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考前强化.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1526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考前强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考点考前强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考点考前强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考前强化宇宙中的地球(一)说明: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 天体的类别: 总星系其它恒星世界其它行星系地球月球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_、_构成天体系统层次关系简表:3、 太阳系概况:中心天体_,主要成员有_。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小行星带)_、_ 、_、_ _、_、_、_、_行星分类 :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_、_、_ _。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 又 的行星,地球具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5、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 辐射,分为 等三个光区,按性质属 辐射。太阳辐射对地理的影响有 、 。6、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 等三层,依次有 、 和 、 等太阳活动类型。平均周期是 年。太阳活动对地理的影响:对地球 的影响:与降水量变化关系密切,使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异常对地球 的影响:磁暴现象 对地球 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两极产生 :带电粒子流与大气摩擦产生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7、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地轴:倾斜,北极点指向北极星的方向方向:自 向 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看: 地球呈 时针方向转 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看: 地球呈 时针方向转周期:恒星日( 小时 分 秒);不是太阳日( 小时)。 速度:线速度:从 向 递减。 角速度: 度小时,两极为 。8、地球公转的方向 , ,公转轨道叫 ,形状是 ,太阳位于其 处。公转的周期是1 年,约 时间。地球公转的速度在 点(每年的 月初)较快,在 点(每年的 月初)较慢。、黄赤交角是 面和 面的交角,目前是 。它的存在直接导致了 夏至6月22日S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的回归移动。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的周期是1 年。其规律可用图来表示: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周期为_小时(太阳日),制约人类的起居生活,被作为时间的基本单位。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 (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它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变化。晨昏线判读:在线上任取一点,顺自转方向,转向昼半球的为 线;转向夜半球的为 线。昼夜长短判读方法:一般作出该纬线,看所在纬线的昼弧长,每跨经度15代表时长为 小时。时期的判读方法:找晨昏线 找晨昏线相切的纬线 推算其相切的纬线的度数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由直射点移动的规律确定日期和季节。(晨昏线相切纬度数的余角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地方时概念: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同纬度地区,东边比西边时刻早,这种因 不同而形成的时间,称为_。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东经120度与东经30度时间差_小时;与西经30度时间相差_小时。 经度换算为“时区”的公式:某地时区数某地经度数15,四舍五入取整数。 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时区与区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_的地方时为全区的区时,这样全球就简化为24个区时便于使用。 北京时间东 区的区时 E地方时北京所在116E的地方时时间换算:地方时换算15度1小时;1度 分钟;1分 秒钟区时的换算某地的区时 = 已知时间(区时) 时差( 原理: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小时,东早西晚。)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为两个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 线和 经线,这两条经线可以重合,当二者重合的一瞬间,全球 。沿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规律: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由于经线平行运动物体不偏;偏向是面向运动方向的渐渐偏向意义:由于地球自转使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海水运动都产生偏向,对地球表面的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11、公转的地理意义综述:由于_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出现_ _和_的变化,进而形成四季和五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 对于 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直射点最大为 度。晨昏线上为 度。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规律:随空间 因纬度而变化:由向递减。(距直射点近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随时间 因季节而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计算:H=90两地纬度差(当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距离)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空间 因纬度而变化:直射点所在半球极圈近的白昼较长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夜,北极地区有现象,越往北昼越。随时间 因季节而变化:(向着该地所在半球方向来白昼增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地区全年昼夜平分;全球昼夜平分。12、昼夜现象的原因 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 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昼夜长短的判断、变化规律重点和难点)1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天文四季:夏天为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为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为过渡季节。为了与气候变化相统一:北温带许多国家以_月为夏季、_月为秋季、以_月为冬季、以_月为春季 五带:(图中填出五带及界线,标出纬度)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温带变_、寒带、热带变_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4、地球是同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有 ,外部圈层有 。15、地球内部圈层由两个不连续面划分,即 面(平均深度约 千米)和 面(平均深度约 千米)。16、地壳由 组成,地壳的厚度不均,其变化规律是 。17、岩石圈位于 层之上,包括 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说明:三大类岩石、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地壳物质的组成:元素 矿物 岩石 地壳2主要造岩矿物有 、 、 、 等3岩石的成因分类: 岩、 岩、 岩岩浆岩:由 而形成。在压力作用下 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火成岩) 如: 岩浆 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 如: 压紧固结作用搬运、沉积风化、侵蚀沉积岩:各类岩石经 等作用而形成。 形成过程: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 沉积岩 沉积岩按沉积物分: 颗粒由大到小分有 砾岩、砂岩、页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 沉积岩的特征: 和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变质岩:各类岩石发生 作用而形成。例如:石灰岩变质形成 ,砂岩变质形成 ,页岩变质形成 ,花岗岩变质形成 。 4地壳物质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高温熔化变质作用上升冷却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其组成和过程图示:如图5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分 类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在空间是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6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内容:全球的 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 、 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 ,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 的地带, 、 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六大板块名称: 。注意界线的位置、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分,生长边界有海岭、断层; 消亡边界有海沟、造山带。应用: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 或 。如 。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两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如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形成 、 和 。如 7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分类: , 地质构造形成基本形态地貌表现与人类生产关系褶皱背斜、向斜(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8外力作用和地貌表现: 、 、 、 和 。对地貌的影响: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地貌:使地面崎岖。如: 、 、 。流水沉积地貌:如: 、 。 风力作用:风蚀地貌: 、 、 、 。风积地貌: 、 、 。 冰川作用主要地貌类型 9、形成黄土高原的地质作用是 形成黄土高原厚厚黄土的作用是 形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作用是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形成原因有 。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10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 的 作用和对 的 效应,其意义是降低了气温的 较差;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提高到15。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方 式主 体特 性规律与举例 作用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有选择性平流层的 吸收太阳紫外线,对流层的 主要吸收红外线 作用云和较大的颗粒尘埃无选择性云层越厚、云量越大, 作用越强。例: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云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有选择性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蓝色,就是因为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紫色和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b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贮存能量:能让大部分 辐射到达地面;能强烈吸收 辐射。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部分损失:大气通过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海拔越高,气温越 ,其变化规律是 。读图回答1 A是 层,其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2 B是 层,其气温上部 下部 ,气流以 运动为主。3 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现代飞机多在 层飞行,因为该层 , 层中有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11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a.概念: 。DCAB(地面)(高空)b.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大气升降运动水平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大气运动在右图画出热力环流方向及四点气压的高低。C.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1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的影响因素: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其次受_力和_力的影响。名 称特 点 力(F1)(原动力)方向与等压线 ,并由 指向 。 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风力越 。 力(F2)垂直于空气的运动方向(即风向),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大小与纬度成正比,纬度越高,力越 。 力(F3)方向与 相反; 大小取决于地面状况 (使风速减小)大气水平运动受力分析举 例大气受力状况大气水平运动状况赤道高空F1风向与等压线 非赤道高空F1、F2风向与等压线 非赤道近地面F1、F2、F3风向与等压线 说明: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3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a地球上有: 个气压带、 个风带,其分布规律有: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大致与 的移动一致)【训练】画出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每个气压带跨10个纬度,写出名称,画出风带风向和名称)a侧视图(春秋分) b.俯视图(北半球夏至) c.沿经线方向的剖面图(北半球冬至)60300306014气压带和风带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1)导致多雨气候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导致少雨气候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2)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其分布规律是 ,其气候特征是 。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其分布规律是 ,其气候特征是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其分布规律是 ,其气候特征是 。(3)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其分布规律是 ,其气候特征是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其分布规律是 ,其气候特征是 。15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南半球气压基本上呈 状分布,这是因为 。(2)北半球气压则呈 状分布,这是因为 。月 份亚欧大陆形成的气压中心受影响的气压带保留在北太平洋上的是保留在北大西洋的是一月(冬季) 带(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七月(夏季) 带(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副高与我国的降水与洪涝:副高持续偏南则 涝 旱,副高过早北跳则 涝 旱16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的现象,称为_。 成因:主要是_; _也是季风形成的原因。【训练】A图是 月季风图,判断依据是 ;B图是 月季风图。在两图中短线上添上箭头表示冬、夏季风风向。图中处季风的形成原因是 。东亚和南亚季风比较类型风 向风力性 质成 因气候类型东亚季风冬季冬大于夏来自亚欧大陆干冷,受之影响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来自太平洋暖湿,受之影响高温多雨南亚季风冬季夏大于冬来自亚欧大陆干冷,受之影响气候干燥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来自印度洋暖湿,受之影响高温多雨17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最冷月均温与气候带降水季节分配与气候类型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15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015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0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18锋面系统类 型冷 锋暖 锋概 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天气过境时阴天、刮风、下雨、降温多出现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区别符 号锋面雨区锋面附近,主要在锋后(冷气团一侧)多发生在锋前(冷气团一侧)锋面坡度大小锋面图示19低气压(气旋)和高气压(反气旋)系统天气系统低 压(气旋)高 压(反气旋)气流水平气流方向北半球 时针、南半球 时针方向旋转 北半球 时针、南半球 时针方向旋转 垂直气流方向天 气图 示(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低(以北半球为例)高实 例台 风、锋面气旋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20锋面气旋 在气旋的 区域容易形成锋面,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其中的西侧部位多形成 锋(雨区位于锋 ),东侧部分多形成 锋(雨区位于锋 )。雨区都位于 气团一侧。【训练】读“北半球某地气旋锋面图”,回答问题。(1)图中P1、P2、P3三条等值线的数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2)甲锋面属_锋。(3)该天气系统中心盛行_气流。(4)A、B两点的风向:A点_风,B点_风。(5)A、B、C、D四地气温最高的是_,能产生降水的是_。(6)未来一段时间,A地的天气将如何变化? 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洋流及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1水循环的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主要过程和环节 22水循环的意义:一是 :二是 :三是:水资源更新最主要依靠 ,陆地循环(内陆循环)对水资源更新也有一定的作用。23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洋流的的概念: 叫洋流(又叫 )。 洋流的成因类型 流:其主要动力为 和 ;重点:信风带和西风带海区形成的风海流 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密度流。(表层:密度小密度大;底层:密度大密度小)。重点:直布罗陀海峡口、曼德海峡口的密度流 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在吹 风的沿岸会形成上升补偿流)(3)洋流的性质:(从流向和温度特征两个方面说明)寒流:暖流:【训练】读右图:1、在图中画出洋流的方向,并判断该洋流位于 半球,按性质其属于 流。2、推断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的关系: (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a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 时针方向,南半球: 时针方向 b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呈 时针方向 c南半球中纬度形成 环流。d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冬季 时针,夏季 时针方向。【训练】对照洋流模式图,在世界轮廓图中填写各洋流名称,以此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促使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整全球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流:增温、增湿; 流:降温、减湿。对渔业生产:寒、暖流交汇以及上升流海区,鱼类饵料丰富,这些海区往往成为世界著名渔场。如纽芬兰渔场、 渔场是由 形成的, 渔场是由上升流形成的。对海洋污染: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一方面 ,另一方面可能使 。对航海: 流节省时间、燃料; 流费时间、燃料。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说明一、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 、 、 、 、 等。说明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整体性的含义: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框内填写要素名称,箭头上标注代码,并举例说明各箭头的含义。地理环境四大循环: 循环、 循环、 循环和 循环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每方面各举一例。说明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由 到 的地域分异: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 差异为主)由 向 的地域分异:因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差异为主)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 差异;与(1)的规律近似。分异规律定 义主要成因主要分布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主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从滨海向内陆方向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条件为主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明 一、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聚落是指 。聚落按性质与规模分为 和 两种类型,其中规模较大的是 ,主要由农业人口构成的是 。2、聚落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有 ,社会经济因素有 。3、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聚落都优先选择 地形,在山区聚落多分布在 地区。(1)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地形总人口规模密度格局山地丘陵平原(2)对城市聚落的影响:地形对城市聚落的选址、形态、规模和扩展都有影响,平原地区的城市 ;山区的城市 。(3)丽江古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原因是 ;塔里木盆地区聚落分布特点 ,原因是 ,交通线分布特点 ,原因是 。4、影响交通线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有 ,社会经济因素有 。5、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很深刻。地形限制性形状密度技术难度和工程造价山地丘陵平原6、我国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是 ,简要分析这种分布特点与地形的关系: 。说明 二、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6、气候变化是以某些与 有关的特征,如 、 、 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7、全球气候变化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的气候变化。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是 ,其间经历的三次大冰期分别是 、 、 大冰期,冰期时气候 、 广泛发育。8、雪线是指 ,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取决于 、 、 条件。具体体现在:气温越低,雪线越 ;降水量越多,雪线越 ;地形坡度越大,雪线越 。低纬地区雪线较 ,高纬地区雪线较 ;山地迎风坡雪线较 ,背风坡雪线较 ;山地阳坡雪线较 ,阴坡雪线较 ;9、当前气候变化的突出特征是气候变暖。(1)气候变暖表现:气温呈 上升趋势、雪盖和冰川面积 、全球平均海平面 。(2)气候变暖的原因:自然原因有 ;人为原因有 、 。(3)气候变暖的影响有:不利影响有 ;有利影响有 。(4)气候变暖的对策有: 。说明 三、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10、自然资源的的概念: ;自然资源按再生性质分为 (含 、 、 、 )和 (含 )。自然资源的再生性是有前提的,前提是 。自然资源的属性有 、 、 、 和 。11、人类对能源资源利用的发展变化是:历史时期能源时代主要能源背景12、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变化:历史阶段主导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程度原因说明 四、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含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3、自然灾害是指 。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是自然原因,但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 。14、自然灾害大致可分为 、 、 、 等。15、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对策(1)洪涝灾害: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原因:降水异常偏多;气温升高导致的积雪大量消融等引起大量水流汇入。 水系特征:河道弯曲、特殊水系(不对称水系、扇状水系、羽状水系等)等导致洪水堆积。 地形特征: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植被原因: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破坏水利资源等。我国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 危害:冲毁道路、桥梁等设施,淹没农田、村庄、城镇,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策: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修建分洪、蓄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案例:如试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成因:a、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水。b、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C、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2)干旱灾害成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对策: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和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营建防护林等(3)沙尘暴现象成因: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地表植被稀少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及开矿等破坏地面结构和地表植被对策: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4)寒潮灾害 成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冷气团势力特别强劲),属快行冷锋天气。 多发季节:初冬、初春及冬季。 危害:大风、剧烈降温、雨雪及冻害天气导致对农业、电力及通讯设施、交通运输等的危害。对策:加强监测预报,及早做好各项防御工作。(5)台风 成因: 危害: 对策:(6)地震我国多地震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建筑物的抗需震性能差;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7)滑坡和泥石流 成因: 我国多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原因: 对策:人口与城市说明一、人口增长模式: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要求 知道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比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特点,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决定因素: 率、 率、 率时 期类 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社会时期农耕时期产业革命时期现代科学技术时期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全世界:属于“ 型”。发达国家:多属于“ 型”, 人口 现象非常严重,不少国家人口呈现 增长甚至 增长。发展中国家:多为“ 型”,但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已进入“ 型”,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说明二、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要求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3、环境承载力是指 。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也就是环境人口容量,它是指 ,而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 ,它体现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目的。两者的区别在 。4、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 、 、 、 等。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例如土地、淡水、矿产资源等;资源越多,可供养的人口越多。 影响着经济发展水平,并且还影响着同样多的资源,能生产出多少可用于生产、生活的资料来,从而影响供养人口的多少。 则决定了同样多的生产、生活资料,可以养活多少人的问题,在生产、生活资料数量确定的条件下,消费水平越高,可供养的人口越少。5、人口容量的特点有 、 、 。说明三、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要求知道人口迁移的概念;运用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6、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 和 (即人口迁移)两个方面。7、人口选移的概念和分类概念: 。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如 、 等 属于人口迁移。 按地理范围分: 迁移和 人口迁移分类 按迁移方向分:国内人口迁移分为由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8、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理论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为 因素和 因素两个方面, 者是积极因素,主要有 等, 者是消极因素,主要有 等。(2)在大多数情况下,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别。自然生态环境因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控制能力的加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9、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总体来说:有利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对迁出地:,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往往带来人才的外流。对迁入地:使其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提供丰富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有积极意义,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10、环境难民:由于大坝、水库建设或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无法生存的人。说明四、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要求阅读有关城市地图,说出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并归纳其空间结构特征;结合实例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1)成因: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也各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2)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区、 区和 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城市还有 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