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是企业发展之本.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8251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是企业发展之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是企业发展之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是企业发展之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是企业发展之本It is essential to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to have quality-benefit mode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的不断变幻,以质量求效益求生存成了企业应当遵循的经营方针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核心,不重视质量管理的企业已经很难在市场经济,尤其是在买方市场环境下立足。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信誉,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本文主要探讨了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以及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就是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从而给出了企业要建立此发展模式的几个对策。关键词:质量,效益,质量意识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orlds economy, unceasing changes of market, depending on quality to make profits and keep subsistence becomes the manage policy and the strategic nucleus of promoting market competition that enterprises must follow, it has hardly to foot on the economic market especially on buyer-market if the enterprises dont pay attentions to quality management. The 21-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quality, products quality directly relates to enterprises reputations, it is the cornerstone of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I mainly talk about the relations of quality and benefit and the necessity of having quality-benefit mode for enterprises, and put forward that it is the key to establishing in an unassailable position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thus, I suggest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bout how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benefit development mode to enterprises. Key words: quality, benefit, quality-consciousness 温家宝总理在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要从产量速度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这就对我国企业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集约效益型就是以技术进步为先导、节约资源、提高产品质量以获得增长速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研究企业为何走质量效益型道路以及如何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本文力求在这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一、质量效益模式的内涵和特点1、基本内涵 当今企业经营的模式分为两种:一是数量效益型,即通过单纯的扩大规模而获得规模效益。二是质量效益型,即依靠优良的质量、适当的品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它不是单纯依靠规模扩张求得企业发展,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品质优良和结构优化为核心,以技术和管理创新为推动力,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使企业获得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总之,这种模式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质量求效益、求生存、求发展的经营战略。2、质量效益型道路主要有以下特点。(1)突出质量和效益的观念。强调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之主题的道理,效益来自质量,质量是效益的保证,深化质量成本核算,加强质量目标管理。(2)突出市场导向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其实质就是强调了把用户满意放在第一位,把用户满意作为服务的最高标准,大力开发适销产品,全面提升生产和服务质量。(3)突出质量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在市场经济特别是在买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树立现代质量意识,更新企业的经营观念,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更新产品,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在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取得顾客的信任,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4)以科技为依托,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强调通过科技投入增强企业实力,技术创新提升经济效益,技术培训增强企业后劲,设备改造保障质量提高。二、质量与效益的关系质量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或隐含需求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简单地说,质量就是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正在向以顾客为中心、以创造相关方(顾客、员工、投资方、供方和社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方向发展,质量经营的理念应运而生。如今,质量的概念已从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满意性质量上升为卓越质量。全新的卓越质量,就是顾客对产品与服务的感知超出其期望,使顾客感到惊喜。卓越质量经营的衡量标准,一是体现顾客价值,追求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二是降低资源成本,减少差错和缺陷;三是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追求卓越质量经营的实质,就是通过为顾客提供尽可能完美的质量,从而赢得更多的顾客,在竞争中取胜。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质量世纪。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或工程质量如何,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效益。质量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都要向质量效益型道路发展,市场竞争是质量竞争,企业只有高质量才能赢得信誉,才能赢得商家和消费者,才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质量是经济效益的基础,任何效益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目前,许多企业把“以质取胜”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这不能不体现企业家的英明决策。青岛海尔集团张瑞敏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我非常注重公关,注重推销自己的企业,我公关的手段便是给我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建立一种永恒的互动关系”。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质量是企业兴旺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海尔产品以其高质量畅销国内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我们常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充分体现了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从质量成本分析,以一个企业从生产到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来看,质量与成本是成反比的。虽然企业的制造成本增加,但由于产品的质量过硬,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扩大了企业的销售量,则产量的增加是必然的。大量生产又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而规模效益使产品的平均成本大为降低。同时,由于产品质量好,使企业在销售及售后服务上的支出大大降低,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也曾说过“提高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蕴藏在产品质量当中”,所以说“质量=利润”,它不仅指质量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效果,也说明质量对国际竞争里的决定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上各种商品和劳务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商品短缺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市场相对饱和,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消费者对于商品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则是他们的首选,不能被消费者选中的产品则被淘汰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有了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产品的质量问题具有了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说,质量已成为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经营绩效的主要战略。我们应懂得这样一条“公理”:可销性+可生产性+生产率=盈利性。像海尔、小天鹅等企业无一不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占领国内相当的市场份额,通过质量经营使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所有事实都证明了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在“质量第一”上做文章,通过质量经营,有效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三、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必要性1、质量是市场的后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惟一出路是靠产品质量的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占领和开拓市场,走振兴企业,质量先行之路。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质量竞争,质量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是市场的坚强后盾。近年来,许多大型企业生产经营相当困难,有的企业认为是市场疲软,是大气候造成的,有的企业认为是国家宏观调控、资金紧张造成的,诚然,企业经营困难,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但就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主要是质量问题。经营困难的企业大多具有一个通病,就是产品质量不过硬。商场如战场,争胜要诀就是质量。企业只有真正视质量为生命,扎扎实实地开展质量工作,不断地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才能占领市场,巩固市场和开拓市场,从而使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企业和产品,这已成为众多企业家的共识。例如,华北地区生产高压电瓷的最大厂家河北省唐山市高压电瓷厂,是国家级生产棒形支柱绝缘子的专业厂,多年来,该厂生产的多万支棒形支柱绝缘子,从未发生过任何质量事故,保证了输变电的正常运行,深受用户信誉,产销率连年飙升。当上海某变电站连续发生几起棒形支柱绝缘子断裂事故时,该厂产品却安然无恙,从而使该产品大量打入上海市场。这足以说明靠质量不仅可以占领市场,而且可以开拓市场。所以说,质量是市场的后盾。2、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事实证明,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永立不败之地,其制胜法宝就是质量。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以质量求效益,效益显著,以质量求发展,前途宽广。例如,在世界诸多优秀企业中,质量管理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摩托罗拉的6S管理、通用电器的6sigmar方法,爱立信的过程管理,海尔BPR与市场链等范例已成为全世界企业质量管理的卓越典范。3、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经济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性经济,国际贸易和世界性的经济合作是每个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闭关锁国和关起门来搞建设,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更加紧密,交流技术、互相补充、共同提高、互通有无成为了现代经济的主要特点。为此,就要形成一个相互交流产品、资源和服务的国际市场,而质量则是进入这个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支柱。我们要把当今时代看成是一个质量竞争的时代,要围绕着质量竞争这一主题,不断开拓质量方面的新领域和潜在方向,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 当前,各国的许多企业,都在为自己的产品,包括服务,达到世界第一流的质量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质量的作用日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特点。人们不仅把质量看作是在国际市场中竞争的主要手段,而且看成是对威胁人类社会安全和生活环境的防御力量;把质量改进看成是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生产率、减少废品次品损失、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策。四、促进企业建立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的对策 实践证明:企业应有发展战略,应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发展目标,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批量,降低消耗。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把工作重心转变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上来,把增长效益的着重点放在提高增长质量上,推动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没有质量就进不了市场;即使质量好,能进入市场,但没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和数量,不仅不能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而且也不能占领和扩大市场。企业作为产品的研制者、生产者、经营者,必须要面向市场,研究市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的道路。在实现“产品零缺陷”的质量目标时,还必须加强质量教育和培训,使全体员工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质量保证技能,以良好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用优质的服务和名牌产品去开拓和占领市场,并从市场获得盈利、获得信息,进而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成功的企业家历来都是不断创新的。科技只有在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中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和价值,技术创新是产品质量的源泉,这一过程有力地说明:企业的研制、生产、经营活动总是围绕着质量和市场而运作的。即“市场质量效益”的过程,产品跟着市场变,企业跟着市场转。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各个部门都要围绕质量这个中心环节去干好各自分管的工作,走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的道路。其对策有:1、更新质量观念,强化质量管理意识质量观念问题实质上就是市场的竞争观念问题,只有树立与当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质量观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要着力处理好产品质量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在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处于数量型阶段的时期,经济的增长是追求数量的增长,但是当市场进入买方形态,经济相对过剩,此时,经济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经济转变则是不可逆的。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切实改变那种只重视大量增加资金、劳动力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而不重视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不注意提高资金,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坚决纠正只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错误思想;彻底转变把提高产品质量的能力排除在生产力发展范围之外的错误认识;清除把提高质量同降低成本对立起来的糊涂观念,尽快地把经济增长和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改善、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的轨道上,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质量管理的发展由点、线、面到体系,从技术领域到经济领域,现在又发展到文化领域。我国政府制定的质量振兴纲要中,把“增强全民质量意识,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质量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可见,质量不仅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朱镕基总理说:“产品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同理,一个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体现了这个企业的形象和职工的精神。然而,企业的形象和职业精神是靠文化培养出来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质量文化。质量文化观认为,质量是企业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目标和理想的追求,是职工追求完善产品质量的责任感和进取心的直接反映。质量文化是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那就是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质量不足的意识和质量改进的意识。质量第一的意识,就是要求企业领导把生产一流质量产品作为企业的目标,要求职工创造一流的工作质量。质量不足的意识,就是要求全体员工把满足顾客的需要作为衡量工作质量最高、最后的标准,并且意识到顾客的需要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即使本企业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第一,还要自觉地找差距,与顾客需要相比较,质量只有更好而没有最好。质量改进意识就是要求企业找到了差距后要采取措施改进。只有这样,在下一轮的质量竞争中才能取得第一,如此良性循环,从而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2、强化名牌意识,争创名牌产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形成,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社会和用户需求永无止境,而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改进产品性能、优化产品结构来做强企业。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名牌意识。因为名牌商标是企业的一笔巨大财富。名牌产品是高质量、高信任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集中表现。它既是产品的形象,也是企业的形象,是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企业要强化名牌意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树立产品在用户中的新形象,使之成为真正的名牌产品。3、处理好成本与质量的关系 产品质量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说一味追求质量最优,而全然不顾产品的成本。同一种产品,不同的用户、不同的使用场合对其质量的要求就不同,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应用在尖端领域里或重点工程等重大场合上的产品,为避免造成重大损失,不容许出现一丝一毫的质量隐患,因此对这类产品,就应把质量放在首位,各部件都应精工细做,甚至百里挑一,成本、定价高一些,用户一般是可以接受的。相反,对于一般场合中使用的产品,用户不仅考虑产品的质量,也会比较产品价格。质高价高的产品也会令用户难以接受,因此质量标准要适度。功能质量上的过度,势必增加成本,从而使产品在定价时处于被动境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加快,在一些情况下,用户不一定希望产品经久耐用,而追逐产品应用的时尚性。另外在产品的设计中,各部件、特别是主要零部件的寿命应大致相同。如果一种产品的某些零部件质量过高,寿命特长,而另一些零部件质量一般,易于损坏,需频繁更换维修,对于用户来说,该产品 的质量存在问题。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首先弄清用户要求,把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综合考虑,既达到用户要求,又使企业获得最佳利润。4、 强化质量体系建设(1)加强和完善质保体系建设保持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是以质取胜,实现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的基本保证。二十一世纪是质量世纪,质量是兴企之根,必须发挥质量的核心保证作用,必须大力加强质量保证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健全科学先行的产品质量标准,严禁无标准和不按标准生产。企业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制定具有竞争力的、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内控标准,一定要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办事,不折不扣地按质量法规去处理质量问题。我们要继续积极地推进质量体系的认证和认证复查工作,积极开展质量改进和降废减损等各项活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用户满意和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道路。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那就是过程方法、系统方法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所谓过程方法就是系统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间的相互作用。所谓体系就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就是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用数据说话的方法,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要求:当你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析产品质量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及每个小过程间的关系,明确这些小过程的活动对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方法,把这些控制方法写成文件,这一整套文件就是一个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认真按文件去做,就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在制定和实施文件中,要收集数据和信息,以事实为依据,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过程控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2)保证质量投入,提高质量管理和设备技术水平,改善作业环境。把提高质量保证能力作为制定各项规划、计划的重点,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条件等,要列入各种条件建设和技术改造的渠道。要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没有完善的技术检测手段,质量就得不到真正的保证,很难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也很难保持它的稳定和发展。在制定产品开发、技术引进、生产线引进和技术改造方案或规划时,质量部门要参与并提出计量测试设备和质量控制手段的引进或技改项目,纳入总体计划或规划,使研制、试验、生产技术设备能力和质量保证手段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同时,还要保证开展质量管理、质量工程技术与可靠性等工作的资源投入,使工作环境符合产品研制生产技术要求。(3)改革和创新分配制度第一, 健全和完善以质量为重点的激励机制,加大质量奖惩的力度和质量否决的力度。第二, 要对发现质量隐患、避免重大质量损失、解决重大质量问题以及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重奖。同时要对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的直接责任单位或个人严肃处理。第三,实行质量工资制度,做到质量与个人工资分配挂钩,实行优质优酬。5、坚持向质量和管理要效益的原则(1)向质量要效益 走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的道路,就必须向质量要效益。在产品质量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还要落后10多年,国外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按万分之一甚至亿分之一和“一次成功”,“一次合格”,“零缺陷”的目标和水平进行管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人为故障、外协件质量问题、原材料、元器件、成件采购质量等问题突出。上述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大量事实说明,凡是达到世界水平的高质量产品,几乎没有不畅销的,没有不赚大钱的;所以,企业必须向质量要效益,要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看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向质量要效益的潜力很大,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指出:“在次品上发生的成本等于一座金矿,可以对它进行有利的开采”;如果加上废品,返修品所发生的成本,就等于几座金矿;如按广义的质量损失考察,即质量损失是“在过程和活动中,由于没有实现资源最佳潜力所造成的损失”,包括顾客不满意,错过为顾客、组织和社会增加更多价值的机会,以及资源和材料浪费等,那么,我们就有更多待开采的金矿。(2)向管理要效益严格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基础,是企业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道路的基本保证。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严格管理水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主题。提出以管理为基础的口号,这个管理是对所有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产品质量是各部门、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只有加强工作质量管理,把“管理就是管人”的原则落到实处,用人的高素质保证每个工作环节的高质量,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根据国家有关统计资料分析,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产品质量问题属于管理问题。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没有良好的基础管理工作,那么,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手段就会失去其得以应用的前提而无法发挥作用,管理是生产力系统中的“软件”,先进的“硬件”也就不可能发挥最佳效能。例如,有些企业引进了一些先进设备但是由于管理跟不上而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益。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是很有道理的。企业要练好内部管理的功夫,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就是要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道路。(3)严格过程控制,健全监督机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必须控制过程质量。第一,要对过程进行策划,确定过程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制定并实施过程的控制计划,监督过程实施,确保过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第二,要组织均衡生产,要根据用户订货和市场的需要有节拍地组织生产,减少原材料再制品占用资金,避免超重储备,各种产品按指定额订货发料。第三,在工序生产中,要树立“内部用户”观念。开展上下工序及部门之间的质量承诺制度,实现质量零缺陷的目标。要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严格工艺规程,坚持“三不”原则,即“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零件不装配,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第四,狠抓过程质量问题的处理。对在研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严格按照“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原则,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原因弄不清楚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第五,要规范技术状态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是确保过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道路的重要条件,企业要制定技术状态控制的办法,明确技术状态更改程序,提高技术状态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保证技术状态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可追踪性。6、以科技为依托,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在多年的实践中普遍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走向市场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当今社会,科技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已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主导力量,对产品质量稳定和企业效益提高的贡献日益突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不仅是企业获得市场份额的可靠保证,而且是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的重要环节。谁能在科技上领先一步,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扩大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的进步、高质量的产品与新技术的开发,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五、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机制的完善,随着消费者由数量质量型的转变,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的经营战略就必须进一步适应上述环境变化的要求,而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的道路无疑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同时在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市场化、网络化的新形势下,企业要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也必须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的道路。并且经验表明,以质量求效益,以创新谋发展,走适合我国国情的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的道路,是我国企业入世之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参考文献:1、邹霄莺 林恩铁,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探析,中国机电工业2000年18期第35页2、赵书超,对走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道路的初探,电子质量2000年10期第53-57页3、王玉芹,标准化质量效益,企业标准化2000年01期4、熊英 王林清,浅析产品质量与企业利润的关系,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9月号第123-124页5、董宗志,论企业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6、杨明 王春华,强化质量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经济师2001年11期7、颜明亮 罗述春,经常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加快企业发展,有色金属工业2000年04期第42页8、齐金堂,武钢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02期9、中国质量协会,以质量求效益 以创新求发展2002年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经验荟萃,中国质量2003年09期第18-24页10、邢亚为 徐良涛,在管理上下功夫 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纺织器材2001年04期11、胡永良,浅谈企业经营战略与质量的关系,工业技术进步2000年0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