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卷(语言文字应用).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39975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卷(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卷(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卷(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卷(语言文字应用)班级 姓名 成绩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狰狞zhng 诤言 挣脱 峥嵘岁月 铁骨铮铮B撩拨lio 潦倒 燎原 眼花缭乱 寥若晨星C悭吝qin 歼灭 虔诚 潜移默化 阡陌纵横D缉拿j 编辑 作揖 羁旅生涯 疾言厉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揣摩 微言大意 美仑美奂 谈笑风生 B撕打 味同嚼蜡 焕然一新 心灰意懒C噩耗 意气风发 鞭辟入理 多行不义必自毙D实足 通宵达旦 力挽狂澜 识时务者为俊杰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上海首次 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的组成原则。连战说,他这次访问是自己离开大陆59年后首次踏足大陆,带有很多的感伤,不是千山隔阻,而是历史的。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印度访问时,谈及中国对日本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态度时指出,日本想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前提是正确对待历史问题,赢得邻国的 。A披露 心酸 信赖 B披露 辛酸 信任C透露 辛酸 信赖 D透露 心酸 信任4下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1世纪的整个世界面临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适者生存,谁不是强者,谁就不属于这个时代。B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C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D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来歇尔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5使用标点符合全都正确的一句是( )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B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6下列对联,最不适合用于校庆的一联是( ).贵客盈门皆欢笑,共赏百年佳绩;嘉宾满座齐畅谈,同庆不尽辉煌。 .胜友如云,举隆仪,同聚庆功会,不亦乐乎;涉园成趣,挥彩笔,再描育才图,诚为壮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百八十年辛苦耕耘迎来满园桃李艳;六万五千日呕心教诲输送全国桑梓英。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最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7.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B. 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C. 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D. 中国之道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时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9.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C. 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庖丁解牛节选部分,完成10-12题。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庖丁释刀对曰 释:擦拭B.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C. 彼节者有间 间:间隙D.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B. 因其固然C. 虽然,每至于族 D. 所见无非牛者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四、(8分)13.将文言文阅读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汉代汉语。(4分)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译文: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 。五、(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塔上的树 易云武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然而我执意要弄清除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这是有阵阵凉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吼吼喳喳的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乌亦家族的和平与宁静。乌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这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下身退下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嵌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缠在一起。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挂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凑用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 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下。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下在是因为塔内堆各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依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南哥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他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删节15.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答: 。16.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2分)答: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叙写了作者探访路上的树的所见所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含了一定的哲理。B.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用“这幅山水泼墨”比喻塔和树构成的风景。C.第5自然段中“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表明人类屡屡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护生态平衡的文章主旨。D.本文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富于灵性的鸟雀,表现了作者它们的理解和尊重。E.本文和沈从文的边城一样,描绘了“世外桃源”一般的详细生活和自然风光,语言平实简明。六、(7分)18.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3分)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 , ; , 。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答: 。19.将下面的句子变为整句(2分)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里开放,冰天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育它成长,而不是春风秋露。 20.拟写广告词(2分)拟一条以 “护花护绿”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注意押韵。(20字以内)答: 。选择题答题处题号12345678910111217答案第四大题答题处:13.将文言文阅读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汉代汉语。(4分)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译文: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 。六、写作(4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700字。与你为邻7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