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河北中考化学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077313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河北中考化学试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1河北中考化学试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1河北中考化学试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山西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山西阳高 安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V14 O16 S32 Cu64 Zn651、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本题共20分)(2011山西)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粮食酿酒 C工业炼铁 D火箭点火【解题思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其他质生成。粮食酿酒将粮食内营养成分(以淀粉为主的粮食)发酵生成新物质酒精,工业炼铁是将铁矿石(如富含Fe2O3的赤铁矿和富含Fe3O4的磁铁矿)、焦炭等在高炉内反应冶炼出以新物质单质铁为主的生铁,火箭点火是将高能燃料(如液态氢等)与液态氧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新物质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B、C、D均为化学变化;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出现。所以A属于物理变化。【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关键是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个依据加以判断,有新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试题难度 “难度较小”)考点梳理、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2011山西)2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O2 BN2 CSO2 DCO2【解题思路】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所以选C。【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空气污染的基本常识。(试题难度 “难度较小”)(2011山西)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铜、铝用于制作导线 D汽油用于衣物除油【解题思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原理,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铝的延展性和导电性,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相似相容原理),均是以物理性质为主,所以B、C、D不合题意;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参与体内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一种缓慢氧化过程。所以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主要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所以A符合题意。【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的概念及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辩证关系。解题关键是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这几个基本化学概念。(试题难度 “难度较小”)考点梳理、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它们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通常而言,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2011山西)4.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铁 B水 C氯化钠 D金刚石【解题思路】铁、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是由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解题关键是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离子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试题难度 “难度较小”)【考点梳理】人教版下册课本P79相关内容:(2011山西)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白色固体,有腐蚀性,易吸收水分,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固体一般用广口瓶保存。“白色固体”不是密封保存氢氧化钠的原因。氢氧化钠等强碱性溶液应贮存在带橡胶塞(或塑料塞、或软木塞)的细口瓶里(因使用玻璃塞很容易造成瓶塞与瓶口的粘连)。显然“有腐蚀性”决定了氢氧化钠保存时选择哪种仪器,不是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而潮解,也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易吸收水分,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才是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所以选D.【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保存方法的选择问题。解题关键是初步理解物质保存方法是由物质的具体性质决定的。物质的一些性质直接决定了物质的保存方法。(试题难度 “难度中等”)(2011山西)6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是一种复合肥料B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4C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一个一氧化碳分子D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 %【解题思路】复合肥料指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显然,尿素不是复合肥料。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中不可能还有另一种分子。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原子数目比为1:1:2:4,元素质量比是12:16:(142):(14)=3:4:7:1,所以A、B、D不正确。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7/15=46.7 %,所以D正确。【答案】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复合肥料、分子构成及化学式的基本计算。解题关键是理解一个分子里不可能有另一个分子,以及复合肥料的概念。本题易错点是计算时把尿素分子里氮原子的个数按1计算而出错。(试题难度 “难度中等”)(2011山西)7.下列有关制取干燥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A发生 B干燥 C验满 D收集【解题思路】反应物地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了气体的发生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了气体的干燥、收集和验满。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固体和液体不加热”的方法原理来制备,都可用A发生装置;二者都不溶于浓硫酸,都可以用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B干燥;二者密度都比空气的大(可用比较相对分子质量法比较气体密度大小,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都可用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所以C错误。【答案】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干燥、验满、收集等实验基本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掌握制取常见气体的反应原理和气体的物化性质,进而分析气体发生装置的适用范围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关系,干燥装置和干燥剂的选择、气体的验满方法和气体的收集方法分别由气体的什么性质决定的。(试题难度 “难度中等”)【考点梳理】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列表比较:氧气氢气二氧化碳药药品KClO3和MnO2或KMnO4 Zn和稀H2SO4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HCl反反应原理2KClO3 2KCl+3O22KMnO4K2MnO4+MnO2 +O2 Zn+H2SO4(稀)=ZnSO4+H2 CaCO3+ 2HCl=CaCl2 +H2O+CO2发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收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检检验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点燃,火焰呈淡蓝色,产物只有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011山西)8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和人身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l00ml的量筒量取8.55ml的水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C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当放回原试剂瓶D用固体氯化钠配制l0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解题思路】100ml的量筒最小刻度1ml,0.1ml就是估计值了,所以量取8.55ml不够准确;浓硫酸稀释要领:“轻轻地倒、慢慢地搅,硫酸入水安全好、水入硫酸不得了!”;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所以A、B、C均不正确。很显然D正确。【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浓硫酸的稀释、药品的取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配制的基本化学实验内容。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化学实验操作。(试题难度 “难度中等”)(2011山西)9.如右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Y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X、Y对应的试剂组可能是( )试剂选项ABCDXH2OH2OH2O盐酸YNaClNH4NO3生石灰Na2CO3【解题思路】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的热量变化,U形管中的液面没有明显变化;生石灰溶于水放大量的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热,都会使U形管中的液面左低右高。所以A、C、D不合题意。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会使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所以B符合题意。【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的知识,是一种热点化学考题。解题关键是熟悉有热量变化的几个典型实验。(试题难度 “难度中等”)(2011山西)10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的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B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 【解题思路】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有此只能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是否有氧元素,因为氧气也参加了反应。所以C不正确。其余都正确。【答案】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燃料燃烧的条件,探究燃料的密度、根据燃料燃烧的现象分析燃料所含元素等相关知识。(试题难度 “难度中等”) 三、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碳大理石甲烷H2CO3Na2CO3二氧化碳(2011山西)11如图是二氧化碳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已略)。 (1)用化学符号填空: 碳元素 ;甲烷 ; 碳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碳酸钠中所含阴离子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解题思路】回忆二氧化碳的产生、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只要清晰记忆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图,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便可顺利作答。【答案】【点评】本题考查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图:(人教版上册P122)(碳及其化合物知识拓展)(2011山西)12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关注社会问题。 (1)近来,瘦肉精、染色馒头、三聚氰胺等事件频频曝光,食品安全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馒头、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分别是 、 。 下列有关食品报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B出售海产品时,为了延长保鲜时间可以用甲醛水溶液浸泡 C霉变的大米,可经过处理后出售食用 (2)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煤、 、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这迫 切要求人们开发新能源,如氢能、核能、 (合理即可)(填一种)等。但日 本大地震后引发的核泄漏事件,为人类安全使用核能再次敲响了警钟。品 名:七彩弹力球材 料:TPU环保材料执行标准:GB6675-2003 (3)中国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某特许商品标签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TPU中文名称为聚氨酯弹性体。可推测七彩弹力球所用材料屑于 。【解题思路】本题联系社会问题,解答相关的食品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化学知识。【答案】【点评】本题考查与化学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等,渗透了“高起点、低落点”的命题理念。解题关键是揭开热点信息的面纱,洞察热点问题所体现的基本化学知识:饮食与六大营养素、环境与能源、新型材料等。【考点梳理】1)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可将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相关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21312.htm)。 利用技术上成熟,使用比较普遍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新近利用或正在着手开发的能源叫做新型能源。新型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由于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较小,或品位较低,或有间歇性,按已有的技术条件转换利用的经济性尚差,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但新能源大多数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阔,是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2)有机高分子材料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有机合成材料常见的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用 途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塑料制塑料薄膜、塑料袋、电源插座等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制作服装、绳子等合成橡胶丁本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广泛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等(2011山西)13.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的含义是 。 (2) t2时,将60g A物质放人l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 g; (3)若将A物质从A和少量B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宜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 (4)将 t2 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 。【解题思路】(1)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涵义是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说明t2时每100g水最多溶解50gA物质。所以t2时,将60g A物质放人l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液为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质量为50g。剩余10gA不能溶解。(3)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若将A物质从A和少量B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宜采用的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法(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4)根据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走势及t2、t1温度下A、B两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可知将 t2 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A的溶液有晶体析出,仍为t1时的饱和溶液。B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如果t1时A、B都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t1时A仍是饱和溶液,B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t1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AB。【答案】【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知识。解题关键是熟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曲线上的点、曲线之间的交点的涵义、曲线的走势、根据溶解度曲线的走势判断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考点梳理】初步了解溶解度曲线:能看得懂溶解度曲线图。能根据图上的数据进行计算。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适用于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用于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如KNO3能根据图上的数据进行计算。(2011山西)14.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1)我国从今年5月1日起,酒驾入刑。“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 2Cr2( SO4)3+CO2+9X,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Cr2( 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 。 (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O”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由“O”聚集成的物质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已知m1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2g氧化镁(不考虑其它反应),m1 m2(选填“=”、“”或“”)。【解题思路】(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H2O。(2)“O”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分子,有可能是氧化物。根据反应前后,有一个“ ”分子相同,说明根据图示的微粒数量关系看,反应后有一个“ ”分子剩余,所以,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右图是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分子生成一种分子的反应,所以是化合反应。(3) 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氧气也参加了反应,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答案】【点评】本题 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氧化物的判断以及宏观、微观和化学符号结合的思维能力。考点梳理1)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 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 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的角度划分,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反应类型”。如下表:反应类型表达式举例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2011山西)15A、B、C、D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 。(合理即可)实验室制取C物质时常用而不用的原因是 。(合理即可)(答一条)【解题思路】根据图示反应关系以及题干信息“A、B、C、D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很容易推出:A、B、C、D分别为:H2O2、H2O、O2、H2。显然 2H2O2 = 2H2O + O2 ; 2H2O =2H2 + O2 。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可推知H2O2、H2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两种方法都可制取氧气,但前者只需加催化剂如MnO2即可在常温下迅速反应,装置简单、节约能源,后者需要通电,装置复杂、消耗电能且不安全。【答案】【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物质推断题的解题能力。解题关键是挖掘“题眼”,熟悉所学的基本化学反应,并能根据题干信息很快联想相应的特征反应。(试题难度 “难度较大”)【考点梳理】(10)CO(11)CH4(12)C2H5OHS 氧气(O2)KClO3KMnO4H2O2C P Mg Fe Cu四、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2011山西)16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以下是初中化学有关铁的性质的一些基本实验: (1)某同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做A实验,在引燃的火柴快燃尽时将细铁丝插入集气瓶中,未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若B中为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 若B中为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B中为水,一段时间后,产物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2)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解题思路】(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关键是铁丝表面要除锈、氧气纯度要高。铁钉在稀盐酸中反应的现象是: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铁钉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铁生锈的主要产物是Fe2O3。(2)根据这些实验,可得出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答案】【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金属材料铁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悉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氧气和水、酸溶液以及排在铁后金属的盐溶液等的反应及其现象,并能根据现象从不同角度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要求考生必须熟悉实验成功的关键。【考点梳理】略(2011山西)17已知M、N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M中不断滴加N,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如图所示。 (1)M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不测定溶液pH,用其它实验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 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结论:是a处溶液。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 。结论:是b处或c处溶液。为进一步确定该处溶液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 论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 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碱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和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液成分。【解题思路】(1)根据图像可知:M是碱,N是酸,所以M是氢氧化钠溶液,N是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2)根据实验现象和结论可逆推,小明使用了可溶性铜盐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硝酸铜溶液)来证明所取溶液是否为碱性溶液。根据小红的实验用试剂和结论,可逆推小红实验现象应该是:溶液仍为无色(或酚酞试液不变色)。根据小红进一步的实验结论,可逆推小红的实验步骤是: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锌粒(或氧化铁、氢氧化铜、碳酸钙等),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或溶液变为黄色、溶液变为蓝色、产生气泡)。实验的完整结论是: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离子有:H+、Na+、SO42-。【答案】【点评】本题考查中和反应这一重点热点实验。解题关键是熟悉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本质,酸、碱、盐具有的化学性质以及酸、碱、盐的检验方法。五、计算题(本题共7分)(2011山西)18黄铜是铜、锌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现取l0g该样品粉碎,加入到5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3.5g。计算: (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此得到启示是:在使用黄铜制品时应注意 。(合理即可)【解题思路】(1)根据题目涉及反应原理,很容易分析出剩余固体质量为3.5g,即原l0g该样品中铜的质量为3.5g。所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100%=35%。(2)根据原l0g该样品中铜的质量为3.5g,可知原l0g该样品中锌的质量为10g-3.5g=6.5g,用锌的质量很容易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得硫酸溶质的质量为9.8g,所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9.6%。(3)显然,根据锌与稀硫酸可以反应,得出在使用黄铜制品时应注意避免与酸接触。【答案】【点评】本题考查金属与酸反应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解题关键是准确判断黄铜中的铜与酸不反应(因为铜排在氢后),只有黄铜中的锌与稀硫酸中的溶质硫酸发生反应,根据恰好完全反应,可知每一种反应物均无剩余。由此可知10g样品中铜的质量为3.5g,锌的质量为6.5g。以此为突破口可顺利作答。 中考试题来源:http:/www.zhongkao.com/z2011/zk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