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度高三文综历史卷学校:_姓名:_班级:_得分:_一、选择题(4X25=100分)1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特征是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下图是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示意图。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是( ) A“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B“对朱、毛与贺龙合股之企图,务必随时洞察其奸,在战略上要经常注意,加以防范”C“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D“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的关键,必须团结奋斗,期在必胜”3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巨变”当指( )A、由半殖民地走向民族独立 B、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C、由愚昧走向科学 D、由封闭走向开放4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5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B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6观察下列图片,有关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一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是东西德共同修建的图二的事件发生在1961年,随后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两图都是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峙的重要体现图二危机中,美苏领导人表现了克制态度,相互妥协使危机逐步降温并解决A BC D7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 )A革命史观 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 D全球化史观8“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这种自由观是卑劣的。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强调的是( )A法律的权威每个人自由根本对立 B法律必须严格约束公民个人行为C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城邦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权9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10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11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先讲中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弛张,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这反映出A.中国教育完成了近代化 B.教学内容适应了社会发展C.清末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D.清王朝继续加强君主专制12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撰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评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13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B一切历史都可以思想史来阐述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思想史是人类历史最主要的构成因素14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1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内阁取代六部C首辅权力失控 D君主集权加强16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A. 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 B.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C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 D. 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17结合所学,判断该材料所反映的年代是二战后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经济实体美国苏联日本欧共体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国民生产总值277594010672907888691461542A1945年 B1963年C1980年 D1993年181949年10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布成立,其人员组成情况如下表:类别副总理政务院领导成员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总人数4人21人109人民主人士数2人11人49人(其中15人为正职)这说明了( )A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新中国B成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有益尝试C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D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推行19所谓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D德国的联邦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20奥巴马和萨科齐是当今美国和法国的总统。穿越时空的隧道,如果让他们回到1876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拥有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C是国家元首 D对议会负责21下列几幅图反映的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A. B.C. D.22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D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24“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说明五四运动能够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斗争 B.工人阶级的斗争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25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制定罗马法的目的是维护贵族统治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 罗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罗马法有力的维系了帝国统治A BC D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这种公权力要得以实现,必须有制度作保证,所以其特征是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A是北伐的时候与冯玉祥会师;B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围剿红军;C是淞沪会战;D是淮海战役,所以C是符合题干的地图的。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淞沪会战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20世纪共有三次历史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第二次巨变是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巨变是改革开放,中国富强。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干要求。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根据题目“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BC不对,与题干无关,古代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主要是削弱相权、分散相权;D不对,不能说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这是在明朝废除丞相制以后。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1937年11月”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此时间点是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与八一三事变后,同时“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说明了作者希望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外交政策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局势。依据所学,图一是德国分裂的标志:柏林墙,这是由东德修建的;图二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由苏联偷运导弹进入古巴引起的,最终以苏联的妥协而宣告结束。二者都是冷战的错误,是美苏双方对峙的重要表现。分析选项,错在“东西德共同修建”;错在“1961年”;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考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对峙的表现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及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等,本题考查史观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不难得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的史观,即是全球化史观,又称整体史观。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考点:史学评价史观全球化史观(整体史观)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法律的确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所以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强调的只能是“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9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等,说明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导致清政府地方势力急剧膨胀,他们疯狂敛财等,这当然给中央集权制度带来了巨大冲击。结合选项,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符合题意;BCD三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理解、运用能力。从材料的时间看出,考查近代史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特征。近代中国发展是“冲击嬗变”即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冲击中国天朝大国观念,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故答案D符合题意。考点:近代列强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影响1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农、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体现了教学内容适应了社会发展。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教育的变化12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可知,强调的是历史共识需要有批评思维,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应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法德关系的发展变化1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信息说明作者强调历史研究和个人的主观臆断相关联。故本题选择A项。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史学研究方法1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考点:近代列强侵华战争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内阁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表明君主的权力不断增强,材料中“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正是皇权加强的结果。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度16B【解析】试题分析:“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 可见作者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认识历史,分析中国古代的政体,因此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发展。依据图表及所学可知,欧共体于1967年建立,所以排除A、B;这时苏联尚未解体,所以排除D;故C符合题意,该表为1980年时各经济实体的发展状况。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表现1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关键信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民主人士数”等,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相关内容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图表,图表的核心信息是,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出,这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可知,ABC三项的表述均不是题干图表的核心意思的体现。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内容对欧美相关国家代议制施展形式及特征的判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无需选举,A项错误;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B项错误;德国联邦议会的议会议员由各邦任命,无须选举,D项错误。C项表述符合史实,表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欧美相关国家代议制施展形式及特征2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内容对美国总统与法国总统的比较。回忆、再现所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知识,可知,美国总统与法国总统均是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拥有很大行政权力,是军队最高统帅。可知,ABC三项表述均正确。而D项“对议会负责”错误,美国总统不对议会(国会)负责,美国总统与议会(国会)之间是“分权制衡”关系,均是联邦中央的权力机构。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总统的权力;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总统的权力2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及相应文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得出,项发生于1971年10月;项发生于1972年2月;项发生于1972年9月。可知,A项排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2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关键信息“军”、“民”、“抗战力量”以及“太阳旗图表”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的核心信息是,中国军民组成强大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可知,这是这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的表述均不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2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搭配本身不符合史实,而且香港特别行区的成立是在1997年,也不属于建国初期,A项错误; B项表述,不符合题干“建国初期”,不正确;D项表述“外交工作的开端”表述本身错误,而且与题干意思不相符合。而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2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即强调工人阶级罢工斗争的重大作用,工人阶级在反北洋军阀统治中,发挥的是主力军的作用。可知,B项符合题意和史实。A不是主因,C项,当时中共尚未成立,明显错误。其余AD两项对五四运动的胜利只起到了一定作用,不能够成为“最主要的原因”。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2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对古代罗马法律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故,排除含的选项。进一步分析可知,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是对罗马法性质及影响的描述。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性质及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