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城四中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导学案.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0253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城四中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城四中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城四中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仲永导学案学习目的1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语气。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阅读、翻译这篇文言文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4使学生认识到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新课导入什么是人才?怎样才能成为人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古往今来,有许多激励人们成才的格言,例如“天才来自勤奋”、“聪明在于积累”等等。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它从另一个角度告诫我们:人才决不是天生的。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隶(l) 扳(pn) 谒(y) 泯(mn) 称(chn) 卒(z)2.作者链接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3.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1)仲永/生五年(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传/一乡秀才/观之(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7)余闻之也/久(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2解释下面划线的实词。(1)世隶耕:属于。(2)尝:曾经。(3)养父母:赡养。(4)立就:完成。(5)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6)稍稍:渐渐。(7)环谒:四处拜访。(8)邑人:同县的人。(11)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12)卒之为众人:最终。众:常人。(13)且为众人:尚且。(14)固众人:本来。(15)彼其:他3解释下面句中的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4解释下面划线文言字词的古今义。(1)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时,有人;今义:或许。)(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5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字。(1)并自为其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2) 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3)其诗以养父母:他的。稍稍宾客其父:他的。(4)并自为其名:连词,并且。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副词,全,都。(5)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6)宾客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完成。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做。(8)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9)贤于材人远也:介词,比。于环谒于邑人:到,介词。于舅家见之:介词,在。受于人者不至也:介词,被,引出动作的对象。(10)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作为。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11)今夫不受之天:指示代词,那些。夫起大呼:名词,丈夫。(12)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受之天:兼词,之于。6找出下面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8、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卒之为众人: 于: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其: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8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三、拓展延伸积累与勤奋有关的名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比丰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民谚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5 、伤仲永导学案(2)新课导入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由一个天才沦为庸才的。一、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交流点拨】本文讲述了天资聪颖的方仲永,由于其父不使学,最终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2.课文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依据。【交流点拨】三个阶段。(1)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五岁时就“啼哭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等。(2)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3)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3、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交流点拨】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二)深层探究1、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直接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根本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2、通过上述分析,你认为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如何?【交流点拨】“伤”。写可伤之事,说何以可伤之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惋惜之情,对“受于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态度鲜明。(三) 语言品析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练生动、精当传神,请在文中找出例句并加以赏析。【教师范例】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 即” “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交流点拨】“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1.“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2.“父利其然也”: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环谒”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4.“不使学”: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四)写法探究1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交流点拨】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详写这一阶段,是为更好地突出中心,为了突出他的“神通”天赋,与后来的“泯然众人矣”形成巨大反差,而这一结果是他父亲的“不使学”造成的,从而更加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2本文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它有什么表达效果?【交流点拨】这是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了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了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伤叹,为仲永感到哀伤、为他惋惜。3本文哪些内容叙事,哪些内容为议论?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交流点拨】本文先叙事后议论,最后一段为议论,前面几段都是叙事。叙为议服务。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人才观。二、拓展延伸开展辩论赛题目:成才的关键正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反方:天资聪颖是成才的关键生l:人们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的教育、学习。从客观上讲,发现人才是重要的,但培养人才更为重要。确实应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青少年高科技犯罪(电脑黑客)带给我们的思考应该是深刻的。生2:后天教育对一个人能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但仅有后天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人自身的努力,即勤奋。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勤奋即成功,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如马克思,辛苦40年写就资本论;司马迁,足遍天下,写就史记;歌德,耗时58年,著有浮士德;数学家陈景润,通宵达旦研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青年曹南薇,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生3:我们应该为天才的成长营造怎样的环境?文中邑人惊奇于方仲永的天才,因此,对他“世隶耕”的父亲的态度也有了转变,“宾客其父”。仲永的父亲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是世人的吹捧扼杀了仲永的才能。这让我想起了时下走红的少年作家群体,轰动2000年的“韩寒现象”。该如何看待“少年作家”这一现象?该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怎样的环境?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自信而有才情的文坛新生代,天赋才情勤勉劳作是他们成功的最要紧的因素;有人劝勉他们不要因才高而迷失自我;有人认为对待少年天才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捧杀,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切实的帮助。生4:成功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有天赋,有后天教育,有主观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勤出智慧,勤能补拙。白痴天才舟舟、英国首相丘吉尔、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就是鲜明的例子。实践证明,一个人才能的高低、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有对作者观点的认可,也有对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作进一步的引申,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如能课后精心整理,相信一篇篇佳作将会脱颖而出。三、板书设计伤仲永(叙 事) (议 论)神童(扬) 详写 先 扬 不使学 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后泯然众人(抑) 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