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30课诗四首的赏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0072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30课诗四首的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30课诗四首的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30课诗四首的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渡荆门外送别的赏析 这首诗作者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副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1这首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这两句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2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赏析。(考点:描写了哪两幅图)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图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黄昏的风景。3说说你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诗的理解。这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这两句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nio)。4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的过程,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5填空: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全诗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 登岳阳楼(其一)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u)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1“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的赏析。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阔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2“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的赏析。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登临吴楚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3“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的赏析。诗的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4“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赏析。诗的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时,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所以言“白头”;不说伤今,而言“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而“老木沧波”更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1】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这首诗是归园田居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1填空: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后四句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2说说你对“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两句的理解。 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实际上有它特殊的内涵,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米斗折腰”强。3陶渊明的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这首诗朴素如随口而出,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质而实绮,癯(q)而实腴(y),形成陶诗的艺术特点。1本诗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_。2.分析本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志趣。3.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4.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4“愿”指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归隐遁世,是他消极地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太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5.说说“带月荷锄归”一句的妙处。这是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2】使至塞上使至塞上的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1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山高路远。这两句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2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赏析:这两句诗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意思是说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作者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直”和“圆”两字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奇异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4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可选择一例答题)示例一:图画的构图美。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示例二:图画的线条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示例三:图画的色彩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示例四:图画的意境美。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维_。2.分析本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以及飘泊天涯的悲壮。3.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在叙事写景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以及远离故土的思念。4.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5.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二字的妙处。“直”是“笔直”的意思,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直”字使景物在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坚毅。“圆”是“浑圆”的意思,滚滚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圆”字给人以温暖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6.结合具体语句谈谈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讲究的构图:从天边到地下、由近及远,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状,概括性极强;第三,色彩丰富:有漫漫黄沙、白色的烽烟、橘红色的夕阳,构成了一幅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图。【3】渡荆门送别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李白_。2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所展现的画面。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3请简要分析第二联中“随”“入”“尽”字好在何处。4“随”是“随着”的意思,山随着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了,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是“流入”的意思,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无尽的原野。写出了江水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是“消失”的意思,山逐渐消失了,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4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5说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下”字好在哪里。下,是“飞下来”的意思,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依依惜别。【】登岳阳楼(其一)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诗人陈与义_。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一句所展示的画面。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一动不动。3分析本诗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破碎的哀伤和顾影自怜、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4谈谈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理解。诗人满头白发独立秋风中,面对那枯木沧波怀古伤今、生出无限悲愁。本句景中有情,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风,又比喻严峻的政治形势;“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流露出诗人的家国之恨。 5“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的赏析。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阔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6“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的赏析。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登临吴楚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的赏析。诗的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