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岳麓版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复习.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1742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岳麓版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岳麓版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岳麓版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1、 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 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 :出现公共权力二、 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 内服外服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实权,控制有限2、 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三、 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1、 分封制(封邦建国):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封国,以拱王室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分封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2)影响: 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2、 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体系大宗、小宗相对理解:嫡长子,大宗,小宗及其之间的关系 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 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3、 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4、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形成了 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概念解读: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全国军,政,财归属中央,地方完全有中央管理,控制。一、背景: 秦朝的统一 (前221年)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1、条件:(1)客观条件:秦的统一和强盛(2)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发展(3)政治上:维护利益,巩固统一的需要(4)思想上:韩非子的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思想,为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奠定了理论基础(5)实践上:商鞅变法,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2、 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表现: 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3、内容:(1)建立皇帝制度:皇帝称号的由来,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政;监察百官;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3)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皇帝任命郡县官员。郡县乡里)(4)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 选拔资格:财产,文书,法律,年龄 考核:专员考核、官员自报 “殿”罚 “最”赏(5)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3、 影响: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对2000多年中国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创新: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持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1 行政制度 中央:(皇权与相权的斗争)1. 秦:三公九卿制2. 西汉:中外朝制 中朝(亲信人员)决策;外朝(三公九卿)执行3. 东汉:尚书台4. 魏晋南北朝:三省雏形5. 隋唐:三省六部制:(1)运行机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6. 宋:分相权: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度支、盐铁、户部财政7. 元:一省制,即中书省,宰相权势过重地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 秦:郡县制2. 西汉 (1)、王国问题出现:西汉初年,郡国并行 (2)、解决:A 汉景帝:削藩、平叛、废权 B 汉武帝:设中朝、置刺史、行推恩令 (3)、影响巩固大一统,促进经济发展,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3.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后周改革陈桥兵变北宋建立(2)、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 A收精兵:禁军由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 B削实权:削弱宰相、节度使、州郡和官,下设通判向朝廷直接奏报。 C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3) 、影响:A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B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C中央与地方分权斗争处于绝对上风 D皇权与相权矛盾变的突出起来2 选官制度1. 西周:世卿世禄2. 春秋战国到汉初:军功爵制3. 西汉:察举制,征辟制4. 东汉末、魏晋:九品中正制5. 隋唐:科举制 含义: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发展:隋朝创立,唐朝发展 特点:自主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 作用:1.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参政的机会 2. 用人权收归中央 3 完善官僚体系,提高官员素质 4 形成读书风气,推动教育发展 5 促进文学的繁荣发展 6 为现代文官考试制度提供经验基础6. 明清:八股取士(科举制)3 监察和谏议制度1 秦:御史大夫百官2. 西汉:御史府 御史大夫百官 刺史郡县长官3. 隋唐:门下省宰相等官员和皇帝4. 宋:谏院、通判郡县长官5. 明清:中央:监察御史分道监察地方 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业务 地方:按察使司地方监察、司法 作用:虽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的腐败和低效。但在整顿吏治、打击割据,维护中央集权,防止政策失败方面起了一定作用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1、 明朝:(一)丞相制度的废除1、 原因:明朝初期,沿袭元制,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训,控制相权,加强皇权。2、 概况: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亲自掌管六部。3、 影响:1600年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发展到新高度。(二)内阁的演变1、 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因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而设。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助章奏,不参与决策。2、 设立内阁:明成祖正式设立。“票拟”、“批红”二、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清朝建立, 承袭明制,设立内阁。军国大事,由满州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2、概况: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职权不断扩大,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交往,日夜轮流值班,只能跪受笔录。3、 影响:A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 B完全听命皇帝,大事一人裁决C皇权高度发展,成为重要标志。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实质:皇权与相权的争夺 总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遭到压制。1.逐步发展完善 2.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3.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 爱琴文明1、克里特文明:(前2000-前1700年)标志产生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象形文字。2、迈锡尼文明:(前1400年前12世纪)特点新的君主国兴起出现王宫,陵墓和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二、 黑暗时代: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此后300年,希腊陷入“黑暗时代”三、 古希腊城邦制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1、城邦:一种国家形态,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2、殖民扩张:A 根本原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少人多。 B 条件:多良港,多岛屿,航海业发达海军强大 C 影响:解决土地问题,缓解人口压力,促进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的基础。3、 城邦政体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A 公民界定: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成员。妇女、奴隶、外邦公民没有公民权。 B 政体类型: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民主制、贵族制划分标准:根据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4、 影响:城邦公民享受充分政治权力,雅典民主制提供宝贵经验5、 古希腊城邦政体的实质: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民主政体的发源地)一、民主里程1、 民主初兴-贵族制:前8前6世纪,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由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走向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2、 走上正轨: 前594年,执政官梭伦改革3、 确立民主:前509年平民克里斯提尼改革4、 全面繁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二、 雅典民主政治-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A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决国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学说家辈出。B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准备提案、主持大会、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权力机构。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C 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审核任职资格,避行贿舞弊三、 意义和局限1、 积极:A为人类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B多数人参与,决定更民主2、 消极:A非公民无民主权利 B妇女没有政治权利,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C伟大文明的催化剂,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四、实质: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 从共和国到帝国1、 君主制:建城之初,蕞尔小国,行君主制。2、 贵族共和制 A执政官:共有两名,任期一年,权力相等,选举产生 B元老院:决策机构,贵族组成,政事共商,少数从多数 C公民大会:平民参加,选举公职人员通过元老院议案。 D保民官:平民斗争的结果3、 帝制(1)原因:积极对外扩张,成为地中海霸主,共和原则被废弃,逐渐走向帝制(2)概况:A 屋大维前27年,采用元首制。实质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罗马进入200年稳定时期,史称“罗马和平”。 B 戴克里先实行公开君主制。二、罗马法的雏形十二铜表法1、 编著:前452-前451年,在保民官提议下,编订十个法表,为贵族利益服务,前450年,增编两个法表而成。2、 内容:基本是未成文的习惯法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3、 影响:A虽未给平民带来太多的好处,但是平民的胜利。 B贵族不能象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 C罗马法的渊源,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三、 查士丁尼法典1、 形成:前3世纪后,帝国统治者整理、汇编各种法律,最终形成罗马法体系,代表为查士丁尼法典。2、 组成:法典,法学总论、学说汇纂、新敕,总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3、 影响: A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B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四、罗马法的影响1、古罗马:有利于巩固统治,为统治者提供法律依据,维护奴隶制,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秩序2、对后世: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对欧洲大陆和英国的法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重视法制建设的观念及权利平等的思想实质:罗马法是保障和维护罗马奴隶主的地位和统治的工具地位: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体系朝代中央地方特点夏商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1)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代,西汉得到巩固,完善于隋唐、北宋时加强,元朝有了新的发展,明清时发展到顶峰(2)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两对矛盾不断斗争。结果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对地方控制日益严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专制皇权高度集中西周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分封制秦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西汉三公九卿制、建立中朝、察举、征辟制郡国并行制、后期实行刺史制度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中后期大设藩镇宋中书门下、宰相、枢密院、三司、谏院文臣做知州,设通判元中书省行省制度明裁撤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废行省、设三司清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军机处设行省及办事大臣等辖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