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考试综合能力笔记(中级).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3530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工考试综合能力笔记(中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社工考试综合能力笔记(中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社工考试综合能力笔记(中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一)社会工作的概念 1、社会工作是“social work”的译名;20世纪上半叶我国把“social work”这一类活动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事业。它指的是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采集者退散2、社会工作,指的是在一定的福利制度的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从事这类活动的人就是社会工作者。(二)社会工作的定义 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P23)4个要点:(1)以助人为目的;(2)以科学知识为基础;(3)科学的助人方法;(4)助人服务活动。(三)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1、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三种: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P3)2、我国当前对社会工作的解释: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P3)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二、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P4(1)解救危难(维护基本生存、寻求资源、提供物质支持、心理支持)(2)缓解困难(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生活)(3)促进发展(挖掘个人潜力、解决个人生活困难、增进个人幸福)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考试大论坛社会工作的社会层面目标就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及推动社会进步等。(1)解决社会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功能,修复社会的机制,协调社会资源,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机会和制度保障。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概念与类型 1、功能的含义:功能是指在某个系统中部分对整体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P72、功能的类型:(1)正功能与负功能。正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负功能是指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考试大论坛(2)显功能与潜功能。那些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指显功能;那种未被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潜功能。(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社会工作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物质帮助、心理与社会支持;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权利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增进他们的尊严,促进环境的改善)。正常生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较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经营自己生活的状态。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制度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而对社会运行发挥重要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1、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本文来源:考试大网2、促进社会和谐。以人为本,积极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1、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1)基督理念:“博爱”,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 (2)人道主义:(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助人活动的思想基础。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来源:www.examda.com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日益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迫使政府对这些问题作出反应。3、制度背景1601年,伊莉莎白济贫法。意义: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规定要有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二)社会工作的产生 1、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也为社会工作产生准备了条件。18世纪中期的“友善访问员”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有关助人的知识和技巧。2、美国在国内战争时期出现了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成为一种职业,是社会工作者的前身。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等国出现了许多民间的社会服务组织(慈善组织),这为社会工作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这一过程中,英美国家的政府也制定社会政策,建立社会服务行政系统,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来源:考试大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一)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 英美等国家的慈善组织于19世纪末开始关心对志愿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训练。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和正规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1893年,英格兰开设“慈善训练”学校1898年,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对给薪的友善访问员进行专业训练,荷兰成立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1904年,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191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确定个案工作:里士满贫困中的友善访问(1898)、社会诊断(1917)、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1922)小组工作: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社区工作: 20世纪60年代www.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社会工作行政: 20世纪70年代(三)专业组织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慈善组织会社在英美国家大量出现,协调政府与民间各慈善组织的活动;而英美国家的睦邻组织运动则从社区的角度为社会服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组织建立起来。1918年,美国成立“美国义务社会工作者协会”1919年,成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1955年,美国成立“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一)专业的特征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1957年,格林伍德在专业的属性一书者指出,专业应该具有的特征:1、系统的、支持其活动的理论体系;2、被社会广泛认可;3、活动具有专业权威;来源:考试大4、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5、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二)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特点特点 主要内容 专业方法的 发展专业方法是社会工作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和整合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从单纯的“治疗、救助”到“治疗预防、“救助发展”基本思路;从最初目标“救助穷人和弱者”到“助人自助”。 工作对象的 拓展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有需要的人士、群体组织、社区所有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方面。 理论派别的 形成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学科,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包括:宏观理论(社会哲学层次)、中观理论(针对某一问题)、和微观理论(实践)。 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一)我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 20世纪之前,人们主要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问题。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但却没有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首先是传教士在我国开办社会服务,并在我国大学讲授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教学并从事社会服务实践活动。1925年燕京大学成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晏阳初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践。来源:考试大(三)1949年以后我国的社会工作 出于对社会学、社会工作的错误理解,1952年政府决定在大学里取消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和相关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断。国家进入计划经济时期,在城市普遍实行“单位体制”,并力图通过正式组织的力量来解决人们遇到的生活方面的问题。在农村除了对“五保户”的救助和救灾,政府没有其他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农民基本上靠家庭和村集体来解决困难。这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社会工作”。(四)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1988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部分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在制度上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的进程。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五)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社会工作进行了制度建设。来源:www.examda.com我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1、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但没有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人们的需要和问题主要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2、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始发展;3、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社会工作”;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的特点。第三节 社会工作构成要素社会工作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念、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一、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二、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一)服务对象 来源:考试大1、社会工作中的服务对象也称受助者(或案主),它指在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帮助的一方,实在正常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而解脱困难的个人或群体。2、服务对象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没有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对象,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发生。3、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群体,传统认为是(有问题、有困难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现代看法是(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二)社会工作者 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是提供服务的一方,是助人行动的主体。(三)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评判助人活动的一套观念。它包括社会工作者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服务对象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考试大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社会工作者以帮助他人、服务于他人为自己行动的目标。这是社会工作区别是于其他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因为社会工作是在其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四)助人活动1、助人活动(或称服务)是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依据社会工作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它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及合作的过程。2、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最主要的承载者和表现者。www.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五)专业方法1、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种重要方法。在每一种方法中又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技巧,这就构成了社会工作方法体系。 2、社会工作的核心就是一整套科学的助人方法。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概念(一)社会工作者的含义: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职业的人员。主要分为:一线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行政人员。前者实施专业社会服务,后者则主要对这些专业服务进行设计、统筹、指导和支持。(二)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四个): 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2、从事社会福利服务(这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活动);3、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采集者退散4、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三)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都是以利他为目的的活动,但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活动方式不同;专业技术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社会约束不同。(四)实际社会工作者与专业社会工作者 实际社会工作者与专业社会工作者都是社会服务提供者,但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1、身份(干部与专业人员);2、专业训练(训练与否);3、工作方式(自上而下与平等关系);4、工作性质(政治色彩多少、意识形态强弱);5、遵守原则(行政权威和专业权威)。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一)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直接服务的角色) 1、服务提供者(心里、意见咨询,物质帮助,劳务服务)2、支持者(支持、鼓励、创造条件实现其自立或自我发展、授权、增能)3、倡导者(倡导某种合理行为使服务对象作出困境)4、关系协调者(缓解和处理矛盾)(二)社会工作者间接服务的角色 1、管理者(对服务过程有效控制,对与助人相关的资源、信息的管理)2、资源筹措者(联络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社会社会人员,争取资源)3、政策影响者(提出政策建议,改善社会政策)4、研究者(对问题的判断、对实践经验的研究)三、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考试大论坛1、学科知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2、政策知识:社会政策、相关法律等。3、技术知识:调查研究、口语和文字表达、现代资讯等。4、文化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四、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1)技术能力(技术是处理问题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整合、应变)(2)文化能力(文化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习得的价值观念、行为规则、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对不同群体的文化有较强的敏感性。)(3)心理素质(遇到问题沉着、冷静,良好的判断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富有同情心而不感情化)(4)持续学习的能力第五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一、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来源:考试大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等。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一)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二)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第二章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第一节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一、文化传统二、西方文化传统和社会福利思想(一)文化传统:西方社会政治结构以民主为基础,强调公民自下而上参与,强调个人的自由平等与价值理念的多元化,因此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里,体现了强调受助者参与和个人自决的伦理原则。(二)社会福利:20世纪70年代以来,注重效率,强调自由、选择性、成本控制和个人责任等成为主导性原则,它促成了社会工作实践的方向与服务模式从需要与权利为中心转向了以自由与效率为中心。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三、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福利思想(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里寓含了深刻的福利思想1、周礼从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和安福六个方面对社会福利作了比较完整的描述。大同篇倡导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2、儒家传统强调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提出要注重“仁爱”。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3、道家提出“无为而治”的观念,主张顺应自然,并宣扬人应尊重生命,主张个性自由。4、佛教一贯强调“慈善、博爱,众生平等”。(二)中国社会福利思想近几年,政府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强调关注民生、执政为民,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政策,在社会救助、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政策干预,努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来源:www.examda.com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1、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就是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遵守的一整套指导其实践的原则与理念。2、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不同于个体的价值观,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价值观。3、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待人真诚和守信;(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4、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在专业实践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专业价值观:(1)对服务对象的接纳。接纳不等同于认同。考试大论坛(2)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尊重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3)注重个别化原则。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个案最强调个别化原则,而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则相对关注服务对象的共性需求。(4)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5)注重为服务对象保密的原则。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容(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看法。考试大论坛(2)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实践的看法。(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看法。(4)社会工作者对公共福利发展的看法。(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三、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本文来源:考试大网(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接纳和尊重(3)个别化和不批判(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5)平等待人,注重参与(6)道德与责任并举(7)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一、专业伦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3)考试大论坛对工作机构的伦理责任(4)对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二、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决定1、社会工作实践和伦理决定的关系。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首先要清楚如何作出一个正确的伦理决定,然后再仔细分析如何解决相应的伦理困境问题。2、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困境和伦理决定。(P54)3、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及其处理的一般步骤。(P55)第四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1、伦理实则的内涵。社会工作专业范围内的伦理守则,主要是指通过专业价值观和专业共同体制定出的伦理守则,来约束社会工作者正确处理实践中的价值观问题。2、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内容包含: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协助政府,为民排忧解难;依法行政,公正无私;坚持普遍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倾听沟通,有效缓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工人中同事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坚持政策与管理的理性原则,注重服务中的人情味;平衡个人利益满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异。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的含义 1、人的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它通常以愿望、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2、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它的发展变化受到社会生产发展的制约。(二)人类需要的层次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P62来源:www.examda.com需要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即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特点:(1)不强调层次的顺序;(2)当较高层次的需要受挫时,个体也可能会退而求其次;(3)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3、莫瑞的需要理念需要分为两大类:(1)第一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2)第二需要,也称心因性需要。包括两小类,一类是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和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一些需要,别一类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反映了人们对延续和发展自己的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需要。社会性需要是在生理性需要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有的需要,它是在维持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的含义 1、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动。广义指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义的人类行为仅指外显的行为。2、心里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分类)(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行为起源(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划分标准:P65(1)统计学标准;采集者退散(2)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3)行为适应性标准;(4)个体主观经验。(三)人类行为的特点 P72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4、指向性;5、可控性;6、发展性。(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第二节 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一)社会环境的含义 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形成的社会系统。(二)社会环境的特点 1、多样性;2、复杂性;3、层次性;4、稳定性;5、变动性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一)家庭来源:www.examda.com家庭通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内互动发生的。纵向: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横向:家庭成员间互动(二)朋辈群体朋辈对个体的影响表现:(1)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都有影响;(2)朋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P69(3)朋辈群体在不同社会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P69采集者退散(三)学校学校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是专门为社会成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而设立的正规化学习机构。一是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长期的和系统的正规教育;二是学校向儿童和青少年灌输特定社会的价值规范。(四)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对其成员的影响:一是促使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二是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行为,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求与社会需求。(五)社区社区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社区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特征。(2)社区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彼此发生影响。(3)社区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本知的社会规范,对社区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4)社区成员对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感也会影响社区成员的行为。(六)文化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文化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环境。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对人的个性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影响表现出来的。(七)大众传媒本文来源:考试大网大众传媒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互联网等。积极影响:提供信息帮助个人和群体了解情况、做出判断、满足要求或实现目标。消极影响:传递不适当的价值观念或行为模式,误导受众。三、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相互影响:1、人们要适应社区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一、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饶驰认为有四个遗传异常:1、单一基因遗传;2、多重因素遗传;3、染色体错乱;4、环境引起的遗传异常。二、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二)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1、对弗洛伊德的发展-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2、基本理论观点(1)认为人的一生包括八个阶段(2)每个发展阶段个体都面临特殊的发展任务,都要经历一次心理社会“危机”,或矛盾冲突(3)这些冲突包含着对立的两极,个体只有面对解决这一冲突之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发展阶段。同时发展出某种特定的品质或美德。如果冲突无法解决,个体自我的发展就会出现困扰乃至停滞。3、在八个阶段中,埃里克森特别强调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并认为这是自我发展的最关键环节。(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四个阶段2、个体主要运用图式、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三种原则来认识世界的。3、图式是最基本的一环,个体将活动系统化,在头脑中形成“心理图式”。适应包括了同化与顺应这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本文来源:考试大网(四)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五)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他否认遗传的作用,强调甚至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2、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类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不仅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而后者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学理论(一)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主要由沟通组成的。(二)常人方法学常人方法学认为,人们的行动具有权宜性,即行动并不是按照事先规定的规则进行,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场景条件,并依赖自身的努力完成的。第四节 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P79-86)1、婴幼儿阶段2、学龄前阶段3、学龄期阶段4、青少年阶段5、青年阶段6、中年阶段7、老年阶段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一、什么是理论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1、解释问题,即社会工作者以一定理论为依据对求助者的需求作出解释和判断;2、预测,即论对求助者可能发生的变化、对影响求助者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对社会工作者所提供服务对求助者可能产生的效果作出预测;3、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即找到助人的办法和途径;4、指导服务实践的发展,即对后来的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指导,使实践者免于盲目的探索;来源:5、发展新的理论,即社会工作者可以发展出新的理论。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社会工作理论分类可以有两种方法:1、大卫豪从理论关注内容的角色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前者指对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后者指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彼此贯通的。2、马尔科姆佩恩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前者认为知识来自经验或观察。后者则认为知识只是人类用象征性的观念、词语对现实进行的表述,强调知识是权力的反映。采集者退散第二节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影响美国的社会工作,直到60年代都是在临床社会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1、心灵的构成。潜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构成。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2、人格结构。人格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如果能保持和谐平衡状态,人格就是完善的。当人格失调时,人的活动就会出现问题。3、焦虑、防卫与转移。焦虑,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发出警告,内部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4、性心理的发展。以人的性心理发展为基础,划分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期。三、精神介析理论的实务原则来源:考试大1.坚持个别化原则。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2.强调要与受助人签订治疗契约。采集者退散3.治疗者要为受助人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环境。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5.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理解受助人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和接纳。考试大论坛三、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一般来说,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治疗情境的建立。即在治疗开始时,治疗者要与受助者是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角色分工、治疗计划和时间表。治疗情境还包括治疗者对受助者的态度。第二,治疗关系的建立。即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与受助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感受到支持与安全,这样,他才可能将自己的痛苦讲述出来。第三,治疗性对话。这是治疗的实质阶段,包括三个内容,即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和诠释。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来源:考试大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P95未改动。认知行为理论是折衷性的理论,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外在行为不受内在心理过程的影响。除了一些天生的反射行为,人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人类可以学习新的行为、改变旧的行为。其二是认知学派。认为人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所以,要改变人的行为,就要首先改变人的认知。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一,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第二,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即人们有时会不加思考地按照既有的模式行动第三,艾利斯提出了认知的“ABC情绪理论框架”,即:其实发生的事件、人们如何思考、信念、自我告别和评估其所遭遇的事件、人们思考、停息、自我告别和评估些事件的情绪结果。如果人们有正确的认知,他的情绪和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他的认知是错误的,则他的情绪和行为都可能是错误的。第四,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这三个要素是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www.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第五,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重点)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1、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即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问题的外在性和内在性;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2、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即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 3、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即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二)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来源:www.examda.com1、确定评估重点。即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2、专业关系的建立。即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3、助人者的角色。包括教育者和伙伴。(三)助人的策略和步骤来源:考试大1、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的;2、要求爱助人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3、探索其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4、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本文来源:考试大网5、检验服务对象新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四)结案和跟进当受助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回到正常轨道上来时,就应该进入结案阶段。在结案的过程中,助人者应该和服务对象一起商讨确定在结案以后的若干具体的行为改善目标,一方面作为服务对象自我监督和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助人者在结案以后进行跟踪访问的依据。第四节 社会支持理论(了解)P100-104未改动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一、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概念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社会支持网络指可以提供社会支持的社会网络,或指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和新的社会接触。来源:www.examda.com二、社会支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社会支持网络反映的是个人与其生态环境中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状态。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而案主往往是这方面的弱势群体。因此,社会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案主学习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在实务中,社会工作者一方面是以其掌握的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帮助,以满足受助人当前比较紧迫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对案主原有社会支持网络评估的基础上,帮助案主补足和扩展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建立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 来源:www.examda.com第五节 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系统理论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高德斯坦提出统合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平卡斯和米纳罕以系统的观点介绍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和方法,被看做是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正式运用。二、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平克斯和米纳罕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分成三类: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正式系统、社会系统。从系统理论的观点看,人都生活在系统之中,但是一个人能否与其所生活的系统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则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从系统理论的观点看,受助者的问题来自于其所在的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三、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系统理论的背景20世纪初,玛丽里士满和珍亚当斯推行“人在情境中”的理论范式。80年代,杰曼和吉特曼提出了社会工作的“生态模型”。(二)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来源:www.examda.com (1)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2)个人的行动上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3)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系统理论强调要理解个人的家庭、团体、组织及社区中的社区生活能力。一般认为个人所生活的系统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四、系统生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生态理论的关键在于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有层次的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要的满足。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应注意以下问题:来源:考试大(1)人们遇到的许多问题不是完全是由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中的障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2)社工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身上,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着手。(3)服务对象与各个系统的关系是动态的,社工必须不断地对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作出新的判断。(4)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第六节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一、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简介人本主义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可以包括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做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存在主义是哲学的非理性文义思潮,它强调个人、独立自主的主观经验。考试大论坛二、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及应用(一)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源于人本主义哲学,它相信人的理性,认为具有理性的人可以自主地选择行动。人本主义的社会工作的原则: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或同感)。(二)应用人本主义小组工作基本价值:(1)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能力;(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负有责任;(3)个人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4)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利;(5)人们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6)群体成员之间是有差别的,每个人的差别都要得到尊重;(7)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本文来源:考试大网三、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及其应用(重点)(一)观点存在主义的核心是个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提出了社会工作治疗过程的五个基本概念:一觉醒,即个人意识的觉醒;二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三选择的自由;四对话的必要性;五实行。(二)在实务中的应用在实务中,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认为包括个人痛苦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社会工作者对受助提供的帮助,重点在于帮助受助者重新理解过去经历的意义,并将过去的生活和经验梳理清楚。社会工作者在与受助者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现过去生活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让这些闪光点在现在的生活中重新发挥作用。第七节 增强权能理论一、增强权能的历史 索罗门首先提出了增强权能的概念。二、增强权能取向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1)本文来源:考试大网()()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造成无力感的根源有三个:一是受压迫团体的自我负向评价、二是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三是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2)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来源:考试大(3)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4)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5)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三、增强权能社会工作的取向可以从伦理价值、干预认可、概念框架、助人过程四个方面阐述增强权能社会工作。在概念框架里面,权能一般发生在三个层次上:一是个人层次,包括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二是人际层次,指的是个人和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三是环境层次,指能够改变那些不利于实现自助的制度安排。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在助人过程中,包括:来源:考试大(1)受助者与工作人员要建构起协同的伙伴关系;(2)重视受助者的能力而非缺陷;(3)注重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4)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5)以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的人成为服务对象。四、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重点)来源:www.examda.com索罗门提出要从以下四方面帮助受助者提高权能:(1)协助受助者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2)协助受助者了解社会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分享和运用的。(3)协助受助者认识社会工作者只是帮助其解决问题的伙伴,受助者自己则是解决问题的主体。(4)协助受助者明确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在家庭暴力案例中,社者以增强权能的观点来帮助受助者建立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认识到自己的是能力的。社工一方面采取控制她丈夫的暴力行为;另一方面帮助受助者发现自己的过去生活所表现出来的长处,让她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消除她的无力感,以帮助她逐渐走出家庭暴力的阴影。第五章 个案工作方法第一节 个案工作的本质一、什么是个案工作个案工作的起源就是社会工作的起源。从玛丽理士满、鲍尔斯到廖荣利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定义了个案工作。(一)个案工作的基本要素: (1)服务对象。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2)个别化的工作方式。个案工作体用的方法是一对一的专业服务方式,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对一的各种活动和交流,针对服务对象的具体问题实施各种必要的帮助活动。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3)服务目标。个案工作的目标是协调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 (二)个案工作的定义(1)是一门专业的工作方法(2)是一连串的工作过程。(3)是帮助遇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调动自身以及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的活动。来源:考试大(4)对人的尊重和肯定是个案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表现在个案工作的整个服务活动过程中。二、个案工作的本质个案工作的本质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恢复和增强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功能。(一)社会功能的恢复。社会功能的恢复包含个人与家庭具备基本处理困境的能力、个人或家庭具有基本的社会环境适应性、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能够形成相互促进。(二)社会功能的增强。社会功能的增强包含个人或者家庭自身拥有的能力的关注、个人或家庭运用周围环境资源能力的提高、个人或者家庭困境解决能力和问题预防能力的同时提高。此部分的知识重点为:1、个案工作的基本要素(多选题)来源:考试大2、个案工作的定义(多选题)3、个案工作的本质(单选或多选题)第二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首次提出了“心理社会”的概念。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系统地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60年代,霍丽斯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模式。(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假设和治疗技巧。 1、理论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开放性。(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2、治疗技巧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分为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直接治疗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相互沟通,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间接治疗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方法。(二)心理治疗模式的特点(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境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此部分的知识重点: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多选)考试大论坛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包括直接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直接技巧又分为非反思性技巧和反思性技巧,可单选也可多选)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多选)。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一)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原理包括两项基本原则和三种意识层次的理论假设,以及依据这些理论假设而设计的治疗方法和技巧。1、基本假设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以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关注焦点的治疗模式。它包含两个基本假设:一是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就认知因素而言,包括三种不同意识状态的层面:意识、自动念头和、图式。2、治疗方法和技巧方法: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程度安排520次的面谈,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案例,像人格障碍等,辅导面谈的次数可以超过20次,每次面谈的时间大约4550分钟。技巧:包括个案概念化、合作式的治疗关系、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结构化和心理教育、谁知重型。 (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与哈帕合作,在1955年正式提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一)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1、理论基础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识、情绪和行为。2、治疗技巧(1)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即对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的原因进行探寻和识别的具体方法。它包括:一反映感受;二是角色扮演;三是冒险;四是识别。(2)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即对产生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质疑和辨析的具体方法。辩论技巧主要包括:一辩论;二是理性功课;三是放弃自我评价;四是自我表露;五是示范;六是替代化选择;七是去灾难化;八是想象。(二)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特点具体包括五个方面:明确辅导要求、检查非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学会理性生活方式、巩固辅导效果。来源:www.examda.com此部分的知识重点: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多选)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基本技巧(单选、多选)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特点(多选)四、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一)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1、基本假设高效的服务介入必须符合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介入时间有限、二是介入目标清晰、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