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的意识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048791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的意识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的意识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的意识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的意识的调查报告调查人: 组长:许瑞 成员:张岩 张霞 叶丽颖 黄静怡 顾淑晴调查时间:2015年4月12号调查地点:南京视觉艺术学院调查对象:大一、大二学生各50名调查目的:通过了解调查基本情况,从而采取措施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意识,弘扬民族文化。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内容: 1:你了解的西方节日有哪些?A.圣诞节B.感恩节C.万圣节D.愚人节E.情人节F.复活节 2: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你的态度是?A.认真对待B.随便敷衍一下C.置之不理D.随大流 3:你认为西方节日受到中国人青睐有哪些方面的理由? A.西方节日娱乐性强B.很新鲜 C.崇洋媚外的表现 D.其他理由 4:你认为中国节日与西方节日最大区别在于? A.中方节日过于注重吃,能留下作为纪念的东西少B.中方节日娱乐性不强C.过于严肃 5:你认为中国节日应做哪些改进? A.应在保持原有特色上基础上自行创新B.减少媒体、商家的炒作C.多放几天假D. 增加更多的民族文化特色 E.广泛宣传节日的故事和意义F.增加更多的民族文化特色调查问卷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对西方节日了解程度上,同学们当中有95%了解圣诞节,60%了解感恩节,45%了解万圣节,90%了解愚人节,90%了解情人节,55%了解复活节。在对待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上,30%的同学表示很认真地对待中国节日,5%的同学表示随便敷衍一下,10%的同学表示置之不理,55%的同学表示随大流。 在对同学们们对西方节日的感性认识的调查中,48%的人认为西方节日娱乐性强;39%的人觉得很新鲜;也有9%的人则认为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还有4%的人认为是其他理由。 在对传统节日发展期望的调查中,80%的人表示应在保持原有特色上基础上自行创新,有33%的人表示是媒体、商家的炒作,38%的人则觉得已过腻了,24%的人是随大流,5%的人表示无所谓。从同学们做的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10%的人认为“应融入更多的商业炒作”,40%的人选择“增加更多的民族文化特色”,25%的人选择“广泛宣传节日的故事和意义”另外的选择“多放几天假”,35%的同学认为中方节日娱乐性不强,25%的同学认为过于严肃。调查报告的深入分析:节日是社会生活的精华所在,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日益淡化。77.9%的人认为一个民族的传统,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在节日中体现的最为完美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节日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对怎样弘扬传统节日有指导意义。65.7%的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冷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信仰,这与他们不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有着直接的关系。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比较认同传统节日需要大力倡导和重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还是比较渴望的,但由于认识层次的不同也产生了对传统节日态度的迥异。当然在对待洋节方面,我们并非要抵制西方节日,而是要我们的大学生们全面了解节日的意义后,理性地对待节日问题。56%的大学生需要加深对传统节日意识的培养,更需要明确的价值取向、向上的人生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信仰,不能为追时尚赶潮流而迷失了年轻的路。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大学生应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一方面,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对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不应该被视为是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繁荣的障碍,而是更重要的中华民族根系之所在,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力量源泉。 67%的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之所以淡化、西方节日之所以日益流行的原因在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对于过传统节日的物质需求已逐渐减少。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生活发展了。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有一条原则,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它往往是文化的输出地区;经济落后的地区,它往往是文化输入的区域。所以,西方节日日渐走俏。同学们常听到过“欧风美雨”、“韩流”,却没听到过“孟加拉风”、“非洲流”。中国传统节日的形式不及西方节日多样,略显老套。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传统节日受冷落并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已经僵化了,还有人们审美情趣发展变化了的因素,这也要求传统节日应该不断地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中已掺杂了过多的商业炒作成分,缺失了它的文化内涵。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现在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是文化横向的交流。其实文化的发展有横向、纵向两条线索;纵向的发展,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形势下,重视文化发展这条纵向的线索,可以让我们国家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文化的横向交流成为共识的今天,89.9%的大学生认为更应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不然,我们将失去我们的根。在同学们当中,节日市场的“中冷西热”,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根据调查显示仅有19%的大学生重视传统文化,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32.5%的大学生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9.8%的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86%的大学生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也有67.8%的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44.5%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纵观历史,中华文化几度成为世界的最强音。然而进入明清时期以来,华夏文明却渐渐失去了她往日的光彩,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更可谓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我想没有什么事情能比不愿意去回忆又不得不回忆更尴尬的了。如果近代中国的遭遇可以用繁盛的农业文明无法与新兴的工业文明相抗衡来解释的话,那么走进新中国,步入新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当西方文化正以咄咄逼人之态成为成为强势文化时,我们却不得不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捏一把汗。我国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被各种西方节日冲击得支离破碎。如圣诞节狂欢的风靡,再如传统的七夕大有被西方情人节替代的可能,搞得现在的年轻人甚至都不愿认祖归宗。在西方节日面前,有着深厚底蕴的传统节日何故如此不堪一击,这个话题并不轻松。西方节日立意简明突出,时尚元素鲜明,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推广性,深受年轻人的推崇,正如一杯可乐,喝起来很过瘾,给人的感官刺激很强。87%的大学生觉得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积淀,就像是一杯浓茶,需要我们去品味。而思想的深度又与人的阅历成正比,因此对于最具活力的年轻人来说,传统节日对西方节日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前提下传统节日有如此境遇也就不足为怪了。韩愈说过,民俗既迁,风气易随。苏轼讲过,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可见作为传统文化的基石和精髓,风俗的好坏对国运的昌盛有密切关系。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座皇冠,民俗是皇冠上面的宝石的话,那么传统节日就是宝石中最大最亮的那颗。88%的大学生觉得让传统节日重现光彩,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我们的行动迫在眉睫。对于日趋衰弱的中国文化我们应该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再次成为世界最强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备光荣的使命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涨,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刻指日可待。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更为我们展示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提供了舞台,文化需要交流,如何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面是我们行动的重点。一直以来我国分别与法国和俄罗斯举办的中法、中俄文化年,对传统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真正让中国的民俗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展示中华古国的风采,培养了民族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