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诗总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2483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古诗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古诗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古诗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春 望 , 。 , 。 , 。 , 。1.诗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句子是 , 。2.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3.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4. 春望抒发了诗人 , 的痛苦心情。5、“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 , 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6.“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 , 。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7、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 , 的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 ;“抵万金”言 。8、“搔”通过 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 之情。 9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 ,写到 。 10.重点字词理解国古义: ,诗中指 。今义: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 。抵(): 。浑(hn): 。胜: 。11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 。 , 。 , 。 , 。1本诗选自_,作者_是_代大诗人,字_,晚年又叫_。2钱塘湖春行以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第_句和第_句是颔联,_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5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几处早莺争暖树( ) 最爱湖东行不足( )6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2分)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9、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10.全诗以“ ”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三,杜牧泊秦淮 , 。 , 。1.“烟笼寒水月笼沙”首句写景。笼,即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将轻烟, , 寒水、 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 , 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说说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3.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 4、“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5.“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6、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7重点字词理解:泊:b动词, 。p名词, 。笼: 。犹: , 。商女: 。后庭花:歌曲 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终日沉溺于声色,不务国事,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人以此曲为 。 四,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 , 。 1. 陆游: 诗人,号 。从他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可以看出,他一生最大抱负就是 。2,诗的前两句写自己虽 , , 但仍不自悲自伤,期待着江山一统。后两句诗写 ,表达自己为 、 而献身的强烈愿望,抒发了炽热的 。 3. 理解“风吹雨”在文中的作用。 4.理解重点字词作: ; 大作: ,指 。僵卧:躺着不动。描绘出 , , 的诗人形象。哀: 。自: 。尚思: 。阑: ;夜阑: 。 五, 过零丁洋 文天祥 , 。 , 。 , 。 , 。1. 文天祥(公元12361283),男, ,汉族,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人,(今江西吉安)。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过零丁洋选自 。这首诗是宋帝赵禹祥兴二年(1279),文天祥在五坡岭(在广东省海丰县北)兵败被俘后囚禁时写的。2.过零丁洋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 , 。 “惶恐”“零丁”用于双关,有两层含义,一指 ,二是 和 。诗句的意是: , 。3. 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采用 的方式 ,表明诗人 的决心,崇高的 和 的爱国情怀。4. 过零丁洋诗中借用 的修辞手法,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诗是: , 。特点是:以形象的比喻描写 。诗句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 。这两句连用,暗示 。5.这首七律诗的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有关的哪两件大事? (1) (2) 6.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举二例说明:答:(1)人物 事迹 (2)人物 事迹 7.“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汗青:指。(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 丹心: 。干戈:泛指 。 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 , 。 , 。 , 。 1. 本诗出自 作者是_(朝代)的_(诗人) ,他和 , , 并称为“初唐四杰”。 2. 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 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 的人生态度、 的志趣和的 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3.此诗是一首 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 ,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 之情,体现出作者 。4“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 ,上任路途的 。“ ”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 联系起来。5、颈联蕴含了 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 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一句成为 的不朽名句。6.词语积累:之: 城阙(qu):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 。这里指唐朝都城 。 辅:以为辅佐,这里是 的意思。 津: 。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 。 宦(hun)游: 。 海内: ,即全国各地。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 。 比邻:并邻, 。无为: 。歧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沾巾:意思是 。 七,己亥杂诗 , 。 , 。 1.己亥杂诗选自 ,共350首。作者 ,号定庵, 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2. 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答:这里的“离愁”不仅是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 之情,更是离别京城,离别 ,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3. 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4.作者拿 自况,表达了 5.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6.本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是: , 。这一句,运用 ,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 ;为培育人才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 的情怀。后人也常用此来比喻 。7. 古诗中写花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二句你积累的有关“花”的诗句来(1) , 。 (2) , 。8. “吟鞭”指 。落红: 。 八,望岳 , 。 , 。 , 。 , 。1、本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 ,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 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 、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 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齐鲁青未了”以距离之远衬托 。4、“钟”在这里是“ ”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望中泰山的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的“ , ”和孔子“ , 。”有异曲同工之妙。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答: 9.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10.填出下列相应的山名:东岳( ) 南岳( ) 西岳( )北岳( ) 中岳( )1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岱宗 齐鲁 造化 阴阳 荡胸 会当 夫 青 钟 入 眦 凌 览 曾12、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1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14、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 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九,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 。 , 。1. 词语积累:千寻: 缘 : 眼: 最高层: 2. 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 ,指 现在一般用来比喻 。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实则指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揭示了 的人生哲理。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5.这是一首哲理诗,其表达特点是 。第一二句作者用 突出塔之高,暗写自己 之高,为下文 。6.本诗选自 ,作者 ,字 ,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 。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 ”之一。推行新法失败后罢官隐居,病死于江宁钟山,赠太傅,谥号“文”,又称 。被列宁誉为“ ”。7.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王之涣的诗句“ , ”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与苏轼诗“ , ”也是一脉相承,王安石是从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十,雁门太守行 李贺 , 。 , 。 , 。 , 。1.词语积累:摧: 。甲光: 。甲,指 。金鳞开: 。金: 。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 。临: 。霜重鼓寒: 。声不起: 。玉龙: 君: 。2.本诗选自 ,作者 (790816), 著名诗人,史称为“ ”,汉族,河南福昌人。字 ,与 , 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 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3. 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 和比喻,渲染 一个“压”字,把敌军 , ,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第二句写 ,借日光显示 。 颔联从听觉和 两方面渲染 。 颈联写 的场面。 尾联引用写出将士 。4.后四句写唐军将士 , 。“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 , ”;“临易水”既表明 ,又暗示 。接着描写 :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5.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 ,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 ,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在 ,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首诗有鲜明的色彩,如 、 和 ,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 、 、 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6.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战国时 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他慷慨而歌:“ , !” 十一,别云间夏完淳 , 。 , 。 , 。 , 。1.词语积累:【羁旅】 【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 的代称。此处指 。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这里指 。【泉路】 。泉, ,人死后埋葬的地穴。【毅魄】 ,即英魂。2.作者 ,原名复,字 ,明末少年 ,著名诗人,有 之称。死时仅 岁3.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 ,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 的决心,一方面又对 ,流露出 。这是一首 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 ,以及 。4.“ ,灵旗空际看”两句,化用了 (诗人) 里的诗句“ , ”,表达了不屈的意志与信念。5.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诗作首联叙事,叙述自己三年 的飘零生涯。其中“ ”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 。 颔联抒写诗人 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 ”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抒发 , 之深情。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 。(1)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2)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3)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4) 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所以,诗人内心自然涌起 。 尾联抒发 。“ ”的诗人坦然作出“ ”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 。诗作以落地有声的 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 ,和 ,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 的不朽丰碑。 【答案一】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3“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4.触景伤怀、忧国思家 5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 6.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7,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 战祸之长, 家书难得 8。细节描写 忧国思家.9望,国都,草木,花鸟 10.国都 长安 国家 ; 战乱; 相当于; 简直; 能承受 【答案二】:1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2诗人行踪早春喜悦 三四颈对偶 3D 4C 5向阳的树 不够 6.D 8.C 10.行 孤山寺 白沙堤 早春 “行不足”。 【答案三】1.淡月、细沙 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4、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像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承上启下的枢钮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6.D 7.停船靠岸; 湖泊 ; 笼罩 还,仍然 ; 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玉树后庭花 亡国之音答案四 1, 南宋爱国 放翁 收复失地 2。年老体衰,闲居僻野 梦中报国杀敌 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爱国情怀 3.通过“风吹雨”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又巧妙。“风吹雨”照应了诗题,同时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上的马蹄声很相似,引出了下一句。 4.兴起; 大起,风雨来势凶猛; 年老,体弱,多病; “为而感到悲哀”; 自己的处境; 还想着; 尽、晚; 夜深【答案五】1.南宋时期爱国诗人 文山先生全集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地名, 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追忆过去,表示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感慨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 以死明志 民族气节 为国献身 4.比喻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5.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 6,人物有 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事例: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儒家经典 史册 赤诚的心 兵器【答案六】1.王子安集 唐朝,王勃 ;骆宾王 卢照邻 杨炯 2.悲苦缠绵 积极乐观 高远 旷达 3。送别 惜别之情 留恋慰勉 高远的志趣. 4.卑湿荒远 艰险 望 蜀川 5.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 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 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 6.到 往 ; 京都, 长安; 拱卫; 渡口; 蜀川; 出外做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