向低,约为5的自然排水坡度,以利基面排水。10.2.2 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地基,要求塔基开挖周边排水沟,参见图10.2.2。排水沟应以5坡度,引向老土区排水,不允许向堆积的松土处排水。排水沟的截面尺寸见图10-2。如利用的是自然坡面,可不设基面排水沟。图 10.2.210.2.3 要求基面排水沟用M5级水泥砂浆抹面,砂浆厚度为50mm,每100m排水沟的水泥砂浆用量为3.8m3。10.3 排洪沟的设置与要求10.3.1 凡上山坡方向有较大的雨水流向基面时,都要求挖排洪沟。排洪沟一般距削坡顶部为35m处;如利用的是自然坡面,排水沟距最近基础距离为810m。根据地形,可以挖成“人”字形或“一”字形。排水沟断面尺寸见图10.3.1。图10.3.110.3.2 排洪沟的长度,以保证上部来水流不到基面为度,根据地形而定。10.3.3 排烘沟要求用M5级水泥砂浆抹面,砂浆厚度为50mm,每100m排洪沟的水泥砂浆用量为6.0m3。10.4 基础护坡与挡土墙10.4.1 挡土墙、护坡用料,必须采购正规砂、石场原料;尤其石料,不允许自采山上风化石做料;砂含泥量不许超标;混凝土标号符合设计要求;工艺合理。基础护坡原则上应护在基坡原状土上面,如基坡表层堆积基坑等弃土,对此回填土必须做夯实处理,否则修筑护坡后,由于回填土下沉和雨水浸蚀,护坡必然产生裂缝,对山势较陡地形护坡必然发生坍塌和滑坡。而挡土墙主要起挡土作用,墙基必须坐落在稳固的原状土上,决不能因墙体下压力产生基土下沉塌方。10.4.2 当基础上山坡的削坡值大于表10.1.11/2、表10.1.12/2值时,应砌护坡;当基础边坡稳定范围不够时,则应砌挡土墙。10.4.2.1 护坡高度在6m及以下时,一般可砌一阶护坡;大于6m时,要求砌分阶护坡,上、下阶间要求留1.02.0m宽的平台,详见图10.4.2.1。图10.4.2.110.4.2.2 护坡砌筑应满足下列要求:10.4.2.2.1 护坡用浆砌块石砌筑,厚度一般为500mm,水泥砂浆为M5级,块石为硬质岩、微风化的花岗岩、石灰岩、花岗片麻岩、闵分岩、玄武岩、石英砂岩、石英岩、硅质砾岩均可。10.4.2.2.2 护坡角度一般为4560;要求先拉线,削坡后砌筑;为了确保护坡整体稳定性,护坡必须下脚,块石放在坚硬老土地基上。10.4.2.2.3 护坡要求从下至上每4m2内装导水管一根,导水管可用楠竹制造,直径不得小于60mm,要求竹节应打通。块石间要求用M5级水泥砂浆勾缝。10.4.3 挡土墙要求10.4.3.1 挡土墙内壁至基础中心距离应根据塔型和高度来确定,根据基础施工图中的保护范围“L”值取用。10.4.3.2 挡土墙必须下脚进入坚硬的老土或风化岩石中,一般下脚深度不得小于0.5m0.8m。10.4.3.3 挡土墙要求内墙垂直,外墙斜坡,详见图10.4.3.2,挡土墙数据见表10.4.3.2。图10.4.3.2表10.4.3.2 挡土墙数据表(m)HhAB每1m方量2.00.50.40.81.2m33.00.50.41.22.4m34.00.50.41.64.0m35.00.80.52.16.5m3注:表中数据系以硬塑土壤而定,仅供参考。10.4.3.4 挡土墙用浆砌块石,要求座浆砌筑,中间不允许有孔洞。10.4.3.5 挡土墙要求安装导水管,第一排导水管应为略高于地面,间距为2.0m,排距为1.5m左右,安放导水管处应填以透水性良好的砂石。导水管用打通竹节的楠竹制造,直径不宜小于60mm,长度与挡土墙厚度相等。10.5 生态环境保护10.5.1 土石方开挖的环境保护10.5.1.1 尽量减少塔位的降基量,减少植被的破坏,在水田的杆塔,一般不降低基面,不改变原有水田间的关系。基础坑挖出的土应堆放在规定的位置,回填后多余的土应堆放在凹陷处并夯实。严禁向塔位及接地沟坡下方随意弃土,并不准将弃土堆于农田内。10.5.1.2 为了保护环境和保护基础的稳定,在山坡地带可将弃土装入编织袋有序分层的叠放于基坑坡下侧,避免弃土被雨水冲刷流失。10.5.1.3 修建或拓宽临时运输道路的土石方应填于一侧并夯实,不得任其流失。现场施工临时设置或破坏的土坎、道路、水沟、孔洞等必须按原地形地貌进行填埋、夯实,使其恢复原貌。10.5.1.4 铁塔基础施工完后,要求将基坑开挖的余土全部堆放在塔基土地征购范围内,可以堆放至与基础保护帽顶面平,若铁塔位置四方都很陡,降基与基坑开挖的土石方无法就地堆稳,并易滚落至山下的水田、旱土、水塘、水库及房前屋后时,应在堆土的下方修一道挡土墙,将余土放入挡土墙内,不允许余土流失山下,破坏生态环境。10.5.2 材料堆放的环境保护10.5.2.1 材料堆放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理布置方案,力求占地最少,搬运距离最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小。10.5.2.2 在农田中堆放砂石料时,应使用编织袋或塑料布衬垫,避免砂石散落在农田内,剩余的砂、卵石等须运离现场或运至其他塔号使用。10.5.2.3现场废弃的编织袋、塑料制品、线绳等杂物,不许乱丢,应及时清理回收,做到工完料尽场清。10.5.3 运输及其它环保措施10.5.3.1 在林区的工地小运输,只准拓宽原有人行通道,不许修建新的道路,尽量避免砍伐林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