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7646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城山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石城山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石城山记》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2-1小石城山记教案06.2.15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有关的文学常识;3.把握文章的大体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感受作者笔下大自然山水的神奇瑰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二、教学重点1.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作者借对小石城山这样美好的自然景观却被埋没于荒僻之乡的感慨,表达对美好事物被压抑、遭遗弃的郁愤之情,并抒发贤才遭贬谪的天涯沦落之感。四、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五、教学时数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选修2总体教学安排介绍;各单元文体整体感知。(二).第一单元整体感知:朗读单元导语,把握单元学习重点。本单元学习古代游记散文,着重把握文中“物我相融的意境和言志载道的风格”,“领悟作者对社会人生所作的哲理思考”(三).讲授第一课:1.引入:回顾以前曾学过的柳宗元的作品: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这两篇游记都属于哪一个系列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的八篇游记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另一篇:小石城山记。2.作者简介:(以复习提问的方式进行)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3.讲授第一段(1).学生朗读、正音(2).概括大意,梳理记游思路。提问:.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景).小石城山的位置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若有门焉”说明山中是怎样的?(有一洞穴。)投影: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下面的题目:文章前半部分写景,以游踪为叙述依据,分别描写了其洞内外的景色:(1).洞内:,。(2).洞外:,。(3).写洞内视点放在,写洞外景色视点放在。.作者笔下的嘉树美箭的生长环境怎样?着重体现了它们怎样的特征?无土壤,生于石缝之中。具有挺拔坚强的生命力,能顺应风云,潇洒自如地活着。作者为什么要提到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联系柳宗元被贬后在永州的经历启发。)这可以理解为作者的自勉:尽管遭受贬谪,仍要保持坚强的斗志,不为环境所屈服。事实上也如此,永州十年,是柳宗元一生中最光辉的十年,是他思想和艺术大放异彩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他留给后世大量的优秀作品,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顽强的、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4.讲授第二段(1).学生朗读第二段,概括大意。(本段是作者发表议论的段落,表达了他对小石城山的感慨。)(2).提问:(投影).作者对造物者之有无的看法是什么?(有。“愈以为诚有”).这一段中作者连用两个对比,来体现此景的“固劳而无用”,它们分别是什么?“中州”与“夷狄”的地域对比;“千百年”之长与“一售”之难的对比。.有人认为这句作者是在影射自己,你认为如何?可以这样理解。作者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而被贬永州,远离京城,政治失意,不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借小石城山不在中州,而在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来影射自己的失意,壮志难酬。.如何看待课文的最后一句?作者在提出了小石城山为何会在永州这样的偏远之地的推想后,用“余未信之”作结,即可看做是对造物者的否定,更流露了柳宗元渴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希望。第二课时(一).梳理文章结构交代小石城山的方位(投影)描绘山石瑰玮写景土堡的形状山洞的深窈山石的分布小石城山记议论怀才不遇相信确有造物者引发身世的感慨否定两种说法(二).问题探讨1.如何理解下面的语句?(投影)(1).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2).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在艰苦的条件下能长出“益奇而坚”的嘉树美箭的小石城山却“劳而无用”,美好的事物地处偏远,“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这暗扣了柳宗元的身世遭遇,他把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情寄托到被弃置的美丽自然上,用曲笔表达了身遭贬谪的不平之鸣。至此,由上段的纯景物描写达到了与主观感受的和谐交融。2.茅坤认为本文“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有道理吗?怎样来理解?有。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写在被贬永州之后,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山水,所以柳宗元笔下的山水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本文小石城山记主要写了小石城山的秀美,目的在于说明在中州是没有这样的美景的,只在夷狄这样偏远的地方有,因而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来抒发自己被贬永州偏远之地,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郁闷之气。(三).写作特点(投影)1.白描式流畅自然的景物描写;2.比喻手法的运用。(四).文言知识检测(投影).实词: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自西山道口径北(2).逾黄茅岭而下(3).其一少北而东(4).洞然有水声(5).良久乃已(6).其响之激越(7).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8).愈以为诚有(9).是固劳而无用2.虚词:课后练习四“而”字的用法。(五).小结柳宗元的一生怀才不遇,面对政治的失意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尽管柳宗元在永州的经历是不幸的,但在永州的十年他取得了文学创作上的辉煌。这种身处逆境却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七、有关资料1.关于柳宗元的被贬: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柳宗元十二岁时,第一次离家随父亲到南方任所,初步接触了社会,开拓了视野。第二年,即贞元元年,十三岁的柳宗元应崔中丞之请,代为向德宗皇帝写了一篇贺平李怀光表。少年才俊一时,传为美谈。贞元九年(793年)二月,柳宗元得中进士,并与同科刘禹锡结识。第二年他专程赴汾州叔父的任所,在西北一带游历考察,接触边地将士,向老兵退卒了解到不少奇闻逸事,后来写出了著名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贞观十二年,叔父病逝,他扶柩回到长安。不久,便与弘农杨氏结婚。贞元十四年,柳宗元中博学宏辞科,授集贤殿殿正字、校书郎,进入了仕途。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国势一蹶不振。到德宗时代,政治上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日趋严重,经济上贵族大地主肆意兼并土地,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现实极为不满,立意改革图新,又由于他青年入仕,才华出众,目光敏锐,意气风发,所以他表现得极为活跃。正如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所说的那样:“隽杰廉悍,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这一时期他除应达官显贵之请,写了不少表状墓志外,开始写作政论文,著名的如天说等,文中批判“天人感应”、“天能赏善罚恶”等唯心主义谬论,表现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革新派领袖王叔文执政,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柳宗元是这一集团的中坚人物,他由监察御史里行升任礼部员外郎,主管百官奏章,积极参与了惩贪官、为宫市、罢进奉等一系列改革活动,由于这次改革触犯了宦官和大官僚贵族的利益,受到了反动势力的联合反扑,顺宗被迫退位,改革只进行了一百六十四天就被扼杀了。“永贞革新”失败以后,王叔文遭贬并被杀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其他参加革新的人物如刘禹锡等七人都被贬为边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八司马事件”。永贞元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在唐代为过远之地,人烟稀少,瘴疫厉行,生产落后。这时,柳宗元的妻子杨氏早已去世,他膝下也没有子女。那年冬天,他只身带着老母凄然地离开京师来到永州。第二年,母亲也含恨离开人间,柳宗元孑身一人,谪居异乡,精神上和生活上都受到严重的打击。他虽然身为朝廷命官,但是遭贬来到永州,到处受人歧视。他想在永州续弦再次成家,但当地的仕官缙绅人家都不愿把女儿嫁给他,这给柳宗元又带来了新的精神痛苦。正象他在给京兆尹许孟客书信中所说的:“立身一败,万事瓦裂,身残家破,为世大缪”;“茕茕孤立,未有子息,荒陬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也不肯与罪人亲昵。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封建社会的婚姻,十分讲究门当户对,柳宗元作为地主官吏,娶不到缙绅、士人之家的女子,只好在当地找了一户农家的女子为妻,这件事足以说明他在政治上受贬、又在上层社会受人歧视的严重程度。可贵的是,这些都没有使他屈服和心灰意冷,反而让他更清醒地认识到反动统治下的腐朽和丑恶,也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从而使他的抱负得到充分的施展,他的性格更具时代的特色,他的才华也更为横溢。他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和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光辉的文学成就。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接到赦令,回到长安,与刘禹锡等友人重逢。但他很快又被挤出京师,贬到更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去作刺史。在柳州,他尽自己的力量办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他下令废除了当地人身典押制度,规定了几项赎身的办法,有时自己还拿出钱来帮助赎身,使岭南大批奴婢得到解放。他还根据当地贫穷、落后、愚昧的现状,引导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兴办,学校广施教化,实行了一些比较开明的政治措施。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涌现,柳州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浦四归,乐生兴事”的景象。柳宗元受到了人民的欢迎和支持,很多有志求的青年,不远千里投到他的门下,向他请教,时人称为“柳柳州”。元和十四年(819年)十一月八日,柳宗元于柳州病逝,年仅四十七岁。他临终前写信给友人刘禹锡,托他保存整理自己的全部文稿。后来刘禹锡编成柳河东集三十卷,并为之作序,现存种类文章共四百多篇,诗一百四十多首。柳宗元死后三年,柳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在罗池为他兴建了庙宇。现在柳州市堂有柳侯祠和他的衣冠,供人们浏览瞻仰。2.柳宗元的文学成就: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五类。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柳宗元的寓言内容充实,寓意深刻,形式短小精粹,独立成篇,形象生动逼真,使人过目不忘,有很高的典型性,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在中国寓言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最著名的作品如三戒、罴说等,批判的锋芒都明确地指向封建统治阶级。这里有貌似庞然大物、实则外强中干的黔之驴,有倚势恃宠、忘乎所以的临江之麋,有窃时肆暴、作恶多端的老鼠,有贪得无厌、还有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鹿、虎、罴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本质,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是很富有战斗性的文学散文。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柳宗元的传记文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取材于封建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他大胆热情地为劳动人民作传,在种树郭驼传中写一个园艺老人的种树之道。捕蛇者说写蒋氏三代以捕蛇为业,宁肯死于毒蛇而不肯死于苛政,揭露了封建剥削之残酷胜于毒蛇。梓人传和宋清传写长安市民,童区寄传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的牧童形象。他歌颂这些下层人民纯朴、善良、正直、勤劳的美德,并把那些“居朝廷,居官府”的士大夫拉出来作比较,抨击他们“炎而附,寒而弃”的丑恶行为,批判他们虚伪,怎么、无能,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久负盛名,最为人们称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当时的永州虽然地僻民穷,但是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如果说作者把丑恶和憎恨抒汇在寓言中的话,那么他把美好和热爱又都寄托在游记里了。他“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文中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无不精彩,无不引人入胜,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感情。如小石潭记中写鱼:“潭中针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文笔清新秀丽,描绘细致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如临其境,乐不自禁。柳宗元的咏山赋水并不是一般地表达闲情逸,致而是“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大都有所寄托。我们从那厅水异石的形象中,很容易发现作者的影子,体察到作者的性格和思想感情。从创作来说,永州八记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又有很大发展,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骚赋:独具特色。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除散文外,柳宗元在这一时期还写了不少诗歌,其中有政治讽刺诗,如行路难,通过对滥伐树木的控诉,谴责了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材的罪恶:“君不见南山栋梁日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另外如跖鸟词、笼鹰词、感遇、咏史等,设喻证古,揭露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政治,表达了诗人的满腔愤慨。还有一些诗反映农民的悲惨生活,如著名的田家三首,描写农民辛勤劳作,所获都输于官,空舍自叹,无以穷年的困境,更有里胥夜过催租,鞭扑狼藉的惨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柳宗元在致力于创作的同时还与韩愈作一道大力倡导古文运动。他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是古文运动的一位卓越领袖。他在永州写的一系列书信,集中反映了他的文学主张。他提出“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主张“文者以明道”,不能以轻心掉之,怠心易之,昏气出之,矜气作之(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这些文行相顾,内容和形式统一,严肃认真对待创作等观点都是古文运动的重要内容,都是针对六朝形式主义文风而提出的革新主张。在永州,柳宗元还认真总结了前人的创作经验,提倡广泛学习秦汉古文的表现手法,对诗经、春秋、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离骚、史记等都分别有所取法,然后融汇贯通,自成一家。柳宗元的这些理论,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除上述文学方面的贡献以外,在永州期间,柳宗元还写了几篇重要的理论著作。封建论是一篇思想至为深刻的政治论文,文中依据各个时代的历史事实,抨击了“继世而制”的贵族特权制度,论证了“郡县制”比之“封建制”的优越性,粉碎了中唐藩镇割据势力的理论依据,提倡任用贤能,维护国家统一,安定人民生活。尤其可贵的是,文中归结封建制的形成和取消不是“圣人之意”,而在于“生人之意”,在于“势”,表现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进步的政治主张。六逆论对古训进行了大胆怀疑和批驳,提出了“贵不足尚,亲不足与,旧不足恃”的见解。此外,还有穷天地万物之理的天对,有批判迷信思想、宣扬无神论的非国语、贞符、时令论上等。这些论著,虽然还受着封建正统思想的局限,但这种无神论历史观的战斗性已卓绝于当世,彪炳于后代,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3.柳宗元的散文:柳宗元散文语言简炼生动,他常运用虚实结合、夹叙夹议方法谋篇布局,使得文章意趣横生。此外,柳文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而富于变化,这是他汲取骈文之长所致。议论文笔锋犀利、逻辑严密,以封建论最有代表性;寓言多用来讽刺时弊,想象丰富、寓意深刻、言语尖锐,三戒是他著名的讽刺小品;传记散文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略带夸张虚构,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柳文中的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它们在柳宗元手里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柳宗元也因而被称为“游记之祖”。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著名代表作是“永州八记”。这“八记”并非单纯的景物描摹,而是往往在景物中托意遥远,抒写胸中种种不平,使得山水也带有了人的性格。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1柳宗元散文风格从总体上说体现了雄深雅健,精警犀利,简古峭拔的特点。韩愈说他“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刘禹锡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林云铭说他“笔笔锋刃,无坚不摧”(古文析义)。柳宗元的散文以其思想的深刻和感情的深沉,形成了其散文独有的艺术风格。2柳宗元的散文众体兼擅,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首先,柳宗元的散文立意深刻,构思新颖。柳宗元本人是政治改革家,思想深刻而新颖,因此他的散文总体是体现了立意深刻,构思新颖的特点。他的政论、传记、寓言、山水都能看到这一特点。譬如他的寓言三诫等都是寓意深远、哲理性很强的作品,山水游记也都是构思精巧新颖的佳作。其次,柳宗元的各体文章都有独到的艺术成就。其论说文思想深刻,论证充分,分析透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寓言大多构思精巧,语言简洁,形象完整,故事生动,笔锋犀利,寓意深长,耐人琢磨,具有深刻而精警的独特风格。他的寓言创作使先秦寓言从哲学的依附中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文体,为寓言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山水游记的艺术和审美成就最高。他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代表,这些作品在美丽的自然景物描写中透入了作者的悲凉凄婉之情,体现了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采用动静声色等多种角度加以细腻工致的描绘,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愚溪诗序)。作品常常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添彩,作者也常常置身景中直接议论,借眼前景抒胸中气。文章语言精练而秀美,琢磨而不留痕迹,句式参差错落极富变化。因此柳宗元被后人誉为“游记之祖”。4.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虎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