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句式、翻译、断句人教实验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4262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句式、翻译、断句人教实验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句式、翻译、断句人教实验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句式、翻译、断句人教实验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句式、翻译、断句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三总复习 文言文句式、翻译、断句二. 教学步骤:(一)文言文句式1. 判断句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或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1)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古汉语判断句共有五种基本形式。 主语,谓语+“也”。(“兵,凶器也。”) 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主语,谓语+“者也”。(“兵,凶器者也。”) 主语,谓语。(“兵,凶器。”) (2)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表类属关系。 滕,小国也。 表等同关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表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夫战,勇气也。 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3)注意事项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步较晚,在先秦古汉语中少,汉以后则多起来。问今是何世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身非草木 是非君子之言也。用语气副词“则”“即”“诚”“乃”等加强判断语气,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时“为”也表判断。 余为伯儵2. 被动句式被动句的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而是承受者。(1)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 用“于”表示被动。动词后用介词“于”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而君幸于赵王 用“见”“见于”“受于”表示被动。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用“被”表示被动。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2)无标志的被动句,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3. 倒装句(1)主谓倒装(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文言中并不多见。)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赤壁之战)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用“是”“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唯利是图 唯马首是瞻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定语后置(多在后面加“者”字)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4)介宾短语后置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注:有的句子中介词省略了。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张衡传)4. 省略句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更普遍,在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1)省略主语 承前面的主语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呼应下文省略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候)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3)省略宾语有省略动词宾语和省略介词宾语两种。 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己)。(指南录后序)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秦王不怿,为(之)一击否。(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以(之)示群下。(赤壁之战(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往承上文省略。)(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张衡传) 赐之(以)彘肩。(鸿门宴)5. 疑问句在古代汉语中,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文言疑问句一般有疑问词。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欤、邪、耶等)。 在句子中,有时二者全用,有时不全用。(1)有疑问代词的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上胡不法先王之法?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2)有疑问语气词的天地有法乎?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3)有些句子不用疑问词,而用否定词表疑问。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云(4)表示疑问的固定结构不亦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何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以为: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6. 否定句否定词包括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距关,毋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圣人无常师。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二)文言文翻译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1.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不译。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翻译。如“侍中”、“侍郎”、“尚书”、“长史”、“参军”、“诸侯”、“烛之武”、“南阳”“里”“斗” “亩”等。 但名称不全、用了省写简称的,翻译时要补全,如“桓、灵”补译为“桓帝、灵帝”,“泸”补译为“泸水”。 当时的称谓可以不译。如“先帝”“陛下”。“陛下”也可以根据语境译为第二人称尊称“您”或“陛下您”。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古今同义的词语不必译。如“天下”“危急存亡”“和睦”“谨慎”“然后施行”“危难”“小人”。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日行千里。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2)对译:逐字逐句落实。例: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翻译下面的句子: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潇水。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中道中途 崩殂逝世 忠志忠诚岁征民间:“岁”“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余我 若你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翁你的父亲 拆 古汉语的部分单音节词两个连用,不要误以为是今天的一个合成词,要拆开作两个单音节词来翻译。例:天雨墙坏志行志向行为 良实善良诚实晋军 非常 妻子 形容 祖父 地方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如: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旦曰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说: 陈述,解说; 言论,主张,学说; 劝说,说服; 喜欢,高兴。 固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得无乎?”译为“恐怕吧”、“莫非吧”。(3)增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 )(4)删除 删去不译的词。 无义或现代汉语中无对应的虚词。夫战,勇气也虽我之死 偏义复词中的偏义语素。不宜异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为避免重复而删去相同的字词。宫中之事,事无大小仇雠敌战之国(5)调整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 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蚓无爪牙之利:蚓无利爪牙古之人不余欺也。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微斯人,吾谁与归?马之千里者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6)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秋毫不敢有所近。(三)文言文断句1. 基本原则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整篇(段)文章的领会。 通读文段,整体感知,能断先断 缩小范围,上下联系,攻克难句。 忌边看边点,易产生误读、曲解。 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2. 方法(1)寻找主干定句读(找名词、代词)识别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它们内部不能断开。如“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人名或其他称谓常作主语,代词常用作主语(如“其贤不及孔子”“若毒之乎 ”“余闻而愈悲 ”“子何恃而往” )或宾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例:管 宁 华 歆 共 园 中 锄 菜 见 地 有 片 金 管 挥 锄 与 瓦 石 不 异 华 捉 而 掷 去 之 又 尝 同 席 读 书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看 宁 割席 分 坐 子 非 吾 友 也 (2)寻找虚词定句读 常置句首:如夫、盖、凡、故(是故)、然则、于是等虚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时间词; 常在句尾:也、矣、欤、邪(耶)、焉、哉、乎(“乎”作介词是例外) 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例: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资治通鉴周纪五)(3)寻找对话的起止点常用“曰”、“云”提示,两人连续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常省略主语,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可根据上下文区分问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例: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辩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资治通鉴唐纪八) (4)借助修辞和对应句式定句读文言文常用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方法,且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前后呼应,形式对应,内容关联(或对比,或并列,或总分)。例:故 不 积 跬 步 无 以 至 千 里 不 积 小 流 无 以 成 江 海 骐 骥 一 跃 不 能 十 步 驽 马 十 驾 功 在 不舍 锲 而 舍 之 朽 木 不 折 锲 而 不 舍 金 石 可 镂(劝学)(5)借助固定结构定句读如“何之有”“如(奈、若)何”“唯是” “不亦乎”“何(之)为” “无乃乎”“得无乎(邪、哉)”等固定句式,可帮助断句。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等。(6)通读检验题目做完后要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不合情理或不合逻辑,就有可能点错。 【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赀,众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举幸游吾乡子?今子寒途,据四十里之,禅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觜,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就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枝解人,”枢始?”公矍曰:“从寡人始”途不支寄。公曰:“以属曰:”尔罪有三:公使当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古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当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邻国,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景公走狗死,公今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学左右之,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晏子,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群其图之。”公曰:“善。”趣危治狗;以会相马。注:赀(zi):腐尸。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 说:高兴B. 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从C. 公曰:“以属狱。” 属:交付D. 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 特:只是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诏行径”和“苛虚百姓”的一组是( )A.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赀,众然不问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B. 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C.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夫厚籍敛不以反民D. 趣庖治狗,以会朝属财屈国竭,下无以亲上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齐景公漠漠百姓族苦,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B. 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C. 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D. 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4. 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用斜线(/)断句: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翻译: 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_ 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_ 【试题答案】1. B(服政:指服役纳税)2.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是景公听取晏子劝谏后的正确做法)3. D(表现晏子还是景公有争议,另三个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4.(1)出游/睹食/睹(2) 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