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2618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第26课 三峡一、重点字词: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从,由。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到了。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疾:快。5、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素湍:白色的急流。 6、绝巚:极高的山峰。7、飞漱其间。漱:急流冲荡。 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9、每至晴初霜旦。至:到。霜旦:下霜的早晨。10、属引凄异。属(zh)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二、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4、素湍绿潭,回清倒。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翻译: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三、回答以下问题1、 用原文回答:(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四、文章的思想情感:热爱祖国河山,赞美三峡美景(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的情感。同时也隐含着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第27课 答谢中书书一、重点字词:【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二、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三、翻译:山川自然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哪,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古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记承天寺夜游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至:到。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4、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二、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想到身边没有和我一起享受月光的人,于是来到了承天寺。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到庭院散步。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翠绿苍柏?只是那里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悠闲的人罢了。三、阅读理解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旷达心境。4、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5、 “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既有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6、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处一个空明澄清,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7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8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9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第28课 观潮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2、.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时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 . 略:一点点4、随波而逝 逝:去,往5、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溯迎:逆流迎着潮水7、吞天沃日 沃:用水淋洗8、如履平地履:踩。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二、翻译句子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2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不久随着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荡迸射,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不久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5、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周围涌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6、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的景象啊。8、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却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9、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沾湿,凭借着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的本领。10、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路上堵满了车马,食物和别的各种东西都比平常贵上一倍。11、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三、问答1、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1)写“形“的句子是:仅如银线 (2)写“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写“声”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2、第一段写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这段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浙江海潮雄伟壮观的特点。这一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是:总分总。3、第一段中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是: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4、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5.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写演习结束后迅速撤退的句子是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这种写法作用是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6、第三段写吴中健儿的水上表演,突出了“弄潮儿”的.勇猛、矫健、灵活等特征。“旗尾略不沾湿”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7、最后一段中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精彩的句子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第29课 湖心亭看雪一 解释词语:1、是日更定 是:这。定:完了,结束。2、余拏(ro)一小船 拏,通桡,撑船。3、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更:还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酒杯6、客此 客:客居。 7、上下一白。一白:全白。二 、翻译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是日更(gng)定矣,余挐(ro)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3、雾淞(sng)沆砀(hngd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5、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6、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三、内容理解:1、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体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恋的心态)。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3、“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好在哪里?一个“独”字,一方面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游人极少,所以作者以为唯独自已喜欢出游赏雪;另一方面又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表明他的心态不同常人,暗示了他的“痴”,为下文作伏笔。4、“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使用了什么写法?好在哪里?使用白描手法,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地写出了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表现出悠远脱俗的趣味,表现了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5、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什么?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同时使画面有如一幅水墨画,增添无穷美感,体现了作者炼字的功力。6、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尽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一是使文章富有波澜,给沉寂浑茫的夜景增添一分生气和一分暖色,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二是借他人之口抒发知已难逢的惆怅,真实地体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痴”情人不只“我”一个,巧妙的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这里并不矛盾这样写突出自已与舟子的志趣不同,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这个小小的尾声,如轻舟荡浆,使人感到文情摇曳,余味无穷。8、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9、“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清高与孤傲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