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及自我调控有效策略.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9266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及自我调控有效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及自我调控有效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及自我调控有效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健康及自我调控的有效策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工作是琐碎的、辛苦的。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强盛不衰,语文教师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辛苦是不然而喻的。语文教师最辛苦的要算作文。首先要指导学生作文,然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如果学生作文写得不好,又要重新进行指导,又要进行批改。班上的学生人数少还好说一些,如果一个班上的学生人数达到四五十人的话,这个工作量之大、其中的辛苦大家肯定能体会得到。再加上有的还担当班主任,要管理好几十个学生,还有学校各项活动以及突击任务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去做。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女教师占绝大多数,他们除了以上的工作要尽职尽责的做好外,对家庭也是很关注的,子女教育、家务、家庭成员关系的协调、社会关系的联系等都要面面俱到,这对我们语文教师在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那么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现在我讲一讲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及自我调控的有效策略。 一、语文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1、 健康、心理健康的含义 ()具有健康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且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自明。 ()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心理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随着时代步伐的向前迈进,心理健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的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接受”:接受自我,接受他人,接受自然,接受社会。2、语文教师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语文教师心理素质是指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它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相统一的系统,该系统的内部包含行为、知识、能力、观念、人格等成分。语文教师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系统,如果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的运行,那么,语文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3、语文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既然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反映和指标,那么语文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俞国良教授认为,语文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六项指标: (1)对语文教师角色认同,致力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免除不必要忧虑。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3)能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等。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于我们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 (6)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4、语文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具体表现 根据以上六项指标,大家认为自己心理健康状况怎样?大家肯定地说:“我的心理非常健康!”先不要忙着下结论。为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心理健康诊断,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运用心理健康状况简便自查量表进行诊断。一共有道题,你只需答“是”和“不是”,答“是”的记分,答“不是”的不记分。50道题(略)将全部得分加起来后,如果超过分,说明你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下面的介绍也许让大家了解得更清楚。从世界范围来看,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在美国有78%的语文教师感到工作有压力,其中有37%的语文教师感到压力严重。而在我国,发现有50%的语文教师存在心理障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比普通人群更普遍,程度更严重。小学语文教师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躯体化、焦虑、抑郁和恐怖。小学语文教师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教师,现任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班主任。语文教师心理不健康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1)生理心理症状。从人的主观心理体验上看,语文教师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为:抑郁、急躁、焦虑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等。如果语文教师不及时疏导或泻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则很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有的语文教师开始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产生了内疚感并开始自责。有些语文教师则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教学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或领导,变得易激动,好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通常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都是交叠在一起的,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有些语文教师时而感到愧疚,时而感到愤怒。 (2)人际关系问题。语文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不仅表现在个人的主观体验上,而且会渗透到语文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语文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语文教师不仅在工作中容易产生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角色是多重的(语文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又是一家之长,子女的家庭教师、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也使语文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作出种种心理调节。因此,语文教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如与他人交流时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他人的劝告或建议;冲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出口伤人等。 (3)职业行为问题。语文教师心理健康可使学生受益,如果语文教师出现种种心理行为问题,受害最大的自然也是学生。语文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权力(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经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心理发生了障碍。5、语文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如果教师无法对来自社会、职业的压力作出有效的应对,就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这里仅从社会、职业、个人三个水平来分析造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 社会因素。在中国历史上,儒家的尊师传统对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影响极大,但是这里的“师”指的是“成人之师”,“儿童之师”的情形则有所区别了,如中国民间有“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三教九流,教为末等”的说法。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这样一些事实: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更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冲击着教师的心理。教师劳动的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比一般职业劳动者大,但教师的待遇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住房、医疗保健福利和其他方面的福利都较差。 职业因素。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教好每个学生,但是学生作为具有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发展中的个体,其学业成绩较易衡量,但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不仅缓慢、难以评价,而且往往与教师的付出不成比例,大部分教师难以证明自己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这很可能导致教师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也常常被教师体验到。社会对教师职责的高要求、教师对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与现实社会中教师的经济地位、职业声望等的矛盾造成的角色冲突。教师所承担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上操等)与教师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之间的冲突。学生、家长和学校对教师角色的不同期望以及教师自己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此外,教师的角色过度负荷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班级容量越来越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动机和成就水平,每个家长都希望教师重视他们的“独生子女”,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又不能表现出烦躁、沮丧等情绪,这不能不造成角色过度负荷。 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的世界里,教师90%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儿童在一起的,他们进行反思和与亲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因此,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 (3)个人因素。在相同的压力下,有些教师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有些则能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造成这些差别的个人因素主要有:人格因素。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此外,教师中的外在控制源者,即认为事情的结果不是决定于自己的努力,而是由外界控制的教师比内在控制源者更难应付外界的压力情境或事件,因而心理健康水平也较差。个人生活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有生活的变化,无论这些改变是积极的(如结婚、升迁)或是消极的(如亲人死亡、离婚),都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种调整时期,心理问题容易发生。尤其是进入一个人生阶段到另一个人生阶段的过渡时期,如艾里克森等提出的“中年危机时期”,个体需要对自己、家庭及职业生活作出再评价,这些很可能会显著地影响个体的自尊、婚姻关系以及对工作的忠诚和投入6、语文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工作的影响(1)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 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这样,在与学生长期接触中,语文教师的言谈举止和心境、心理品质等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的害怕说谎、缺乏礼貌,违抗、挑衅等失调心理,其原因之一,与某些语文教师心理健康、师生关系不佳有关。在教师诸多心理品质中,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人格特征有以下几项:精神振作还是沮丧;兴趣广泛还是狭窄;性格暴躁还是稳定、和蔼;意志坚强还是懦弱,果断还是犹豫不决;生活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语文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从某种意义上讲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语文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从更高、更深、更远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心理的健康。(2)师生关系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语文教师往往能够尊重、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的学习气氛。因此,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能促进学生生理、心理、行为全面、协调地健康发展,使悲观的学生变成快乐,受挫的学生建立信心,懒散的学生变得勤奋,内向的学生变得活泼。反之,如果语文教师心理不健康,往往不能正确、公平地对待学生,处理方法消极不合理,使学生矛盾更加尖锐。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可是在这些心态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班里,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却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的关系。(3)教育教学工作效率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语文教师,在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能正确、迅速地化解矛盾,解决冲突,及时地处理好各类问题,能营造一种和谐、温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其工作效率必然高于心理不健康的语文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