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71109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窃读记一、知识点1、窃读记作者(林海音)。代表作(城南旧事)。2、本文以(窃读)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描绘了“我”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3、作者窃读的滋味是(“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4、作者表达情感的描写方法主要是(动作描写)、(心理描写)。5、窃读的“窃”在这里是(偷偷地)的意思。二、重点句理解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想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答:“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答:这是课文的中心句。“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带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作者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和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和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式窃读的滋味。3、“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答:“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三、词语理解1、饥肠辘辘:饿得肚子直叫。2、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3、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知识点1、本文是一篇(访谈录)。小苗是小学生苗苗,大树指著名学者(季羡林)。2、季羡林指出:(A.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B.要培养三贯通人才;C.重视古诗文积累)。3、三贯通指(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二、重点句理解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答:“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但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三、词语理解1、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2、绿( )林好汉 水浒( )传3、走遍天下书为侣一、知识点1、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2、作者以书为侣的的理由是(书就像一位朋友,像家,像一处故地)。3、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背诵第7自然段。二、重点句理解1、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答:“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2、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答: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不同,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三、仿写句子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老师),也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4、我的“长生果” 一、知识点1、本文作者(叶文玲)。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3、我从书中悟出的道理:(A作文要别出心裁;B作文要写真情实感,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5 古诗词三首一、 知识点1、 这三首诗词都是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赞美。)2、 泊船瓜洲作者(宋)代文学家(王安石)。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者的思乡之情融于(满目的春色当中)。诗中的名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的(“绿”)字是这首诗的诗眼,意思是(吹绿),形象鲜活,读来(仿佛有春风拂面)。作者在写这首诗时,对“绿”字进行了十多次修改,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3、 秋思作者唐代诗人张籍。这是一首(叙事抒情)的诗,作者的乡愁是由萧瑟的秋风引起。作者借助写信这件小事,表达了身在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这首诗中的“见”字,给予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不是能见到秋风,而是见到秋风带来的凄凉萧瑟之景。4、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这首词融(叙事抒情)于一体,因(北方的风雪)勾起思乡之情。5、我知道的词牌名(卜算子忆江南菩萨蛮、摸鱼儿)。6、我知道的思乡诗:(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诗词解释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答:春风又吹绿了江南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答:洛阳城里秋风乍起,想要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要说的话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答: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家乡来。因为家乡温暖宁静,没有风雪之声。4、泊船:(停船靠岸)。 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那畔:(那边)。 聒:(声音嘈杂)。5、生字读音: 一水间( ) 意万重( ) 数( )重( )山 照我还( ) 风一更( ) 聒( )碎6、梅花魂一、知识点1、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5)件小事:(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痛哭;因我”弄脏墨梅图生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梅花手绢)。2、梅花魂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二、重点句理解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答: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仅是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三、词语解释1、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颇,很。2、玷污:弄脏。3、大抵:大多;大都。4、眷恋:怀念,留恋。 秉性:本性。5、玷( )污 愈( ) 秉( )性 眷( )恋 因( )为7、桂花雨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答:其实香气没有区别,甚至这里的更香,但在情感上却没有家乡的浓厚,所以这里的“香”不是嗅觉,而是情感。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答:“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童年成了他最幸福的回忆。8、小桥流水人家词语理解1、潺潺:指流水的声音。2、婀娜:形容姿态轻柔美好。3、粼粼:形容水很清澈的样子。4、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字词读音婀娜( ) 干涸( ) 潺潺( ) 粼粼( ) 9 鲸一、知识点1、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文章从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2、生活习性又包括(进食、呼吸、睡觉,生长特点)等内容。3、作者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通俗生动。4、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鲸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矮又粗)。5、鲸类中形体最大的(蓝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目前仅存不到(50)头。二、体会划线词语在句中的作用1、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主要”起限定作用,表示除虾和小鱼之外还有其他食物。)2、须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必须”说明鲸呼吸时有规律的,而且非这样不可。)3、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总是”突出鲸聚在一起睡觉是经常性的,不是偶然的。)三、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像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更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将不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先用“列数字”,再用“举例子”。进一步说明鲸是体型庞大的动物,使叙述更加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3、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十几头结成一群(举例子)4、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打比方”,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10 松鼠一、知识点1、本文作者是(法国作家布封)。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巨著(自然史)。在布封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2、文中的松鼠(漂亮。乖巧,驯良)。作者侧重介绍了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3、与鲸相比,鲸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语言(精练平实);松鼠主要采用(比喻,拟人手法)说明事物,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11 新型玻璃一、知识点1、玻璃名称特 点作 用夹丝网防盗玻璃自动报警防盗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碎,碎片粘在一起安全可靠变色玻璃随阳光强弱改变颜色调节室内光线吸热玻璃吸热,阻挡冷空气调节温度吃音玻璃使噪音强度减弱消除噪音2、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二、词语理解1、安然无恙: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伤害。2、藕断丝连:比喻表面好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12 假如没有灰尘1、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2、灰尘特点:(微小)(向四周散射光线)(不加选择地散射阳光)(具有吸湿性能)。3、灰尘作用(使阳光变得柔和)(使天空逐渐由蓝变白)(使大自然有气象万千的景色)。4、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5、通过本文学习,我们知道了(事物往往都有两面性,只有正确认识它,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13 钓鱼的启示一、知识点1、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34年前“我”和父亲去钓鱼的事,最后写了34年后的感悟。2、“我”的心情变化:(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二、句子理解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答: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父亲也很喜欢这条大鲈鱼,他也舍不得放掉它;但父亲同时可能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从“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我们知道实践道德是不能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才是真正爱孩子。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答:诱惑人的“鱼”在生活中指的是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如:金钱、地位、荣誉红灯亮了,没有警察,是过去还是等候?作业题不会,是自己动脑还是抄袭?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答:“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鲈鱼留下就是错的,放回去就是对的。”判断对错很容易,但真正的付诸于行动就要放弃个人利益,这样做起来就不容易了。一个人如果从小受到的都是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一定会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知识点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实际指的是通往(成功)的路。作者实际是想告诉我们(成功是一种态度,遇到困难要有积极面对,不退缩,不放弃的勇气,一条路走不通,要有决心走另一条路。当你克服困难、经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又多了一条。)2、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15 落花生 一、知识点1、本文作者(许地山)。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2、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借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题。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等内容。其中(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法。二、句子理解1、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答:这是父亲对花生的第一次评论。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及果实的生长位置的比较,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2、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答:这是父亲对我们的要求,让我们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做一个内在美的人,给他人带来好处。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答:这是作者的感悟。是说一个人要做有用的人,而有用没用,主要是看对他人对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16 珍珠鸟知识点1、本文作者(冯骥才)。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对我们的启示:(在生活中,在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创造和谐美好的境界。)水滴石穿: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科普名著你知道吗?苏联作家维.比安基的森林报、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国作家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