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87910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纲整理轻化工程(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大纲及参考教材一、物质结构基础(15%)(一)考试内容物质的状态及各个状态的特征(不包括掌握等离子体,中子体和液晶),原子的基本结构;单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二)考试要求1 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nRT 或 PV=RT2了解液体和固体的基本特征。物质的聚集态:气态、液态、固态。气体的特征:1.无限可膨胀性;2.明显可压缩性;3.无限的掺混性。液体的特征:固定的体积和可变的形状;基本上不可压缩,膨胀系数小;流动性;掺混性;毛细现象;液体表面具有表面张力。固体的特征:有一定的几何外形,晶态固体有固定的熔点。液体降温变固体,固体升温变液体。3掌握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模型(不包括原子结构的理论发展)。4了解单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主要包括核外电子排列的规则和部分原子的电子排布)。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统计性,描述原子中各电子的运动状态,需四个量子数来描述,即n、l、m、m;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必须遵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电子运动的根本特征是波粒二象性,它决定了电子能量的量子化,电子运动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所以对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只能用统计的规律来说明。波函数是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运动的电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电子的运动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名词解释:1、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指原子核外电子的结构,即原子核外所有电子的运动状态。2、电子层:根据运动电子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可以推测出核外电子是按能级高低分层分布的,这种不同的能级就称为电子层。3、量子数:n、l、m、m四个参数的一组取值可用来描述特定的电子运动状态,由于n、l、m、m四个参数取值是不连续的,所以称其为量子数。4、原子轨道:通常把n、l、m都确定的电子运动状态称为原子轨道。5、m:m是自旋量子数,只有两个取值,分别代表了电子的两个相反的自旋方向。补充:1、 主量子数n:n值越大,电子离核越远,所处状态的能级越高。 取值范围:1-72、 角量子数l:角量子数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数量。 取值范围:0、1、2、3、4、5、63、 磁量子数m:磁量子数决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取值范围:0、1、2、3、4、5、64、 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在原子中总是尽可能处于最低状态,这样的状态最稳定。5、 泡利不相容原理:同一个原子内不可能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或者说同一个原子中不会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这一规则说明了任何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s轨道可填2个电子,p轨道可填6个电子,d轨道可填10个电子,f轨道可填14个电子。6、 洪特规则:在同一压层的各个轨道(即简并轨道或等价轨道)上,电子将尽可能以自旋平行的方向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作为洪特规则的特例,当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状态时,原子结构比较稳定,核外电子优先按此分布。 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5%)(一)考试内容电子层结构与族;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离子键、共价键特征,键和键,分子空间构型。(二)考试要求1掌握族的概念、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特征。族:周期表根据价电子组态和相似的化学性质划分为一个个纵列,称为族。主族的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即ns+np)。副族除了第族外,大多数副族元素的族数等于(n-1)d+ns;BB的族数等于ns;BB的族数等于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为同一族,电子层数相同的为同一周期。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2掌握原子半径、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 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特征,键和键的定义和特征。离子键:正负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的特征包括无方向性、无饱和性、强极性键。离子结构的特征包括离子的电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共价键:两个电负性相差较小或几乎相等的原子间的可能通过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各原子具有稳定的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这种原子间靠共用电子对结合的化学键。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共价键的类型有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键:沿键轴方向以“头碰头”方式进行重叠而成键。键: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以“肩并肩”方式进行重叠。键键能比键大。碳碳双键一个键一个键,碳碳叁键一个键两个键。名词解释:族:周期表根据价电子组态和相似的化学性质划分为一个个纵列,称为族。价电子:元素的原子参加化学反应时,能参与成键的电子称为价电子。主族元素:凡是最后一个电子填入ns或np能级的元素称为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凡是最后一个电子填入次外层(n-1)d或者倒数第三层(n-2)f能级上的元素称为副族元素。电负性:是指分子中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化学键:是指分子内相邻的原子间强烈吸引的作用力和结合力。离子键:正负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两个电负性相差较小或几乎相等的原子间的可能通过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各原子具有稳定的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这种原子间靠共用电子对结合的化学键。金属键:在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作穿梭运动,它不专属于某个金属离子而为整个金属晶体所共有。这些自由电子与全部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某种结合,这种作用叫做金属键。氢键:当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大的X原子以极性共价键结合时,氢原子还能吸引另一个电负性较大、原子半径较小的Y原子中的孤对电子形成氢键。补充:1、同一周期、主族离子半径与原子半径规律一致。 10电子,18电子离子半径比较:阳小阴大,序小径大。2、 范氏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在非极性分子间只有色散力的作用,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有诱导力和色散力的作用,在极性分子间存在着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的作用。3、 化学键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4、 氢键属于静电作用力,比化学键弱,比分子间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强。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可形成氢键的元素应电负性大、半径小、有孤对电子,常为F、O、N等原子。氢键可以在分子间形成也可以在分子内形成,形成分子间氢键将使化合物的熔沸点升高。三、化学反应基础(20%)(一)考试内容溶液浓度的计算、缓冲溶液定义、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作用与催化剂、化学实验基础(溶液配置与酸碱滴定)。(二)考试要求1掌握溶液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等)相关计算法则。质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c= c=溶解度S:是指饱和溶液的浓度称为该溶质在给定溶剂中的溶解度。= =100 c=2.理解缓冲溶液的定义、解离平衡与解离常数的概念。缓冲溶液:由弱酸及其盐、弱碱及其盐组成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减轻外加强酸或强碱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从而保持溶液的pH相对稳定,这种溶液称为缓冲溶液。解离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溶液、浓度),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解离常数: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各离子的浓度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的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解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上升也上升。3.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定义、表达方式、影响因素、以及催化剂的作用。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在给定条件下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的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者产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单位:mol/(Ls)或者mol/(Lmin)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温度:升高温度,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增大。浓度:当其他条件一致下,增加反应浓度就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目,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除体积),增大压强,即单位体积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若体积不变,加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不变,因为浓度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不变。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反应物,同样是加压,增加反应物浓度,速率增加。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负催化剂相反。4.掌握溶液配置与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溶液配置所需仪器: 天平或量筒( 滴定管) 、 容量瓶、 烧杯、 玻璃棒、 胶头滴管、 药匙等。容量瓶的使用要注意以下事项: .容量瓶为细颈磨口梨形平底瓶, 带有与磨口吻合的玻璃塞或塑料塞;.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 体积和温度(一般为 20). 体积有 1000mL、 500mL、 250mL、 100mL、 50mL 等多种,配制溶液时应与之相匹配。.容量瓶不可以用来长期存放溶液, 不能加热, 更不能用来做反应容器。容量瓶密闭性检查:瓶中放水到标线附近,塞紧瓶塞,使其倒立2min,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处检查,看有无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试验这个方向有无渗漏。这样做两次检查是必要的,因为有时瓶塞与瓶口,不是在任何位置都是密合的。步骤( 1) 计算:( 2) 称量或量取: 固体用电子天平( 易潮解物质如何称量? 电子天平称量前需调零) , 液体用量筒( 或滴定管/移液管) 移取。( 3) 溶解或稀释( 4) 移液: 把烧杯液体引流入容量瓶。( 5) 洗涤: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 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振荡摇匀。( 6) 定容: 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 23 cm 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7) 盖好瓶塞, 反复上下颠倒, 摇匀。 注意:因洗涤是将剩余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所以( 4) 和( 5)可合并为一步, 称为“ 转移” 。误差分析原理:c=; .V 不变时, 操作使 n 偏大, 则 c 偏高;反之, 偏低。.n 不变时, 操作使 V 偏大, 则 c 偏低;反之, 偏高。实验过程中的误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偏高或偏低)第一组:1. 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仰视读数(量取得n,c)2. 把量筒中残留的液体用蒸馏水洗出倒入烧杯中(n,c。量筒设计时已经考虑到残留液体,残留液体不需要再用蒸馏水洗出,如果洗出反而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加。)3. 把高于 20的液体转移进容量瓶中(热胀冷缩,V c)4. 定容时, 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使液体体积偏小,Vc) 第二组:1.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溶质n c)2. 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或洗涤液没移入容量瓶中(溶质n c)3. 定容时, 仰视容量瓶刻度线(V c)4. 定容加水时, 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又将超出部分吸出(溶质n c)5. 使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的小烧杯溶解溶质。(不变)6. 配溶液用的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经干燥。(不变)酸碱滴定中和滴定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锥形瓶、 铁架台、 滴定管夹、 烧杯等试剂标准液、 待测液、 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 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选择: 变色要灵敏、 明显, 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 中和滴定的操作( 以标准盐酸滴定 NaOH 为例)、 准备:1) 滴定管: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 2-3 次, 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注入标准液至“ 0” 刻度上方 2-3cm 处将液面调节到“ 0” 刻度( 或“ 0” 刻度以下某一刻度)2) 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滴定用碱式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滴入 1-2 滴指示剂;用左手握活塞旋转开关, 右手不断旋转振荡锥形瓶, 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至橙色或粉红色出现, 记下刻度。、 计算每个样品滴定 2-3 次, 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注意点滴速: 先快后慢, 当接近终点时, 应一滴一摇终点判断: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中和滴定过程中的 pH 变化和滴定终点的判断酸碱滴定过程中, 溶液的 pH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若用标准的强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强碱溶液, 则反应开始时溶液的 pH 很大,随着强酸的滴入, 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 当二者恰好中和时溶液的 pH为 7; 当酸过量一滴时, 溶液立即变为酸性。 若用强碱滴定强酸则恰恰相反。根据滴定过程中的 pH 变化及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只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即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 在实验室里选用的指示剂一般为酚酞和甲基橙, 当用酸滴定碱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恰好中和时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当用碱滴定酸时,用酚酞作指示剂, 恰好中和时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中和滴定实验主要仪器的使用中和滴定中使用的滴定管分酸式和碱式两种, 使用时不能混用。 酸式滴定管还可用于盛其他酸性或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碱式滴定管还能用于盛装其他碱性物质。中和滴定中有关仪器的洗涤, 滴定管在使用前经检查后要进行洗涤, 须先用自来水洗( 必要时用特殊试剂洗) 再用蒸馏水洗, 然后再用待盛液润洗 23 次。 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盛液润洗, 否则将会引起误差。要注意滴定管的刻度, 0 刻度在上, 往下越来越大, 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 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 滴定时, 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 也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 或碱) , 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主要来自以下 6 个方面。( 一) 仪器润洗不当( 二) 读数方法有误( 三) 操作出现问题( 四) 指示剂选择欠妥( 五) 终点判断不准( 六) 样品含有杂质( 一) 仪器润洗不当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分析: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 c 待测液( 物质的量浓度) 的测定值偏大。2.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分析: 这时实际所取待测液的总物质的量变少了, 所以会使标准液的用量减少, 导致 c 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少。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分析: 这时待测液的实际总量变多了, 使标准液的用量增加, 导致 c 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二) 读数方法有误1. 滴定前仰视, 滴定后俯视。分析:滴前仰视偏大,滴后俯视偏小,=-的值就偏小,导致偏小。2. 滴定前俯视, 滴定后仰视。分析:同理推知偏大,偏大。( 三) 操作出现问题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分析: 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实际用量, 致使 c 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2.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前尖嘴部分有气泡, 终了无气泡( 或前无气泡后有气泡) 。分析: 对于气泡的前有后无, 会把 V 标准液值读大, 致使 c 待测液的值偏大。 反之亦反。3.振荡锥形瓶时, 不小心将待测液溅出。分析: 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少, 从而标准液的用量也减少,致使 c 待测液的值偏小。4.滴定过程中, 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分析: 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用量, 使 c 待测液的值偏大。5.移液时, 将移液管( 无“吹”字) 尖嘴处的残液吹入锥形瓶中。分析: 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多, 从而增加标准液的用量, 致使 c 待测液的值偏大。6.快速滴定后立即读数。分析: 快速滴定会造成: 当已达终点时, 尚有一些标准液附着于滴定管内壁, 而此时立即读数, 势必造成标准液过量, 而导致 c 待测液的值偏大。(四) 指示剂选择欠妥1.用强酸滴定弱碱, 指示剂选用酚酞。分析: 由于滴定终点溶液呈酸性, 选用酚酞势必造成酸的用量减少, 从而导致 c 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小。2.用强碱滴定弱酸, 指示剂选用甲基橙。分析: 同样,由于终点时溶液呈碱性, 选用甲基橙也势必造成碱的用量减少, 从而致使 c 弱酸的测定值偏小。( 注: 强酸滴定弱碱, 必选甲基橙; 强碱滴定弱酸, 必选酚酞; 两强相滴定, 原则上甲基橙和酚酞皆可选用; 中和滴定, 肯定不用石蕊)( 五) 终点判断不准1.强酸滴定弱碱时, 甲其橙由黄色变为红色停止滴定。分析: 终点时的颜色变化应是由黄变橙, 所以这属于过晚估计终点, 致使 c 待测液的值偏大。2.强碱滴定弱酸时, 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半分钟后溶液又变为无色)分析: 这属于过早估计终点,致使 c 待测液的值偏小。3.滴至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处半滴尚未滴下( 或一滴标准液附着在锥形瓶内壁上未摆下)分析: 此时,假如把这半滴( 或一滴) 标准液滴入反应液中, 肯定会超过终点。 所以,这种情况会使 c 待测液的值偏大。( 六) 样品含有杂质用固体配制标准液时, 样品中含有杂质。1.用盐酸滴定含 的 NaOH 样品。分析: 由于 1 mol HCl-40 g NaOH, 而 1 mol HCl-31 g , 所以实际上相当于 NaOH 质量变大了, 最终使 w(NaOH)的值偏大。2.用含 的 NaOH 标准液滴定盐酸。分析: 若以酚酞作指示剂, 由于 1 mol HCl-40 g NaOH 而 1 molHCl-106 g -80 g NaOH, 所以这实际上相当于 V(NaOH)变大了, 最终导致 c 盐酸的值偏大。名词解释溶解度:是指饱和溶液的浓度称为该溶质在给定溶剂中的溶解度。质量浓度:是指溶液的质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来表示的叫摩尔浓度,也称物质的量浓度。质量百分浓度:溶液的浓度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的叫质量百分浓度。缓冲溶液:由弱酸及其盐、弱碱及其盐组成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减轻外加强酸或强碱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从而保持溶液的pH相对稳定,这种溶液称为缓冲溶液。解离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溶液、浓度),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解离常数: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各离子的浓度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的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解离常数。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在给定条件下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的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者产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的物质。水的离子积:在一定温度下,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的浓度与氢氧根的浓度的乘积。四、有机化合物概述(15%)(一)考试内容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二)考试要求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点;1、多数可以燃烧;2、熔点低(一般在300以下),易挥发;3、水中溶解度很小;4、反应速度慢,常伴有副反应,产物复杂。5、同分异构现象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骨架分类和按照官能团分类)。能写出常见有机化合物对应的分类。按碳骨架分类:1、 开链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又称为脂肪族化合物,在这类化合物的分子里,碳链两端不相连。 2、 碳环化合物 在这类化合物的分子中,碳原子互相连接而呈环状。3、 杂环化合物按照官能团分类: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 (如卤素原子)原子团 (如:羟基 -OH 、醛基-CHO 、羰基C=O 、 羧基 -COOH 、硝基-,氨基- 、腈基-CN等) 某些特征化学键结构 (如双键 C=C 、 叁键- C三C - )等分类.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的物理化学性质,所以按官能团分类为研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提供了系统方便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有机化学的知识结构主线.3.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和烯烃的命名)。掌握化合物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的书写方法。一、烷烃的系统命名法(1) 直链烷烃按碳原子数命名 10以内:依次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烷 10以上:用中文数字:十一、十二.烷(2) 带有支链的烷烃,可看作直链烷烃的衍生物,命名时遵循下列原则:选主链:选择最长碳链,支链数目最多的为主链.上例中最长连续碳链有八个碳原子,该化合物母体的名称为辛烷编号(小基团,小序号)从最接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使取代基位次最小正确错误如果碳链从不同方向编号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编号系列时,则遵循“最低系列”原则,即顺次逐项比较各系列的不同位次,最先遇到的位次最小者为最低系列(先比较两个系列中的第一个取代基位次,若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取代基,依此类推。)命名取代基:a: 把它们在母链上的位次作为取代基的前缀,用半字线“”与取 代基分开。如2-甲基.b: 有不同取代基时,简单的取代基(或原子、基团)放在前面, 复杂的放在后面;按“次序规则”确定列出顺序,较优基团后列出。c: 相同的取代基可以合并,但应在基团名称之前写明位次和数 目,数目用汉文数字二,三,四.表示. “简”d: 位次数字之间须用逗号“,”隔开,位次与基名之间需用短线“-” 相隔。最后一个基名和母体名称直接相连。 2,2-二甲基丁烷 3,4-二甲基己烷3-甲基-5-乙基庚烷烯烃的命名:(1)主链选择:选择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母体),根据含碳数目称为某烯.(2)主链编号: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给主碳链编号.(3)双键位置:将双键位置标明在烯烃名称前面 (只标出位次较小双键碳原子位置).(4) 其它同烷烃的命名规则.如双键位置在第一个碳上,双键位置数据可省略.优先保证双键位次最小,其次考虑取代基位次最小4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1) 、分子中的原子大多以共价键相结合,每种元素表现其特有的化合价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失去也不容易得到,可以跟其他原子共用 4对电子达到8电子结构,形成4个共价键(二)、分子中的碳原子可以自相成键,结合方式多样化碳原子间可形成单键、双键、叁键 ,也可形成链状和环状结构两个碳原子之间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碳碳单键两个碳原子之间共用两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碳碳双键两个碳原子之间共用三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碳碳叁键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5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步骤。构型异构:包括顺反异构、对映异构顺反异构:碳碳双键的碳原子上连着两个不同的原子或者原子团 对映异构:对映异构存在的条件是分子结构中有一个连着四个不同原子或者原子团的饱和碳原子,这个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名词解释: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官能团:是指能够反映出某类有机物的特性并在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上起重要作用的原子或者原子团。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各原子相互连接的方式和次序不同,或者原子在空间的排列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是指分子中各个碳原子连接次序不同而形成的异构体。官能团异构:在烷烃的衍生物中,往往由于某一个原子的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官能团或者特征结构。位置异构:是指取代基或者官能团在碳链或者环上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异构体。顺反异构:是指因键的旋转受阻而产生的立体异构,又叫几何异构。五、有机化学反应基本类型(15%)(一)考试内容有机化学反应的分类,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消除反应,缩合反应。(二)考试要求1了解有机反应的分类。按照共价键断裂和形成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 自由基反应:有自由基参与的反应。 2. 离子型反应:由共价键异裂产生离子的反应 3. 协同反应:有机反应过程没有明显分步的共价键均裂或异裂,只是通过一个环状的过 渡态,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同时完成而得到产物.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关系,进行分类,由此可以分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消除反应以及缩合反应等。2 掌握取代反应的特征,亲和取代反应基础式,会写出卤代反应、硝化反应,酯化反应反应式。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者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根据进攻试剂的不同,可以将取代反应分为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和亲电取代。自由基取代的卤代反应亲核取代的基础式和亲核卤代亲电取代的卤代反应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种类,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以及常用的氧化剂(1)概念:在有机化学中可简单把分子中加氧或者脱氢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去氧和加氢的反称为还原反应。(2)在氧化反应中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中氧、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等,常用的还原剂有氢气,锌粉、硼氢化钠、四氢铝锂等。(3)氧化还原反应的种类 氧化反应包括烷烃的氧化、不饱和烃的氧化、芳烃侧链的氧化、醛的部分氧化,醇、胺、酚的氧化等。还原反应主要有碳碳双键、三键的还原,碳氧双键以及碳氮三键的还原等,常用的还原方法有催化加氢法、化学还原法。4 了解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和影响因素,掌握消除反应的定义,消除反应的特征和Cope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从有机分子中消除去一个小分子或两个原子或基团,生成双键、叁键或环状结构化合物的反应。 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消除反应常常与亲核取代反应同时发生并相互竞争。消除产物和取代产物的比例受反应物结构、试剂、温度、溶剂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 反应物结构的影响试剂的影响强亲核试剂有利于取代,弱亲核试剂有利于消除.强碱性试剂有利于消除,弱碱性试剂有利于取代. 溶剂极性和反应温度的影响消除反应的特征(1)是一类有机反应;(2)消除反应发生在分子内;(3)发生在相邻的两个碳上;(4)消去反应会脱去小分子,即生成小分子;(5)消去后有机物会生成双键或三键;(6)消去前后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它与加成反应相反,因此,分子结构的变化正好与加成反应的情况相反名词解释: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者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中可简单把分子中加氧或者脱氢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去氧加氢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取代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缩合反应:两个或多个有机化合物分子通过反应形成一个新的较大分子的反应,或同一个分子发生分子内的反应形成新分子都可称为缩合。亲电取代:由亲电试剂的进攻而发生的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成底物的不饱和键打开,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生成两个单键的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发生的加成反应,称为亲核加成反应。自由基加成:由自由基进攻而发生的加成反应。Cope消除反应:氧化胺的-碳上有氢时,会发生热分解反应,得到羟胺和烯。这个反应称为cope消除反应。自由基: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者基团。六、基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20%)(一)考试内容卤代烃的合成,醇的合成,醚的合成,羧酸的合成。(二)考试要求1掌握卤代烃的结构特点,不同卤代烃的合成方法,会写出反应方程式。2掌握醇和醚的结构特点,醇的合成方法。3掌握羧酸和酯的结构特点。了解它们的合成方法参考教材1工科基础化学,唐和清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