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指导手册.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6132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保健指导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儿童保健指导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儿童保健指导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4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 导 手 册福 建 省 卫 生 厅二一年九月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手册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卫生保健和教养方法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进行定期、动态、系统的观察和了解,早期发现儿童缺陷与残疾以及其它影响儿童健康的不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并对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减少致残性损伤,降低婴幼儿死亡率,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具体内容:第一部分:儿童各期保健和健康教育第二部分:儿童体格检查第三部分:儿童体格发育评价 第四部分:小儿生长发育监测第五部分:儿童五官和心理保健第六部分:儿童常见病防治第七部分:高危儿专案管理第八部分:儿童保健资料管理第一部分 儿童各期保健和健康教育根据小儿年龄的增长以及解剖生理特点和生活条件的改变,将小儿时期划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1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不满28天;2婴儿期:出生至不满1周岁;3幼儿期:1周岁至不满3周岁;4学龄前期:3周岁至6周岁;5学龄期:6周岁至12周岁;6青春期:女童的青春期为1112岁到1718岁,男童为1315岁到1921岁。儿童保健工作的主要对象是06周岁儿童,重点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一、新生儿期保健(一)新生儿保健的重要性:新生儿初离母体,从子宫内生活转到外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生儿生理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抗感染的能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容易患病,且病情变化快,容易由轻变重,死亡率高。新生儿早期(生后第一周)是由宫内过渡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也是生命的最脆弱期。因此,做好新生儿期保健非常重要。(二)新生儿保健具体内容:1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72小时后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2新生儿听力筛查:出生后72小时左右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3新生儿眼病筛查: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眼病筛查。4抚触:生后即可进行抚触,以增强新生儿的睡眠、食欲、抗病,并促进母婴交流。5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变化,因此,要随着气温的高低,随时调节环境温度和衣被包裹。新生儿居室的温度宜保持在1824C,湿度保持在5060。尤其冬季出生的新生儿更需注意保暖,必要时可用热水袋或取暖器加以保暖。6喂养:坚持纯母乳喂养。正常的新生儿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吸吮母乳和皮肤接触,注意有效吸吮并按需喂奶。确因特殊原因而不能坚持母乳喂养者,可用乳制品代替,但不能用米糊等淀粉类食物喂养。7衣服及尿布的备制:(1)衣服要选用轻软的棉布制作,大小适中,容易穿脱,不妨碍肢体活动。(2)尿布要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棉布制作。8脐部护理:脐带未脱前要避免沾湿或污染脐部,每次洗澡后可用75酒精消毒脐部,再盖以消毒纱布。9保持皮肤清洁:新生儿皮肤防御机能差,皮下毛细血管丰富,若有破损极易发生败血症,因此要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易潮湿糜烂,故应勤洗澡。夏天每日12次,冬天每周12次。为了预防尿布疹的发生,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臀部。10预防感染: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下,为防止感染,应尽量避免亲友探望拥抱,尤其要杜绝与患上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感染的患者接触。11预防接种:健康的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12用药: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解毒与排泄能力都很差,稍有不慎,可导致在体内蓄积,出现中毒等现象。尤其对磺胺类、退热剂、链霉素、氯霉素、维生素K3、K4等药物更应严格控制使用。(三)新生儿访视:1访视时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于生后第2、7、14、28天各访视一次(但至少不少于二次,含满月访),第一次访视应于出院后7天内进行。每次访视后均应作详细记录,并填写母乳喂养访视卡。遇有异常情况,应增加访视次数。2访视内容:一望诊:一望而知的现象有营养状况、反应、表情、肤色、呼吸频率,并判断是否低体重儿或早产儿,要注意居室的空气、室温、卫生条件等情况。二访问:向产妇了解新生儿吃奶、睡眠、大小便等情况。三检查:(1)皮肤:检查皮肤颜色、弹性、有无皮疹、出血点、水肿、硬肿、糜烂、破损。(2)头面部:注意头颅大小,有无血肿、产伤、前囟情况:平坦、饱满或凹陷。眼、耳有无分泌物。有无鼻翼扇动。有无鹅口疮、咽部红肿、舌系带过短。(3)颈部:有无包块、斜颈。(4)胸部:注意胸廓形状。心脏听诊:注意心音强弱、心律有无失常、有无杂音及部位、性质。肺部听诊:注意呼吸音强弱,有无啰音。(5)腹部:注意腹部形状、肝脾大小、脐部有无出血、异常分泌物、异味。(6)四肢:注意其大小,长短及对称性和活动度,有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7)肛门及外生殖器:检查有无肛门、隐睾、尿道下裂、两性畸形等。四宣传: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好处,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宣传新生儿护理方法及科学育儿的知识,宣传预防疾病的常识(贫血、佝偻病,败血症;腹泻、肺炎)。五治疗:在访视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治疗。为了使每次访视有所侧重,新生儿访视又可分为:初访:(生后第2天访视)(1)了解新生儿出生前(宫内)、出生时及出生后的情况,包括胎产次,是否顺产,有无窒息,出生体重、吸吮、大小便、黄疸出现时间及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的情况。(2)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如面色、哭声、精神、体温等。(3)进行全身检查,体检时要按常规顺序进行,特别注意头部有无血肿、鹅口疮、皮肤有无黄染、脐带有无出血感染、四肢、外生殖器及肛门有无异常或其他畸形。(4)喂养指导: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母乳喂养技巧和保持母乳充足的方法。(5)护理指导: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注意皮肤清洁,勤换尿布,保持臀部干燥,脐带未脱落时要防止感染。复访:(生后第7天、第14天)(1)了解新生儿母乳喂养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2)观察脐带脱落及黄疽消退情况。(3)生后14天测量体重,了解生理性体重下降后恢复情况,对尚未恢复到出生体重者应分析其原因,予以指导。(4)按小儿佝偻病防治方案,投服维生素D制剂。满月访(生后28天)(1)测量体重,增长不足500克者应找出原因,及时矫治。(2)进行全身检查,评价其健康状况后结案,转入婴幼儿系统管理。二、婴儿期保健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要大量多种的营养物质,6个月以后母乳中某些营养物质如部分维生素、铁质等随着婴儿生长发育就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从辅助食品中给予补充。因此,及时给婴儿添加辅助食品是婴儿期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婴儿在与成人及环境的接触中,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发育迅速,但由于大脑皮质功能不成熟,毒素或其他不良刺激都易引起抽搐等神经症状。婴儿体内抗体水平十分低下,很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例如支气管肺炎、腹泻等。因此,必须加强婴儿期保健。(一)婴儿保健具体内容:1体检:通过体检了解在喂养和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检出疾病,给予及时纠正和治疗。婴儿每3个月体检1次。在68个月龄时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2预防接种:配合防疫部门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加强对传染病的管理。3宣传婴儿护理及喂养的知识,坚持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对6个月后婴儿应指导家长添加辅食,还要宣传开展体格锻炼的意义和预防疾病的方法。4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使婴儿大脑皮层功能得到恢复,促进生长发育。辅食添加原则:按婴儿消化能力及营养需要逐步添加,量由少到多,质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品种由单一逐步增至多种,循序渐进,味道应清淡。婴儿辅食添加的品种、次数和顺序月龄品种添加量/次次数/日满月浓缩鱼肝油制剂维生素D 400u/次1次/日6米糊(市售米粉)23汤匙2次蛋黄1/41/2个12次水果泥(汁)、菜泥36汤匙12次79稀粥(软饭、面条)馒头片、面包片、饼干半小碗少许2次全蛋(蛋羹)豆腐肉末鱼末肝泥1个12汤匙12汤匙12汤匙12汤匙每天选一至二种,可分几次喂水果泥(汁)碎绿菜叶(加少量油)半个34汤匙12次1012稠粥(软饭、面条)烤馒头片、烤面包片,饼干半1小碗1片23次鸡蛋豆腐肉末鱼末1个 23汤匙23汤匙 23汤匙每天选一至二种分几次喂苹果、香蕉、橘子等碎绿菜叶(加少量油)半1个46汤匙12次(二)在婴儿保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新生儿管理结案工作,转到健康婴儿管理,填写健康卡片,定期体检。如发现高危儿应进行专案管理。2婴儿护理工作(1)注意婴儿卫生,每天用温水洗脸,不要涂化妆品,以免刺激皮肤,眼睛因分泌物将睫毛粘连时,可用浸湿的药棉敷一下,从眼内侧擦到外侧,动作要轻。鼻腔因粘性分泌物结成硬痂影响呼吸,可用药棉蘸些植物油滴入鼻腔,使硬痂软化后用棉笺拨出,天气暖和或室温在2023时,最好每天给婴儿洗澡。(2)衣服要宽大,如果太紧,会影响小儿活动和呼吸,当婴儿会走时不要穿太紧的或硬底的鞋。(3)睡眠: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培养婴儿定时睡眠的良好习惯,如果婴儿的睡眠、喂养、生活很有规律,对他们的健康十分有益。三、幼儿期保健此期的小儿与婴儿有了明显的差别,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学会行走,活动范围大,接触面广,大脑进一步得到发育,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性格和习惯大部分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因此要不失时机地对三岁内幼儿进行早教,使他们的智力从小得到充分的发展。(一)幼儿保健具体内容1早教,所谓早教,指对7岁内儿童的教育,尤其是3岁内小儿,通过感知觉的剌激和训练以促进其智能发展。2体检:幼儿每半年体检1次。在18月龄和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12月龄和24月龄时各查尿常规一次。必要时查乙肝两对半、微量元素等。3计划免疫:配合防疫部门做好计划免疫工作。4宣传:宣传幼儿护理,营养,卫生,防病及安全知识,指导培养卫生习惯、体格锻炼和早期教养。(二)幼儿保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的卫生习惯是在成人的训练和影响下,通过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的。这一时期的小儿模仿性较强,因此成人的卫生习惯和举止应是小儿的榜样,如每天洗脸、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说话和蔼、讲礼貌等。2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促进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在吃、玩、睡方面应按生长发育的规律合理安排。3加强营养和锻炼此时小儿活动量不断增加,机体消耗量较大,应注意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的需要。为增加与阳光、空气的接触,增强小儿体质,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4预防意外事故此期儿童天生好奇好动,活动范围大,缺乏识别危险能力、安全意识和生活经验,无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意外事故发生多,故应加强安全防护。四、学龄前儿童保健此期小儿的特点是体重比幼儿期增长慢,神经精神发育迅速,语言、思维、想象力日渐成熟。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模仿性十分强。由于活动和锻炼增多,感染性疾病减少,免疫性疾病有增多趋势。乳牙开始脱落,恒牙依次萌出,应重视口腔卫生。此期的保健重点是为小儿安排平衡膳食、定期检查视力、牙齿。早期发现弱视和龋齿,及时予以矫治。要加强促进健康的情绪行为发育。同时应积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进行培养、教育,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学龄前儿童每年体检1次。进入托幼机构的3岁以上儿童按集体儿童保健管理规范要求接受定期健康检查。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体检、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眼和口腔卫生保健。第二部分 儿童体格检查一、概述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变化越大。生长是形体的增加,如身长、体重等,发育是机能的演进,包括动作发育,如站立和行走、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育。小儿由于机体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患病,所以必须定期地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二、对象、要求和次数1对象:体检的对象主要是06周岁儿童,以3岁以内的婴幼儿为重点。2要求:(1)儿童保健人员必须有高度责任心,认真检查,力求准确,保证质量。(2)应认真记录有关原始资料。(3)受检者的实足年龄计算以公历为准。出生年、月、日要填写清楚,实足年龄等于检查的年、月、日减去出生年、月、日,如不知公历出生年、月、日时,可在旧历基础上加一个月计算出实足年龄。(4)3岁以下儿童注意检查有无佝偻病。(5)在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12、24月龄时各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测,以便筛查出贫血和泌尿系统疾病的患儿及时矫治。(6)对儿童体格发育要系统观察、定期检查,并注意观察神经行为发育。(7)对高危儿童早期发现及早处理,并指导合理的干预方法。(8)结合体检,指导家长让儿童按时进行预防注射。3次数: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特点而定,按年龄愈小每年检查次数愈多的原则,一般规定:出生28天至少访视2次,出生后42天前后1次(纳入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此后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各检查1次,共8次;36岁儿童每年1次。三、测量用具:1磅秤:1个月至6岁用最大载重量为50kg的杠杆式台秤或标准的电子秤。2身长、身高量具:分别用标准的量床及身高计。四、体检:健康检查一般包括二方面内容:一方面包括几个重要指标的测量,另一方面,进行全身系统的检查。(一)重要指标的测量和检查:1体重:以千克为单位,精确至50克。检查时要求脱去鞋帽和外衣,仅穿单衣裤一套,体重是婴幼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2身长、身高:以厘米为单位,精确至0.1厘米。身长:3岁以下婴幼儿可放在量床上,测量时,助手要固定小儿头部,使其头顶接触头板,面向上,两耳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按住双膝,使两下肢接触并紧贴量床底面,移动推板,使其接触双足底,记录头顶与足底的内距厘米数。(双侧有刻度的量床应注意两侧读数一致。)身高:3岁以上小儿用标准的身高计,测量时儿童要脱去鞋帽,身体直立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两眼平视,枕部、两肩胛角、臀部和足跟同时紧靠立柱。测量者手扶滑板使之轻轻向下滑动,直到与头顶相接触,读取滑板底面立柱上所示数字。(注意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板在同一水平面上。)3头围(一岁内小儿测量);以厘米为单位,精确至0.1厘米。测量法:取坐位或立位。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向后经枕骨粗隆测量头颅一周。如出生时头围小于32厘米,3岁后头围小于45厘米称为头小畸形,头围超过同年龄水平标准较大者,应怀疑有脑积水的可能。4囟门:有前囟门与后囟门之分,以厘米为单位,精确至0.1厘米。前囟位于头顶正中线,由两额骨和两顶骨交接构成,故前囟似“菱形”,应量其对边之距离。前囟大小即ABCD厘米前囟11.5岁闭合后囟位于枕部,是由两顶骨和枕骨交接构成,34个月以内闭合(25初生时已关闭)。前囟对边距离测量5皮下脂肪:以腹部测量法为准。其方法,在锁骨中线平脐处,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厘米并与皮肤表面垂直成90度角,将皮脂层顺势捏起(皮折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然后量其上缘厚度。普遍正常值在1厘米以上。皮下脂肪测量可以作为营养状态的参考指标之一。一般规律,出生至9个月,皮下脂肪增长快,1516个月后逐渐减退,故皮下脂肪的测量对3岁以内小儿更有诊断价值。6牙齿:410个月出牙,乳牙20个,约2岁半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个数:月龄一4(或一6)。6岁左右开始换牙,恒牙32个,约2030岁出齐。(二)全面系统检查:1一般状态:注意观察小儿的营养、发育,精神、神志、表情、步态,体位等,对小儿有一个初步整体概念,作为下一步系统检查根据。(1)营养:看一般情况,同时结合体重,身长和腹部皮下脂肪的厚度而定。营养不良分度如下:轻度营养不良:体重介于中位数1SD至中位数2SD之间。中度营养不良:体重介于中位数2SD至中位数3SD之间。重度营养不良:体重中位数3SD。肥胖症的判定:超过按身高所测标准体重的20以上。轻度肥胖:20中度肥胖:30重度肥胖:50(2)意识状态: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反映,有以下几种状态,如意识清楚、意识模糊、嗜睡、谵妄、昏迷等。并要注意观察小儿动作与行为发育状况,必要时需进行智力测定及其他辅助检查。2皮肤及淋巴结:(1)皮肤:健康小儿的皮肤红润饱满,营养不良及脱水的小儿皮肤松弛无光泽。此外,应注意皮肤颜色、弹性、有无瘀点、紫瘢、皮疹、瘢痕、色素沉着、水肿等,以及毛发分布、指甲状态、皮下脂肪厚度。(2)淋巴结:全身浅淋巴结分布在耳前、耳后、枕部、颈部、腋窝、肘部,腹股沟等处检查时,要注意大小、硬度,有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是否融合,正常小儿的颈部,腹股沟淋巴结常可触及,一般不超过“黄豆”大小。3头面部:(1)颅:注意大小,形态、颅骨缝是否闭合、囟门大小、有无凹陷和隆起、颅骨是否软化。(2)眼:检查眼睑有无浮肿、下垂、结膜有无充血、疱疹、乳头滤泡、癜痕、分泌物、角膜是否透明、眼球运动是否灵活、有无斜视(婴儿在生后三个月内若有轻度斜视,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3)耳:主要看外耳道有无渗出物(性质,颜色、气味)、有无红肿及疖肿、异物等。测试听力是否正常,如听力差,必须注意检查鼓膜(有无穿孔、内陷等)。(4)鼻:注意呼吸是否通畅,鼻腔有无分泌物,要注意有无息肉、鼻中隔偏歪等,大年龄儿童检查鼻旁窦有无压痛。(5)口腔及咽部:检查口腔要注意有无特殊气味、口唇颜色、有无唇裂及疱疹、口腔粘膜有无溃疡、腮腺管口有无红肿及渗出物、出牙数目、有无龋齿、齿龈有无红肿、出血、溢脓,注意舌质、舌苔,舌系带有无溃疡,是否过短。咽部要注意有无疱疹,扁桃体大小,有无渗出物,咽后壁有无脓肿及分泌物等。扁桃体分度:度: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度:扁桃体超过咽腭弓。度:扁桃体超过悬雍垂。4颈部:检查颈部要注意运动状况,有无斜颈,甲状腺有无肿大以及颈部淋巴结情况。5胸部:检查胸部首先看胸廓外形,两侧是否对称,有无鸡胸、漏斗胸、肋串珠、郝氏沟及三凹现象,心前区有无突起。心脏听诊:注意心音强弱,有无心律失常,有无杂音,杂音部位、性质。肺部听诊:注意呼吸音强弱,有无啰音。6腹部:正常儿童的腹部平坦,站立时稍膨出。仰卧时稍凹陷,左右对称。因此检查时要注意腹部大小、形状,腹壁有无静脉曲张、有无压痛、肿块、肝脾肿大及腹水等,新生儿要特别注意脐部有无渗出糜烂。7脊柱与四肢:主要检查形态、运动、关节有无畸形(如下肢膝内翻,膝外翻),运动有无受限,有无杵状指,关节是否有红肿、压痛等。8肛门与外生殖器:肛门检查注意有无脱肛、肛裂等。外生殖器检查要注意睾丸位置(有无隐睾)、包茎、有无畸形或分泌物、阴囊水肿、疝气、鞘膜积液、有无小阴唇粘连等。健康检查记录符号:(1)(/)表示此项未检查。(2)(一)表示正常。(三)实验室检查:在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根据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及血红蛋白的测定来诊断和划分轻、中、重度贫血。第三部分 体格发育评价方法儿童体格发育评价的参考值按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见附表)的男女童年龄别体重的中位数为基础,以六等分评价法进行评价,即:中位数至中位数1SD之间为中上()中位数至中位数1SD之间为中下()中位数1SD至中位数2SD之间为中高()中位数1SD至中位数2SD之间为中低()中位数2SD为高()中位数2SD为低()如果所测得数值恰为某个标准的交界值时,按向上靠的原则进行评价。在六等分评价法的基础上又可继续划分为上,中,下三等分:中高,高为(上)中上,中下为(中)中低,低为(下)第四部分 小儿生长发育监测小儿生长发育监测是由医疗保健单位或家庭对个体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连续性的测量与评价,其目的是观察儿童的生长状况,早期发现生长缓慢者,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生长发育监测的主要对象是3岁以下婴幼儿。一、主要内容(一)定期连续地测量个体儿童的体重。(二)在小儿生长发育图中画小儿的体重曲线。(三)评价小儿体重曲线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四)根据小儿体重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必要时转诊。二、方法:(一)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应对其进行体重的测量。(二)在小儿生长发育图中画小儿的体重曲线。每次测量小儿体重后,在横坐标上该小儿的月龄和纵坐标上该次体重测量值相交的空格上画圆点,连接每次测量体重的圆点就出现了一条该小儿的体重曲线。(三)评价小儿体重曲线的变化趋势。首先比较小儿本次的体重测量数值与前次体重测量数值的差异,了解是否增长,同时还要和标准曲线相比较,如果小儿的体重曲线是在接近中线(均值)的上下限标准曲线之间,并且它的走向始终与标准曲线大致平行的,说明该小儿的体重增长速度和生长趋势都属正常。如果该小儿的体重曲线不与标准线平行,而是变平坦了,说明体重未增长;如果小儿的体重曲线往下倾斜,说明体重下降;若小儿生长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必要时转诊。第五部分 五官保健和心理保健儿童眼保健一、目的普及眼保健知识;早期发现儿童眼部及视力异常;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及早发现治疗弱视;防止眼外伤。加强对用眼卫生教育,改善用眼的不良习惯。二、儿童视觉发育(一)儿童视觉发育的规律:初生:有光感,对光照有皱眉反应。12月:出现保护性瞬目反应。24月:眼能追随目标,头也能随之转动,少数能看自己的手,有时能用手接触物体。45月:能认识母亲。56月:注视时间延长,双眼有协调的协同动作。89月:能稳定注视,可看清5mm直径的圆板。12月:能拔出细棉线,具有躲避外来刺激的能力。18月:喜欢红色及玩具。2岁:可看到天空的飞鸟和飞机,并有兴趣,视力0405。3岁:视力可达0.50.6。4岁:视力可达0.60.8。5岁:视力可达0.81.0。6岁:视力1.0。(二)建立常规的视力检查制度:1定期检查制度:3岁以上(托幼园所可从小班)儿童做起,每半年检查一次。2视力检查(筛查)方法:(1)字母匹配法:正常:任一眼能匹配字母活页本中所有的字母或最小一个字母。低常:任一眼不能匹配字母活页本中标记H3、03或更大的字母。(2)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正常:视力3岁0.50.6、4岁0.60.8、5岁0.81.0、6岁1.0。低常:视力3岁0.5、4岁0.6、5岁0.8、6岁1.0,或双眼视力差异2行者。(三)出现下列异常情况,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14个月以上婴儿,对外界事物无反应,或对光照不瞬目。2视力低常者。3眼位异常:包括单、双眼内、外斜及上斜视等。4经常眯眼、皱眉、歪头看东西,看书时好揉眼,看电视距离近等。三、影响新生儿视觉发育的高危因素(一)近亲结婚。(二)孕妇年龄在35岁以上。(三)电磁、紫外线等辐射。(四)父母亲高度近视的新生儿。(五)孕早期受过病毒感染。(六)先天性梅毒儿。(七)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八)分娩过程使用产钳。(九)体重低于1500克,胎龄32周的早产儿。(十)新生儿核黄疸。(十一)新生儿维生素A缺乏。(十二)患淋菌性阴道炎的孕妇。(十三)其他四、屈光不正分类:远视、近视和散光。(一)远视1临床表现(1)视力不好。(2)视力疲劳。(3)内斜视。(4)弱视。(5)高度远视常伴小角膜、小眼球等先天异常。2治疗远视度数过高、伴内斜视、影响视力、产生视力疲劳症状时应配镜矫正。(二)近视1临床表现(1)视物靠近。(2)远视力不好。(3)高度近视者双眼球突出。(4)易出现外斜视。2治疗(1)高度近视:配镜矫正,治疗并发症。(2)假性近视:纠正不良用眼习惯。(3)真性近视及混合性近视:经散瞳验光确诊后,配凹透镜矫正。3预防(1)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早发现视力异常并给予矫正。(2)提供良好的用眼环境。(3)消除不合理的用眼习惯。(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不偏食。(5)坚持做眼保健操。(6)高度近视应避免剧烈活动。(三)散光1临床表现:视物不清、变形,喜欢眯眼、歪头视物。易出现视力疲劳,还可出现斜视及弱视。2治疗:通过散瞳验光配戴柱镜。五、弱视(一)概念: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远视力经矫正0.8者。(6岁以下的儿童,在诊断弱视时须注意年龄因素)。(二)分度轻度:0.6矫正视力0.8中度:0.2矫正视力0.5重度:矫正视力0.1(三)临床表现:视力不好,视物歪头、眯眼以及拥挤现象等。(四)如何早期发现弱视1在视力发育不同时期给儿童作对照检查。2定期视力检查。(五)治疗1建立光视觉通路。2屈光不正的矫正。3遮盖疗法。4精细操作。5仪器辅助治疗。(六)治愈标准:矫正视力0.9,立体视建立,经过三年随访,视力保持正常。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病因1相关因素:出生体重越低、孕周越短、给氧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2高危因素:(1)出生体重1500g,孕周32周。(2)出生时伴有呼吸异常者。(3)给氧浓度80,给氧持续时间5天。(二)临床表现1一般8周内发病,皆双眼。2出生不久发生白瞳症,浅前房或无前房。3角膜混浊。4虹膜新生血管。5视网膜脱离。6视力低下,不能矫正。7斜视:以外斜视多见,较大龄儿童发生。8近视:多见为高度近视。(三)诊断:1病史;早产儿和低体重儿;2临床表现 病变早期在视网膜的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是本病临床特有体征。分界处增生性病变,视网膜血管走行异常,以及不同程度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晚期改变。(四)筛查标准1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2可适当扩大患有严重疾病早产儿的筛查范围。3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五)预防1光疗:在箱内放置光源。2控制早产儿吸氧时间和浓度。3生后12小时内口服维生素E。4出生早期定期检查眼底。七、常见结膜感染性疾病(一)急性结膜炎1病因:由细菌、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或外伤所致。2临床表现:发病急、多为双眼或先后起病,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水肿,常有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3发病季节和流行特点: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每年春末夏初发病,秋冬逐渐减轻消退,数年后自行消失。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夏秋季节多发,易造成流行。4防治(1)幼儿园应做到一人一巾每日消毒,一旦发现患儿立即隔离。(2)抗生素点眼,禁止包扎患眼。(二)淋菌性结膜炎1病因:为淋球菌所致。新生儿通过母亲产道感染。2临床表现:新生儿一般在出生23天内发病,分泌物增多,出现脓漏期。发病45天达到全盛期。结膜刮片可查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3治疗: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抗生素频繁点眼,全身可静滴青霉素,或根据药物敏感度试验选择药物。4预防(1)隔离病人。(2)及时治疗淋菌性阴道炎的产妇。(三)沙眼1病因: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结角膜炎。2临床表现:常有发痒、异物感、轻度畏光,甚至出现流泪、灼痛和视力减退。3眼部体征:结膜充血、滤泡和乳头增生,并可出现瘢痕,角膜血管翳。4分期(1)期:浸润初期。(2)期:活动期。(3)期:瘢痕前期。(4)期:瘢痕期。5防治(1)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2)建立定期眼检查制度。(四)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1病因: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0型,为一种微小型核糖核酸病毒。2临床表现:大多在24小时内发病,多为双眼。剧烈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睑及结膜红肿、充血,滤泡增生,分泌物为水样,球结膜常有点、片状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3诊断:睑结膜明显充血,有大而多的滤泡,球结膜下出血,角膜合并症等。4防治:局部用药为主,加强对幼儿园各个场所及玩具的消毒;对已发病的患儿,应在家隔离至痊愈,才能入园。儿童听力保健听力障碍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学习和生活,然而在新生儿可筛查的先天性疾病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又恰恰高居首位(13)。按我省的出生人口测算,每年至少有4001200名新生儿有听力障碍。据我国卫生部、中国残联、国家统计局等在2001年进行的全国首次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中显示,中国现有06岁听力残疾儿童15.8万。一、儿童听力发育:小儿的听力评价应以其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状态作为基础,了解和熟悉自出生至各年龄组正常小儿听功能发育和对声刺激的反应能力。日本小儿听力学家及特殊教育学家田中美乡教授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了言语前期婴幼儿听觉发育各个阶段的观察项目(表一)。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应该从孕妇进入产院(科)开始。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组织孕妇学习有关小儿听觉发育和听力检查的资料,了解有关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知识。筛查地点:新生儿出生的医疗机构。初筛对象:出生后72小时左右新生儿。筛查环境:保持相对安静,15平方米左右的单独听力筛查室,检查时新生儿须安静(可在睡眠或者安静进食状态下进行)。如果病房较为安静的(总噪声水平4060dB),建议在床边执行。筛查设备:筛查型耳声发射仪,有条件的单位可配备快速脑干诱发电位仪(AABR)。筛查步骤以及检测程序:(一)孕产妇入院后,产科工作人员应告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做法和意义,并签定家长知情同意书。(二)新生儿出生72小时左右后,筛查人员对其进行听力筛查,并向家长出具报告单。(三)对出生时筛查未通过、有高危因素须定期复查的或因特殊原因未接受筛查的婴儿,筛查人员或产科工作人员应告知家长在出生42天健康体检时到当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复查。表一、正常婴幼儿听觉发育观察项目(部分)月龄项目0月突然声响有惊讶反射(Moro反射);突然声响会紧闭眼睑(眼睑反射);睡觉时突然声响会睁开眼睑(觉醒反射)。1个月声响会伸展手足;睡觉时突然声响会觉醒或哭泣;开眼时突然大的声响会紧闭眼睑;哭泣或活动时,一打招呼就会停止哭泣或活动。3个月睡觉时突然声响会睁开眼睑或动手指,基本无全身的惊讶反射;对录音机、电视机的开关声或广告声等有反应(将脸转向声源);对怒吼声、亲昵声、歌声、音乐声等表现为不安或喜悦或厌恶。5个月将闹钟靠近耳边,听到“滴答”声会转过头去;能分清父母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以及被录制的自己的声音;突然大的声音,会吓得抓紧或紧抱某物或哭出声来。6个月对他说话或唱歌,会一直盯着你看;打招呼,就会有意识地转过头来;对收音机、电视的声音会敏感地转过头来。7个月对隔壁房间的声音和外面动物的叫声会转过头去;对他说话或唱歌,会一直盯着说话人的嘴形,有时自己会发出回答声;对电视广告及节目音乐声的变幻,会迅速将脸转过去;对近处一些突然的吼声或叫声很害怕(或哭出声来)。9个月关心外面的各种声音(车声、雨声、飞机声等),会爬去找声源;别人不作示范就说“过来”、“再见”时,会按说的做;弄响隔壁房间的物品或在远处叫他,会爬过去;给他听音乐或唱歌时,会高兴地舞动手脚;对极细微地声音或细小声音地变化,会迅速转过头去。(四)复查仍未通过的,由复查机构发出转诊通知,将其转到设区市听力诊断机构确诊。并同时通知辖区内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协助督促及时复查、确诊。部分患儿出生时并无听力损失,他们的听力损失是延迟发生的,故我们不能忽略这些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其危险因素有:新生儿持续肺高压、听力损失家族史、早熟、机械通气、体外膜给氧、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脑膜炎、使用耳毒性药物、巨细胞病毒、高胆红素血症)。有以上因素之一者列为监测对象。三、3周岁以下婴幼儿有下列高危因素之一者,列为重点筛查、复查和监测对象,并跟踪随访至3岁:(一)患儿有着听力损伤家族史(包括先天性或迟发性听力障碍);(二)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弓形虫病、梅毒螺旋体感染等;(三)头颅面部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四)患儿体重小于1500克;(五)患高胆红素血症(六)连续使用耳毒性药物5天以上;(七)Apgar评分04分1min或者06分5min;(八)有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九)机械通气5天以上;(十)患细菌性脑膜炎;(十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超过24小时。四、婴幼儿听力筛查的其它方法:在部分没有能力进行耳声发射检查的基层单位,可以选择以下的行为测听进行预估听力,有怀疑的婴幼儿可建议其到新生儿听力筛查定点机构进行进一步确诊。(一)行为观察测听(behavioral observation audiometry,BOA)适用于06月龄的婴幼儿,即观察受试儿与声刺激一致的反射行为反应。此法缺点在于:不能定量,且对较大婴儿由于可产生适应性,而失去兴趣,难于获得准确恒定的反应结果。4个月前小儿听性行为反应无明显变化,仍表现为惊吓反射、听睑反射、和唤醒反应(惊吓反射在生后13个月内逐渐消失),但随月龄增加引起反应所需的刺激强度降低。试验应在安静环境或隔声室进行,可在小儿清醒状态下,此年龄组小儿对声音反应常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一为正反应(positive),如眨眼、微笑、皱眉、或啼哭、觉醒,或各种形式的运动反应;另一为负反应(negative),表现为停止运动或停止正在作的动作,如停止笑、肢体运动、或吸吮动作。BOA测试结果评定时,应注意几方面问题:1测试信号选择复合音较纯音更有效,可采用适当标定的发声玩具,如小鼓、铃、木鱼。2反射性反应可由视觉或触觉引起,测试时应避免视觉或触觉的介入。3测试者应摈除主观偏见,测试者在测试前暂时不应了解病史,以避免误导。4小儿对刺激的反应可能仅出现一次,或仅为轻微的反应,故当能清楚地观察到反应时可认为是听觉反应;相反,如观察不到反应则并不能肯定认为听觉有问题。5为避免反复刺激产生适应,需变换测试信号或方法,以保持反应持久。6当生理或智力发育存在障碍时,常不能观察到相应年龄预期的听觉反应。如听力正常,而智力障碍,则行为表现常只相当于低年(月)龄的反应标准;听力障碍,但智力正常,则可表现为低强度声刺激时反应差,而高强度刺激时反应与正常儿相同。(二)分散注意力声定位试验(distraction):适用于06月龄。小儿4个月时,对言语反应强度由47dB降至21dB左右,且此时期由于肌肉、眼、及运动的协调明显增进,听觉定位反应开始发育建立(主要是水平向定位),可用分散注意力试验测试。试验由两个测试者进行。小儿坐于母亲腿上,测试者面对小儿引逗其注意力,另一测试者在小儿背后,其视线看不到处,于距耳1m处给声响,可用不同发声物体,如玩具声,或以口发出“SS”声作为声信号,先一侧,后另侧,观察小儿有无转头寻找声源的定位反应。(三)声定位反应测试:适用于6月龄至2岁。随小儿月龄增长,声定位能力逐渐发育成熟,6个月时声定位能力已发育很好,8个月时开始有垂直向定位能力,先向下方,后向上方。测试方法仍采用分散注意力试验,方法与上述相同。除测定水平声源外,也可测定垂直向声源。如至8个月时小儿仍不能转头朝向声源,应怀疑听力或智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五、听力障碍的预防:(一)在胎儿期如何防聋?听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应开始,如在产前期,母体一般不要接受预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预防母体患病毒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用药时禁用耳毒性药物。(二)在新生儿期如何防聋?新生儿期耳聋预防应在围产期就开始,在这一时期不仅可发生器质性听觉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且可引起内毛细胞损害。尤其是早产引产时外伤或产期的各种原因缺氧、新生儿黄疸极易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因此,对这些疾病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防治耳聋的重要环节。儿童口腔保健加强口腔保健,防治龋病。龋病、牙周疾病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而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健康的乳牙有利于消化作用、生长发育、恒牙萌出、恒牙列的形成、发音及心理健康。因此,防治龋病及牙周疾病应列为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0)制定了口腔健康标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一、牙齿的生长发育分三期:生长期、钙化期、萌出期。表一、牙齿的生长发育生长期钙化期萌出期乳牙胚胎第八周胚胎4月婴儿11月婴儿6月2岁半3岁恒牙胚胎4月婴儿出生时1216岁6岁1721岁二、龋齿的正确检查方法(一)检查器械:圆头平光口镜、双头探针。(二)检查方法:由口腔医生或经过专门培训的儿保医务人员在自然光线下检查,牙齿出现龋洞或其表面出现一圈黑晕、且能勾住探针、牙质松软即可诊断为龋齿。三、预防方法(一)婴幼儿的口腔保健婴幼儿口腔健康的目标是无龋及保持牙龈健康。三岁以下重点指导、教育儿童培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检查牙齿发育萌出情况,核查出牙个数是否与月龄相符。1婴幼儿牙萌出前后(01岁):进食后给孩子喂温开水或由母亲、保育员用右手食指缠上消毒纱布擦洗婴儿口腔(包括:牙龈、牙齿、舌、颊部和腭部);不要让婴儿含奶瓶睡觉,否则易患“奶瓶龋”,应注意哺乳姿势,1岁以后停止使用奶瓶;56月起应适当添加半固体辅食,一方面满足婴儿生长需要,另一方面培养婴幼儿咀嚼能力,以刺激颜面颌骨的发育,添加辅食应遵循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逐渐增多的原则。213岁儿童:应指导父母教会和帮助儿童刷牙:母子两人可采用膝对膝法或喂奶斜抱式清洁儿童牙齿和按摩牙龈(选用硅橡胶制成的指套式牙刷或软毛小头的尼龙保健牙刷);因儿童吞咽功能尚未完善,需慎用含氟牙膏以防儿童误吞,否则会导致氟中毒如氟斑牙、氟骨症等;同时应及时纠正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吮指、咬唇、吐舌等,以防止形成牙颌畸形。(二)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136岁儿童:应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竖刷法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每个部位重复810次,3分钟次,早晚各一次;牙膏挤“黄豆”至“豌豆”大小。26岁左右儿童:乳牙开始脱落,恒牙开始萌出,儿童可能出现疼痛、牙龈充血、水肿等不舒服症状,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处理;尤其要保护好第一恒磨牙即“六龄齿”(因其承担儿童主要的咀嚼功能)。3积极开展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合理饮食:多吃蔬菜、五谷杂粮等含纤维多的食品及水果、牛奶、鱼、肉、蛋;并教育儿童少吃或不吃零食、甜食(尤其是睡前);78岁前适量补钙,以满足牙齿发育的需要。4适宜开展氟化物的应用,如氟滴、氟奶、局部涂氟:氟保护漆、氟化泡沫等预防措施,一般每半年一次;含氟窝沟封闭:牙完全萌出后即适宜作窝沟封闭,一般是牙萌出后4年之内,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以提高乳牙的抗龋能力。53岁以上主要检查龋齿(每年检查12次),发现龋齿及时治疗;检查有无前牙反牙合(俗称“地包天”:咬颌时,下颌前牙咬在上颌前牙的外面)等牙颌畸形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矫正(最佳年龄是儿童4岁左右),以促进儿童上颌骨正常的发育。四、正确有效地刷牙(一)刷牙的作用和意义1正确地刷牙,可去除口腔菌斑和软垢预防龋病。2牙刷的按摩作用:增进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组织的角化程度有助于增强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防御能力,维护牙龈的健康。3不正确的刷牙(如:拉锯式横刷法):既达不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还可造成牙龈损伤退缩,牙槽骨吸收或牙体楔状缺损。(二)正确的刷牙方法基本原则:简便易掌握,清洁牙齿效果好,不损伤牙体、牙周组织。1旋转刷牙法(ROLL刷牙法):唇(颊)舌面:刷毛置于牙槽粘膜上:刷毛与牙面呈45角,将牙刷由牙龈向冠方转动(上牙:由上往下;下牙:由下往上)牙合面:将刷毛置于牙合面以水平方向前后擦洗。2水平颤动法(Bass刷牙法):唇舌面:刷毛与牙面呈45角,刷毛指向牙龈方向,使刷毛进入龈沟和邻间区,部分刷毛压于龈缘上作前后向短距离水平颤动,牙合面:刷毛紧压牙面,使刷毛端深入裂沟区作短距离的前后向颤动。3刷牙的次数、时间:早、晚各一次,每个部位重复810次(饭后漱口)23分钟次五、体弱儿童易患龋的高危因素及其处理(一)儿童出现多汗、枕秃、乳牙萌出过迟等症状,提示儿童可能有缺钙现象,会导致乳牙牙釉质钙化不良乳牙易患龋,应适量补钙。(二)孕妇尤其怀孕四月起受细菌、病毒等感染,会引起乳牙发育不良乳牙易患龋,孕前、孕期应加强口腔健康保健。(三)婴儿有含奶瓶睡觉的不良习惯乳牙易患龋,纠正不良习惯和每次喂食后应进行口腔清洗。(四)儿童患龋较早、较多、且爱吃零食、口腔卫生不佳提示儿童患龋易感因素较高,应教育儿童加强口腔健康保健,并及时到口腔专科治疗龋牙,认真保护“六龄牙”,有条件的对其进行窝沟封闭。儿童心理保健儿童心理保健与生理保健是儿童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保护和促进儿童健康服务的。其目标是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促进心身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以及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良好适应,发展健全人格,设法改善社会环境及人际关系,及时矫正不良的心理行为,以预防和控制心理疾病的发生。保健对象主要是七岁以下儿童,以婴幼儿为主,重点是有高危因素的婴儿。一、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心理发育的基础,心理行为发育通过运动、语言、认知、社会生活和交往、情感、气质等表现出来。其发育分阶段、渐进而有序,每一阶段既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又是后一阶段的前提和基础,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既相对恒定,又是可变过程。其间存在个体差异。(一)儿童心理发育过程(见表一)表一 世界卫生组织0-10岁儿童心理发育评价标准参考 标准范围年龄心 理 发 育初生俯卧抬头,对声音有反应。1月俯卧抬头45,能注意父母面部。2月俯卧抬头90,笑出声、尖声叫、应答性发声。3月俯卧抬头,两臂撑起,抱坐时头稳定,视物能跟随180,能手握手。4月能翻身,握住摇荡鼓。5月拉坐,头不下垂。6月坐不需支持,听声转头,自喂饼干,握住玩具不被拿走,怕羞,认识陌生人,方木能递交。8月扶东西站,会爬,无意识叫爸爸、妈妈,伊呀学语,躲猫猫,听得懂自己的名字,会摇手表示再见。10月能自己坐,扶栏行走, 自己熟练协调地爬,理解一些简单的命令,如“到这儿来”,自己哼小调,说一个字。12月独立行走,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杯喝水,能辨别家人的称谓和家庭环境中熟悉的物体。15月走得稳,能说三个字短句,模仿做家务,能叠两块积木,能体验与成人一起玩的愉快心情。18月能走梯,理解并指出身体部分,能脱外套, 自己能吃饭,能识一种颜色。21月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故事,会用语言表示大小便。2岁两脚并跳,穿不系带的鞋,区别大小,能识2种颜色,能识简单形状。2.5岁独脚立,说出姓名,洗手会擦干,能叠八块积木,常提出“为什么”,试与同伴交谈,相互模仿言行。3岁能从高处往下跳,能双脚交替上楼,会扣扣,会折纸,会涂浆糊粘贴,懂饥、累、冷,会用筷,能一页页翻书。3.5岁知道颜色,不再缠住妈妈,开始有想象力,自言自语。4岁能独立穿衣,模仿性强。4.5岁能说简单反义词,爱做游戏。5岁解释简单词义,识别物件原料。5.5岁开始抽象逻辑思维, 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有明显表现。6岁想象力丰富,情绪开始稳定。7岁感知:有目的、有意识的知觉和观察能力、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不断发展。8岁注意力: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一定的自制能力。9岁记忆力:无意机械,具体形象有意理解,抽象逻辑记忆。10岁思维:具体形象抽象逻辑思维。(二)儿童心理发育关键期(见表二)表二 儿童心理发育关键期年龄(岁)关键期名称23450445655.505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形象视觉图像视觉词汇数的概念智能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不是平衡进行,在某一年龄段学习某方面的知识、行为、技能比较容易,这一时期称为关键期或最佳期。在关键期内实施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以使儿童潜能充分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错过关键期,其能力达不到最好水平或完全丧失。(三)影响神经心理发育因素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受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三个环节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和教育三大因素。遗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出生后在遗传物质已决定的基础上,后天教育占主导地位。影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高危因素:1遗传家族史:家族中智力低下、精神疾病等病史;2母亲异常妊娠史:怀孕期间接触X射线、TORCH病毒感染、中度以上贫血、妊高症,糖尿病等;3胎儿异常史: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宫内窘迫等;4新生儿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产伤、颅内出血、核黄疸、惊厥等;5疾病史: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酸尿症、颅脑外伤、昏迷、聋盲等特殊感官缺陷等等。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检查方法(一)智能发育检查方法106岁采用“儿心04岁小儿精神发育检查表”;247岁先采用“学龄前儿童50项智能筛查量表”初步筛查,异常者采用“韦氏学龄前及初小儿童智力量表(WPPSl)” 进一步确诊;3616岁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lSC-CR或C-WISC)”;(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检查表”或“社会适应能力检查表”。三、儿童心理保健措施儿童心理保健措施是在三级预防的水平上进行的。初级预防也称基础预防,是保证健康的促进性措施,消除一切可能的致病因素。二级预防是防病于未发之前,及早发现偏离或异常,早期诊断治疗。三级预防是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