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中学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总结.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69312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福中学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幸福中学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幸福中学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幸福中学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总结近两年来,我校团委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青少年“三理”教育,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心理咨询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上报如下。一、校“三理”教育活动1、 积极参加社区“三理”教育活动,2005年8月在清风街办事处幸福社区进行了一次“三理”教育讲座,受到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2、 在广大团员学生中大力宣传开展“三理”教育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多种途径,让学生知道健康的心理、生理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保障,正确的伦理道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更是人际交往的准则,3、 和政治、历史、生物教师结合使“三理”教育在各学科教育中得到渗透和延伸。4、 加强心理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心理教育的教师培训工作,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逐步培养心理咨询员。5、 从校园环境建设入手,建立德育墙和文明标语,提倡学生使用文明用语,在学生中开展文明自律达标升级活动,使正确的伦理道德逐渐变成学生自律的准则。变简单的说教为学生自主追求的目标。收到了良好和效果。6、 我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我校2002自成立了诗词学社,坚持每周一首诗词背诵,在此基础上开展诗词粉笔画大赛,使广大学生从灿烂的古诗词文化中吸取营养。美化心灵,修身养性。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7、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每年都要对新生进行一次心理调查,并写出心理调查报告,为班主任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调查报告另见附件一)8、 为了科学认识学生心理行为发展状况,了解其心理与行为表现特点,重点从心理与行为健康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筛查,以期为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供参考。2005年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席居哲教授为我校五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科学的心理学测试,并邀请席教授为我们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一心理教育讲座,使我校心理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席教授的心理施测报告另附附件二)二、经验和体会及存在的问题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有针对性、时效性,才能解决教育中困惑我们的问题。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除了要补知识、打基础外,还要促进其非智力因素的改进,通过提升成就动机水平、增进学习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来间接优化其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中学普遍存在心理学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虽然各校也采取各种方法来加强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但是心理工作是一门科学,做的不好不起作用还是小事,有时措施不当会对学生心理上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这些严重制约着我们中学的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帮助也是有限的。三、2006年安阳市幸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工作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主要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具体安排:1、 开设心理健康课20节,固定教师,固定课时,每周一节。2、 组织专题讲座5次,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3、 办好心理健康教育广播栏目,利用“校园之声”广播每周一次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4、 继续开设心理咨询室,对个别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诊断、矫治。5、 办好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1-2次,指导家长转变教学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6、 对初一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料档案,建立个别学生档案,开展个别学生谈话活动。7、 开展心理教育的教师培训工作,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逐步培养心理咨询员。8、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通过定期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带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安阳市幸福中学2006年2月附件一安阳市幸福中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幸福中学团委2005年元月一、问题的提出中学生心理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几年心理及教育方面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更为丰富的研究。对于绝大部分中学生来讲,这个年龄是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逐渐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始时期同时这个年龄又是他们青春萌动的时候,在心理上与小学主有了实质的不同这些发展与变化都会反映在他们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包括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家长的态度、学习的态度、学校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以及同学的态度。目前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对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培养都既强调智力因素的教育,又强调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虽然社会、学校、家长都已对学生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热情,但不可否认这两大方面还有许多需要了解和沟通的地方。本项调查即在学主心理状况方面进行调研。为以后针对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对个别同学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班主任的思想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依据。通过与班主任和教师的接触发现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有关问题中,如学生中的厌学倾向、逆反心理及师生的对立情绪、迷恋上网、单亲及离婚家庭对学生心的影响等问题表现突出、很值得探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1.对心理学的了解2、对学校及教师的态度3、朋友关系.4、对家庭教育的看法5、对网络的认识6、单亲和离婚家庭对学生心的影响。二、方法此项调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涉及全校18个班,共计852人。(其中有一个班误差极大,定为无效调查试卷)共806份有效调查试卷,学生年龄在1215岁之间.三、结果及讨论31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调查中询问是否听说过心理咨询,有69.2%的学生听说过,其中一年级有70.3%的学生听说过,二年级有691%的学生知道三年级有684%的学生知道,大体比例相当。男生有49%听说过,女生有759%有此概念,男女生之间的比例相差较大,在一个年级内部男女生知道心理咨询的比例也大约同上。此结果说明心理咨询这项工作在男女学生中所起的作用或其影响深度是不同的。当身边有一个心理咨询人员时,他们最想从咨询人员那里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想知道:“长大后我能不能成才”“怎样才能让别的同学喜欢我”,“提高学习成绩的办法” “我怎样做就是心理健康” 等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比较曾遍的问题是想知道“如何提高学习成绩”,有这样要求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51.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很关心自己的未来一、二年级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遇到了许多诸如人际关系、自信心问题等方面的困惑较多三年级学生想了解如何减轻压力要求明显增多,说明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压力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认为在中学分阶段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家长、心理学工作者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32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态度这项问题的提出是由于学校领导和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厌学、不尊重师长、不能与教师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通过下面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心态。当问及学生是否喜欢上学时不喜欢上学或者说厌学的学生比例是少数无论在全体学生中还是在三个年级中其比例均不超过3%。但是、三个年级中厌学比例虽然没有太大变化而对上学无所谓的学生比例随年级升高而升高,B班的学生表现更加突出。这应该是学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分析思考的,学生逐渐不喜欢上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竞争压力大?还是教学方式不适应?是自暴自弃?是社会环境某种程度的负面诱惑?学生大多数认为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学习压力太大。在学校教育中,大多数的同学认为爱学生、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是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品质,也有同学强调: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优秀教师的品质之一,同样也应该具有受欢迎的性格,如敬业、温和、幽默、开朗、严谨等等。学生最不能容忍老师的缺点是什么呢?打骂人,乱发脾气,过分严厉,随便叫家长,还有对学生不负责任(如上课时间只批评某同学,不讲课),不讲理(如不让同学讲述事情的原委),并对学生进行惩罚等。这些内容即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愿望,也可以反映出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改善教学环境,降低厌学率,融洽师生关系的实际着眼点来考虑。同时发现越低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高,这也说明现在社会对教育者的要求标准在不断提高。33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在这项内容中有三个问题,一是你有几个朋友,二是你的朋友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三是朋友在一起时一般做些什么。调查结果表明:其中有41.6%学生认为同学之间能够成为朋友是因为性格相近,如都比较开朗,喜欢说笑等。其它共同特点还有学习成绩差不多,想法相近,喜欢玩,喜欢运动另外一方面的问题是,在一起时他们干什么呢?36.8%的朋友们在一起玩,20.8%一起学习,在一起学习的朋友们中,一年级学生中有26.l%,二年级学生中有8.1%,比例相差很悬殊。另外,28.8%的学生在一起聊天,其中,一年级学生的比例为23.9%,二年级学生的比例为40.5%,相差也有16.6个百分点。很明显,高年级的同学和低年级的同学相比,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少了,在一起聊天的时间多了。这部分调查可以说明中学生交友数量的特点是要么少要么多,少要能够做知心朋友,方便在一起沟通聊天,多要能一起做集体活动,一起玩一起做运动。在共同点中又说明现在中学生已经以性格相似或相同为出发点选择朋友了,是比较高水平的一种选择。3.4学生对家庭教育的态度在这些1214岁的中学生中,对家庭教育的效果还是基本肯定的,73.6%的学生认为父母的管教方式适当;19.2%认为管得过严;一年级学生有5.7%认为管理过松,二年级学生没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有73.6%的学生认为管理得当,但仍有5.4%的学生在半年之内被父母打过,主要集中在B班。把家长和老师两者相比较,学生们更看重老师的评价占学生比例的45.4%,看重家长评价的比例是23.4%。同时看重身边同学评价的比例是31.2%,说明现在的中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在同学心目中地位,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学生们还比较一致地认为父母比老师更喜欢自己。父母和老师喜欢自己的比例分别是73.6%和17.6%。父母更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学生们更看重老师的评价,这就更需要每一位老师慎重评价每一位学生。3.5 对网络的认识当前,在全球信息化浪潮推动下,伴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一种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正在飞速发展,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能力,或多或少接触过网络这一现代的信息传播工具。根据调查,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其次是获取学习资料,游戏、娱乐、聊天和交友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看来对于网络这一新生事物,我们教育者不能只把它当作洪水猛兽,不能只堵不导,如何利用网络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当然,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熟练掌握网络应用技术。3.6单亲和离婚家庭对学生心的影响。全校806份调查问卷中有72位单亲或离异家庭,占11.2%,其中A班26人,B班46人,一年级39人、二年级19人、三年级14人。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单亲或离异家庭在我校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而且呈现递增的趋势,可能是现在社会的离婚率在不断上升,也有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亲或离异家庭学生辍学率较高,这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虽然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是它对学生的成长、习惯养成和心理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明显显示出A班B班的差异,因此,我认为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这可能就是转化B班学生的一个突破口。3.7 学生对学校的看法当问学生对学校现状的看法,认为做的好的方面有:管理严格、文明自律活动、纪律、安全教育、活动丰富、门口教师值勤、师资力量等,大多数同学认为学校的管理纪律非常好。这一点说明我校实施文明自律活动、严格管理,学生是认可的。认为学校急需改善的方面有:学校没有实验楼、音乐教室、食堂、车棚等硬件设施上的不足,另外还有:校门开的太迟、中午开门前和课间管理不到位、学生信件管理、教室冬天无取暖设备、图书借阅难、体育器材少、操场下雨不能用、留给学生的时间少、考试次数多,发型、校服要求太严格、等等。说明学生非常关心我们学校方方面面,有些虽然明显带有个人偏见,但大多数同学提的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教师和管理者去认真对待的,了解学生对我校教育管理上一些需求,对于改善我们教育教学管理是非常有帮助的。四、结论与建议4.1学生中有63%以上知道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他们也有兴趣通过心理学老师了解更多的心理学内容,包括如何成才,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如何取得好成绩等。但是我认为由于教师不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心理指导、心理治疗不应当是学校的主要任务,社会和研究部门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学校主要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4.2虽然在学生口头上和教师的感受中,学生有明显的厌学倾向,但从本次调查看,问题不是很大,或者说不象想象的那样严重,不喜欢上学的学生只是个别的12个人。绝大多数学生主观愿望还是希望自己通过学习成才的。只是缺少有效的方法、途径和一个合适的环境。这虽不是仅仅我们教育工作者能解决的,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我校目前采用的分层次教学及管理模式,使A班B班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收获,得到相应的发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这也是我校学生厌学情绪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4.3在学生眼中,关爱学生、性格好、知识面广、敬业的老师是受欢迎的,而对学生态度粗野、专业水平低、修养差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在任务任课教师中,学生更关注的是班主任,因为班主任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学校领导要注意提高现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素质,包括性格、修养、专业水平,严格管理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水平。 同时增强全员育人的力度,因为学生需要所有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不仅仅是班主任。4.4中学生很看重教师和身边的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然而他们又认为家长比教师更能接纳他们。说明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慎重、准确。要利用好学生评价的作用和舆论导向,重视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使评价为学生的成长服务。4.5学生对朋友的选择需要引起重视。如学生以性格相同为准则选择朋友虽然水平不低,但忽视了朋友的人品,也可能出现麻烦。因此,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深层次的教育很有必要。4.6通过此调查,可以说明一个最基本的看法,即学生的心态是积极向上的,求知欲也是比较强的。4.7通过本次调查,发现A、B班学生在心理上的差异是比较大的,我们的分层教学及管理模式一定要关注A、B班学生在心理上的差异。特别是对于A、B班之间相互流动的学生,更是我们老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一定要关注不同学生个性心理差异和心理承受能力。关注学生评价对这些学生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A班B班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我校分层次教学及管理才是真正获得了成功。当然,我只是对本次普查问卷很少的一部分进行了统计分析,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统计分析,但是总的感受是: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有针对性、时效性,才能解决教育中困惑我们的问题。 附件二幸福中学五个班级学生心理状况施测报告(呈校方)席居哲(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 200062)1. 目的 考察在校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心理行为发展状况,了解其心理与行为表现特点,重点从心理与行为健康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筛查,以期为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供参考。2. 工具学生心理行为发展状况主要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测查。该量表是众多儿童行为量表中运用较多、内容较为全面的一个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自1970年首先在美国使用以来,迅速在全球各国得以广泛运用,其检测效力得到一致地认可。此次施测中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945,分半信度为.917,效度系数达.840。该套量表系统从心理与行为问题角度来探查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可归为8个问题因子,分别是:社交退缩、体诉、焦虑/抑郁、违纪行为、攻击性、交往不良、分裂样和多动,其中,还可以将这些因子再归纳为内向问题和外向问题,将各项目分数加总可算出总分。依据量表各条目分数编排原则,被试在某条目上得分越高,越有可能存在这方面的行为问题。依据通用标准,只要被试有一项因子得分或总得分超出正常范围,就可以将其列入行为问题。本报告据研究界常用做法,采用T分计算,以标准差(S)大于等于1.5作为临界值。3. 对象 初一、二年级的学生共245人,其中,一年级3个班、二年级2个班。年级、班次、性别人数分布总体上差异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5)。具体见表1。表1 被试构成概览年级构成性别构成年级人数 性别人数初一二班49男30女19四班53男33女20八班47男22女25初二一班50男21女29二班46男26女204. 结果4.1 结果概览 245名学生中,因问卷缺失或问题卷等原因,有14人的数据缺失。其余的231名学生中,共检出有64名学生存在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7.7%。从总体上看,未发现在年级上(X22.99, df=1, P=.084)、性别上(X21.21, df=1, P=.270)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的显著性差异,但发现A、B班之间有心理行为问题学生人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6.50, df=1, P=.011)。心理行为问题检出情况概览见表2。具体到每位学生的情况请见附录中的表格。表2心理行为问题检出情况概览(N=245)类目各类人数检出人数检出百分比(%)年级初一2班491736.24班532835.88班47817.0初二1班50918.02班461123.9性别男1263729.4女1132723.9 注:因为有14人数据缺失或不全,故一些比例及人数的计算会有些许误差,下同 表3列出了各心理与行为问题因子的人次分布情况。不难看出,从人次分布上,各行为问题因子的比例相差不算太大,比例极差为3.3%。在8个一级心理行为问题因子中,排在首位的是“焦虑/抑郁”,其次是“违纪”与“多动”,再次是“社交退缩”,向后依次为“攻击性”、“体诉”与“交往不良”、“分裂样”。二级因子中,“内向问题”比“外向问题”高出4个百分点。行为问题总分超出临界值的人次占近两成。表3心理行为问题各因子人次分布(N=245)因子名称检出人次检出百分比(%)社交退缩218.6体诉166.5焦虑/抑郁249.8违纪行为229.0攻击性176.9交往不良166.5分裂样156.1多动229.0内向问题239.4外向问题197.8行为问题总分197.8表4健康组与问题组在心理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的差异比较因子名称健康组(N=167)MSD问题组(N=64)MSDt(P)社交退缩46.105.5760.3311.60-9.41 (.000)a体诉46.476.6659.3811.20-8.66 (.000)a焦虑/抑郁45.985.6860.6411.06-10.10 (.000)a违纪行为46.455.7459.4012.46-8.00 (.000)a攻击性46.166.1760.1810.97-9.66 (.000)a交往不良46.586.8159.0911.30-8.29 (.000)a分裂样46.415.5859.4712.60-8.00 (.000)a多动46.157.0360.259.36-10.92 (.000)a内向问题45.605.4461.679.84-12.37 (.000)a外向问题46.015.7460.5711.06-10.01 (.000)a行为问题总分45.365.5862.308.44-14.86 (.000)a a 方差不齐性,故以t作为统计检验指标基于此,把学生分为心理行为功能良好的健康组及心理行为存在一定程度问题的问题组,将健康组与问题组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学生在所有心理行为问题因子上的得分均存在统计学上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表现在:与问题组学生相比,健康组在所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较低。而且,与健康组学生相比,问题组学生心理行为发展的差异更为明显,这可以从两组学生在各心理行为问题因子上的标准差(SD)看出来,后者的SD更大。两组学生在心理行为问题所有因子上的得分的方差均不齐性。两组比较的结果见表4。4.2 A、B班比较 将A、B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发现两班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存在差异。整体上看,B班在所有因子上的得分均比A班高,而得分越高,则说明越存在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危险。除在“社交退缩”、“体诉”、“焦虑/抑郁”、“分裂样”及“内向问题”上的得分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P.05),在“违纪行为”(t229=-4.91, P=.000)、“攻击性”(t229=-3.22, P=.001)、“交往不良”(t229=-2.66, P=.008)、“多动”(t229=-4.52, P=.000)等因子上的差异均非常显著,在“外向问题”(t229=-3.97, P=.000)及“行为问题总分”(t229=-3.18, P=.002)上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具体见表5。表5A、B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比较(df=229)因子名称A班(N=92)MSDB班(N=139)MSDt(P)社交退缩49.059.1550.6310.52-1.18 (.239)体诉48.888.2750.7510.97-1.40 (.165)焦虑/抑郁48.728.3950.8610.89-1.69 (.093)a违纪行为46.517.0652.3310.98-4.91 (.000)a攻击性47.647.5351.5811.10-3.22 (.001)a交往不良48.037.6451.3211.14-2.66 (.008)a分裂样49.159.5150.5710.31-1.06 (.291)多动46.697.9552.2110.63-4.52 (.000)a内向问题48.738.5550.8510.81-1.59 (.114)外向问题47.127.3951.9311.03-3.97 (.000)a行为问题总分47.638.0851.5810.84-3.18 (.002)a a 方差不齐性,故以t作为统计检验指标 4.3 本调查结果与分班的相倚性分析 同时,我们发现,贵校将学生分为A、B班与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存在一定的相倚性,表现为两者存在显著相关(Gamma系数为.385, P=.007)。说明,若儿童存在心理或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儿童学业上出现问题,这样,就增加了被安置到B班的风险。以学生所在班次(即A班或B班)为因变量,以社交退缩、体诉、焦虑/抑郁、违纪行为、攻击性、交往不良、分裂样和多动等8个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与行为问题可以正确解释分班的比例达68.1%。而且,心理或行为问题对分入B班正确预测比率(77.7%)要大于对分入A的正确预测比率(53.8%)。这说明,对于学生能否分入A班,除上述可导致学业失败的心理社会行为危险因素外,还与一些其它的因素有关。结果见表6。表6心理与行为问题对分班的预测情况那么,具体有哪些心理或行为问题对分班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呢?从表7知,“违纪行为”与“多动”两因子的预测作用最为明显,其回归系数均达到了统计学上非常显著的水平(P值为别为.006和.002),而两者的危险性均大于1(期望值分别为1.07和1.09)。这说明,那些违反校纪班规、课堂上坐不住、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将更有可能安置入B班。表7心理与行为问题对分班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4 心理与行为问题各因子的关系分析 为探讨诸心理行为问题因子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矩阵如表8所示。可见,总体上看,心理行为问题具有极强关联性,相关系数r的范围为.364-.736,均达到统计学上极其显著的水平(P=.000)。这提示,一旦罹患某种或某几种心理或行为问题,其发展出其它问题的危险性将大为增强。表8各心理与行为问题因子间的关联分析5. 讨论5.1 中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普遍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的重要时期,性意识、独立意识的不断萌发,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使得他们不断地为自身发展和家长老师带来挑战。在国外,学者们将初中生所在的阶段称为“狂飙期”(Storming Stage),突出表现为三个重要的特征:(1)情绪激荡,表现为情绪易变,爱冲动,自控力差,容易大喜大悲;(2)挑战权威,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紧张,挑战父母、教师的权威,逆反心理严重;(3)冒险行为,从事社会、成人不允许的行为,比如违法犯罪、结群入伙、过早性行为等。有研究推测,这可能与青少年时期性激素的大量分泌有关,这种“大剂量”的性激素分泌破坏了原有的体内环境;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此阶段正在受内部“力比多”(libido)的东西在驱动着,儿童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是“力比多”集聚起来开始寻求释放的一种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学生出现暂时的心理与行为偏异不能视为不正常,而出现这些问题似乎是他们成长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具有普遍性。国内许多研究发现,有15-20%左右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在心理社会行为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调查结果显示,有27.7%的学生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略高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我们推测这与此次调查的有偏取样(biased sampling)有关,因为学校实行分班制,调查取样时并没有均衡地考虑A班与B班,而是选了3个B班,2个A班,这自然会直接导致较高的检出率。国外有学者认为,大部分中学生身上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只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因此,渡过这段时间,他们会逐渐归于正常发展的轨道。但是,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因为这些问题会直接成为教育教学实施的障碍,对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带来挑战,因此值得关注。特别是,行为问题与其学习机会、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家长教师的期望之间存在着很微妙的相互作用,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可导致较差的生态系统,从而对发展构成不利。5.2 违纪行为与多动可导致学业成绩的低下 以分班作为因变量,以8个心理行为问题作为自变量,用Enter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违纪行为与多动违纪行为成为分班的两个重要预测因素,其正确预测整体分班的比率近70%,尤其对预测一个学生能否分入B班的正确预测效力更高,达77.7%。而学校在分班时,实际上主要是根据学业成绩进行的。这里提示,心理行为问题与学业成绩低下之间存在着较高程度的关联。作为有效预测分班的因素,违纪行为和多动可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低下。学生的违纪行为可导致教育资源与机会的外在丧失与剥夺;而多动则导致教育资源与机会的内在丧失与剥夺。不难推断,一个时常违反校纪的学生,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若其学业成绩还相当好,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因此,违纪或多动的学生,低的学业成绩尽管不能称之为他们的“专利”,也与其如影随形了。其机理如下图所示,违纪与多动可导致教育资源与机会外在或内在丧失,进而导致学业成绩低下,学业成绩低下会引致消极的社会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消极的内外期望,而这又会导致更多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每条作用路径均是双向的,意味着这极易形成一个自我加强的击溃循环圈。而如何切入,打破这个循环,使得在进行心理与行为问题教育干预的同时,并使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提高,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基点。违纪多动学业成绩低下教育资源与机会外在或内在丧失消极的社会评价消极的自我评价消极的内外期望图1违纪行为和多动可导致学业成绩的低下 5.3 情商:能在教育教学中做些什么? 情商,最初主要界定为一个人对于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觉知、对自身情绪的识别与调节、对他人情绪的觉察与调控的能力。后来,情商概念的外延迅速扩展,除包括上述与情绪的内容外,智商外的内容几乎都有被包容进来之势。涉及自我、期望、评价、社会性认知、情绪、自我监控等领域。 情商被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界认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或核心要素。因为情商可以非常有效地预测一个人是否成功,这里所指的成功在学生身上即体现为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成就,比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内容。而学业成绩因为其重要的社会评判价值无疑成为衡量学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情商研究之前,教育心理学者们在对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时,往往实行问题行为焦点策略(problem behavior focused strategy ),就问题论问题,直接对这些问题行为进行干预,但收效并不理想。咨询心理学家们则较早认识到一个人对自身评价与期望、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及期望对于转化问题行为的重要作用,开始先驱性地尝试从这些角度对问题行为进行“化解”。事实证明,这种“曲线式”的方案比起“占领高地式”的干预策略,往往能够收到奇效。其原因在于,直接的“火力围攻”反而会引起当事者的强烈反抗,这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而“曲线式”的干预,则通常可有效避免与当事者可能的冲突,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将问题慢慢消除。 这种情商策略的要点在于:(1)重新审视和看待青少年身上存在的问题行为,最好大多数情况下将其视为多数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2)尽量避免使用“对攻”的方式进行干预,要以取得当事者的信任、尊重为首要任务;(3)善于发现青少年身上的闪光点,尽量多用积极的评价,当然有时也必须加以负面评价,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评价,都是越具体越好,禁止“抓辫子”、“打棒子”、“戴帽子”和“上纲上线”;(4)使用迂回策略,积极的期望,耐心的工作,入微的关怀,客观的评价是这种策略的运用规则。整体指导思想是,在避免当事人出现抵触的情况下,渐近式地对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行迂回干预。 不难看出,传统的教育干预方案注是目标行为问题导向的,其目的在于直接对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即注重的是图1的左边,而基于情商的教育干预策略,则注重的是图1的右边,通过右边的改观,撬动左边行为问题的改变。而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除了要补知识、打基础外,还要促进其非智力因素的改进,通过提升成就动机水平、增进学习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来间接优化其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