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9018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杭州市翠苑第一小学翠苑校区 沈红梅一、课题缘由、理论基础当前,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小学德育课程培养方向、课程结构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和教育精神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广泛关注,由此而生的“对话教学”也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教育领域的上空熠熠闪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我们不难看到老师把握着话语权,学生主要任务是听老师讲课, 单向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师生之间相互交往还是不平等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心理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 失去互动、对话交流, 独立自主的培养往往得不到重视。师生“平等对话”存在着困难,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一)应试功利目的的阻碍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行为往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是“世俗社会中的教会”,但是今天的教育自身被深深地功利化了。目前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教的目的是追求最高的升学率。而一些学生受教育就是为了考上理想的学校,然后找份理想的工作。这种应试功利目的淡化了学习活动间师生平等对话的兴趣与冲动。(二)技术与意识形态的钳制技术与意识形态相互结合,共同支配着我们的社会。但科技与意识形态共同形成的以科技理性为主要特征,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降低了人自身的感受力;阻隔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直接接触。从而使师生对话,只局限在技术框架和意识形态框架之内。(三)传统教育理念与文化伦理背景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教师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仍随处可见。这除了受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观念、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思想以及科技理性至上主义的直接影响外,还有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和文化伦理背景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造成学生被动、服从的权威型师生关系的出现,从而使师生关系异化为“工具”或“手段”的关系,成为人性失落的师生关系生长的土壤。(四)学校教育自身的困境这明显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班级教学阻碍师生对话。受现代生产方式的影响,目前学校教育普遍采用班级教学,一位教师常常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客观上导致教师不能关注每个学生并与之建立深人联系。第二,过分的注重科学教育、知识传授阻碍师生对话。受功利化教育影响,学校教育追求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精确性,导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由此,师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人云亦云。(五)“对话”的内在复杂性对话是精神性的,指向人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由此也就决定了其内在的复杂性。师生平等对话,要求师生与功利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要求师生有真诚的心和平等的态度,要求师生有独立存在的自我。精神的复杂性和对话的条件性,说明了对话的内在困难。 综观这几大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困难的现状,我们必须直面问题,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为驱动,以我校小学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努力探索品德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有效对话的有效策略,凸现品德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让师生都能在这个学科的教与学中轻松愉悦地体验着真、善、美的课程生活。二、对话教学构建的相关理论基础(一)相关哲学理论:哲学解释学理论西方解释学的研究以狄尔泰和海德格尔为代表,使解释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方法论到本体论的过程。伽达默尔以真理与方法确立了以理解为核心的哲学解释学的独立地位。狄尔泰认为“自然需要说明,而人则需要理解”。在他看来,自然世界与精神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研究必须理解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海德格尔把“ 理解”作为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并视为理解者与文本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这样就超越了传统认识论中精神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把解释学转向本体论。在此基础上,伽达默尔又认为理解具有历史性,理解是“视界融合”的过程,是一个理解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人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在人类呼唤价值回归,渴望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时代,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沟通、理解显得尤为重要。(二)相关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提取的过程,而是新旧知识经验间的相互作用、学习者内部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基于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解释,提出自己的假设,进行同化或顺应,建构知识成为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简单地从外部对他们实施知识填灌,而应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的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主动去建构、生成知识。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对话关系,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三)相关教育理论:教学交往理论叶澜教授曾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她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交往理论不仅把交往作为与“活动”并列的手段,更强调它对人的发展价值。交往特征表现为:第一、交往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 我”与“ 你”的平等关系;第二、受教育者置身于教育情景中,他是为了内在成长的需要和自身的发展而学习;第三、交往的目的不在于我有“知”,而在于我用“智”引导你获得知识意义,其过程就是诉诸对话,对话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对话所实现的不是去复述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四)相关课程理论: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主义课程学家布洛克批判了现代课程的线性、预定性、控制性本质,认为课程的功能在于带领学生离开机械的、单调的、预先设定的、清晰可见的路线,而进入“ 迷途”,转向自己身份的创造。威廉多尔运用后现代主义观点,提出新的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以及严肃性,以取代传统的课程理论。在后现代框架之中的课程不是包裹;它是一种过程对话和转变的过程,以局部情境中特定的相互或交互作用为基础。”对话本身所包含的包容性、开放性、丰富性就体现了后现代所强调的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等。课程这样一个开放的系统是通过对话来保持其鲜活生命力的,也是通过对话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和转变的。三、研究综述关于对话教学意义和理论阐述已经有不少了,如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程亮、刘耀明和浦东教育学院杨海燕合作编著的对话教学。作为20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戴维伯姆,在其著作论对话中详尽阐述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关于对话的思想等等,这些都为我们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此外。我校在品德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已有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在许宏、朱庆芳、张君等许多位领导的引领下,本校在品德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科研工作上在区内也是小有影响。我们的老师们在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的,这些,都将成为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和可贵的资源。四、研究目标及思路(一) 研究目标以我校小学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努力探索品德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有效对话的有效策略,凸现品德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让师生都能在这个学科的教与学中轻松愉悦地体验着真、善、美的课程生活。(二)研究思路根据以往的课题研究经验,我们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结合,做到边教学、边评价、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并请专家指正的方法,落实研究的每一步。利用区内外的教研活动以及学校校本课程培训的时间,集中学习加上不间断学习品德学科新课程标准及相关教育理论、信息、文字资料,不断提升老师的教育理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资料以后,我们将定期围绕一定的研讨主题,以开展教研活动、专题论坛等形式,检验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同时巩固研究的成果。在策略运用的同时注重工作反思,对有价值的、普遍出现的问题,我们要进行集中的案例研究,最后进行汇总,并提出相关的对策,调整、优化研究过程。我们还将定期请教研员等专家进行具体指导,和老师们共同研究出现的新问题,使得研究获得更高层面的提高。对实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践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再查找有关资料,集体交流寻找相关对策。对新的对策用再实践的方法检验可行性,获得课题研究的升华。五、研究内容(一)研究品德课堂教学指向上的变革对话教学是种以人为本的教学,它从人性出发,沿着人性的道路,走向人性,从根本上解构了传统的教学。(二) 研究品德课堂教学伦理上的变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的性质自然也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话教学要求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才可能向对方敞开心扉、彼此接受,元拘无束地互动交流。行动变革的关键在观念的转型。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才是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师生关系,才是对话教学所需要的。(三) 研究品德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变革对话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因此要变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器知识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对话教学是师生交往的、互动的、合作的教学。充满着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四) 研究品德课堂教学态度上的变革对话教学是新时代的产物,符合新时期教学全新的特点,同时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实施。应当明确。对话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它的作用不但不会被取消,而且还应当体现得更出色。同时在对话教学中,要让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此外,在对话教学中,教材的中心作用被打破了,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生动的教学过程必将随之呈现。(五)研究如何处理好品德课堂对话教学中的几对关系:1.消解教师权威中心地位,处理好对话中师生间的关系2准确定位对话目标,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3直面对话中的冲突,处理好倾听与倾诉的关系4关注对话过程与结果,处理好行动和反思的关系5创设良好对话环境,处理好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六、研究的操作措施及方法(一)研究方法调查法:采用向老师、学生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式,分析、改进研究工作。观察法:确定观察对象,制定观察目标,观察学生实际,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文献研究法 :主要在起始阶段,运用这一方法搜集国内外有关科学探究中观察活动开展的相关资料,为课题寻找生长点和支撑点,为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行动研究法:在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学生采用观察、发现、调查、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在行动研究中针对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案例研究法:主要在课题研究中期,从案例中提炼出个性化的经验。(三)实施策略(1)在课题研究中,争取上级教研室及一些专家专家的指导;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使本课题的研究得以时间、经费、理论上的保证。(2)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整合,争取与其它学科的合作,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其他学科的培养方法,学习吸取他们的先进经验;(3)课题做小,研究求深,注重研究过程,讲求速度和效率;(4)加强与课题组人员的合作,在各自研究的重点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合作的精神共同搞好本课题的研究。(5)课题组人员应树立起学习的意识,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并通过听课、说课、上课等方法,不断地学习总结,提高教学水平。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要求每位课题组人员每学期必须上一堂与课题有关的示范课,写一篇与课题有关的教学论文,每月一篇课题阶段性反思或小结。(6)以行动研究法和实验法为主,并以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法等辅之。(7)设立激励机制。七、研究进程及人员分工(一) 准备阶段(2007.22007.4)1、宣传、学习发动阶段。建立研究的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确定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2、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等理论资料,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熟悉新课程教材,提高老师对本课题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二) 实施阶段(2007.42007.12)主要研究品德教学中实现师生有效对话的一般策略,开展自主合作的科学探究。建立活动制度。每月一次课题组学校活动,做到:“学习,交流,检测,研讨”。期间聘请有关专家做针对性的研究。定期做阶段性小结。(三)总结阶段(2008.12008.3)1、收集、整理、归纳资料。2、教学设计、反思性案例汇集成册。3、撰写结题报告等。(四)人员分工课题组组长:沈红梅:课题主要负责:制定计划;指导计划实施;具体负责总课题研究 ;收集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小高)课题组主要成员: 朱庆芳 提供课题理论和实践指导 副校长(小中高)张君 理论指导和实践评价 教导处副主任 学科带头人(小 高)李艳 品德教师 年级组长(小 高) 袁国凤 品德教师 年级组长(小 高)黄玲美 品德教师 综合实践组长(小 高) 八、成果形式(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2)示范课汇报,请专家、同行点评。(3)有关对教师、家长、学生的调查情况分析。(4)编写案例集。九、研究课题的条件分析我校品德老师积极参加有关培训活动,领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为开展本课题作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我校品德省市级课题“学习型家庭的创建”“节日文化和小学升道德形成的研究”等相应的已经取得研究成效和积极开展研究。另外,沈红梅的相关论文在区学科论文比赛中获奖,在这个课题研究上,已经有着初步的、独特的思考。在实际的品德课教学中,老师花费了很多精力,为本课题的实施积累了不少案例。教研组工作中,针对新课程展开探讨,积累不少实践经验。十、参考文献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诊断 吴永军 王一军 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版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小学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教学案例专题专题研究邬冬星 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版道德学习论 王健敏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