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7-10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9528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概论7-10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概论7-10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工作概论7-10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社会小组工作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一、小组工作的缘起与发展过程(一)缘起(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1.背景:起源于19世纪的欧美,当时的欧美,特别是英国及美国,由于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传统的家庭、邻里关系及生活方式遭到破坏,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当时的一些宗教及社会人士尝试通过建立群体并通过群体活动的方式解决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小组工作成为一种社会服务方法,2.创始人:威廉乔治1844年在英国伦敦创立的具有教会背景的第一个青年会。(专业小组的开端)3.19世纪后期在欧美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对小组社会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如1844年伦敦成立的“汤恩比馆”及其后美国芝加哥出现的“霍尔馆”。这类机构协助邻里间重新建立了解与合作,热心帮助穷人免费获得教育与谋生技巧的训练,协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难题,并特别帮助移民度过语言不通、诸事不遂的艰苦岁月。为提供更好的服务,这类机构还着手研究 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试图发现更加合理的、便于改善服务对象生活品质的群体形式。睦邻组织运动的一些具体做法对小组工作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二)成长(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小组社会工作成为一种运动,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致使大批失业者流浪街头,并滋生了许多新的 社会问题,使社会工作者开始怀疑个案工作协助人们适应社会环境的有效性,因而开始重视小组工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力,使用不用的小组来协助有行为问题的人,如生理参加者、老人、贫民、黑人与青少年。这使得小组社会工作急剧发展,服务数量大量增加,其重要性也得到相对的提高。小组工作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被视为一项专业工作。1.专业教育:1923年查德希在美国西部储备大学开始讲授有关的小组工作课程,规定该课程的目标是训练学生(领导者)运用群体的方法和原则,学习如何通过群体的过程来带领群体成员寻找生活的方向。1927年,这种讲授以小组工作的方式来为案主服务的方法的课程正式被命名为“小组工作”。2.专业团体1935年“全美社会工作会议”接受并讨论社会小组工作的文章。1936年,“全美小组社会工作者工作者协会”成立。1946年,在美国全国社会工作协会会议上,社会小组工作正式被接受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3.理论总结小组工作专业化的过程始终离不开小组工作专家从事的实验与理论建构,这一阶段,出现了一批小组工作的专业著作,其中威尔逊的小组社会工作实务、崔克尔的小组社会工作、克纳普尔的以儿童为对象的治疗性小组社会工作等成为小组社会工作的经典书籍。(三)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小组工作而言,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转折点。这一阶段的小组工作主要受到公民权利运动、反贫困运动、女权运动等的影响,产生巨大变化,小组工作被当做参与社会行动的方法,小组工作应用的领域也日趋广阔。1966年,帕普尔和罗斯曼发表论文,提出了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已成为小组工作实务的经典模式。近年来的社会工作,因力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方面的整合,所以小组工作也呈现出整合的趋势。这一阶段的特点:小组工作方法的多样小组工作应用领域的扩展小组工作的专业性增强小组工作呈现出整合的趋势二、小组工作的定义(一)以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目标下定义美国小组工作者协会:小组工作者在各种小组中,通过小组方法与方案活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二)以小组工作对人的发展下定义社会小组工作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它通常由各种志愿结合的小组,在小组工作都的协助下,于闲暇时候内实施。其目的是在小组中通过个人人格的互动,促进个人的成长,以及为了达成共同的目的而促成小组成员间互助合作,创造小组。(三)以小组工作对人的治疗下定义。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社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小组或社会的问题。小组工作的对象包括由健康的个人所组成的小组以及有疾病的个人组成的小组。当小组工作人员运用专业训练和技巧,去帮助一群在功能上受困扰的个人所组成的小组时,他便是在进行小组治疗工作。(四)定义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之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三、小组工作与个案工作的比较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工作方法,两者不仅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更在实务操作中呈现出诸多差异。第一,个案工作比较重视个人心理方面的改变;而小组工作则强调整体的改变,既包括心理机能,也包括社会功能。第二,个案工作发展较早,有较完备、深入的实务方法;而小组工作使用的方法相对较少。第三,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相对较少,比较集中,但花费时间较长;小组工作的服务对象较多,但花费的时间不多,周期较短。第四,与个案工作相比,小组工作中的案主学校效果较具体、快速且更行动化。第五,个案工作的案主只从社会工作者一人那里得到帮助;而小组工作的案主不仅仅从社会工作者那里得到帮助,还从其他成员那里得到帮助。第六,对小组社会工作效果的评价较对个案工作效果的评价复杂、困难。四 、小组工作的功能1影响个人发生转变:当人出现生存能力方面的问题或心理行为有偏差时,通过小组过程,可以恢复人的原有能力,达到社会化;小组过程可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念、态度及行为发生转变,成为家庭和社会中负责任的积极角色;在小组中通过不同经验的分享,可以丰富和扩大经验和见识,改善人际关系;小组工作可以使其成员发展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人成长。2社会控制:通过小组过程,成员可以学习遵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规范,培养社会责任心。3用集体力量解决问题:当涉及到社区和整个社会问题的活动时,个体在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与他人协调配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单靠个人力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4再社会化:作为社会工作的个体,小组工作使群体成员发生改变,和过去告别,成为更积极的社会角色。五、小组的基本特征(一)小组存在于一人以上(二)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三)成员对小组持有认同感(四)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五)小组中有自己的控制方式(六)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六、小组类型(一)以小组成员的关系来划分:初级小组和次级小组(二)以小组的组成来划分:组成小组与自然小组(三)以小组工作的结构来划分:正式小组和非正式小组(四)以成员的参与程度来划分:志愿小组和强制小组(五)以成员进出的自由程度来划分:封闭小组和开放小组(六)以小组工作的目标来划分朋辈小组;教育小组;服务或志愿小组;兴趣小组;成长小组;治疗小组;社会化小组;自助小组或互助小组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理论与理论模式一、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一)心理学理论:主要是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运用在小组工作的时候,主要以个人为工作焦点,而不是以小组整体为基础。(二)学习理论1、传统条件反射理论(刺激反应)2、强化条件反射理论(操作制约)3、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三)系统理论(四)团体动力学理论团体动力学认为经常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所产生的运作与结果,即团体动力。团体动力是指某时候团体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以及维持团体的一种力量或一种方式。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包括:团体凝聚力;团体压力与团体规范;个人动机与团体目标;领导与团体功能;团体的结构。二、社会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由于希望达到的目标不同、实施的领域不同以及建立的理论背景和价值体系不同,社会小组工作具体实施的原则与方法已经发生较大的分化,由此形成了小组社会工作不同的实施模式。帕波尔和罗思曼把小组工作模型分为三类,即社会目标模型、治疗模型和互动模式。1、社会目标模型这一模型的代表人物是惠特克。社会目标模型把目标定为促成社会行动,从而实现社会的变迁。它认为人类往往是通过小组力量达成社会行动的。它强调发展小组本身的功能,强调成员在小组中学习小组活动的规则、培养小组活动能力以及通过小组达成社会行动的能力。参与、社会行动、民主过程与学习是这一模型的中心概念。这一模型关心民主的进程,关心增加个人和小组的社会权利。在这一模型中,小组工作者是一个能够影响他人并使他人积极行动起来的人,他凭着自身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鼓励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承担起公民的责任,进而建立更美好的社会。这一模型偏重于社会事务,较多地依托社区开展工作,探索社区的发展,促成社会行动。其主要工作是设计程序和策划行动。2、治疗模型也称为临床模型或处理模型。治疗模型早期受到雷德尔的影响比较大。治疗模型认为,社会小组工作的目标在于通过小组经验来治疗个人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不良问题。其关注的中心是怎么运用小组工作来改变人的功能丧失与行为偏差,协助个人社会功能的恢复与行为的娇治。小组在这里是治疗环境,也是治疗工具。这一模型被广泛运用于精神病治疗、心理治疗和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等领域。在这一模型中,小组工作者以专家的身份出现,他的任务是研究、诊断与治疗,他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去论断个人的需要,安排治疗计划。3、互动模型在这模型中,小组的目标在于小组成员的交互影响,共同活动、分享情感。这一模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反应关系,强调个人必须从群体生活中学习。小组互动有助于个人形成良好的自我与发展健康的人格;有助于满足人类娱乐、交往与感情交流的需要;也有助于面临共同问题的人进行信息交流、获得心理支持、学习正确的态度与行为,从而缓解个人危机和问题。小组的发展是小组成员互动的结果,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分享责任与小组经验。小组工作者案主与小组或小组与机构间的中间协调人。他不设计方案,不是控制小组的先知,他的作用在于促进小组成员的互动及为小组寻求外部资源。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一、发展阶段1.阶段前属期;2.阶段权力和控制期;3.阶段亲密期;4.阶段分辨期;5.阶段分离期二、小组过程1.沟通互动2.沟通方式:以领导为中心和以小组为中心,四种模式。三、 小组中的社会控制(一)在小组中使用和发展小组规范(二)恰当的利用小组中的角色和地位(三)提高小组凝聚力和小组目标 第四节 小组工作的原则和技巧一、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1.认可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和相伴而来的行为多样性。(个体个别化)2.认可小组是多种多样的以及随之而来的行为多样性。(小组个别化) 3.真诚接纳每一个人。4.建立有目的的助人关系。(专业关系)5.鼓励和促使小组成员之间有益的合作关系。6.适当修正小组过程。7.鼓励成员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小组活动。二、有效促进沟通的技巧1.注意信息传递的外部环境。2.注意语言的选择。3.提供合作性的目标。4.关注和调整小组中的互动模式。 第八章 社区工作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涵义与发展一、社区工作的一般涵义(一)一般性定义: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它与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小组工作并列,被称之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的三大基本方法。(二)发展简史: 1.社区组织工作:目的应对城市化和工业化中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2.社区发展运动:二战后,由联合国倡导有计划地正式推广,由农村向城市,由不发达国家到发达国家。 3.“兰尼报告” 1939年,美国:罗伯特兰尼 4.组织认可:1962年,正式认可社区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三、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一)社区工作的起源于发展 1.美国:(1)始于19世纪后期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和社区睦邻运动。 (2)20世纪初期和中期,它作为个案工作的辅助手段。 (3)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社区工作的黄金时代 (4)1962年,社区工作在美国被接纳为社会工作专业的第三种基本方法。 (5)到20世纪70年代,社区工作者与政府决策者的冲突,导致社区的组织工作的萎缩。 (6)自80年代开始,美国已将社区服务工作的重点转向一些特别需要的社会弱势群体。 (二)社区发展的起源与发展1.二战后的新兴国家面临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乡村社区问题更为严重。 2.1951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通过390D号议案。 3.1954年,推行社区发展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4.1957年,联合国通过社区发展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四、社区工作的定义(一)社区组织的定义 1.工作方法说 2.工作过程说 3.“方法”“过程”结合说 台湾学者魏文雄在总结各家有关社区组织的界说的基础上认为“社区组织是一种社区社会工作法与过程,它利用计划与组织工作协助社区居民认清社区整体需要与目标,通过社区方案与社区变迁机构来统合、协助与发展社区个体、群体与组织,并运用社区内外资源,来满足社区需要与达成社区目标,以适应社会变迁与生活环境。”(二)社区发展的定义1.社区发展是一种过程,即由人民以自己的努力与政府当局配合,一致去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由人民自己参加、自己创造,以努力改进其生活水准;二是由政府以技术协助或其他服务,帮助其更有效地自觉、自发与自治。2.社区发展的特征(1)社区发展是一种策略,经由教育及组织的两个层面,使地方社区产生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2)社区发展可以是一种方法或手段,以协助促进现代化,或应对现代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或二者兼具。 (3)社区发展关心所有社区居民、整个社区的生活和全社区的需求,运用来自政府及志愿团体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援助。 (4)社区发展方案的制定应基于居民的需要,它强调居民的自动自发、自助和互动的努力。 (5)社区发展具有双重目标,即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6)社区发展是一种组织与教育的行动过程,也可将社区发展界定为:社区发展是一种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与过程。 (三)社区工作的定义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进步。五、社区工作的目标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2.调整与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3.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4.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5.发挥居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6.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7.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六、 社区工作的特征1.以社区为对象 2.宏观的分析角度与较广的介入层面 3.居民的集体参与性 4.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并重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理论一、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一)社会分析和意识形态1.社会分析:它帮助社区工作者从理论上认识社区及整个社会,社会分析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社会学和政治学2.意识形态:不同的意识形态对社区工作有不同的影响。其区别在于它们对问题的成因有不同的分析,因而采用不同的介入策略。(二)社会变迁理论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及人们的行为模式所发生的变化。社会变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渐进变迁和剧烈变迁、社会进步和倒退等。(三)社会运动的理论社会运动理论主要以阐释社会运动的根源和发展的原因为主,基本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角度,着重个体或群体心理状态的社会心理角度与着重社会状况和条件的结构角度。二、社区工作的实施理论(一)社区工作的模式1.地区发展模式(locality development)(1)介入目标:是在一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它通过社区工作者发动、鼓励居民自己起来关心本社区的问题,对问题作了解,进行讨论并采取行动。(2)介入策略:需要发动并鼓励居民去思考问题的根源,了解他们的需要,从而引发改变现状的意愿、动机、信心和希望。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促进者、导师、中介人 (4)适用范围:常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居民背景比较单一、关系良好、冲突不明显,社区政治情况比较稳定,居民信任政府;社区变迁也较缓慢。 (地区发展模式。这个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通过社区工作者发动、鼓励居民自己起来关心本社区的问题,对问题作了解,进行讨论并采取行动。)2.社会计划模式( social planning)(1)介入目标:社会计划模式所关注的是任务目标,以解决社区现存的各类主要社会问题为其工作的重点。社区工作者应当根据社区的内外环境、问题的性质及自身的条件,设计工作计划,以解决社区所面临的问题,实现预定的目标。 (2)社会计划的内容和程序 社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社区问题是多种多样的。针对社会工作领域范围内的各种问题而制定规划,即确定了社会计划的内容。社会计划的程序,渐次为:了解组织的使命及目标、分析环境及形势、自我了解、界定及分析问题、确定需要建立目标并确定实现目标的标准、选择可行方案、测试方案、执行方案、评估结果等。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作为专家而存在并以专家的角色开展工作。 (4)适用范围:该模式适用于一些社会变迁急剧的社区,这类社区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一般民众或社区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应对。3.社会行动模式(social action)(1)介入目标: 社会行动的目的是实现制度的改变,使权力、资源及决策权得到再分配,并影响基本政策的转变。 (2)介入方法:社会行动的具体方法包括:其一,集体行动;其二,通过居民的切身问题及具体事件介入;其三,运用非制度化途径;其四,争取第三方支持。 (3)介入策略及形式:一般可包括合作式和对抗式。 (4)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倡导者、并肩者和引导者 (5)适用范围:社会行动模式适用于那些各社会群体之间矛盾突出且各方利益难以调和而使边缘或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的社区。在西方国家及我国的港台地区,该模式常被运用。第三节 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一、社区工作的过程(一)建立关系 进入社区 ,让居民了解工作者,工作者寻求未来工作支持者 (二)收集资料 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内的资源、社区的问题、社区评估 (三)制定计划 整体规划:近期、远期 具体规划:当前问题解决方案(可行、可操作,符合整体规划) (四)社区行动 会议、教育、宣传、财务、人事、协调、评估等第四节 中国的社区工作一、中国的社区服务(一)社区服务的内容社区服务定义:是指在政府的倡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体和依托,以自助-互助的广泛群众参与为基础,既突出重点对象又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增进公共福利,提高生活质量的区域性、社会性的福利事业。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救助福利性服务 :弱势群体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和慈善捐赠 2.社区事务性服务 : 全体社区居民 经费来源:财政拨款 3.市场化的营利性服务:全体社区居民 资金来源:市场方式(二)社区服务的功能1.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2.创造一些就业机会 3.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改革 4.培育居民的社区理念(三)社区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问题 1.社区服务的性质定位:福利?盈利? 2.社区服务的队伍建设:专业?非专业? 3.社区服务的行政化:政府机构的延续?补充? 发展 1.进一步明确社区服务的性质并进行分类 2.发展公共服务 3.发展社区志愿服务 4.社区福利服务的职业化二、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一)农村社区发展 1.乡村建设运动 (1)晏阳初的河北定县平民教育运动理论基础:愚穷弱私论 认为中国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农村问题;而农村问题的根本,则是人的问题。 提出中国人“愚、贫、弱、私” 四大病症 四大教育: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 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三大方式 :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2)梁漱溟的山东邹平乡村建设实验中国问题:文化失调解决办法:改造文化,民族文化自救的道路。即乡村建设乡村建设:就是建设一个既重视伦理关系,又能吸收西洋人重团体的长处之组织。在这个组织的领导下,重建中国文化,走一条农工结合的道路。2.新农村建设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指的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内容: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 ;加强社区治安第九章 社会行政一、什么是社会行政基德内(John C.Kidneign)认为,社会行政工作是把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如下的含义:把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作为对社会政策修改的建议。因此,这是一种双向的过程:(1)把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过程;(2)利用这一过程所得到的经验去修改政策。白秀雄认为,依照当前社会需要与状况,从事有关社会福利的各项措施及活动;目的在于发挥政府福利的功能,完成国家福利工作的责任,以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工作权及财产权。社会行政的含义: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二、社会政策的涵义(一)社会政策的含义:社会政策是国家或机构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成员福利,实现社会进步所采取的基本原则或方针。它是与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有关的政策。社会政策追求的直接目标是社会公平,它对社会弱者的权益具有明显的保障作用。 (二)社会政策的层次: 宏观政策:较高层级政府制定的、具有政治性的、影响相当广泛的政策。 微观政策:是由基层政府部门或某一社会组织及团体制定的,以协调内部利益关系;指导其成员活动的行为规划。(三)社会政策的功能1.它直接通过利益分配的形式使社会弱者受惠,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过正常的社会生活;2.它可以减缓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压力,从而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3.这种稳定局面反过来可以支持社会成员的正常活动,促进社会的进步。三、社会行政的层次宏观社会行政是指在政府的社会行政系统中和在大型社会福利组织中,从事社会政策的执行设计、为其建立条件及规则并全面地推动政策实施的活动。 微观社会行政是指在政府部门或社会福利机构中最接近具体服务的基层机构从事的社会行政活动。 四、社会行政的功能1.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2.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3.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第十章 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第一节 社会工作实习的涵义与目标一、社会工作实习的涵义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实习社会工作实习就是把学生安排到实际工作机构中去,在实践将课上所学的知识、价值与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即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知识与技巧整合、内化到工作者的工作行为中去,并能转化为实际的服务。(二)社会工作实习的内涵与特性1.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 2.社会工作实习是一种临床实习3.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4.实习教育不同于志愿服务二、 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1.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实务工作能力2.发展专业自主能力3.增进专业自我4.培养专业意识与专业价值观5.培养反思、批判精神,促进专业成长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与过程一、社会工作实习模式社会工作实习模式是指有关影响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各种因素间的结构、组织和安排方式。机构为本的实习模式以英国为例学院为本的实习模式以中国香港为例机构与学院的伙伴关系-所谓机构与学院的伙伴关系是指有关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民间志愿机构与社会工作训练学院为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及社会工作教育而结成的互助合作关系。建立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模式-发展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机构与学院合作的社会工作实习模式。第三节 社会工作实习督导一、什么是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是使学生有效学习并保证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一个手段。二、督导的功能督导的行政性功能督导的教育性功能督导的支持性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