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定义有两个条件:(1)式子中必须含有未知数。未知数用字母表示,一般为x、y。(2)式子必须是等式。2、等式中不一定含有未知数,而方程中必须含有未知数。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4、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验证法。5、方程的解是指方程中未知数的取值。这个值是通过方程求出来的,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6、在检验时,把被检验的数低入到方程的左右两边,看等式是否成立即可。7、列方程的一般步骤:(1)认真审题;(2)设字母表示未知数(通常用X、Y、Z等表示未知数);(3)根据其中的一部分数量关系列出代数式;(4)根据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全部数量关系列出方程。8、列方程中的设元非常重要,如果未知数设置恰当,那么更容易找到相等关系,列出更加简单的方程。9、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求的结果,一个是求结果的过程。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6.2 解一元一次方程1、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乘以0可以),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方程的变形规则:(加减无限制,乘除有限制除数不为0)。(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不能乘以或除以等于0或0),方程的解不变。3、方程的变形:(1)移项(变号);(2)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X=a)4、等式左右两边互换,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例如:若a=b,则b=a。 等式具有传递性(这一性质也叫等量代换)。例如:若a=b,b=c,则a=c。5、移项的目的:把含未知数的项放到方程的一边(通常情况下是左边),把常数项放到方程的另一边(通常情况下是右边),从而便于求出方程的解。6、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是在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将方程整理成ax=b(a0)的形式,再将方程两边都除以a得到x=b/a的过程。7、方程两边不能都除以零,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方程两边也不能都乘以零。8、“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时”,未知数的系数是几,就除以几,注意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0。9、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变形名称变形根据具体做法注意事项去分母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多项式时,应添加括号。去括号分配律、去括号法规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括号外有系数时,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不要弄错符号。移项等式的基本性质1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移到另一边。移号要变号;不要漏掉其中任何一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括号不变。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不要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10、方程中含有多个小括号,可根据去括号的知识逐一去括号。 方程中含有双重括号,可以由内向外去括号,也可以由外到内去括号。11、解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先去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为1。解方程时,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这三个步骤可交替重复进行。12、方程的分母中含有小数,可将分子、分母同时扩大适当的倍数,把小数化成整数后,再去分母。13、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勿漏乘没有分母的项。14、方程的元指方程中的未知数,方程中有几个未知数就叫这个方程是几元方程。15、方程的次数指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16、整式方程是指方程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即方程中不含分母或在分母中不含未知数,整式方程通常命名为几元几次方程,“几元”是指方程中有几个未知数,“几次”是指方程的次数。17、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18、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一次项系数不为0。19、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首先看它是否为方程,然后再判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20、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和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最终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21、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式子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22、在解有的方程时可能先合并同类项再移项。2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母、分子都乘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24、分子、分母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值不改变,所以等号右边没有分母的项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