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利2738-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精髓浅议.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8101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雪利2738-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精髓浅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陈雪利2738-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精髓浅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陈雪利2738-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精髓浅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精髓浅议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陈雪利 郭丽飞【摘要】现代教育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让学生在充分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感悟科学、亲近科学。而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不仅是自然科学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内容。因此关于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精髓,我有以下几点认识:一、强化实验目的,提高实验的针对性。二、优化实验材料,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三、注重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四、提倡合作交流,调动探究实验的积极性。五、适时评价激励,体验实验成功的乐趣。六、加强意志培养,保持学习科学的持久性。【关键词】 科学实验 有效性 精髓现代教育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让学生在充分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感悟科学、亲近科学。而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不仅是自然科学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内容。在科学课上可以做许多有趣的实验,可以参加一个个的探究活动学生很开心,这也成为学生越来越喜欢上科学课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却不难发现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许多实验是为了验证某一性质或导出某结论而设置的,有时由教师演示,学生成了旁观者,有时学生直接验证,这些都会限制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也有好多的实验由于缺乏器材等问题没有去做,这样做学生是无法想象那些没有看到的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还有一些实验课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人人在动手,个个在参与,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但若问到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开展这样的实验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时学生却回答不上来。这些学生对开展实验的目的性还不明白,对实验的兴趣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因为做实验很有趣、很好玩、也很好看的层面上,玩得高兴但收获却很少。针对这些问题关于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精髓,我有以下几点认识。一强化实验目的,提高实验的针对性。实验的主体是学生,由学生自己动手,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发现“新”问题,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实验反映的自然科学本质,从而形成概念,建立规律。它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初步形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素养。在这里不仅教师要明白实验的重要性,更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重要性。教师自己要先认真研读科学教学大纲,了解各册教材中的实验安排的目的,分清哪些实验需要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的,哪些实验可以由老师进行演示性的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先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学生“玩”的兴趣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上的实验活动其实有许多是他们认为很好玩才去做的,这样的活动必然带有盲目性,这种纯粹被玩的意识支配的实验活动是很难收到成效的。所以在做每个探究实验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一番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问题,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才能让实验更准确,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现象等等。从中使学生懂得做科学实验很有趣但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活动。例如:磁铁有磁性,学生几乎都是从玩磁铁开始认识的。虽然他们对磁铁能吸铁深信不疑,但对磁铁能吸什么和不能吸什么,在认识上是模糊的;他们对磁铁能隔物吸铁也是认识明确的,但往往认为磁铁能隔着所有物体吸铁。所以教材设计的两个实验从操作上分析是简单的,而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的层面看,却能强化学生的认识,修正错误的看法。因此把实验做深挖透,对学生进一步研究磁铁的性质,掌握科学概念,培养科学素养都是很有帮助的。二优化实验材料 ,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我们的学生是“巧妇”,那么材料就是科学探究的“米”。如果没有材料,我们的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如果没有材料,我们的探究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科学探究的进行,是一个以原有知识经验为支撑的层层深入的过程,材料需要优化。在选择材料时就应注意材料选择的生活化、结构化、情境化。(一)教学材料的生活化,无论是科学的产生,还是科学的发展,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课本中的科学是生活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因此我们必须把科学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科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科学的趣味和作用,以开放的姿态展示科学与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例如:把固体放到水里,在设计时,学生分组的研究材料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东西,如:准备一份大礼包里面有铅笔、软木塞、苹果、树叶、一小包白糖、一小包食盐、一小包沙子、粉笔、空塑料瓶、水槽、木筷子。(二)教学材料的结构化。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他的结构主义课程的思想。他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如果教师教学材料的组织是有结构的,就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迁移和回忆。教学材料组织的结构化方式有螺旋式组织、累积式的层级组织、渐进分化与综合贯通式组织。如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师对之进行螺旋式组织:第一螺旋,了解现象,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第二螺旋,体会随着条件的变化,磁铁隔物吸铁的本领是如何变化的;第三螺旋,理解因果关系,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这样,教师在组织教材的时候,把所有的各部分材料按有机的层次整合到一起,实行了结构化,这对于达到课程目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教学材料的情境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新课标指出: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在平日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出有趣味性、探索性、开放性的情境,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意志,促使学生会学知识。比如,植物的生长变化中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他们身临其境,亲自观察植物,达到教学目的。三、注重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有效性。精心设计好实验方案是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的保证,也是探究活动的重要一环,如果省去这一环节,让学生按照课本给出的实验“照方抓药”。虽然省时省事,也省掉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计划、设计能力的好机会。在科学探究实验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不按规定操作,导致实验现象出不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实验前教师没有把实验的方案设计好或者是设计得不够合理造成的。所以在科学实验开始之前,我们要认真制定好实验的每个步骤,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让学生想好了再做,不打无准备之仗。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我们教师最好课前自己先把课堂上学生要做的实验做过一遍,并作好记录:什么地方要注意的,什么地方需要学生全神贯注观察的,做到心中有数。到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教师就可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在学生制订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协助学生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明确实验的先后程序和观察的重点,尽量把指导工作做的细致扎实,为学生成功进行实验做好铺垫。这一环节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讨论中可能出现多种实验方案,这些方案只要合理有效,就应该肯定,让学生去做,不必也不应该要求学生设计的实验和书上给出的实验相同。这样,一方面可节省课堂上的时间,减少实验盲目性,提高实验的有序性,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的操作更到位,实验的现象更清楚,得出的结论更准确。例如:在了解空气一课的设计中,要研究空气,我们要收集空气。怎样才能收集到空气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观察空气。(每组确定两名收集者,一名记录者,一名交流发言者。)并作好记录。 实验记录表我的方法用什么感官感觉到结果看空气闻空气尝空气摸按塑料袋里空气感觉小孔中挤出的空气吹在脸上四提倡合作交流,调动探究实验的积极性。团体动力学说表明,通过团体成员间交流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对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可利用因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与交流,使学生对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在小组内或全班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为了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尽量做到合理搭配和各方面的平衡。另外我们更应关注小组成员中个别学生的活动情况。有些学生活动中不够主动,很多时候是坐在旁边,没有发言和操作的机会。作为老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通过合理的调配和激励,把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也参与进来。大家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完成实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各小组组长的作用,让各小组的小组长来安排实验过程中的各自任务,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积极参加实验,努力提高科学探究实验的有效性。为学生营造合作交流的空间,小组成员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感受不同思维方式和过程。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很大程度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五适时评价激励,体验实验成功的乐趣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评价”这根指挥棒,使科学教育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扬起自信的风帆。评价应该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发现自己的潜能,激励自己,获得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当学生实验成功时,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实验失败或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善于耐心等待,始终保持真诚的热情,既指出不足也抓住其可取之处给予积极的鼓励。鼓励他们去说、去辩、去反思、去实践。使学生随时都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间的鼓舞。让他们感到自己想法存在的价值,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实验成功的欢乐,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这样也消除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障碍,为他们补充心理营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好科学的良好情感。六、加强意志培养,保持学习科学的持久性任何实验过程都是复杂而艰辛的,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与挫折,如深奥的科学原理难以理解,科学习题难懂难做,不良情绪的干扰等。如果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是不可能长期坚持单调学习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验中,当学生面临困惑、挫折,特别是一些学习障碍的学生感到自卑时,不要急于去“包办”,去代替学生解决,而是应该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去体验和品尝成功的喜悦。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利用榜样和名人故事去激励他们学好科学的志向,或适当出一些难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如设计一项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任务,让学生长期坚持去做。通过这些方法来训练和培养学生意志力,使他们有毅力,有恒心,坚持自主学习。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性教学是一艰巨而富有挑战意义的工作,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必须不断优化,多角度、多样化地创造实验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悟出道理,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得以产生、设计能力得到培养,操作能力得到锻炼,思维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1 安桂清著:研究型课程探微,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3期。2 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3 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走向科学课的路 章鼎儿特级教师工作室主编 20065合作学习设计 主编:盛群力、郑淑贞 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