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语文中考实用文阅读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424799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语文中考实用文阅读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岳麓版语文中考实用文阅读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岳麓版语文中考实用文阅读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文阅读一、(2016娄底改编)阅读下文,完成13题。(7分)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袁越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这些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Megafauna)指的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动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洋流难道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2015年10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报(PNAS)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这篇论文是由牛津大学牵头的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员发现,自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密度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几千头了。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磷元素从海底运到海面的总量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现在的8万吨。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那么,家养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动物的这个功能呢?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围栏。这篇论文的作者呼吁各国政府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这么做不但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有助于降低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因为地球上很多地方因为缺乏营养物质,导致植物和藻类无法正常生长,照到那里的阳光被白白浪费掉了。(选自意林2016年第5期,有改动)1 选文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 研究人员发现,自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密度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几千头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鲸的数量减少之快,减少的数量之多。2. 选文第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绝大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2分)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围栏。不能删除。“绝大部分”表示是整体中超过大部分的比例部分,介于大部分和全部的中间,更接近于全部。但不是全部。去掉后就变成了全部的,而家养动物不是全部圈养,去掉后不符合事实,所以不能去掉。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从生态价值的角度看,选文第段形象地把大型动物比作地球的“毛细血管”,请说说理由。(3分)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鲸和海豚这类大型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二、(2017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3题。(7分)蔬菜疯长的奥秘洋葱长得像小树,土豆如大石包,豌豆和大豆植株比人还高这是地球上的蔬菜吗?回答是肯定的。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两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蔬菜长得十分巨大,人们因此称其为“巨菜谷”。这两个神奇的地方,一个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麦坦纳加山谷,一个是俄罗斯的萨哈林岛(库页岛)。巨菜谷里的蔬菜为何与众不同?它们到底隐藏着什么惊人的秘密呢?有人提出,巨菜谷的蔬菜之所以长得这般巨大,是因为日照时间长的缘故: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蔬菜的生长就会更加旺盛。从麦坦纳加山谷和萨哈林岛所处的地理纬度来看,这两个地方都处于高纬度地区,夏季日照时间比较长,确实对蔬菜的生长很有利。不过,相同纬度的其他地方的蔬菜外形都很普通,并未见有如此高大的同类蔬菜,因此这种说法也不正确。还有人认为,巨菜谷的蔬菜可能是特殊气候造成的,无论是麦坦纳加山谷,还是萨哈林岛,夏天的昼夜温差都较大,白天气温有时可达20以上,夜间气温可降至10以下,悬殊的昼夜温差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不过,这种说法同样无法解释为何类似气候条件的其他地方,蔬菜都没有长成巨人体型。巨菜谷体型巨大的蔬菜,让人不禁联想起史前植物。从距今3.09亿年前的石炭纪到距今6000万年前的第三纪,是地球上植物生长最为茂盛的时期。那时植物的生长速度比现在的植物快许多,而且它们的体型也要大得多。科学家分析,史前植物疯长有三个重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重水含量低。重水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种蕴含在普通水中、密度比普通水更大的化合物。一般来说,普通水中的重水含量越低,对植物和人体的伤害越小。史前年代的水系中,普通水中的重水含量非常低,因此对植物的生长非常有利。第二个原因是放射性环境。科学家认为,史前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很高,发出的射线也很强,因此能刺激植物更快、更大地生长。第三个原因是电场、磁场的影响。大自然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雷电交加的日子里,植物生长得特别快,原因在于有雷电的天气,空间电场强度比平时高得多。科学家认为,史前时代的地球上,雷电天气比现在多得多,而且磁场也比现在强,因此植物都长得十分高大。那么,巨菜谷的蔬菜,其生长原理是否和史前植物一样呢?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有极少数地方地下深处的土壤岩石中,储存了史前年代重水含量非常低的水,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面,还有些地下深处的土壤岩石有过滤重水的功能。巨菜谷正是这极少数的地方之一,这里的重水含量十分低,非常适合包括蔬菜在内的植物生长。科学家还发现,巨菜谷的地下埋藏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矿藏,而且那里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综合起来,制造了一个强电场、强磁场的环境,这些环境对蔬菜的生长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归根结底,巨菜谷的蔬菜疯长,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史前植物这一“老祖宗”的生长奥秘。(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第7期,有删改)1.第段加点的“这种说法”指代什么?(2分)巨菜谷的蔬菜之所以长得这般巨大,是因为日照时间长的缘故。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巨菜谷蔬菜疯长的主要原因。(3分)土壤岩石中重水含量低,适合蔬菜等植物生长;地下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矿藏;强电场、强磁场环境对蔬菜生长刺激性强。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地球上有极少数地方地下深处的土壤岩石中,储存了史前年代重水含量非常低的水,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面。不能去掉。“极少数”表明储存史前年代重水且能传输到地面的地方极少,如果去掉,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三、(2017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3题。(7分)地震前的“植物预报员”在各种地震的前兆中,人们十分注意某些动物的异常现象,比如牛羊乱窜、蛇兔迁徙、蛤蟆上路等。但人们也许不太知道,某些植物在地震前也会有很明显的“异常反应”。 20世纪70年代,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地震,这些地震发生前,许多植物就出现了异常现象:1970年宁夏西吉发生5.1级地震,震前一个月,距震中60公里的隆德县在初冬时蒲公英提前开花;1972年长江口地区发生4.2级地震,震前附近地方的山芋藤突然开花;1976年7月,唐山发生大地震,震前唐山出现竹子开花,柳树枝条枯死,一些果树结果后又再度开花。据科学家分析,地震前最敏感的植物是含羞草。在强烈的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比如1938年1月13日,日本发生了强烈地震,在地震前的11日上午7时,日本许多花园里的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合闭了。含羞草不但能预测地震,还可预测灾害性的天气变化,对突发性的反季节性温差、地磁、地电等变化会产生有违常规的生长活动。据文字记载,会预测地震的植物还有很多。比如印度有一种甘蓝,如果出现生长新芽的现象,即是发生地震的预兆。还有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一种樱花类植物“地震花”,在地震发生之前,会突然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马上作应急准备。植物不仅能够监测地震,而且还能将地震情况记录下来。美国科学家哥尔顿杰可比发现,树木的年轮具有记录地震的作用。这位植物学家在阿拉斯加州的某地发现松树的年轮长得很不规则,相互挤在一起,于是他查阅有关资料,果然在1899年这里曾发生过大地震,并且震后地面有些上升。杰可比认为,发生地震后,由于树木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影响了树木的生长。比如,地面上升或下降,能改变地下水对树木的供应;地面的裂口会损坏树根,从而影响树木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这些环境变化,都会在树木的年轮上留下痕迹。 因此,经历过地下断层活动期的树木,在它的年轮上都会记录下当时地震的有关情况,为人类研究地震、预测地震,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数据。那么,在地震前夕,植物为什么能感到地震即将来临呢?科学家认为,地震在孕育的过程中,由于地球深处的巨大压力,使它在石英石中造成电压,于是就产生了电流。植物根系受到地层中电流的刺激,便在体内出现相应的电位变化,从而引起植物的异常现象。当然,利用植物来预报地震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很不成熟,但我们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持续努力,用植物预报地震的理想一定能实现。(选自今晚报数字报,有删改)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些植物能够预测或记录地震。(2分)2. 文章段介绍了哪几类可以预测地震的植物?(3分)含羞草、甘蓝、“地震花”3. 第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子,列举日本地震前含羞草突然张开闭合的真实事件,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地震前最敏感的植物是含羞草”,使说明更具体,更具说服力。四、(2017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3题。(7分)叶片缘何各不同?细长的柳叶、鹅掌般的枫叶、心形的酢浆草叶,植物的叶片除了为我们制造必须的氧气外,更以丰富的形状吸引了无数收集者的目光。那么植物的叶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形状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看看叶片是干什么用的。初中生物课本里讲过,叶片因为含有叶绿体而具有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营养物质的作用。简单地说,叶片就是为植物制造营养的车间。从营养器官的角度出发,叶片只要能制造营养,长成什么样都行,但从植物整体的角度看,叶片的生长必须符合植物整体的利益最大化。设计一片叶片,植物必须考虑到三个重要的因素,即制造一片叶片需要的物质量、叶片的寿命和叶片吸收、转化阳光的效率。因为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理特点、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所以这三个因素也不尽相同。而这三个因素反映到具体的一片叶片上,就是每一种叶片都有其独特形状,更具体的说,是每一种叶片都有其独特的叶脉结构。叶脉之于叶片,正如同骨骼和血管之于我们。在叶片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叶脉既起到运输物质的管道作用,又起到支撑叶片的骨架作用。不同的叶脉结构在叶片上形成了不同的叶脉密度、叶脉间距离和叶脉回路。所谓叶脉密度就是单位面积上叶脉的长度,密度越高,表示植物对这片叶片的水分、养料供应越充足;叶脉间距离则反映了植物对叶片持续供给的能力;叶脉回路则反映了叶片的强度和寿命,回路越多表示营养物质和水可以通过更多的路径被送到叶肉细胞中。植物正是通过叶脉决定了叶片的寿命、功能等。例如对于生活在热带的植物,较高的气温一方面需要植物有更高的蒸腾速率,另一方面又让植物不需要每年更换一次叶片,所以它们的叶脉往往较大,叶脉回路多,水分供应充足,叶片就比较厚,边缘比较光滑;而寒带的植物虽然蒸腾速率低,但每年冬天都需要植物脱落一次叶片,所以植物叶片往往都比较薄,这样制造一片叶片用的成本就低,冬天丢了也不可惜。但作为一片薄叶片,它的叶脉不可能特别粗,其边缘的水分运输必然受到限制,所以其边缘的叶片区域经常就被抛弃了,叶片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裂口。除此之外,为了应对水分蒸发、动物侵蚀等不利因素,很多植物的叶片还长着绒毛、毒腺,并且通过改变自己的颜色提高生存几率。另外,有些植物因为有特殊的需要,还会让叶片执行一些其他工作,比如猪笼草的捕虫叶、豌豆的叶卷须等,这些看上去不像叶子的叶片叫作“变态叶”,是叶片中的特种部队。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最终使每一种植物都有了样式独一无二的叶片,可以说每一片造型独特的叶片都是植物进化的真实写照,正因如此,有些植物学家尝试通过研究古叶片的化石来推测古时候的环境变化。当我们下一次赞美一片叶片的独特造型时,也别忘了它们在几亿年风雨中的坚持。(节选自大众科学2016年第6期)1.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叶片形状不同的原因,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2分)2.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打比方。把“叶片”比喻成“植物制造营养的车间”,形象地表达出叶片对于植物的重要作用。3.结合全文,请写出叶片形状不同的原因。(3分)为了应对不同的环境,叶片的叶脉不同,所以形状不同;为了应对水分蒸发和动物的侵蚀,很多植物的叶片会长出绒毛、毒腺,甚至会改变颜色;为了一些特殊的需要,有些植物还会长出特殊的叶片。五、(2017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3题。(7分)救命神器:研究发现石墨烯可治疗受损肌肉根据伊朗国家纳米技术振兴委员会(INIC)的报道,研究人员使用聚合物纳米纤维和石墨烯合成,用于修复受损肌肉组织的支架。该实验室制作的支架,可以在实际治疗中用于修复受损的肌肉组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纳米聚合物纤维和基于碳的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碳纤维,已经广泛作为支架材料引入到组织工程中。近些年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的流行,广泛吸引了研究人员的注意。由于其综合性能较好,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生物传感器和智能送药的潜力巨大。研究使用了导电聚合物、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为体外肌细胞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环境。由于石墨烯性能较好。与之前相比,可以使用更少的添加剂,更少的材料。这样价格也随之降低。添加剂更少,也会产生更少的副作用。而另一个是事实,肌肉是处在一个导电的环境中,除了液体之外,聚苯胺和纳米片制成的支架也是导电的。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用于提高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还能提高聚苯胺的生物相容性。观察表明,石墨烯薄片的加入,增加了支架的导电性能,促进了细胞的分化。另外试验中也观察到,使用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纳米片时,细胞会有不同的行为。现在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到了生物医学工程材料上。石墨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此。由于石墨烯是二维的纳米片结构,其厚度与尺寸可以自由调节,平坦的表面更容易改变官能团,即疏水性到亲水性的改变。这是其他材料不具备的性质,这种性质给石墨烯用在药物送递上提供了巨大的设计能力。除了药物送递,这种性质,还可以用于超灵敏的生物传感器平台。柔性导电材料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而石墨烯远远超出以前常规材料的性能,也让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获得了拓展。就像早先报道的石墨烯基础制造的糖尿病贴片。其利用石墨烯材料的柔性和导电性,紧紧地贴合在皮肤上。为药物释放提供先决条件。然而现在的困境是,生物毒性试验都是在体外做的,很少在体内做,需要更多的实验和时间来验证其体内的生物毒性到底如何。然而现有的研究,很少有关于石墨烯的抗菌性能。研究的比较久的是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杀菌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改变细胞内氧气分压,导致细胞内物质被氧化;吸附到细菌细胞上,其锐利的边缘能够破坏细胞膜;氧化石墨烯会把细胞包裹起来,使其与营养液隔离,从而使细胞缺乏营养死亡。但是这三点结论远远不够说明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在体内会发生什么。再加上体内温度、保持的环境、以及其他的物理化学变化。其未知的可怕程度,远远大于应用产生的价值。对于这样的未知,我只说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选自网站中关村在线2016.08.02,有删改)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石墨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都有哪些。(2分) 用于智能药物送递和超灵敏的生物传感器平台。2.第段中的加点词语“很少”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不能去掉。“很少”,说明现在关于石墨烯的抗菌性能的研究很少,如果去掉,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第段加点的“革命”指代什么?(2分)指对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在生物体内会发生什么。六、(2017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3题。(7分)中国最大火箭,大在哪里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又称大火箭,而长征五号更是由于其独特的体型和性能,被大家戏称为“胖五”。那么,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火箭,“胖五”究竟大在哪里呢?首先,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胖五”的大块头了长征五号,全长56.97米,相当于20层楼那么高;首次采用5米直径的箭体结构,助推器直径达3.35米;起飞质量为867吨;在将其通过垂直转运从总装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时,“胖五”乘坐为其量身打造的“专车”活动发射平台,为了成功载着“胖五”行走,并足以为其供气供电,专车足有半个足球场大。“胖五”不仅拥有引人注目的巨大外形,它的“力气”也是远超“长征”家族的其他成员。长征五号全箭起飞时,起飞推力超过一千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4吨,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了2倍以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不仅块头大,力量强,更重要的是技术新。与我国之前研制的火箭相比,它是一枚全新研制的火箭,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箭采用了247项核心关键新技术,新技术比例几乎达到100%。“长五”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大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反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全新研制高可靠性的控制系统等等。除此之外,它还采用了全新的全数字化三维设计方法,每一个螺钉的大小和位置都清清楚楚。值得一提的是,长征五号虽然采用全新技术,研制复杂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型号的长征系列火箭,但它的设计可靠性却高达0.98,而我国现役火箭设计可靠性最高的是0.97。相信小伙伴们都喜欢别人夸自己“好瘦呀”,但是“胖五”的研制人员在听到大家因长征五号体格庞大而戏称为“胖五”时,却是幸福的,为什么呢?因为“大体格”意味着“大难度”,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设计过程中,最大的难点莫过于发动机的全新研制了。除此之外,氢氧燃料的研制、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助推器分离试验、整流罩分离试验等等也存在无数难点。据统计,10年来,长征五号研制全面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达12个大项、200多个小项。据相关专家介绍,长征五号目前已经接到十个重量级订单,主要是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火星探测等大型载荷和深空探测任务载荷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专项工程。长征五号,是中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也是航天器进入空间运载能力显著提升的重要标志。(根据有关资料改写)1.阅读文章,说说长征五号作为中国最大的火箭,主要大在哪里?(2分) 体型庞大;力气大;技术创新大;设计难度大;工程项目大(答出任意4点即可2分)2.文章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列数字、作比较。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长征五号的力气之大;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长征五号的力气远超“长征”家族的其他成员。3.第段中加点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不能去掉。长征五号的新技术比例接近100%,并不是全部都是新技术,去掉之后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七、(2017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3题。(7分)望向宇宙深处的中国“天眼”张唯诚 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标志着这只“观天巨眼”终于睁开了,即将把目光投向宇宙的深处,追踪遥远的信号,搜寻奇异的天体,甚至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中国“天眼”的开启,还将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FAST借助一个天然的圆形溶岩坑建造,主体是一面巨大的反射镜,由几千块反射面板拼装而成,其边框为环形钢梁,众多钢索依托钢梁悬垂交错,构成一个球形网,用以支撑FAST巨大的反射镜。这个反射镜的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总和。它面向苍穹,扫描太空,堪称探索宇宙奥秘的中国“天眼”。在FAST诞生以前,位于波多黎各岛上的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当之无愧地处于望远镜家族的“霸主”位置。从建成之日起,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就是天文学家们梦想的探索利器,几千名研究者使用过它,用它研究类星体、脉冲星以及处在宇宙边缘的其他射电源。1990年,来自波兰托伦天文学中心的亚历山大沃尔兹刚利用因等待维修而闲置下来阿雷西博望远镜进行了一次巡天观测,即让望远镜跟随地球的自转“漫无目的”地搜索天空,看看能不能发现些什么。不到10天,他就发现了脉冲星PSR B125712。多数人都认为脉冲星不会拥有行星,然而沃尔兹刚的发现否定了这种观点。这次发现还首次证明,在太阳系之外的确存在着“系外行星”。事实上,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的首批行星就是脉冲星PSR B125712周围的这3颗行星。到了1995年,人们才在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周围发现了系外行星飞马座51b。在脉冲星周围发现行星,大约只有像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这样的“超级巨眼”才能做到,在它长达半个世纪的“生涯”里,还完成了很多著名的探索,把射电天文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辽阔的宇宙中寻找智慧生命,这是人们从事了半个世纪的工作,而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也做了非常理想的尝试,因为射电波以光速传播,效率高,速度快,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能接收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回波,这使它有能力获得被探测物体的表面图像,也能探测目标天体上是否有水冰的信息,它用这种方法探测了月球和水星的极区,是一种很巧妙的“找水”途径。FAST将作为高灵敏度雷达对空间目标,包括卫星、空间碎片等进行监视和成像。事实上,FAST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学、日地环境研究、寻找地外文明,等等。尽管FAST和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都是探索宇宙的“射电高手”,但后者毕竟建造于20世纪60年代,而FAST则使用了更新的技术,诸多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它的“本领”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架世界顶级巨镜,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确创造了它曾经的辉煌,但FAST将超越这架望远镜,成为新一代射电巨镜的领头羊。在天文学领域,这种超越和竞争经常发生,且从未停止,它是推动天文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把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能力不断地带往新的高度。可以预测,FAST必将不辱使命,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 (选自百科知识2016.08B,有删改)1.结合选文,说说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取得了哪些已有的辉煌?(3分)用它研究类星体、脉冲星以及处在边缘的其他射电源;首次证明,在太阳系之外的确存在着“系外行星”;探测月球和水星的极区。2.第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列数字,使用具体数字直观说明“反射镜”面积大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科学,更具说服力。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在脉冲星周围发现行星,大约只有像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这样的“超级巨眼”才能做到。不能去掉。“大约”表推测,说明在脉冲星周围发现行星的难度大,说法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八、(2017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3题。(7分)未来服装“智能”无限黄培昭千百年来,服装的功能和价值无外乎实用性和美观性两大范畴。然而,科技的日新月异将赋予服装更多属性。在不久的将来,你打开衣柜,里面有可以播放音乐的外套、可以测量脉搏和血压的运动衣、带有保暖功能的袜子,甚至有一双可以识别你情绪的手套。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智能服装”已经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边骑车边使用手机是极其危险的事,那么就请穿上一件智能夹克吧。骑行者不用掏出手机,只需轻轻触碰一下夹克的袖口,或按压、摩擦夹克的纤维表面,便可接听电话、获取导航信息、欣赏音乐。据说,除了适合骑行者,这款智能夹克还能被用于不同的职业领域,比如保安、窗户清洁员、驾驶员等等。而且,它离我们并不遥远,明年春季就会公开出售。智能夹克的生产商之一李维斯表示,夹克这种可穿戴设备不应该有丑陋的电线,装有多点触控传感器的袖口区域“轻薄、柔韧和富有弹性”,与正常的衣服没有明显区别,而且还可以洗,“洗衣的时候,你只用把那一部分取掉就可以了”。“那一部分”指的是一个可移动的电子标签,它连接了LED元件、触觉元件、电池及传感器,可以随时拆卸并给其电池充电。无独有偶。耐克公司正在研发一款能够自动系鞋带的运动鞋。其大致原理和步骤是:在这种鞋子两侧鞋带孔处安装一排小型马达,马达和鞋底的传感器一起,通过电池来供电。传感器记录鞋主人的体重、脚位和身体重心等关键数据,然后,根据传感器发回的数据,马达就会“像钓鱼竿的绕线轴一样将鞋带绕紧,从而达到自动系鞋带的效果”。有业内专家指出,根据耐克的这一思路,还可以拓展开发产品的范围和品类。从理论上讲,只要能把传感器、电池和动力装置做得恰如其分,便能成功地应用在衣服上,让服装产生意想不到的功能效果。当“智能”遇上“服装”,会摩擦出各种各样的火花。英国媒体还报道说,科学家正在进一步加强高科技服装的研究,使未来的服装兼具多重功能。例如,可为手机等设备提供电力的“充电衣”、可以实时记录主人运动数据并给出反馈和指导的智能紧身衣、可根据用户意愿改变衣服明亮对比度的“变光装”、只要穿在身上就能知道自己身材尺码和胖瘦几许的“测体装”、能够实时监测婴儿呼吸、心跳、体温、姿势和活动状况的“智能婴儿连体衣”,以及可形成折射投影从而使人与周围景物完全融为一体的“量子隐形衣”等,不一而足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服装,甚至可以拥有与主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周遭环境相互动的一些特殊功能。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深度融合,是未来一个时期信息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们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将会使智能服装拥有强大的技术依托和数据支撑。而衍生于其间的新科技将会为智能服装的突飞猛进带来巨大的动力。不夸张地说,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已辐射到传统的服装业,其未来演变的节奏和多样化增量将超出人们的想象。(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8月04日 )1.本文主要说明未来服装的属性。(只填写一个词语)(2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据说,除了适合骑行者,这款智能夹克还能被用于不同的职业领域,比如保安、窗户清洁员、驾驶员等等。不能去掉。“据说”说明信息的来源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而不是从官方或其他正规渠道得到的,如果去掉就无法说明信息的来源。“据说”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子。通过具体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当“智能”遇上“服装”,会摩擦出各种各样的火花。九、(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7分)“走进”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入轨的天宫二号,在离地近400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这个长10米、最大直径3米多,重约8吨的人造航天器,虽然在浩瀚太空只是一个难以分辨的“小不点”,但却是一个真正的“太空之家”。天宫二号堪称天宫一号这个“太空之家”的升级版。天宫一号算是一个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二号外形和天宫一号相同,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两个舱段。实验舱为密封舱,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提供洁净空气、温度和适宜湿度的载人环境和活动空间。资源舱是非密封结构,主要功能是为天宫二号在太空飞行提供能源和动力,太阳电池翼、蓄电池、推进剂、发动机都布置在资源舱,实际上就是一个动力舱。高智能是“太空之家”的一个突出特点。技术人员为天宫二号配备了智能化的“大脑”控制计算机系统和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它可以自主地进行航天器飞行轨道、姿态调整、运行状态的智能化诊断等。为了让航天员和天宫二号之间实现智能化沟通,技术人员研制出“太空高智能APP”仪表控制器应用系统,整合了航天器十多个分系统的所有数据,把复杂、晦涩的专业数据浓缩成52组画面,实现了图形、文字、动画的智能化处理与显示,为航天员执行任务提供了清晰、直观、舒适的显示界面。天宫二号比天宫一号多了在轨补加系统,可实现在太空边飞行边“加油”,极大提高在轨运行时间。因此,发射前,天宫二号只加了半箱“油”,节省的重量可以携带更多的载荷产品和航天员的生活物资。由于航天员要在太空呆30天,天宫二号首次系统开展了面向中期驻留的载人宜居环境设计,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工作负荷、改善睡眠环境、丰富娱乐条件等方面着手。为此,航天员工作区和生活区的噪音控制在50分贝的适宜程度;密封舱空气温度控制在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为45%55%这一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湿度,为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保障航天员在太空的空气质量,技术人员研制了环控检测装置,当有害物质含量超过预警值时,立即报警并指示航天员按预定方法处理。天宫二号在内饰材料上选择了轻量化的硬质材料,有效解决了之前在天宫一号工作时,脚下软质内饰“一踩一个坑”的不便。还在多个区域增加不少硬质扶手,并引入了驻留腰带、头戴式无线蓝牙耳麦等设计,使舱内工作更便利。此外,设计师们还在天地通话、视频、电子邮件等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借助天地链路,通过地面数据转换,航天员可以与地面实现视频互动,也能与家人私密通话。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在完成中期在轨驻留、空间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空间站建造与运营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的各类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多达14项,任务量空前。其中有两项实验是航天员直接参与操作的,还有一项实验属于国际合作项目。这些实验项目,绝大多数触及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探索领域,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天文探测以及新技术试验等多个领域。航天员既是被研究对象,也是这些科学实验的操作者。天宫二号携带了一颗小卫星,将在空间中验证小卫星在轨释放、驻留伴随飞行等技术。还搭载着一个神秘的科学实验装置“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箱”,这都是在地面上不可能完成的事情。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天宫二号进行了说明?(3分)升级版的“太空之家”,高智能是其突出特点;宜居环境设计技术,将让航天员的30天太空生活舒适惬意;多项实验项目触及世界前沿探索领域,任务量空前。2.文章第段的说明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加以分析。(2分)示例:准确严密:如“近”“约”等表限制、估计的修饰词,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天宫二号的离地距离、重量,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如“小不点”采用口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天宫二号相对太空而言小但却是真正的“太空之家”的特点。3.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列数字,通过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天宫二号宜居环境技术可以让航天员的30天太空生活舒适惬意的特点。十、(2016沈阳改编)阅读选文,完成13题。(7分)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然觉得疲劳?为什么你花了许多时间去度假,回来后依旧没有生活的热情?这是因为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让你得到放松。那么抛弃它,来一场休息的革命!休息方式有很多种,睡眠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它对睡眠不足者或体力劳动者非常适用。“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引起的。如果十分疲劳,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通过睡眠,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但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一味地补睡眠并不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叹到:太累了,今晚我要睡个好觉。其实这是一个陷阱。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你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的方式来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让精神放松下来。这样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下班后游泳半小时你就会神采奕奕,而周末两天不出门你依旧无精打采。既然睡眠不是帮助脑力劳动者休息大脑的最好方式,那么什么休息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呢?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个区域活动,另一个区域就休息。所以,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比如,你星期五写了很长时间的企划案,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栽剪剪枝,以便使头脑清醒,而不是睡到日上三竿。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进行转换。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研究学问时,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感到疲倦,甚至不能连续半小时集中精力在一个问题上。但是,他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他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思考下去。他说:“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大脑。我在治学中充分利用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所以,如果你有好多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以免过度疲劳,耗尽精力。如果你的精神超级紧张,不妨尝试去做点儿有挑战的事。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精神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精神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曾经有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想获得有效的治疗建议。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一个月以后竟然完全康复。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份工作,但不要和你的职业类似。比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做学徒,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等。可见,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的确是针对脑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它调整了我们的生活状态,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工作的动力。(选自科学之友,有删改)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是针对脑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或:脑力劳动者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来源:学.科.网2.选文第段中加点词“极度”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不能。“极度”指程度极高的意思,表程度,说明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人的大脑皮层兴奋程度极高。如果去掉了就没有程度上的强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3.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十一、(2016常德改编)阅读选文,完成13题。(7分)关节炎是冻出来的吗?春寒料峭时,看到已经穿短裙的姑娘,老人们常说:“这样会冻出关节炎的,年轻时不觉得,年纪大了膝盖就会疼。”其实,关节炎的产生与受冻无关。人到40岁时,负重关节都会有一些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一些过度使用的情况,比如职业损伤、运动过量等,关节会提前到达使用寿命,提早出现骨关节炎。除人之外,差不多所有脊椎动物都会发生骨关节炎,只有两种呈倒悬体位的哺乳动物不患此病,那就是蝙蝠和树獭,这种普遍性提示我们与其说骨关节炎是一种疾病,不如说是一种关节对于磨损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关节炎都与关节达到使用寿命有关(骨关节炎),一些少见的关节炎则是由于免疫系统紊乱而攻击自身关节组织所致(自身免疫性关节炎),此外也有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化脓性关节炎,但没有因为寒冷导致的关节炎。关节炎患者在受凉后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让人误以为寒冷是导致关节炎的罪魁祸首。老百姓常说的“关节炎”或者“风湿”其实在医学上多为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发病率最高的骨关节病。根据国外资料,在X线普查中,55岁以上有骨关节炎的X线表现者高达80%,而65岁以上人群中,骨关节炎的临床患病率达68%。为什么骨关节炎这么普遍呢?人体的关节也和很多商品一样有“使用寿命”,如果年龄达到了关节的使用寿命,关节处的软骨会变薄、软化、失去弹性,甚至碎裂、剥脱,软骨下的骨质增生并形成骨赘(即所谓“骨刺”),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这便是骨关节炎。高龄、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异常(骨质疏松与骨硬化)、过度运动、吸烟、维生素D缺乏,以及创伤、关节形态异常、关节周围肌肉无力、反复的应力负荷等机械因素,是目前已知的几乎所有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寒冷是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是关节痛,而疼痛加重往往和天气变化、潮湿受凉有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学界还存在争论。新近的研究证实了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的程度分别和环境温度和气压的变化有关,尽管这种关联强度不是很强。研究者还认为关节疼痛可能与关节周围组织的顺应性、关节液的粘滞性,以及关节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关。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是精神心理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由于天气变化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而负面情绪可以降低疼痛阈值,因此使人感受到疼痛。也许正是寒冷时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加重,才使大家误认为寒冷是患上关节炎的原因吧。(选自科学之友2016年第7期,有删改)1.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骨关节炎是发病率最高的骨关节病。2.第段中加点词语“几乎所有”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不能。“几乎所有”表示接近全部,强调前面列举的因素是目前所知的绝大部分的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但不排除还有其他因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3.新近研究认为,造成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的原因是什么?其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3分)原因:环境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可能原因:生理因素:关节周围组织的顺应性、关节液的粘滞性,以及关节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精神心理因素:负面情绪可以降低疼痛阈值。十二、(2017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3题。(7分)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说到食品添加剂,估计很多人会敬而远之,一些人对食品添加剂还存有根深蒂固的误解。那么,我们对食品添加剂必须退避三舍吗?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添加剂还包括: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等。三聚氰胺是添加剂,但它是水泥添加剂,在水泥里面作为高效减水剂;也是塑料添加剂,在塑料里面作为阻燃剂;还可以作为涂料添加剂,在涂料里面作为甲醛吸收剂。但是,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中国政府从来就没有许可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为食品添加剂,它们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所以,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对维护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何一定要使用食品添加剂呢?其实,对于现代生活来说,食品添加剂不但重要而且必要。因为,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反倒会更加危险。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疾病,是食品安全头号问题,所以如果不使用防腐剂和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话,肉制品、烘烤食品、方便食品、水果,甚至酱油和醋等食物或调味品就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而那些号称不添加防腐剂的食品,事实上更容易在开封后受到污染和变质,且无污染和无添加往往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而造出的噱头而已。有些人不喜欢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往往是带有一种传统的情结。但食品添加剂并非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而是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的悠久。如油、盐、酱、醋以及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早就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大部分食品要么难看、难吃或难以保鲜,要么就是价格较贵;某些食品如果不使用防腐剂更有危害性,不仅会造成大量食品因腐败而损失,还会因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食物中毒。因此,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的食品企业及产品。我国古代的哲人就告诉过我们“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如果拿食品添加剂当饭吃,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所有的食品安全都涉及量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格限定的原因。那么,也许有的人会说,每种食品添加剂虽然都在标准内,但是一天吃那么多食物,加在一起摄入的量还安全吗?答案是安全的,GB27602014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在各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其目的是确保一天吃多种食品时,其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不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而这个ADI值是经过国家卫生部门评估而来的,也就是在确保不产生健康风险的情况下,以体重为基础的人体每日可能摄入的食品添加剂量。所以即使一天吃很多种食品,也不会造成摄入的食品添加剂过量。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会对特殊人群造成不利影响的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阿斯巴甜,在GB27602014中规定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应标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此外,像二氧化硫、硫磺、亚硫酸盐等含硫食物在婴幼儿食品中禁止使用,在可以添加的食品中也有严格的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以避免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因此,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洪水猛兽,它已经为非法添加物背了太多的黑锅了。我们需要科学地认识它,理性地对待它。食品添加剂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躲不开也无需躲开。最后,用科学的方法去打开食品添加剂的潘多拉魔盒,用好的一面去造福人类,并通过标准防止危害的一面出现。(选自大众科学2016年第6期,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2分)没有食品添加剂,会导致食品难看、难吃或难以保鲜、价格较贵;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会造成大量食品因腐败而造成损失,还会因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食物中毒。2.第段中的加点词语“目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疾病,是食品安全头号问题。不能去掉。“目前”是表时间范围的词语,表限制,是截止到现在为止全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头号问题是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疾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3.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举例子。举“油、盐、酱、醋”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食品添加剂早就成了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十三、(2017预测)阅读下文,完成13题。(7分)吃剩菜能扩张血管吗?范志红最近,很多人的手机朋友圈都出现了一条令人瞠目的消息:吃剩菜居然能扩张血管,有益心脏!此前几年,“绿叶菜成为剩菜后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以及“剩菜致癌”的消息沸沸扬扬,这个说法确实足够反潮流,称得上是耸人听闻。绿叶蔬菜中的硝酸盐有利于健康,这个研究已经被国外的运动医学界利用,给运动员服用富含硝酸盐的蔬菜汁,以便提升运动能力。不过,这些研究证据和“剩菜有益健康”拉不上多少关系。因为国外运动员吃的并不是剩菜,而是新鲜蔬菜做成的蔬菜汁。只要吃充足的新鲜绿叶蔬菜,就能获得硝酸盐的这项好处,而且安全无害,完全用不着把新鲜蔬菜放成剩菜。那么,为什么人们对硝酸盐有担心呢?是因为硝酸盐可以在蔬菜中被植物自己的“硝酸还原酶”转变成亚硝酸盐,也可能在烹熟之后被细菌的“硝酸还原酶”转变成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一字之差,但毒性不同。前者无毒,后者在数量大时有毒性。一次吃几百毫克硝酸盐完全没有问题,但一次吃200毫克的亚硝酸盐就有很大的中毒风险。日常腌制蔬菜的时候一定要20天左右之后再吃,就是为了避过细菌使亚硝酸盐含量上升的时段。不过,新鲜绿叶菜中的亚硝酸含量是非常低的,除非它们已经看起来明显不新鲜,水渍化,容易掉叶子,或者状态枯萎,才令人担心。腐烂的叶子当然是绝对不能吃的,其中亚硝酸盐含量非常高,有急性中毒风险。总之,只要蔬菜看起来状态新鲜,就没有安全担忧,不要因为绿叶蔬菜在成为剩菜之后可能形成亚硝酸盐,就不敢吃它们。硝酸盐被人体摄入之后,一部分不吸收而被大肠利用,最终排出体外;另一部分被吸收,在几个小时当中逐渐缓慢转变成微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存在时间只有几分钟,然后很快被转变成一氧化氮,发挥扩张血管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需要蔬菜扩张血管的作用,完全用不着吃剩菜。一次性大量摄入亚硝酸盐是有害的,摄入硝酸盐之后,在体内缓慢转变成亚硝酸盐,才能发挥有益作用。据科学新闻报道,在心脏病治疗当中,的确有使用微量亚硝酸盐扩张血管的研究,但并不是从膳食中吃进去的,而且剂量要由医生精准掌握。那么,烹熟之后吃不完的绿叶菜,到底还能不能吃呢?这就要看是怎样储存的剩蔬菜了。假如把剩的菜直接放在室温下过夜,那是坚决不能吃的。因为在室温条件下,会大量繁殖细菌。除非是专门接种的有益菌,否则食物中细菌过量,本身就是极大的不安全因素。这些杂菌也会把硝酸盐转变成亚硝酸盐,使亚硝酸盐含量上升,这是另一个不安全因素。虽然微量亚硝酸盐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大量亚硝酸盐却是危险的,既会促进胃中亚硝胺类致癌物的合成,数量大时甚至可能造成血红蛋白无法携氧,发生急性中毒。假如把蔬菜做熟后,未翻动的情况下,就取出一部分分装到干净保鲜盒中,轻轻盖上盖子,然后放在冰箱里冷藏过夜,那么初始菌数较小,细菌的繁殖也不至于达到过量的程度。因为细菌不多,从硝酸盐转变成亚硝酸盐的数量也就很少,不足以造成安全威胁。这样的过夜菜,加热杀菌一下再吃,是没有安全问题的。不过,即便是没有安全问题,剩蔬菜仍然比不上新鲜蔬菜。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二次加热杀菌之后,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的含量都会下降,同时也失去了新鲜风味和脆爽口感。(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8月7日,有改动)1.阅读全文,分析本文第段的作用。(2分)以手机朋友圈惊人消息开篇,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将“吃剩菜居然能扩张血管”与之前的“剩菜致癌”观点进行对比,提引出本文的说明中心“吃剩菜”能否扩张血管。2.根据第段内容,将硝酸盐在人体内的反应过程补充完整。(3分)发挥扩张血管作用。发挥扩张血管作用。3.读完本文,你有何启示?(2分)膳食中吃进去的微量亚硝酸盐并不能扩张血管。剩的菜直接放在室温下过夜,是坚决不能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