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B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9052203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粤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粤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B卷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6分)1. (2分)下面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夏日阳光下车胎爆炸B . 酒精燃烧C . 电灯通电发光D . 水结成冰2. (2分)下列溶液中,不是以水作溶剂的是( ) A . 10g硝酸铵跟8g水组成的溶液B . 10g水跟8g硝酸铵组成的溶液C . 1g水跟9g酒精组成的溶液D . 100g酒精跟5g碘组成的溶液3. (2分)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青铜的硬度比铜大B . 青铜属于金属材料C . 青铜属于纯净物D . 青铜耐腐蚀,易铸造成形4.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滴加少量液体B . 过滤C . 闻气味D . 稀释浓硫酸5. (2分)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的总称B .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C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 .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种类可能会变6. (2分)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 . 压缩天然气做燃料B . 金属铜用于制导线C .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 . 石灰石中和酸性土壤7. (3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铝锂合金。已知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1个碳12原子的质量约为1.991026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锂铝合金的硬度比金属铝的硬度小B . x=3,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gC . LiAlH4中Li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8.3%D . 1个锂原子的质量约为1.1510-26kg8. (3分)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B . t2时,在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C . t2时,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 . t1时,将30g甲放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9. (2分)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 A . 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B .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C . 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D . t时,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10. (2分)丙烷(化学式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取一定量的丙烷在一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7.2克的水,以及CO和CO2若干,则生成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质量可能是( )A . 8.2克B . 12.4克C . 16.6克D . 20克11. (2分)市场上有人用铝代替纯银制作戒指,下列方法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 A . 利用水、天平和量筒测密度B . 浸入稀盐酸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C . 浸入CuSO4溶液中观察是否变色D . 浸入CaCl2溶液中观察是否有现象出现12. (2分)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A . 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 . 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二、 非选择题 (共6题;共33分)13. (6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符合题意的化学符号表示: (1)3个钠原子_; (2)碳酸根离子_; (3)氯化锌_; (4)某化合物只由N、O两种元素组成,且在该化合物中N的化合价为+5,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 (5)硫酸铁_; (6)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14. (6分)临汾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特色美食更是遍布各县,令各路“美食家”流连忘返。 (1)临汾“牛肉丸子面”风味独特,香辣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香辣扑鼻”的原因是:_; (2)北城水果批发市场“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的名称_; (3)我市部分县今年干旱,严重缺水,因地制宜利用水资源迫在眉睫。汾河为我们帮了大忙,可用_检验汾河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引起的作用是_。干旱地区容易发生火灾。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 15. (5分)(2016大埔县模拟)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氟化钠是某些牙膏的添加剂,能有效预防龋齿如图是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则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_,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填“失”或“得”)电子氟化钠可以用钠与氟气(F2)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氢、碳、钙等元素能组成多种物质A的化学式是CaO,A与B(胃液中含有的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用化学式表示3个碳酸根离子_16. (7分)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图操作流程:请回答:(1)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加入过量Ca(OH)2的目的是_(2)滤液B中的溶质是_、_(写化学式);步骤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加热浓缩、_、过滤(3)探究变质NaOH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实验】甲组同学:称取20.0g样品,放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乙组同学:称取20.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g【解决问题】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请写出计算过程 Ca:40 C:12 O:16 H:1 Na:23)(4)【交流与反思】在交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乙两种方案都不妥,理由是:_17. (5分)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考试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1)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方案1: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2)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3)II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丙同学对探究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提出猜想】猜想(l):Na2SO4;猜想(2):Na2SO4和_。(4)【设计实验】现实验室提供以下试剂:锌粒、铜片、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以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请完成下列表格: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猜想(2)成立【实验结论】猜想(2)成立18. (4分)(2014常州)X,Y两种固体的溶解度如图 (1)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趋势的共同点是_; (2)温度越高,X的饱和溶液中X的质量分数_(填“越大”或“越小”); (3)将a1gY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mg,得到溶液a2g,则a1 , a2 , m的关系是_(填序号) aa1a2+m ba1=a2+m ca1a2+m d无法确定(4)保持温度不变,X的饱和溶液和Y的饱和溶液混合(X与Y不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是_(填序号) aX的饱和溶液和Y的饱和溶液 bX的不饱和溶液和Y的饱和溶液cX的饱和溶液和Y的不饱和溶液 dX的不饱和溶液和Y的不饱和溶液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6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 非选择题 (共6题;共33分)13-1、13-2、13-3、13-4、13-5、13-6、14-1、14-2、14-3、14-4、15-1、15-2、16-1、16-2、16-3、16-4、17-1、17-2、17-3、17-4、18-1、18-2、18-3、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